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复旦大学等处发表Nature文章 解析肝癌蛋白质组学研究

    肝癌是全世界造成癌症死亡的第三大杀手,更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癌症。诱发肝癌的因素很多,包括病毒、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我国,肝癌发生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是乙肝病毒感染。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文章,测定了早期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图谱,发现了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新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文章由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钱小红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4-02

  • 华中农大最新文章:柑橘前苦味驯化分子新机理

    柑橘是我国南方乃至世界第一大水果,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柑橘品质生物学团队近日在柑橘前苦味驯化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报道了诱发柑橘果实产生前苦味特性的新橘皮糖苷类积累的关键控制基因。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Exprimental Botany杂志上,研究指出诱发柑橘果实产生前苦味特性的新橘皮糖苷类积累的关键控制基因,即1,2-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1,2RhaT)和1,2RhaT-like基因。这一研究将为后续深入解析驯化过程中柑橘果实前苦味性状的形成及演变提供理论基础。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所高级科学家Jia-Long Yao和华中农业大学徐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4-01

  • 金属硫蛋白在心肌梗死保护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金利泰教授课题组在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杂志(TOP一区)发表题为《Metallothionein Protects the Heart again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via the mTORC2/FoxO3a/Bim Pathway》的文章,揭示金属硫蛋白在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并阐明金属硫蛋白主要通过调控mTORC2/FoxO3a/Bim通路,抑制心梗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凋亡,进而保护心肌梗死损伤的新机制。该刊五年影响因子为7.389,温州医科大学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硕士研究生薛梅为第一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4-01

  • “少年杀手”骨肉瘤的新细胞起源以及STK11/LKB1对骨癌的发病影响

    【背景】成骨肿瘤(osteogenic tumor)是骨组织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包括良性骨形成肿瘤、骨瘤、成骨细胞瘤和恶性肿瘤(又称为成骨源性肉瘤或骨肉瘤)。骨肉瘤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高发,老年人位列第二发病率高峰。由于传统化疗生存效益不理想,因此预后较差,当前迫切需要更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骨肉瘤的方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小鼠模型可以概括人类骨肉瘤的基本方面,并提供靶向治疗目标。利用转基因小鼠或基因敲除小鼠模拟人类癌症已经被证明可以显著地加深我们对肿瘤形成的确切细胞来源以及信号通路的理解。以往的研究表明,p53和/或Rb基因突变以及其他成员参与鼠模型和人类骨肉瘤患者起源,破坏间充质祖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4-01

  • 上海交大学者Science子刊:发现并命名人类新遗传疾病“卵子死亡”

    近日,《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转化医学》(影响因子18.6)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匡延平团队,联合复旦大学桑庆、王磊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 Pannexin 1 Channelopathy Causes Human Oocyte Death”。研究成果揭示了PANX1突变致疾病产生并明确了致病机制,同时提供了首个深入研究PANX1病理学功能的鼠模型。人类新的孟德尔遗传病、糖基化疾病及离子通道疾病——“卵子死亡”被发现并命名。历时15年,研究团队在四个独立家系中,发现了细胞连接蛋白家族成员PANX1存在不同的突变,并通过细胞水平、爪蟾卵子、鼠模型等多个角度深入揭示了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19-03-29

  • Neuron:新型基因编码的去甲肾上腺素荧光探针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作为一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中都参与诸多必要的生理过程,如感觉信号的调节、注意力的调控、清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等。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或信号传递的受损与一系列的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病变息息相关。因此,在复杂神经环路中以高时空分辨率的方式检测去甲肾上腺素的动态分布对完整解析去甲肾上腺素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的功能和调节尤为重要。然而受限于现有技术的灵敏度、特异性、时空分辨率和组织创伤性等,无法实现对它在体分布的精确检测。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瓶颈,北京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genetically encode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9

  • 上海交大许杰教授Nat Biomed Eng
    报道PD-L1棕榈酰化修饰及相应的抑制剂开发策略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所等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hibiting PD-L1 palmitoylation enhances T-cell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tumours”的文章,报道了PD-L1的棕榈酰化修饰促进其表达的机制,并设计开发了可竞争抑制PD-L1棕榈酰化的靶向多肽分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影响因子16.24)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所的许杰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姚晗博士,以及共同第一作者兰江博士研究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7

  • “饮食限制”延长寿命的新机制

    2005年 , 美国 Science杂志为了庆祝创刊 125周年, 向全球的科学家征集了125个有待解答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How much can human lifespan be extended?”, 翻译为中文的意思为“人类寿命到底能延长多久?”. 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最大的困难是人类无法进行寿命的严格对照实验.人类寿命的延长既涉及个体的遗传因素, 也与人类文明和医学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希望能弄清楚饮食与寿命的关系,之前的研究层发现在1961-2009年间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所消耗的肉类蛋白、每个人的无营养热量及总热量增加。结合这些趋势与未来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7

  • Biological Psychiatry揭示精神疾病认知受损的脑网络机制

    2019年3月1日,《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发表了北师大贺永课题组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论文“Common Dysfunction of Large-Scale Neurocognitive Networks Across Psychiatric Disorders”。该论文采用精神疾病和健康被试的多模态脑影像大数据(共45760名被试),揭示了多个精神疾病认知受损的共享脑网络机制及其脑灰质结构基础,并探索了这些脑网络在认知加工中的作用。不同精神疾病(如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经常表现出认知紊乱,在治疗后表现出部分或者完全的认知康复。精

    来源:北师大

    时间:2019-03-27

  • 华中科技大学发现骨髓瘤骨病的新型标志物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外囊泡(MM-EV)有望作为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骨髓瘤骨病的诊断和治疗。这篇题为“Tumo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hibit osteogenesis and exacerbate myeloma bone disease”的文章于1月发表在《Theranostics》杂志(IF: 8.537)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李秋柏教授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郭安源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背景介绍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率已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大约8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6

  • 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Cell报道一种细菌可收缩注射系统的精细结构

    北京大学高宁团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团队共同在Cell杂志发表题为《Cryo-EM Structure and Assembly of an Extracellular 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的研究论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完整地解析了细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可收缩注射系统(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s, CISs)的高分辨率结构,并构建了其组装模型。 细菌CI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胞穿刺纳米装置,可以将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等效应因子转移到其它细胞中,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菌自身防御和致病性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细菌C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3-26

  • 北师大PNAS揭示脑胶质瘤基因组不稳定性

    2019年3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樊小龙教授团队与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江涛教授团队及天津医科大学康春生教授团队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Elevated signature of a gene module coexpressed with CDC20 marks genomic instability in glioma”的文章(DOI:10.1073/pnas.1814060116),此文基于胶质瘤转录组数据库首次发现并建立了CDC20-M共表达模块,CDC20-M在胶质瘤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检测、预后评估及治疗靶点筛选上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北师大

    时间:2019-03-26

  • Science子刊:一类膜蛋白分子机器动力学新态

    膜蛋白分子机器是一类重要的分子机器,以往一般采用荧光技术对其活体动力学进行研究。由于荧光漂白效应,对单机器的动力学很难做长时间观测,有可能会忽略其动力学过程的某些重要信息,这些技术难点让相关研究面临很大的挑战。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袁军华、张榕京课题组在生物分子机器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一类膜蛋白分子机器(鞭毛马达)动力学过程中的一个全新状态:暗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细菌鞭毛马达是一种典型的膜蛋白分子机器,袁军华、张榕京团队以其为例,发展了对单马达动力学进行长时间精确观测且对大量单马达数据进行统计物理分析的方法,从而发现了其动力学过程的暗态(hidden 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6

  • 武大发表Science子刊文章解析翻译后修饰调控蛋白质活性

    作为重要的细胞周期激酶,Plk1通过磷酸化修饰不同的蛋白底物参与调控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Plk1的蛋白水平和激酶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其蛋白水平及酶活性的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海宁教授课题组在翻译后修饰调控蛋白质活性与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题目为“A methylation-phosphorylation switch determines Plk1 kinase activity and function in DNA damage repair”。该研究揭示了甲基转移酶G9a甲基化修饰Plk1从而调控其激酶活性以及该甲基化修饰在DNA损伤修复中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6

  • 华裔牛人Natur子刊发文:哺乳动物不同细胞组分RNA结构图谱

    RNA结构是转录后调控的基础,对于RNA的合成(即转录)、加工(包括剪切、修饰等)、转运、翻译和降解等过程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来自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NA structure maps across mammalian cellular compartments”的文章,报道了哺乳动物不同细胞组分RNA结构图谱,突出了RNA结构的动态变化特性,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功能意义。并深入解析了RNA结构动态变化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其与RNA修饰、RBP结合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由斯坦福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5

  • Cell Rep:破解环形RNA的多样性、保守性、剪接模式

    3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基因组学实验室赵方庆团队题为Expanded expression landscape and prioritization of circular RNAs in mammals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人、猴和小鼠三个物种的44个正常组织中鉴定出大量环形RNA,其中超过70%的环形转录本实现了全长重建。利用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对环形RNA的多样性、保守性、剪接模式以及与线性RNA的成环比差异进行了多方位深入分析。研究人员还通过构建物种特异和保守的环形RNA和mRNA共表达网络,筛选具有潜在生物学功能的环形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3-25

  • 尹玉新PNAS发文:首次鉴定著名抑癌基因PTEN新的翻译后修饰类型

    PTEN是肿瘤中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之一,精氨酸是PTEN蛋白最易受突变影响的氨基酸类型,提示PTEN蛋白的精氨酸可能被翻译后修饰调节。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TEN arginine methylation by PRMT6 suppresses PI3K–AKT signaling and modulates pre-mRNA splicing”的文章,首次鉴定出著名抑癌基因PTEN新的翻译后修饰类型—精氨酸甲基化,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8日的PNAS杂志上。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的蛋白质组学平台,发现PTEN第159位精氨酸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2

  • 深圳大学PNAS发现RNA结合蛋白RBFox2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心脏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死亡人口是因心脏病而起,其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一般来说,心脏病发展都有从前期的代偿反应转变到后期的代偿失调的一个过程,并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来自深圳大学医学部的魏朝亮教授研究组之前曾发现,在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力衰竭模型中,RBFox2蛋白几乎缺失,并伴随着心脏兴奋-收缩耦联功能明显下调,然而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却未被揭示。近期,这一研究组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心力衰竭过程中RNA结合蛋白RBFox2下调造成的心脏兴奋-收缩耦联缺陷的分子机制,为干预和治疗心力衰竭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2

  • 揭秘细菌挑食之谜

    给你一个冰淇淋和一块蛋糕,你先吃哪个?一块面包和一个牛油果呢?两个一块吃吗?1941年微生物学家Jacques Monod给细菌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给大肠杆菌同时提供两种食物(碳源),结果看到了两类不同的现象:对某一些食物组合(比麦芽糖和苹果酸),细菌两种同时吃,而对另一些组合(比如葡萄糖和乳糖),细菌要先吃完一种(葡萄糖),然后再会去吃另一种(乳糖)。随后Monod和François Jacob一道,找出了细菌在有葡萄糖和乳糖的情况下只吃葡萄糖的分子机制—乳糖操纵子:在这两种糖都存在的时候,细胞不会去表达运输和消化乳糖的相关基因,并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可是为什么细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3-22

  • 天津医科大学Cell Death Differ:长链非编码RNA调节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向分化

    生物通报道: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等,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目前在骨组织工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来自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novel long noncoding RNA PGC1β-OT1 regulates adipocyte and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antagonizing miR-148a-3p”的文章,报道了长链非编码RNA PGCβ-OT1 通过拮抗miR-148a-3p调节骨髓基质干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3-21


页次:549/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