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TBVAC 结核疫苗早期免疫应答特征:γδ T 细胞与 CD4 淋巴细胞的关键作用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种古老且严重的传染病,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尽管 Mtb 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被发现,但由于难以精准识别感染者、缺乏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结核病疫情依旧严峻。特别是在 2020 - 2022 年新冠疫情期间,结核病服务受到严重干扰,额外增加了约 50 万例死亡病例。现有的卡介苗(BCG)虽能预防儿童和婴儿的原发性感染及部分肺外结核表现,但对成人肺结核的预防效果欠佳。因此,研发更有效的肺结核疫苗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来自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
来源:npj Vaccines 7
时间:2025-03-29
-
探秘赛尔斯 3(CELSR3)基因突变小鼠抽动行为根源:纹状体 D3多巴胺受体的关键作用
CELSR3(Cadherin EGF LAG Seven‐pass-G‐type Receptor 3,原钙粘蛋白 EGF LAG 七次跨膜 G 型受体 3)基因最近被认为是图雷特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的一个高可信度风险因素。此外,有报道称 Celsr3 基因突变小鼠表现出 TS 相关行为,且纹状体中的多巴胺释放增加。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进一步对 Celsr3 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行为和分子特征进行了表征,以更好地理解该基因缺陷与 TS 相关表型之间的生物学机制。分析证实,Celsr3 基因突变小鼠表现出梳理刻板行为、抽动样痉挛,以及感觉运动门控缺陷,而 TS 疗
来源:Molecular Psychiatry 9.6
时间:2025-03-29
-
炎症因子敏化间充质基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治疗意义
在细胞治疗领域,间充质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s)因其广泛的免疫调节能力被视为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潜力股。然而临床实践中,MSCs疗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悖论:尽管静脉输注后99%的细胞会在肺部滞留并迅速凋亡,这种看似"失败"的归宿却恰恰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凋亡的MSCs被宿主吞噬细胞(efferocytosis)清除后,能触发抗炎反应。这一现象引出了两个核心科学问题:调控MSCs凋亡的分子开关是什么?临床常用的"许可"(licensing)策略(即用炎症因子预处理MSCs)如何影响这一过程?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的Natali
来源:Cell Death Discovery 6.1
时间:2025-03-29
-
USP43/RNF2 轴通过促进 TBK1 泛素化和降解负向调控抗病毒先天免疫:新机制的揭示
摘要:E3 泛素连接酶通常调节底物蛋白的泛素化和降解,但其自身的翻译后修饰和稳定性研究仍不明确。通过相互作用组和定量泛素组质谱分析,研究揭示泛素特异性肽酶 43(USP43)可使 E3 泛素连接酶环指蛋白 2(RNF2)去泛素化并稳定。本研究表明,USP43 作为去泛素化酶,负向调节 I 型干扰素(IFN)的表达,Usp43缺陷在体外和体内均增强了针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感染的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从机制上讲,USP43 通过促进 RNF2 介导的 TBK1 泛素化和降解来负向调节抗病毒免疫。USP43 通过去除 RNF2 在赖氨酸 239 和 249 位的 K48 连接的泛素化来稳定 RN
来源: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13.7
时间:2025-03-29
-
自闭症相关染色质重塑因子CHD8通过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调节性T细胞稳态的机制研究
在神经发育障碍研究领域,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常伴随免疫系统异常,但其分子机制长期不明。染色质重塑因子CHD8作为ASD高风险基因,其突变患者表现出典型的社会交往障碍和免疫紊乱共病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调节性T细胞(Treg)在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核心作用,而Treg功能失调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然而,CHD8是否在免疫细胞特别是Treg中发挥细胞自主性功能,以及如何参与ASD相关免疫异常,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Jun-Qi Yang、Fukun Guo等研究人员通过构建Treg特异性CHD8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Chd8Flox/FloxFoxp3YFP
来源: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 9.2
时间:2025-03-29
-
综述:γδ T 细胞及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潜力
γδ T 细胞:免疫反应的独特参与者γδ T 细胞是 T 淋巴细胞中极为独特的一个子集,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它与传统的 αβ T 细胞有着显著差异,从发育起源到功能特性都展现出自身的独特之处。γδ T 细胞与 αβ T 细胞虽都源于胸腺祖细胞,但 γδ T 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快速激活的特点,并且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倾向较低。同时,γδ T 细胞不依赖传统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介导的抗原呈递,这使得它能够以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识别抗原,在免疫防御中抢占先机。从组织分布来看,γδ T 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处,不同的亚群有着各自独特的 “驻扎地”。Vδ1 T 细胞主要
来源:Biomarker Research 9.5
时间:2025-03-29
-
综述:中性粒细胞: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细胞与非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核心点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时免疫系统被异常激活,大量免疫细胞会浸润到关节等组织部位。这种疾病不仅会引发关节疼痛、肿胀、畸形,还可能累及心脏、肺脏等多个器官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目前,虽然针对 RA 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仍难以实现完全治愈,其发病机制复杂,众多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其中,这也使得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中性粒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炎症 “先锋” 与生物学功能在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总是冲在最前面,是最早抵达炎症部位的免疫细胞。它们就像一群 “急先锋”
来源: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8.4
时间:2025-03-29
-
攻克滑膜肉瘤新希望:Afamitresgene autoleucel 细胞疗法开启新篇章
T 细胞受体(TCR)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由 α 和 β(TCR - α 和 TCR - β)各三个结构域组成。CDR1 的 α 链氨基酸序列为 VSPFSN,CDR2 为 LTFSEN ,CDR3 为 CVVSGGTDSWGKLQF。β 链可变区由氨基酸序列 KGHDR(CDR1)、SFDVKD(CDR2)和 CATSGQGAYEEQFF(CDR3)构成。黑色素瘤相关抗原 A4(MAGE - A4)重定向的 TCR 通过慢病毒载体表达,并转导至 CD4+和 CD8+ T 细胞中。
来源: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13.9
时间:2025-03-29
-
可视化细胞死亡过程中钙蛋白酶 - 1(Calpain-1)的激活及其通过化学探针在 Gasdermin D(GSDMD)切割中的作用研究
钙蛋白酶 - 1(Calpain-1)是一种依赖钙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在细胞死亡、细胞骨架重塑、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进程等细胞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它在细胞凋亡(apoptosis)中的作用,比如通过切割底物实现细胞有序解体,已被充分了解,但它在细胞焦亡(pyroptosis)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致力于开发检测 Calpain-1 活性的化学工具。研究人员运用混合组合底物库(Hybrid Combinatorial Substrate Library,HyCoSuL)方法,结合非天然氨基酸,设计出了 Calpain-1 特异性的荧光底物、抑制剂以及基于活性的荧光探针(activity
来源:Cell Chemical Biology
时间:2025-03-29
-
解析人类泛化行为中感知的概率动态本质:解锁认知奥秘与临床新契机
在人类的认知世界里,泛化(generalization)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的学习经验和新遇到的情境,让人们能够高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想象一下,当你学会了识别一只猫,下次看到不同的猫时,即使它们的毛色、大小有所不同,你也能快速认出这是猫,这就是泛化在发挥作用。然而,传统的泛化理论却存在一个大问题。它们常常忽略了我们在将学习知识转移到新情境的过程中,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是会动态变化的。我们不是直接接触物理现实,而是通过感官系统塑造的心理表征来感知世界。而且,这些心理表征在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时刻都存在差异,可传统理论却把心理和物理维度混为一谈,忽视了感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29
-
上皮细胞命运转变触发异位配体 - 受体介导的 JAK - STAT 信号通路促进果蝇肿瘤发生:揭示肿瘤发展新机制
在肿瘤研究的领域中,一直存在着诸多尚未解开的谜团。Ras 家族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人类癌症中频繁出现,但人们对于 Ras 诱导肿瘤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单独的致癌 Ras 激活本身致瘤能力有限,这意味着必然有其他的突变或细胞变化在推动着 Ras 激活细胞的肿瘤进展。而且肿瘤实体常常伴随着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机械微环境的改变,可是上皮变形究竟如何影响肿瘤进展,却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为了深入探究这些问题,京都大学(Laboratory of Genetics, Graduate School of Biostudies, Kyoto 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29
-
乳腺癌干细胞中 B7-H3 转录调控机制的蛋白组学解析:开辟癌症治疗新路径
在癌症的复杂世界里,免疫检查点分子 B7-H3(一种 I 型跨膜糖蛋白,属于 B7 超家族)宛如一颗 “暗棋”,在多种实体瘤中异常活跃。它在肿瘤的发生、转移以及免疫逃逸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却如同迷雾,尤其是在癌症干细胞(CSCs)中。CSCs 具有自我更新、致瘤性和转移潜能等特性,B7-H3 在 CSCs 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现有治疗手段却因对其调控机制缺乏了解而受限,因此,揭开 B7-H3 在 CSCs 中的转录调控奥秘迫在眉睫。来自首尔国立大学、康 won 国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勇挑重担,开展了一项旨在揭示乳腺癌 CSCs 中 B7-H3 转录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29
-
综述:光学多层薄膜结构逆向设计:从优化到深度学习
光学多层薄膜结构作为一维光子平台,在光伏、显示、辐射冷却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逆向设计需要同时确定层数、材料序列和厚度参数,传统方法面临全局设计(Global Design)、高效设计(Efficient Design)、多样性设计(Diverse Design)和柔性设计(Flexible Design)四大挑战。优化算法时代的设计探索早期设计依赖物理直觉,随着复杂度提升,启发式算法崭露头角。粒子群优化(PSO)通过模拟鸟群觅食行为,将每层厚度视为粒子轨迹进行局部优化,在1000-2000nm波段带通滤波器设计中取得突破。遗传算法(GA)引入生物进化概念,采用交叉突变操作处理离散材料变量,成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29
-
ATP 结合介导二聚体钳状结构闭合:解锁细菌 MutS2分子功能的奥秘
MutS2可识别分支 DNA 结构,对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进行调控,还在核糖体循环(ribosome recycling)中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碰撞的核糖体。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 MutS2的 ATP 依赖性构象变化。已知无核苷酸和结合 ADP 的 MutS2结构中,其二聚体钳状结构呈开放构象。而此次研究呈现了结合 ATP 类似物的 MutS2晶体结构,显示出钳状结构的闭合构象。在 MutS2的钳状结构中引入能进行非天然光交联的氨基酸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中也会发生 ATP 依赖性的闭合。MutS2与含末端 DNA 的结合不受 ATP 影响,而与无末端
来源:Structure 4.4
时间:2025-03-29
-
黑素皮质素受体家族组成型活性的结构基础解析及其锌离子调控机制
科学家们首次捕获了五种未结合配体的黑素皮质素受体(MCRs)与Gs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分辨率高达2.75–3.12 Å。这些结构展现出与激动剂结合状态相似的Gs偶联模式,但跨膜螺旋区却暗藏玄机——TM3发生特异性偏移,TM4则集体向外位移,构成了MCRs组成型激活的"分子指纹"。有趣的是,所有受体的正构口袋中都存在未指认的电子密度,暗示内源性调控因子的潜在作用。更令人振奋的是,锌离子(Zn2+)像精准的"分子开关"般剂量依赖性地增强MC4R活性,而钙离子(Ca2+)则毫无建树。这项研究不仅破解了MCRs自发激活的结构密码,还为靶向这一受体家族的药物设计提供了全新视角——或许下次设计减肥药
来源:Structure 4.4
时间:2025-03-29
-
一种来自甲酸乙酸梭菌的嗜温性核酸内切酶 CfAgo:小 DNA 引导下高效切割 DNA 的新工具
研究对来自嗜温菌甲酸乙酸梭菌(Clostridium formicaceticum)的一种新的核酸内切酶(pAgo)CfAgo 进行了表征。CfAgo 拥有 DNA 引导的 DNA 内切酶活性,能在标准位点切割 DNA 靶点。它在 28°C 到 75°C 的温度范围内都有活性,偏好 5′端带磷酸基团且首位核苷酸为胸腺嘧啶(T)的 DNA 引导链。引导链的种子区、中间区和 3′端补充区出现单核苷酸错配时,切割活性会降低,5′羟基化(5′OH)引导链比 5′磷酸化(5′P)引导链对错配的识别能力更强。此外,结构分析表明,CfAgo 的 MID 结构域对识别 5′引导链至关重要,且影响结合特异性。在
来源:Structure 4.4
时间:2025-03-29
-
调控外球溶剂重组能:开启或关闭人工金属酶功能的新策略
在生命的微观世界里,金属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呼吸、电子转移(ET)、生物质降解等众多生化过程。然而,想要精准控制金属酶外球相互作用来影响其功能,却如同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寻找出口,充满挑战。就拿含铜(Cu)的金属蛋白来说,不同的 Cu 中心结构,像类型 1 Cu 中心仅参与电子转移,类型 2 Cu 蛋白则可参与电子转移或催化,但其活性位点在不同蛋白质矩阵中的表现差异极大,使得人们难以弄清楚配位环境、远程相互作用等因素究竟如何影响电子转移、溶剂重组能(λ)以及对H2O2/O2的反应性,进而决定金属酶的最终功能。在这种背景下,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
PIP2介导的内体钠/质子交换体NHE9寡聚化:脂质特异性调控离子转运的结构机制
在细胞稳态维持的精密交响曲中,钠/质子交换体(Na+/H+ exchangers, NHEs)如同不可或缺的乐手,通过严格调控离子流动维持细胞内pH和容积平衡。其中定位于内体的NHE9(SLC9A9)因与自闭症、癫痫等神经发育障碍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但其活性调控机制始终成谜。传统认知中,这类电梯型转运蛋白(elevator transporter)的寡聚化多被视为静态过程,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NHE家族成员可能通过脂质介导的动态二聚化实现精准调控——就像交响乐指挥通过手势变化调整乐队表现。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David Drew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
III型干扰素通过TLR7激活增强pDC功能并拮抗TGF-β和PGE2介导的免疫抑制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调控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因其强大的I型干扰素(IFN-I)分泌能力而备受关注,但肿瘤微环境(TME)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前列腺素E2(PGE2)等免疫抑制因子会显著削弱其抗肿瘤功能。与此同时,III型干扰素(IFN-III)的抗肿瘤作用逐渐被认识,但其对pDC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来自法国里昂癌症研究中心的Candice Sakref等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重要研究,揭示了IFN-III通过独特机制重塑pDC功能的新范式。研究团队首先通过人类细胞图谱数据库分析和流式细胞术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
PD-L1 阳性浆细胞:脓毒症免疫调节新靶点 —— 开启脓毒症治疗新视野
脓毒症,这个在重症监护病房中频繁出现的 “夺命杀手”,每年导致全球约 1100 万人死亡。它引发的免疫异常,让患者极易遭受二次感染,就像身体的防御堡垒被攻破,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长驱直入。目前,尽管医学在不断进步,但对于脓毒症诱导免疫抑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未完全明晰,这使得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困难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法国多个研究机构(Hospices Civils de Lyon、CIRI 等)的研究人员决心深入探索,试图揭开脓毒症免疫抑制背后的神秘面纱227。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聚焦于脓毒症中免疫细胞的变化,尤其是 B 细胞谱系细胞的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