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ell子刊:嗅觉受体OLFR734作为激素Asprosin的受体调控糖代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糖异生负责了正常人体空腹饥饿过夜后大约一半的葡萄糖生成,以及2型糖尿病(T2D)病人空腹后葡萄糖增量。此外,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大多靶向糖异生的调节。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在体内,肝脏糖异生受到体内多重激素水平的调控,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Asprosin是机体在饥饿时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通过结合未知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促进肝脏糖异生。来自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一国课题组发表了题为《OLFR734作为Asprosin的受体调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6-27

  • Clinical Epigenetics:外周血游离DNA组织来源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文路副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世纪坛医院肝胆外科彭吉润教授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探究正常人、肝疾患者与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游离DNA的组织来源。研究成果以“Comprehensive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tissue-of-origin of plasma cell-free DNA by methylated CpG tandem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MCTA-Seq)” 为题在线发表于6月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6-27

  • 中山大学曾益新院士等Nature Genetics最新发文:鼻咽癌EB病毒高危亚型

    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发现于1964年,是最早被鉴定的人类肿瘤病毒,与鼻咽癌发病关系十分密切。EB病毒感染广泛存在,常发生于人幼年时期。B细胞是正常的EB病毒宿主细胞,EB病毒通常以无症状方式终身潜伏在宿主B细胞内。相比于B细胞,鼻咽癌上皮细胞并非EB病毒潜伏感染的正常宿主细胞。然而在华南和东南亚鼻咽癌患者鼻咽上皮肿瘤组织中,却几乎能够百分百的检测到EB病毒。研究表明,EB病毒在鼻咽上皮细胞的长期潜伏感染,是导致正常细胞发生永生化癌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EB病毒感染在全球人群中广泛存在,但鼻咽癌却仅在中国华南、东南亚、地中海和格陵兰岛等局部区域高发。其中,中国广东地区鼻咽癌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6-26

  • 华中农业大学NAR发表脂肪生成的表观调控机制

    如今,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受到超重或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困扰。多项研究表明,脂肪组织极大地促成了肥胖相关疾病。因此,人们希望对脂肪细胞进行操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不过,脂肪生成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仍不大清楚。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新进展。他们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Zfp217 mediates m6A mRNA methylation to orchestrate transcriptional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to promote adipogeni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6-26

  • 南科大Nature子刊发表植物生态学研究新发现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王俊坚与合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Nonlinearity of root trait relationships and the root economics spectrum”的文章,介绍了团队在植物生态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王俊坚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与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团队搜集了全球范围内800多种植物的根系性状数据,对“根系经济学谱”假说进行验证,揭示了与“根系经济学谱”预测相反的根系性状间非线性关系,提出非线性关系形成的基础是根系皮层与中柱的异速生长关系。研究成果对于理解植物

    来源:南科大

    时间:2019-06-26

  • Gut:揭示口腔菌群从破坏到重建的完整过程

    国际学术杂志Gut 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题为Tra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in vivo human oral microbiota elucidates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at the gateway to the GI tract 的短文。这是该团队继2018年5月在此杂志上发表孕期健康塑造新生儿初始菌群的研究论文后,再次推出他们在口腔微生物膜形成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论文得到了杂志主编的高度评价,认为该工作揭示了口腔菌群从破坏到重建的完整过程。最新研究发现大多数口腔细菌能在肠道定植,像类风湿性关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6-26

  • 昆明动物研究所发《Science》:从牛羊到长颈鹿,反刍动物的进化之路

    反刍动物家族庞大,从鹿到羚羊,以及绵羊、山羊、牛等其他野生亲缘动物,它们在全球许多生态系统中繁衍生息。体型从马来西亚的鼠鹿到非洲长颈鹿大小不等。6月21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由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王文(Wen Wang)和张国捷(Guojie Zhang)以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Rasmus Heller领导,还包括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化与生态及基因组中心的Harris Lewin教授。反刍动物是世界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在美国,农场和牧场估计就有9500万头牛、 520万只绵羊和200万只山羊。“随着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开始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了解它们的基因及其变异有助于保护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6-25

  • Circulation:首次发现p66shc诱导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功能

    生物通报道: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中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而且其死亡率逐年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此类疾病的成因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引起生理、生化、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等反应,这些反应是机体积极的、重要的防御反应,然而如果机体产生过低或过强的反应,就可能对机体不利,就会出现各种早期健康损害。随着对早期健康损害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许多早期健康损害的指标可作为疾病或预防、临床的参考指标。如果采取积极的、正确的健康监护等二级预防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6-24

  • 深圳大学Nature子刊报道膀胱癌分子驱动机制与血管生成调控新发现

    膀胱癌发病率位列男性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第7位,为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发病趋于年轻化。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突出表现为易复发与多发,转移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膀胱癌作为高度血管化的肿瘤,其复发转移与肿瘤血管新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血管生成与调控的遗传基础仍不明确。来自深圳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ADGRG6 enhancer mutations and FRS2 duplications as angiogenesis-related drivers in bladder cancer”的文章,

    来源:深圳大学

    时间:2019-06-24

  • 西北工业大学最新Science连发三篇文章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同时发表了3篇Science文章,利用基因组分析解答了主要反刍动物谱系之间的进化关系,确定参与头带进化的基因,并研究驯鹿如何适应北极地区漫长的日夜。“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这篇文章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研究团队与西北工业大学等9家国内外单位合作完成。文章从遗传学角度首次提出反刍动物的角具有相同的细胞起源——头部神经脊干细胞,其发育过程利用了基本相同的基因调控通路,为反刍动物角具有单一的进化起源和发生发育机制提供了证据。牛、羊、鹿为什么有角,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6-21

  • 北京大学,哈佛医学院发表Nature文章:NLRP3炎症小体激活新机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介观物理重点实验室、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课题组与哈佛医学院吴皓课题组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for NEK7-licensed activation of NLRP3 inflammasome”的研究长文,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方法解析了人源NLRP3-NEK7的复合物3.8埃分辨率的结构,并通过NLRP3或NEK7突变体的体外和细胞功能研究,系统揭示了NEK7与NLRP3亚基的多界面相互作用,以及其介导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分子机制。《自然》在News and Views栏目同期发表了题为“A licence to ki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6-21

  • 北师大最新PNAS发现细胞凋亡和自噬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接受某种信号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后,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在个体生长发育以及相关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受泛素(ubiquitin)-蛋白酶体(proteasome)通路和细胞自噬(autophagy)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通路负责细胞内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对各种细胞活动至关重要。而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细胞自噬可通过溶酶体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蛋白质聚集物和细胞器等细胞内物质,在防止细胞凋亡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自噬起始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是自噬小体(auto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6-21

  • 中科院连续七年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6月20日,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19 annual tables)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再次位列全球首位。根据此前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中科院已连续7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 此次最新的自然指数是基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该排行榜显示,中科院在全球科研机构综合排名中高居榜首,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分列2至5位。同时,中科院在化学、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3个学科领域继续排名第一;在生命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5,比上年提升一位。 榜单显示,有43家美国机构和17家中国机构跻身全球100强。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6-21

  • CircRNA-CDYL驱动的ceRNA调控网络在肝癌早期发挥特殊作用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团队长期从事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近期,该团队利用Arraystar Human circRNA 芯片、mRNA表达谱芯片和miRNA表达谱芯片对早期肝癌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的circRNA, mRNA和miRNA进行了全面的差异表达分析。研究发现,CircRNA-CDYL(以下称circ-CDYL)在肝癌早期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可促进EPCAM阳性的肝癌起始细胞比例上升。Circ-CDYL 通过吸附miR-892a和miR-328-3p,调节肝癌来源生长因子HDGF和缺氧诱导因子天冬酰胺羟化酶HIF1AN的表达,形成了以Circ-CDYL为核心的ceRNA调控网络。

    来源:康成生物

    时间:2019-06-20

  • 厦大林圣彩教授Cell Research封面文章:首次从“时空”的角度去探索AMPK的生理意义

    AMPK是有机体和细胞内感应能量水平并调节代谢稳态最重要的分子。以AMPK为靶标、通过药物使其激活,有着缓解糖尿病、延缓衰老以及降低肿瘤发病风险等作用。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AMPK就一直被作为代谢类药物的热门靶点。然而,目前临床已使用的药物都是间接激活AMPK的,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直接靶向AMPK的药物开发就成为学界和制药界的热点。 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团队发表了题为“Hierarchical activation of compartmentalized pools of AMPK depends on severity of nutrient 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6-19

  • 南京农业大学Nature Genetics发文:战胜小麦“癌症”的生物武器

    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镰刀菌引起的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小麦病害,堪称小麦“癌症”。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不仅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还严重影响籽粒品质和食品安全,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多年来,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战胜小麦赤霉病的武器。近日,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Genetics上以“Mutation of a histidine-rich calcium-bindingprotein gene in wheat confers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blight”为题,报道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抗病优异小麦基因资源“望水白”和“苏麦3号”中,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时间:2019-06-19

  • 全球首个草地贪夜蛾染色体级别基因组公布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已经对全球近100个国家造成了农作物危害。今年5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共同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多个单位共同成立研究小组,对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并于近日完成了基因组构建,全球首次公布了草地贪夜蛾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相关研究内容已经在BioRxiv上进行了预印刊载。BioRxiv网站截图外来害虫,飞速扩展,危害极大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昆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食的杂食性害虫。其于2016—2018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9-06-19

  • 北大雷晓光研究组最新文章:“超级细菌”耐药新机制

    多重耐药细菌,特别是“超级细菌”的出现及蔓延已成为全球性的人类健康威胁。因此,阐明新的耐药机制和开发克服耐药性的新一代抗生素已经成为学术界、制药工业界共同的迫切需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中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其列为“critical priority pathogens”。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外膜通透性很低,能够有效阻碍药物分子进入到细胞内,对许多临床重要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具有天然耐受性,因此是一类名副其实的“超级细菌”。 近日,雷晓光课题组在《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6-17

  • 转录组+代谢组——功能机制研究好搭档

    文章题目:Mechanism and enhancement of lipid accumulation in flamentous oleaginous microalgae Tribonema minus under heterotrophic condition发表期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技术手段:RNA-Seq和代谢LC-MS派森诺生物与青岛生物能源研究所携手合作,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上发表了小型黄丝藻作为生物能源的中枢碳代谢和脂质生物合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影响因子5.497。研究背景微藻被认为是液体生物燃料生产的有

    来源:派森诺生物

    时间:2019-06-17

  • 《Circulation Research》 刊发同济医学院徐顺清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

    2019年5月,《Circulation Research》(IF=15.211)以Original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公共卫生学院徐顺清教授课题组关于采用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新指南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对新生儿和母亲健康的影响的研究“Impact of the 2017 ACC/AHA Guideline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on Evaluating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Risks for Newborns and Mothers: A Retrospective B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时间:2019-06-14


页次:542/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