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五眼斑左鲆(Pseudorhombus ocellifer)并重新描述相关物种:解开西北太平洋鲆科鱼类分类谜团

《Ichthyological Research》:Resurrection of the five-ocellated left-eye flounder Pseudorhombus ocellifer Regan 1905 (Paralichthyidae), with redescriptions of Pseudorhombus pentophthalmus Günther 1862 and Pseudorhombus oculocirris Amaoka 1969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30日 来源:Ichthyological Research 0.6

编辑推荐:

  为解决五眼斑左鲆类物种分类混淆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三种五眼斑左鲆(Pseudorhombus ocellifer、Pseudorhombus oculocirris、Pseudorhombus pentophthalmus)的重新描述研究。结果明确了三者的鉴别特征,确认其有效性,还指定了部分物种的模式标本,为鱼类分类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重新描述了三种有效的五眼斑左鲆物种,分别是雷根 1905 年发现的眼斑栉鳞鲆(Pseudorhombus ocellifer)、阿茂 1969 年发现的眼带栉鳞鲆(Pseudorhombus oculocirris)和冈瑟 1862 年发现的五眼栉鳞鲆(Pseudorhombus pentophthalmus)(鲆科)。此前,眼斑栉鳞鲆被认为是五眼栉鳞鲆的次异名,尽管它在形态上与眼带栉鳞鲆相似。然而,眼斑栉鳞鲆可以很容易地与上述两种同属物种区分开来,其吻部的眼侧表面有鳞片(后两者无);上眼眶与头部背侧轮廓之间的间距非常窄,上眼眶与背鳍基部的垂直距离几乎总是小于上眼眶直径(UOD)的 50% (而体长大于 100 毫米标准长度(SL)的标本中,后两者间距相对较宽,距离大于 UOD 的 40%);第二和第三背鳍鳍条相对较短,几乎等于或短于 UOD(而体长大于 70 毫米 SL 的标本中,后两者长于 UOD)。此外,五眼栉鳞鲆与眼带栉鳞鲆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背鳍和臀鳍鳍条略少【分别为 67 - 74(众数 71)和 51 - 57(众数 54),而后者为 71 - 78(众数 74 或 75)和 53 - 58(众数 56)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