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研发的抗艾新药塞拉维诺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中新社昆明5月8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该所合作开发的抗艾滋病新药塞拉维诺,于2019年5月5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该项目现正在开展临床I期研究的准备工作。如研发成功,将会更好地满足广大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据介绍,塞拉维诺是中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的CCR5受体拮抗剂,曾先后获得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及中国科学院自主部署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等基金的资助。早期的基础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和药物化学顶尖期刊Journal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9-05-10

  • 中大学者Nature子刊最新发文:mRNA m5C的序列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

    生物通报道:5-methylcytosine(m5C)修饰广泛存在于tRNA和rRNA中,然而对于mRNA上是否存在m5C修饰,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近期,来自中山大学生科院的张锐教授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mRNA 5-methylcytosine in mammals”的文章,揭示了m5C修饰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与组织的mRNA中的精确定位和动态变化;同时表明,mRNA上的m5C据有独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7日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中山大学生科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9

  • 曹雪涛院士再发Nature子刊文章 发现m6A修饰促进树突状细胞活化

    免疫应答的表观调控机制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前沿热点。RNA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通过影响RNA 剪切、稳定性及翻译等调控RNA代谢,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6A修饰在干细胞的维持及分化、生物钟节律调节、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RNA m6A修饰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负责抗原的加工提呈与T细胞免疫应答的激活,其功能调控与免疫应答的整体平衡密切相关。探索DC功能活化的表观调控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免疫与炎症机制并寻找DC活化异常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9

  • 中国学者在青藏高原首次发现距今16万年的丹尼索瓦人遗骸

    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CHEN Fahu )和兰州大学张东菊(ZHANG Dongju)领导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夏河(Xiahe)发现人类下颌骨。研究人员发现,这只下颌骨来自与在西伯利亚首次发现的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有密切关系的群体。事实上,在现代智人到达青藏高原之前,青藏高原在中更新世就已被人类占领,并适应了低氧环境。到目前为止,人们仅了解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的一小部分化石碎片。丹尼索瓦人DNA的踪迹在当今的亚洲、澳大利亚和美拉尼西亚人口中被发现,这表明这些古老的人类可能曾经很普遍。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丹尼索瓦人不仅生活在东亚,而且也生活在高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9

  • Lancet子刊:全球首个AI医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表

    目前,已报道的医疗人工智能诊断准确率普遍很高,但是人工智能在投入真实临床应用的情况到底会如何?是否真实临床应用与研究阶段一样具有如此高的精准度?这个是研究者和大众一直很期待回答的问题。AI医生与人类医生的差异和关系是怎样?现在,这些问题答案可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和林浩添眼科人工智能团队牵头完成的最新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找到。全球首个医学AI医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CC-Cruiser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学人工智能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建立的“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诊断决策平台”,该团队开启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门诊,并联合全国5家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眼科门诊对CC-Cruiser进行多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19-05-09

  • 武汉大学Nature子刊发现一种新的促肥胖肝分泌因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亿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肥胖。肥胖是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生活中常常会注意到有的人更容易变胖,有的人似乎很难变胖,而有的人一家都偏瘦或肥胖。发现新的“肥胖因子”对于认识和治疗代谢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团队最新发表了题为 “Gpnmb secreted from liver promotes lipogenesis in white adipose tissue and aggravates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8

  • MTORC1协调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自噬与凋亡信号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美青教授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肖国芝教授课题组合作,使用培养软骨细胞中的流动剪切应力(flow fluid shear stress,FFSS)模型和单侧前交叉咬合(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UAC)动物模型,发现FFSS和UAC都能在颞下颌关节的软骨细胞中积极诱导内质网应激,证明异常的机械负荷可通过激活调节颞下颌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程序之MTORC1信号而导致软骨退化,这篇发表在《Autophagy》杂志的提示,抑制MTORC1可能是预防和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种新策略。颞下颌关节是连接下颌骨与颅骨(颞骨)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8

  • Nature Protocols:哺乳动物全基因组lncRNA/DNA结合计算分析平台

    动植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细胞通过将DNA转录成紧密相关的分子(即RNA)来使用遗传信息。许多RNA被继续翻译成蛋白质,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实:只有不到2%的基因组是如此使用的。大部分DNA被转录为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些RNA被称为非编码RNA,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被归类为长非编码RNA(lncRNAs)。长非编码RNA通常被描述为“基因组的暗物质”,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合适的方法来鉴定人类细胞中数万种不同lncRNAs的功能和角色。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系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ipelines for cross-species and ge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8

  • 清华大学李丕龙Nature重要发现:独特的转录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生物大分子的“相变”是最近几年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上一个新兴起的热门研究领域。但人们还不清楚生物体内相变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李丕龙研究员与英国约翰英纳斯研究中心的Caroline Dean合作,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 FLL2 promotes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polyadenylation complexes”的文章,发现了“液-液分离相变”现象在体内所扮演的调控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李丕龙研究员与英国约翰英纳斯研究中心的Carol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7

  • 中科院学者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等多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了题为“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Denisovan mandible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的文章,立足于中科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研究项目,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化石目前是除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以外发现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也是青藏高原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证据(距今16万年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2日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杂志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所长作为第一和通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5-07

  • Molecular Cell:全新精氨酸糖基化修饰阻断宿主死亡受体信号通路

    2013年,NIBS邵峰团队在《Nature》杂志上报道,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NleB阻断宿主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帮助病原菌在肠道内定植和感染,NleB具有糖基转移酶活性,特异性地糖基化修饰(N-乙酰葡萄糖氨,GlcNAcylation)宿主死亡受体通路中死亡结构域上的一个关键精氨酸,进而阻断死亡结构域的相互作用和信号复合体的组装;这种发生在精氨酸上的GlcNAcylation不同于常见的各种糖基化修饰,是一种全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但是NleB如何特异地识别宿主靶蛋白死亡结构域进而实现精氨酸GlcNAcylation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清楚。近期邵峰研究组发表题为“Struc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7

  • 复旦大学,中科院发表Nature文章 揭示一种全新的DNA修饰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vitamin-C-derived DNA modification catalysed by an algal TET homologue”的文章,首次在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这种单细胞真核生物中鉴定到一种新型的TET同源蛋白,并发现该蛋白可以将维生素C的碳基骨架转移到DNA上,产生一种全新的DNA修饰。文章详细阐述了维生素C直接参与该DNA修饰的反应机理,并揭示这一蛋白及其产生的DNA修饰在调节莱茵衣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6

  • 三大研究机构联合发表Nature Genetics:哺乳动物卵子表观基因组建立机制

    4月29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李力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伟研究组通过紧密合作,在《自然-遗传》期刊以长文形式报道了题为《SETD2调控母源表观基因组、基因组印记以及早期胚胎发育》(SETD2 regulates the maternal epigenome, genomic imprinting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阐明表观遗传修饰之间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建立卵子表观基因组包括基因印记,以及卵子表观基因组如何对早期胚胎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这一重要发现不仅阐明了母源表观基因组的建立机制和功能,还为将来临床评估卵母细胞质量以及探索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9-05-06

  • 中国学者Nature Biotechnology发现籼粳稻根系微生物组与氮肥利用效率关系

    在土壤中,植物的根系除了固着植物并作为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以外,还是微生物聚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及其相互关系统称为根系微生物组。这些根系微生物伴随着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帮助植物吸收营养、抵抗病害和适应胁迫环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白洋和储成才研究组合作发表了题为“NRT1.1B is associated with roo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nitrogen use in field-grown rice”研究论文,揭示籼粳稻根系微生物组与氮肥利用效率关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29日的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储成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5

  • Cell子刊:异位微管引起多倍体细胞的试图分裂

    多倍体细胞可存在于二倍体生物体内这一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常见于癌细胞。多倍体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分化细胞,他们通过改变细胞周期从而实现了DNA的不断复制,但却不经历细胞分裂时期。在增殖细胞中,中心体作为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调控着细胞内微管的分布及排列方式。但在分化的细胞中,细胞会在特定位置形成非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从而调控微管的生长及分布。因此,在分化但DNA却不断复制的多倍体细胞中,微管网络是如何分布?以及微管又是如何从中心体上解离?我们对此并不十分清楚。José Carlos Pastor-Pareja课题组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5

  • 利用单碱基编辑工具创制抗除草剂小麦

    杂草的有效防控将为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和粮食安全奠定基础。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极大地提升了杂草防控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种植,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小麦生产中的杂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小麦的近源杂草节节麦对麦田危害日益严重,现有的化学防治手段非常有限。目前,甲基二磺隆是唯一的节节麦茎叶处理除草剂,虽然其能够防控节节麦,但也时常对小麦产生药害。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小麦品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土壤残留期很长,对小麦的接茬作物带来了严重的药害风险,因此未能大面积推广种植。我国小麦生产亟需能够与残留期短的除草剂配合使用的抗除草剂小麦品种。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5-05

  • 中国学者在《Lancet》杂志发表文章阐述我国宫颈癌防治现状

    2019年3月8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和乔友林教授就目前中国宫颈癌防控现状撰写的一篇述评文章。文章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盖布雷内古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博士呼吁“2030年全球消除宫颈癌”这一国际形势为背景,结合当前我国宫颈癌防控面临的问题,明确了未来我国宫颈癌防治的方向。 为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详细解读,同时通过更多媒体科学地向公众阐述目前我国宫颈癌防治已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3月8日——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即我们平时所称的“三八妇女节”,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医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

    时间:2019-05-05

  • Cell Reports:YAP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并加剧肠炎的新功能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YAP aggravat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regulating M1/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gut microbial homeostasis”的文章,发现在巨噬细胞中,Hippo通路分子YAP可以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肠道菌群稳态失衡,进而加重炎症性肠炎(IBD)的发生。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23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由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课题组完成。王红艳研究组长期从事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等,感知病原微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4-30

  • 同济大学Cell Res揭示先锋转录因子在细胞凋亡表观遗传中的关键作用

    从单个全能受精卵产生广泛不同和特化的细胞类型涉及大规模转录变化和染色质重组。先锋转录因子在编程表观基因组中起关键作用,并在连续细胞谱系规范和分化步骤中促进其他调节因子的募集。2019年4月25号,同济大学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课题组长孙云甫教授、梁兴群教授团队等在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ioneering function of Isl1 in the epigenetic control of cardiomyocyte cell fat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Isl1 / Brg1-Baf60c复合物在协调心脏发生和建立心肌细胞命运的表观遗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19-04-29

  • Nature子刊:竞争性内源RNA直接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的动态过程

    竞争性内源RNA (ceRNA)假说提出了一种调节生物学过程的内在机制。miRNA是调控生物功能的核心分子,ceRNA(如高表达的mRNA)可以中合miRNA,通过类似海绵吸水的效应来调控生物过程。但是ceRNA的动态变化是否能通过ceRNA来影响miRNA的活性,进而调控重大疾病仍然存在争议。来自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 is an intrinsic component of EMT regulatory circuits and modulates EMT”的文章,揭示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4-28


页次:546/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