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 SCD 触发癌细胞脂毒性并增强乳腺癌脑转移小鼠模型的抗肿瘤免疫:开启癌症治疗新征程

《Communications Biology》:Targeting SCD triggers lipotoxicity of cancer cells and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in breast cancer brain metastasis mouse model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5日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编辑推荐:

  为解决乳腺癌脑转移(BCBM)难以治愈、缺乏有效疗法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针对 SCD(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的研究。结果发现 SCD 抑制剂(SCDi)可重塑癌细胞脂质组,诱导细胞死亡,还能调节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反应。这为治疗 BCBM 提供了新策略。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而乳腺癌脑转移(BCBM)更是让病情雪上加霜。目前,BCBM 患者的预后极差,即便接受了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2 年生存率仍低于 10% 。这是因为脑微环境使得癌细胞的脂质代谢发生改变,为其在脑部的存活和增殖创造条件。其中,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SCD)在 BCBM 中表达上调,催化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合成,对癌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至关重要,因此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此前的 SCD 抑制剂(SCDi)因难以穿过血脑屏障(BBB),限制了其在 BCBM 治疗中的应用。不过,新型脑穿透性 SCDi——YTX-7739 的出现,为研究带来新希望。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 YTX-7739 展开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为 BCBM 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细胞实验,采用多种乳腺癌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包括人乳腺癌细胞系(如 MDA-MB-231、MCF7 等)和小鼠乳腺癌细胞系(EO771);其次是体内实验,构建了小鼠原位和颅内移植瘤模型;还运用了脂质组学技术分析细胞脂质变化,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探究肿瘤微环境中细胞的变化等。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SCD 抑制重塑乳腺癌细胞脂质组成:研究人员用不同剂量的 SCDi 处理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 HCC1806 和 MDA-MB-468,通过气相色谱 - 质谱(GC-MS)分析发现,SCDi 处理后,SCD 底物饱和脂肪酸(SFA)18:0 合成显著增加,而产物 16:1 和 18:1 相应减少,脂肪酸去饱和指数(FADI)降低,这证实了 SCDi 的靶向作用。对 MDA-MB-231-BR(MDA-BR)细胞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 SCDi 处理后,细胞脂质组成明显改变,SFAs 在磷脂(PLs)、甘油三酯(TAGs)和胆固醇酯(CEs)中的比例增加,MUFAs 比例下降,且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在 PLs 中增加,在 TAGs 和 CEs 中减少。
  • 药理抑制 SCD 诱导细胞凋亡、触发内质网应激并与 DNA 损伤相关:SCDi 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乳腺癌细胞活力,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TNBC 细胞系对 SCDi 尤为敏感。SCDi 处理后,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增强,补充 SCD 的主要产物 18:1 可挽救细胞死亡。进一步研究发现,SCDi 处理增加了 DNA 损伤标记物 γ-H2AX 的表达,降低了 RAD51 的表达,抑制了同源定向修复(HDR),且内质网应激可能在 DNA 损伤诱导的上游。在体内实验中,用 SCDi 处理植入 BLRR 表达的 MDA-BR 细胞的小鼠,同样证实了 SCDi 抑制 HDR。
  • SCDi 和 PARP 抑制剂联合治疗延长 BCBM 小鼠模型的生存期:聚(ADP - 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ARPi)对 HDR 缺陷的癌细胞有较好疗效。研究人员用 BRCA1 野生型、PARPi 耐药的 MDA-BR BCBM 小鼠模型进行实验,发现 SCDi 单独治疗可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PARPi 单独治疗无效,而两者联合治疗进一步提高了小鼠的总生存期。
  • 药理抑制 SCD 在同基因 BCBM 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在同基因小鼠模型中,用 SCDi 处理植入 EO771 细胞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通过单细胞 RNA 测序分析发现,SCDi 处理后,肿瘤细胞中 G2/M 检查点、E2F 靶点和 DNA 修复途径失调,TGF-β 信号通路和 TNF-α 通过 NF-κB 信号通路下调。免疫细胞方面,SCDi 处理使肿瘤免疫细胞景观改变,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树突状细胞(DCs)和调节性 T 细胞(Tregs)减少。
  • 药理抑制 SCD 增强 DCs 的抗原呈递和干扰素信号传导:对 DCs 的分析显示,SCDi 处理后,肿瘤中成熟 DCs(mregDCs)比例减少,促炎抗原呈递 DCs(AP-DCs)比例增加。DCs 中抗原加工和呈递途径富集,编码 MHC-II 蛋白亚基、不变链 Cd74 和抗原呈递主控制器 Ciita 的基因上调,干扰素信号相关基因也上调。体外实验也证实,SCDi 处理的 EO771 条件培养基可激活 cDC1s,增强其抗原呈递能力,且 SCDi 处理的肿瘤细胞中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表达增加。
  • SCDi 处理的肿瘤巨噬细胞显示出更高的促炎活性:重新聚类巨噬细胞发现有 3 个子群,SCDi 处理后,表达 Folr2 和细胞因子的巨噬细胞比例增加,且巨噬细胞中与干扰素 α、干扰素 γ 和炎症反应相关的途径富集,相关基因上调,表明巨噬细胞的促炎 / 抗肿瘤活性增强。
  • 药理抑制 SCD 触发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 T 细胞反应:对 T 细胞的分析表明,SCDi 处理后,肿瘤中活化的细胞毒性 T 细胞比例增加,耗竭的辅助性 T 细胞比例减少。T 细胞中干扰素 α、干扰素 γ 和炎症反应途径富集,许多干扰素基因、趋化因子和细胞毒性蛋白酶 Gzmb 上调,与 Treg 募集相关的 Ccl8 和与 T 细胞耗竭相关的 Lag3、Ctla4 下调,说明 SCDi 支持抗肿瘤 T 细胞反应。
  • CellChat 分析显示 SCD 抑制后通过 MHC-I 的相互作用增强,免疫抑制轴相互作用减弱:CellChat 分析发现,SCDi 处理的肿瘤中,抗原呈递细胞(APCs)与 T/NK 细胞通过 MHC-I 的相互作用增强,而通过 PD-1:PD-L1/PD-L2 和 PVR/TIGIT 免疫检查点的相互作用减弱,同时 LCK 信号通路、Notch 通路等的相互作用增强,这有助于增强抗肿瘤 T 细胞反应。

综合上述研究,该研究表明 SCDi 在 BCBM 小鼠模型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对癌细胞有直接的免疫非依赖作用,触发脂毒性并损害 DNA 损伤修复;另一方面,它能促进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这为将 SCDi 与免疫疗法联合治疗 BCBM 提供了理论依据,不过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仅使用了一种异种移植和一种同基因小鼠模型等。未来可进一步研究 SCDi 与其他疗法联合在免疫健全小鼠模型中的效果,探索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