-
利用沼液的地下滴灌系统中水质对滴头性能的影响:为优化灌溉系统提供关键依据
厌氧消化的副产物沼液大规模生产,为农业可持续再利用带来了重要机遇。地下滴灌(SDI)为沼液应用提供了精确且可控的方法。然而,由于沼液中微生物和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滴头堵塞仍是主要挑战。本研究进行了一项 720 小时的原位田间规模加速实验,以探究地下水(CK)和沼液(BS)灌溉系统中的堵塞机制。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X 射线衍射(XRD)和 16S rRNA 测序对堵塞物质(CS)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在实验中期和末期,细菌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66.08 - 136.88%),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显著上升(31.15 - 68.20%)。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CK 表现出更大
来源:Irrigation Science 3.1
时间:2025-03-30
-
复活五眼斑左鲆(Pseudorhombus ocellifer)并重新描述相关物种:解开西北太平洋鲆科鱼类分类谜团
重新描述了三种有效的五眼斑左鲆物种,分别是雷根 1905 年发现的眼斑栉鳞鲆(Pseudorhombus ocellifer)、阿茂 1969 年发现的眼带栉鳞鲆(Pseudorhombus oculocirris)和冈瑟 1862 年发现的五眼栉鳞鲆(Pseudorhombus pentophthalmus)(鲆科)。此前,眼斑栉鳞鲆被认为是五眼栉鳞鲆的次异名,尽管它在形态上与眼带栉鳞鲆相似。然而,眼斑栉鳞鲆可以很容易地与上述两种同属物种区分开来,其吻部的眼侧表面有鳞片(后两者无);上眼眶与头部背侧轮廓之间的间距非常窄,上眼眶与背鳍基部的垂直距离几乎总是小于上眼眶直径(UOD)的 50% (
来源:Ichthyological Research 0.6
时间:2025-03-30
-
甘蔗蔗糖含量的基因组学探索:为可持续育种开辟新路径
甘蔗是制糖和生物能源产业的重要作物,然而其复杂的遗传结构和漫长的发育周期使得育种工作困难重重。这篇综述总结了当前旨在提高甘蔗蔗糖含量的基因组工具和策略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在加速育种效率方面的作用,尤其是针对产量、蔗糖含量和抗病性等复杂多基因性状。GS 与先进的表型分析技术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这些性状的遗传增益。此外,还探讨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在识别与蔗糖含量相关的遗传变异方面的贡献。该综述也讨论了整合分子标记和先进测序技术来改进基因组预测。通过结合 GS、GWAS 和
来源:Tropical Plant Biology 1.8
时间:2025-03-30
-
解析红麻耐盐分子机制:HcWRKY70 基因的关键作用与育种新靶标
盐胁迫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严重阻碍植物生长并降低作物产量。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是一种有价值的茎纤维作物,越来越多地在盐碱地种植。然而,红麻种子萌发期耐盐的分子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尚未被探索。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两个具有对比性的红麻品种 —— 耐盐的福红 952 和盐敏感的赞引 1 号,在种子萌发期间的盐胁迫条件下进行了全面的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福红 952 和赞引 1 号中分别有 9232 个和 13982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且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随着盐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两个品种在不同时间点(3 小时、24 小时和 72 小时)的差异表达基因进
来源:Tropical Plant Biology 1.8
时间:2025-03-30
-
连续施用花生壳及其生物炭对甘薯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微生物机制与农业管理优化新视角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改善退化土地的土壤质量,常常会把作物残体施用到耕地土壤中。然而,土壤有机碳(SOCmineralization)矿化对连续还田作物残体的响应情况,以及背后的微生物机制,目前人们了解得还比较有限。研究人员在甘薯种植系统下的退化旱地红壤中,连续两年每年分别以低、高两种用量施用花生壳(peanut shell)或其衍生的生物炭(biochar),以此来评估土壤有机碳矿化、土壤生化特性、微生物活动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第二年施用高量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促进作用比施用花生壳更为显著。这是因为施用生物炭的土壤中氮(N)有效性较低,使得微生物对土壤中氮的需求增加。此外,第一
来源:Plant and Soil 3.9
时间:2025-03-30
-
植物跨区域生长时地下 “敌人” 真的会减少吗?—— 探究土壤因素对入侵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广袤的生态世界中,植物的迁移和入侵一直是生态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当植物来到新的区域,它们能否成功扎根生长,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与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然而,以往人们对土壤微生物在植物入侵过程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比如,传统生态理论虽认为生物相互作用在赤道附近最强,但相关研究结果却相互矛盾;对于植物在新区域是否能摆脱地下敌人的压力,也缺乏明确的结论;土壤肥力究竟如何影响土壤生物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同样是个未解之谜。这些问题促使科研人员开展深入研究,以揭开植物入侵背后的土壤奥秘。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车前草(Plantago lanceolata
来源:Plant and Soil 3.9
时间:2025-03-30
-
综述:水稻性状开发流程:指导上游研究以影响育种的系统框架,以根系生物学为例
### 水稻性状开发流程:指导上游研究以影响育种的系统框架,以根系生物学为例在作物育种领域,“性状开发” 至关重要,它是利用地方品种改良特定性状并引入优良品系的过程,处于育种上游。尽管其与育种均为研究热点,但性状开发常被忽视,可它却是连接上游研究与育种的关键环节。以根系生物学研究为例,虽成果颇丰,但在育种中的应用却极为有限。本文聚焦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水稻性状开发流程(Trait Development Pipeline,TDP),此流程为相关研究成果在主流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系统框架。性状开发对育种的关键意义新作物品种的培育离不开各种性状的优化,如产量、品质、抗病性和抗逆性等。性状开
来源:Plant and Soil 3.9
时间:2025-03-30
-
Physalideae族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与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揭示进化新见解
Physalideae族包含两个单系亚族Iochrominae和Physalidinae,以及多系类群Withaninae。为解析其进化关系,研究者对15个物种进行叶绿体基因组(plastome)测序,并重注释GenBank中40个plastome。分析显示完整plastome呈四分区结构,Iochrominae平均尺寸最大(112-114个功能基因),Physalidinae恒定含114个基因,Withaninae最小。基因组相似性在大型单拷贝区(LSC)和小型单拷贝区(SSC)变异显著高于反向重复区(IR),非编码区变异高于编码区。鉴定出9个正选择基因,其差异表达可能优化光合作用和核糖体自
来源: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5
时间:2025-03-30
-
探秘海洋宝藏:浒苔(Ulva lacinulata)与绒毛藻(Codium tomentosum)的季节性营养与抗氧化特性研究
在当今蓝色生物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型海藻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资源,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它不仅能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重要支持,还在食品、饲料、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大型海藻产业在物种利用方面存在局限,许多具有潜在价值的海藻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同时,对于已栽培的海藻,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也缺乏深入了解,这限制了海藻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相关产品的质量提升。为了突破这些瓶颈,来自葡萄牙波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Porto)、跨学科海洋与环境研究中心(CIIMAR/CIMAR LA)以及 ALGAplus 公司的研究人员,针对浒苔(Ulv
来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8
时间:2025-03-30
-
西南地区山地农业 2008 - 2019 年转型与工业化:洞察农民生产抉择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地农业正经历从自给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转型,这一过程伴随着农民之间的分化。农业工业化应被视作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非已完成的结构,在转型期间,工业化生产形式与自给生产形式以复杂的方式相互结合。研究分析单位细化到生产单元,即从家庭层面观察 “生产形式”。本研究旨在描述中国西南地区从自给农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型的动态过程,以及介于这两种极端形式之间的混合生产形式。研究记录并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农业转型的实证观察结果,特别是小农户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状况、当地农业系统,以及农民抵制和坚持传统农业的原因。利用 2008 年和 2019 年收集的数据,该研究从生产方法和动态农业结构角度考察生产形式,
来源:Food Security 5.6
时间:2025-03-30
-
巴西生菜根腐病相关丝核菌(Rhizoctonia)融合群的多样性、致病性研究及新发现
丝核菌(Rhizoctonia)是全球范围内引发生菜病害的重要土传病原菌之一。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巴西 7 个生菜种植州的患病植株上,采集了 59 个丝核菌菌株。他们运用核糖体 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致病性测试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5 个菌株被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 solani),4 个为双核丝核菌(BNR)。这些菌株分属于不同的融合群(AG),其中 39 个(66.1%)属于 AG-1 IB,9 个(15.3%)属于 AG-4 HGI,4 个(6.8%)属于 AG-2–2 IIIB,3 个(5.1%)属于 AG-4 HGIII,2 个(3.4%)属于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7
时间:2025-03-30
-
慢性孤独:年轻和中年成年人认知变化的 “隐形杀手”—— 探寻早期预防新路径
孤独,这个看似平常的感受,却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交方式不断变化,孤独感似乎越来越常见。大量研究表明,孤独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与心血管疾病、整体死亡率等密切相关,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孤独更是被视为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目前对于孤独影响认知功能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以往研究多依赖单项目测量孤独,存在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且研究对象多为老年人,对于年轻和中年成年人的关注较少。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孤独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3-30
-
成人及老年人肺炎球菌肺炎血清型分布的系统综述:为疫苗策略指引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导致儿童和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作为 CAP 最常见的病原体,引发的肺炎球菌肺炎更是造成了大量的死亡。目前,已有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s)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感染,但肺炎球菌肺炎在老年人中仍然负担沉重。2019 年,近 140 万人死于肺炎球菌肺炎,其中 50% 年龄超过 70 岁。而且随着疫苗的使用,血清型分布发生变化,非疫苗血清型导致的感染有所增加,这使得疫苗的有效性面临挑战。因此,了解肺炎球菌肺炎在成人和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3-30
-
尼日利亚伊巴丹城市贫民窟与非贫民窟年轻女性亲密伴侣暴力(IPV)与生活质量的关联研究
在全球范围内,亲密伴侣暴力(IPV)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对人权的侵犯。IPV 指在当前或以前的亲密关系中,任何对受害者造成身体、性或心理伤害的行为,包括身体攻击、性胁迫、情感虐待和控制行为等。它广泛存在于各个社会经济阶层、宗教和文化背景中,对女性和女孩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极大威胁。在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IPV 的患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尼日利亚的情况尤为严重,部分地区患病率可能高达 89.2%。IPV 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还会造成经济负担,影响家庭生产力,增加医疗支出,甚至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生活质量(QoL)是衡量个人健康状况和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受健康状况、社会关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3-30
-
阿联酋阿布扎比家庭消毒剂使用问卷(HDCQ)的验证:构建疫情常态化下公众安全防护评估工具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全球家庭消毒剂使用量激增,但随之而来的是因不当操作导致的意外中毒事件显著增加。美国毒物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1-3月消毒剂相关呼叫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0.4%,沙特阿拉伯达曼毒物控制中心也报告了类似趋势。这种"消毒剂安全悖论"暴露出关键问题:公众对消毒剂的正确使用认知存在严重缺口,而现有评估工具缺乏标准化验证。特别是在中东地区,虽然阿联酋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但缺乏本土化验证的评估工具来量化公众认知与实践水平。为应对这一挑战,阿联酋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联合法国昂热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家庭消毒剂-清洁剂问卷(HDCQ),并在阿布扎比开展了严格的工具验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3-30
-
【秘鲁利马 HIV 护理去中心化:识别障碍与探寻突破之路
国外】5. 论文解读:在全球抗击 HIV 的征程中,秘鲁的情况尤为特殊。长期以来,秘鲁的 HIV 服务高度集中在大型医院的专科机构。大量感染 HIV 的患者,不得不承受着漫长的交通时间、高额的经济成本,去这些专科中心(SHCs)寻求治疗。尽管秘鲁在 HIV 诊断、护理衔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护理留存率(RIC)和病毒抑制水平却不尽如人意,这与全球 HIV 防控趋势背道而驰。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 HIV 服务从专科中心分散到初级卫生中心(PHCs),这一策略被认为能扩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患者负担,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然而,在秘鲁推进这一策略时,却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缺乏相关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7
时间:2025-03-30
-
“COVID-19 大流行背景下新南威尔士州医院急诊科应对家庭暴力的医护视角与挑战”
澳大利亚正面临家庭暴力(Domestic and Family Violence,DFV)的严峻问题,每四位女性中就有一位在一生中遭受过 DFV,这成为 45 岁以下女性死亡、患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NSW),DFV 形式多样且呈上升趋势,COVID-19 大流行更使情况雪上加霜,加剧了受害者寻求帮助的障碍。虽然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ED)是识别、治疗和转诊 DFV 受害者的重要场所,但医护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却存在严重不足,且缺乏相关证据。为填补这一空白,来自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The George I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7
时间:2025-03-30
-
COVID-19大流行对埃塞俄比亚手术护理连续性的影响:一项揭示医疗系统韧性的全国性调查
当COVID-19的阴影笼罩全球时,手术室的无影灯也未能幸免于这场风暴。在医疗资源本就紧张的埃塞俄比亚,这场疫情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医疗系统的脆弱性——手术量骤减、等待名单激增、感染防控体系承压。面对这场没有先例的挑战,由Amare Hailekiros Gebregzi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如同医疗侦探般追踪了全国189家医院三年间的手术数据,最终在《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上揭晓了这场疫情对手术护理连续性的深层影响。研究团队采用多阶段数据分析策略:首先通过国家District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DHI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7
时间:2025-03-30
-
《新冠疫情下加拿大医护人员因倦怠离职的风险因素研究:对健康系统可持续性的关键洞察》
** 在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下,全球医疗系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医护人员作为抗疫的主力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资源的短缺以及对感染的担忧,让他们身心俱疲。在这样的背景下,医护人员的倦怠和离职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也对医疗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来自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旨在识别加拿大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期间因压力或倦怠而考虑离职的风险因素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上,为改善医疗系统、提高医护人员留存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研究人员利用 20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7
时间:2025-03-30
-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无固定解剖聚酯网片与传统固定平网片的疗效对比:探寻更具性价比的疝修补方案
腹腔镜全腹膜外(TEP)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台湾,国民健康保险(NHI)涵盖该手术费用及传统网片(聚丙烯网片)费用,而解剖聚酯网片(Parietex™)则需患者额外自费。研究回顾了 2017 年至 2021 年接受腹腔镜 TEP 修补术的男性患者病历。患者可选择传统固定网片(传统网片组)或自费的无固定 Parietex™网片(解剖聚酯网片组)。研究结果包括手术(OP)时间、住院时长(LOS)延长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共纳入 74 例患者,123 个疝,其中 36 例患者(67 个疝)接受无固定解剖网片手术,38 例患者(56 个疝)接受传统固定网片手术。传统网片组和解剖聚酯网片
来源:Hernia 2.6
时间: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