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子刊:内质网定位的Hrd1协同细胞膜TLR4受体促进炎症反应机制

    9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最新工作:“ER-localized Hrd1 ubiquitinates and inactivates Usp15 to promote TLR4-induced inflammation during bacterial infection”。该研究揭示了内质网定位的E3泛素连接酶Hrd1通过招募去泛素化酶Usp15,特异性促进细菌感染中TLR4诱导的炎症反应,成为LPS或者盲肠穿刺诱导败血症休克的重要新靶点。 位于细胞表面的Tol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9-05

  • DNA+RNA全视角解读水稻根际微生物组

    近期,派森诺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最新影响因子5.589)发表论文。本研究基于DNA层面的16S rRNA基因和RNA层面的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分别探究了水稻根际土总微生物组和活性微生物组的群落特征,以全面展现根际效应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组的重要影响。 研究背景根际微生物组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植物第二基因组的一部分。根际微生物通过影响反硝化、硝化和呼吸等根际生物进程来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水稻土为例,潜在的铁还原剂(如Geobacter 和Anaeromyxobacter)在根际

    来源:派森诺生物

    时间:2019-09-05

  • Immunity:代谢分子肌酸的免疫调节功能

    清华大学医学院胡小玉课题组联合药学院陈立功课题组在《Immunit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lc6a8-mediated creatine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reprogram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via regulating cytokine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文章揭示了L-精氨酸的下游代谢产物肌酸能够抑制IFN-γ介导的巨噬细胞活化[以下简称M(IFN-γ)],并同时可以促进IL-4介导的巨噬细胞活化[以下简称M(IL-4)]。探索免疫应答与代谢通路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很火热的研究领域,在巨噬细胞中,由代谢酶iNOS和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9-09-04

  • 新研究:“肠道菌群—肠—脑”互作调控动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机制

    冬季的严寒和食物短缺对于温带地区非冬眠哺乳动物的生存是极大的挑战。恒温动物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产热(非颤抖性产热)是一种高效迅速的产热方式,受交感神经支配,在小型哺乳动物(包括冬眠动物)的体温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动物受到寒冷等信号刺激时,支配BAT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作用于BAT细胞膜上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即cAMP-PKA-pCREB通路,诱导线粒体内膜上的产热蛋白—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的表达,提高非颤抖性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9-04

  • 组蛋白修饰“阅读器”ZCWPW1在雄性减数分裂中有决定性作用

    不孕不育在我国育龄夫妇中的发生率已达15%,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不能产生或其质量低下是引起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而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经过减数分裂才能产生,一直以来,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及存在的雌雄差异是研究的热点。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立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histone modification reader ZCWPW1 is required for meiosis prophase I in male but not in female mice”的文章,发现并解析了组蛋白H3K4me3修饰“阅读器”ZCWPW1在雌雄两性减数分裂中的不同作用。这一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9-03

  • BMJ:中国全面两孩政策效应研究新成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开展了“全面两孩政策对出生人口数量及出生相关特征影响研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建蒙教授(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介绍,该研究分析了我国大部分省份活产和分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及分段回归模型,明确了经产妇、高龄产妇占比及早产率和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约第9个月(2016年7月)效应显现,到2017年底累计增加出生约540万。研究发现,2017年与2016年相比第一孩生育数量有所减少,支持政策虽有效但出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9-03

  • 北京基因组所Autophagy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调控线粒体自噬新机制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线粒体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调控异常与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相关。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参与线粒体自噬调控过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调控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赵永良研究组发现,去泛素化酶USP33通过去除Parkin蛋白Lys435位点的K63泛素链来调控线粒体自噬的发生,进而调控神经毒性剂MPTP诱导的神经肿瘤细胞的凋亡。这一研究成果在8月26日以USP33 deubiquitinates PRKN/parkin and antagonizes its role 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9-02

  • Nature子刊:一种肿瘤细胞外排的外泌体仿生新型靶向药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和耐药的主要原因,发展靶向CSCs的策略是肿瘤临床治疗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纳米药物具有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可修饰性、智能响应性以及多种药物共输送等独特的性质,在肿瘤精准协同治疗、增强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纳米材料常通过偶联靶向分子实现抗肿瘤药物靶向输送,但不同CSCs表达不同的表面标志物,如何将药物高效运送到不同CSCs并发挥作用是目前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祥良教授、甘璐教授课题组发表了题为“Tumor exosome-based na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9-02

  • 南方医科大学最新发表Cell文章:肝纤维化与血管新生新机制

    我国是肝病大国,约有4亿肝病患者,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肝病患者绝大部分是慢性肝病,慢性肝病的特点是炎症和不断进展的纤维化(Fibrogenesis)。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起因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包括毒素、酒精、肝炎病毒、非酒精性脂肪病变、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脏受损时会产生生理性修复反应试图维持正常组织功能,然而该修复反应却往往导致肝纤维化,反而使细胞功能丢失、组织结构受损、乃至致死性器官功能衰竭,相当部分的肝癌患者也是由肝纤维化肝硬化演变而来。因此,针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将有可能为治疗大部分肝脏疾病带来希望。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药物来治疗肝纤维化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19-08-30

  • 哈工大生科院最新Nature发表首发性成果

    T细胞是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在病毒感染、癌症以及自体免疫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T细胞免疫反应包括由TCR首先识别抗原呈递细胞(APC)上结合了抗原肽的MHC复合物(pMHC),然后TCR通过其结合的共受体(CD3)将抗原信号传递到CD3的ζ亚基的胞内ITAM区域,进而启动T细胞内级联免疫信号通路杀死病原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大多数成熟T细胞(约95%)的TCR由通过二硫键相连的α和β两条异二聚体肽链组成,TCRα/β的可变区(Vα和Vβ)负责识别抗原信号,TCRα/β与含有γ/ε、δ/ε’和ζ/ζ’六个亚基进行信号传递的共受体CD3组成TCR-CD3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决定着T细胞的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时间:2019-08-30

  • 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研究:免疫机制参与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力衰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程翔教授研究团队发表了题为“Pathologic T-cell Response in Ischaemic Failing Hearts Elucidated by T-cell Receptor Sequencing and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的文章,发现了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局部T淋巴细胞免疫组库特征及免疫功能表型,在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在国际心血管领域著名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杂志》)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8-30

  • 我国学者研制出“光热智能农药”

    新华社合肥8月29日电(记者徐海涛)传统农药的释放与需求难以精准匹配,利用率低、成本高、易污染。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一种光热控释型农药,可以自动感光生热并“智能”地促进农药释放,平均提效约三成却降低20%以上的成本。美国化学会知名学术期刊《可持续化学与工程》日前发表了该成果。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却不足40%。近年来,中国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提出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要实现负增长。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用量,成为农业和环境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近期,吴正岩等科研人员运用新方法,以凹凸棒土、生物炭、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9-08-30

  • 中外学者Nature Cell Biology封面文章:迁移体产生的机制和功能

    迁移体是近年由清华大学俞立实验室发现并命名的新型膜性细胞器。然而,关于迁移体是否是体内真实存在的结构?迁移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迁移体的产生机制又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尚不清楚。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立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孟安明课题组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Michael Kozlov课题组合作发表了题为“Migrasomes provide regional cues for organ morphogenesis during zebrafish gastrulation”,“Migrasome formation is mediated by assembly of micr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8-28

  • 中国科大PNAS揭示NK细胞终末成熟调控新机制

    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抗病毒和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受到细胞因子、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等多种信号调控。田志刚教授课题组已发现和证实了多种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对 NK细胞发育与功能的调控作用。IL-15是调控NK细胞发育成熟、存活增殖及效应功能的关键分子,目前对IL-15信号通路的负相调控及其对NK细胞成熟与功能的影响研究尚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L-17 constrains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by re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8-28

  • 曹雪涛院士团队再发Science新论文:宿主细胞抵御病毒感染新途径

    宿主细胞可以通过产生干扰素等多种方式有效抵御病毒感染。但人们对于宿主细胞能否通过天然免疫非依赖途径抵御病毒感染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团队最新发表了题为“N6-methyladenosine RNA modification–mediated cellular metabolism rewiring inhibits viral replication”的文章,报道了宿主可以通过调控自身RNA修饰与重塑细胞代谢状态协同抵御病毒感染。这一新发现提出了宿主通过不依赖于天然免疫的方式抵御病毒感染的新机制,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8-27

  • 中国科学家8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及其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8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一种新的铁死亡分子调控机理、脊索动物的全面单细胞转录细胞谱系、植物感应盐胁迫信号的分子机理等。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由铁依赖的氧化损伤造成膜脂活性氧自由基积累而引起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与凋亡、坏死、自噬等细胞死亡均有较大差别。铁死亡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抗病毒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有关。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团队与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姜学军教授实验室合作,发现细胞间相互作用通过NF2-YAP信号,调节肿瘤细胞铁死亡。这项研究为以E-cadherin的下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8-27

  • 北大汤富酬教授等人最新Nature:利用单细胞转录组
    和DNA甲基化组图谱重构人类胚胎着床过程

    胚胎着床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生理状态下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类胚胎由于无法顺利着床导致不孕。既往研究通常使用小鼠和食蟹猴等模式生物对这一过程展开探索,然而调控围着床时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形态学变化特征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在小鼠等模式生物研究中获得的调控规律较难为人类胚胎发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然而,由于人类胚胎着床发生在受精卵形成后一周左右的时间点,这使得研究者们无法获得生理状况下的这一发育阶段的人类胚胎。长期以来,这一人类关键发育阶段一直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黑匣子。为了深入探讨这一过程中的分子动态规律,挖掘调控胚胎着床过程中的潜在分子机制,2019年8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8-23

  • 清华再发生物结构学Nature文章 揭秘介导人体触觉感知的精巧分子机器结构与机制

    触觉作为五感之一,不仅赋予我们感知握手、轻抚、亲吻等愉悦性触碰以维持正常社交行为的能力,而且承担着人类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譬如触摸屏手机或鼠标的生物学基础。而在组织损伤或炎症等病理情况下,触觉感知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严重的机械超敏痛(又称触摸痛)。譬如,癌症或关节炎病患者会经常遭遇类似穿衣服或行走等轻微触碰所带来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个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另外,自闭症患者通常显示较常人更为敏感的触觉感知能力,最近的研究提示这一触觉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的重要病因之一。来自清华大学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and Mechanogating of the Mam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9-08-23

  • 中国农业大学最新PNAS文章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小兰教授课题组在PNA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sBRC1 inhibits axillary bud outgrowth by directly repressing the auxin efflux carrier CsPIN3 in cucumb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在黄瓜由野生型(多侧枝)向栽培种(少侧枝)的驯化过程中侧枝调控基因CsBRC1(Branched1)的表达量逐渐增高,在侧枝中直接抑制生长素运输基因PIN3(PIN-FORMED 3)的活性,导致侧枝中生长素过量积累,从而抑制黄瓜侧枝的生长发育。 黄瓜属葫芦科, 是世界上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8-23

  • PacBio三代全长微生物组测序,带您走进一叶一菩提!

    期刊:BMC Plant Biology影响因子:3.930最近,派森诺生物与武汉水生所合作,在植物生理学知名期刊《BMC Plant Biology》(最新影响因子:3.930)发表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真核藻类群落分类学组成和多样性以及藻类群落与寄主叶际之间的关系。研究背景叶际由植物的气生部分组成,主要由叶组成,叶际可以看作是一个短暂的环境。由于直接暴露于大气中,生活在叶际内的生物经常遭受营养不良的胁迫。在热带雨林中,作为叶际居民的流行附生植物由各种细菌,地衣,真菌,自由生活的藻类和苔藓植物组成。鉴于叶际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明确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多样性和

    来源:派森诺

    时间:2019-08-23


页次:536/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