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安诺助力“1000种入侵物种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喜登Nature子刊

    近日,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李飞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20余家科研机构,成功完成了苹果蠹蛾这一入侵物种的基因组组装,揭示了苹果蠹蛾在入侵过程中的寄主适应性进化和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取得了“IAS1000(1000种入侵物种基因组计划)”的首个合作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Cydia pomonell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chemical ecology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安诺基因承担了该研究中的二代、三代测序、

    来源:安诺基因

    时间:2019-10-11

  • 福建农林大学发表Nature Genetics封面文章:高质量菠萝基因组

    菠萝是重要的热带水果和观赏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目前全球有8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海峡两岸地区是我国菠萝的主产区,我国菠萝年产值约占全球总产值的六分之一。菠萝由于受自交不亲和的影响,主要通过无性繁殖。对于无性繁殖的驯化,有假说认为是“一步到位”过程,即被驯化的作物与它的野生祖先之间只相隔一代,或少数几代,一旦一个品种被选定,选择的过程也就完成了。有性生殖对于菠萝的驯化过程是否有影响,也不清楚。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明瑞光教授团队发表了题为“The bracteatus pineapple genome and domestication of clonally pro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0-10

  • 了解人类生殖系细胞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看这篇就够了

    生殖系细胞(Germline cells)是指多细胞生物个体中携带种系遗传物质的所有细胞类型,包括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而产生的全能性受精卵、胚胎着床前后的多能性内细胞团细胞和上胚层细胞、单能性胚胎生殖细胞、个体出生后的生殖细胞以及成熟的精子与卵细胞。在多细胞生物物种数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其生殖系细胞是“永生”的细胞类型,会将该物种的遗传信息不断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汤富酬教授与文路副研究员受邀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上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国际上近年来在人类生殖系细胞单细胞组学测序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汤富酬教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10-10

  • 山东农业大学Nature Genetics发文,成功克隆抗纹枯病基因

    纹枯病是水稻、小麦等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些年在玉米上的发病面积也逐年增多,有的年份达到70%以上。纹枯病通常从基部叶鞘开始发生,隐蔽性强,严重时可引起整个植株枯死。纹枯病的病原立枯丝核菌属于坏死营养型土传性病害,非常顽固,在土壤中存活长达数年,而且寄主广泛。尽管对纹枯病抗性资源的筛选和抗病基因的鉴定与克隆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但由于缺乏很好的抗病亲本材料,表型精确鉴定难,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据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教授介绍,即使在模式作物水稻中,科学家们也未克隆出数量抗性基因,仅发现少量基因调控纹枯病抗性反应,其介导的抗性机制也不清楚。来自山东农业大学储昭辉团队的研究人员,联合华中农业大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0-10

  • 中国学者最新Cell全面解析肝癌发生发展机制

    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HBV感染标志1。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机体的系统性调控,基因突变会对HBV相关肝癌的表型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亟待深入探究。同时,新药研究需要进行“源头创新”,对肝癌的精准分子分型及分型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肝癌的个性化药物研发。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周虎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课题组、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大明课题组合作,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Proteog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0-09

  • 中科院马克平研究员最新Science发表重要发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独特的森林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高,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极其重要。历史上,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经历过频繁、大规模的人为干扰,绝大部分原生性植被,特别是低海拔地区的原生地带性植被多已消失殆尽,少量保存的原始林也大多破碎化严重,亟需开展保护和修复。然而,由于对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维持机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何保育和修复我国各类退化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核心理论“瓶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团队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2018年该研究团队基于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10-09

  • PNAS:绿藻光系统II-捕光天线超大复合体三维结构

    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特有功能之一,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几乎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光系统II(PSII)作为光合水氧化的场所,是位于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一个重要蛋白质机器,对地球上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它由具有光能捕获、传递功能的捕光天线系统(LHCII)和具有光诱导电荷分离及水裂解功能的核心复合体(PSII core complex)组成。探索光系统II的结构及其功能调控机制一直是当今世界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曾被Science期刊评为201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目前,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揭示光系统II光能捕获、传递及转化的精确机制仍存在巨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0-09

  • 首个亚洲家猪“超清”基因组图谱发布

    近日,生物学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在线发表了中国优良地方猪——陆川猪的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定相(Phased)基因组序列。这不仅填补了亚洲家猪缺少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的空白,更为基因组组装提供了新的方向。该项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主导完成。项目负责人、基因组所研究员唐中林告诉《中国科学报》,利用多项测序技术和组装算法,他们首次获得了染色体级别、完整的两套基因组序列。这标志着来自亲本的等位基因可以完整区分,为研究等位基因的功能互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包括人在内的很多物种,都是二倍体。也就是说,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9-10-09

  • 香港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发现H3K4me3阅读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

    不孕不育在我国育龄夫妇中的发生率已达15%,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不能产生或其质量低下是引起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而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经过减数分裂才能产生,一直以来,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及存在的雌雄差异是研究的热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了题为“The histone modification reader ZCWPW1 is required for meiosis prophase I in male but not in female mice”的文章,发现并解析了组蛋白H3K4me3修饰“阅读器”ZCWPW1在雌雄两性减数分裂中的不同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0-08

  • 错误率骤降98%!细菌完成图3.0怎么做到的?

    细菌基因组de novo是对细菌基因组测序后从头组装,并在组装的基础上,进行基因组组分分析、功能注释等分析。它是研究细菌进化遗传机制、关键功能基因的重要工具。细菌完成图(1 contig, 0 gap)是细菌基因组de novo组装追求的最高指标。根据测序技术的发展,细菌完成图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图1 细菌完成图不同方法优劣势比较细菌完成图1.0细菌完成图1.0是以短读长测序为基础,一般构建构建500bp左右的小片段文库和mate-pair文库(2K、6K、10K等),采用短读长测序,并进行de novo组装。要组装得到完成图,往往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辅助组装手段(如bionano),并

    来源:华大科技

    时间:2019-10-08

  • Nature Communications:IL-17刺激诱导OPC中NOTCH1激活,导致Th17介导的脱髓鞘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在西方国家较常见,在我国发病人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该疾病通常呈现缓解、复发病程的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目前该疾病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现有药物只能缓解、延缓疾病进程,无法根治该疾病。部分该病患者最终出现瘫痪,对生活质量损伤极大。特别是该病多发于青、中年,对家庭、社会均造成巨大的负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IL-17如何作用于中枢神经细胞及发挥作用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17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的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0-05

  • 兰州大学Nature子刊发现共用转录因子调控新机制

    花粉在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被用于携带、保护和传播雄性生殖细胞,其数量和活性与植物包括很多粮食作物的产量密切相关。花粉的形成部位是雄蕊顶端的花药,后者由多层细胞构成,其中绒毡层细胞对花粉的产生和成熟至关重要。绒毡层细胞的形成和分化受到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网络的严格调控,早在十几年前就发现跨膜受体激酶EMS1对绒毡层细胞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后又发现一种分泌型的小肽TPD1是EMS1的配体信号分子,近期的研究又发现受体激酶SERK1和SERK2可以作为EMS1的共受体起作用,这些蛋白的突变体均表现为无绒毡层细胞,从而缺失花粉的表型。EMS1-TPD1-SERK1/2通路的下游调控因子,尤其是下游关键转录

    来源:兰州大学

    时间:2019-09-30

  • Cell子刊:LLG2/3作为复合体的共受体参与调控花粉管破裂

    在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花粉管是精细胞的运输载体,它经历与雌方多种组织和细胞的相互作用,最终将精细胞送至雌配子体进行双受精。因此,花粉管的细胞完整性对精细胞的顺利传送至关重要,即花粉管既要在极性生长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细胞完整性,防止精细胞提前释放,又要在胚珠中及时破裂,为双受精进一步进行准备。北京大学生科院瞿礼嘉课题组2017年的工作发现,花粉管细胞完整性的维持及破裂过程主要受RALF4/19/34-BUPS/ANX信号复合体调控。他们发现花粉管特异表达的BUPS1/2受体通过与同属CrRLK1L (Catharanthus roseus receptor-like kinase) 受体家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9-30

  • 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处发表Cell子刊:肠道菌群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酒精等明确肝损伤因素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即在不过量饮酒的基础上,脂肪在肝中大量累积并产生病变。研究表明这种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密切关联,但其致病因素至今仍不明确。近日,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袁静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刘翟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发表了题为“Fatty Liver Disease Caused by High-Alcohol-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文章,发现由高酒精产力的肺炎克雷伯菌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9-29

  • JEM:杨硕/胡刚/王冰微课题组揭示小鼠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生的新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类以中枢神经脱髓鞘损伤为病变基础的神经炎症性免疫疾病,全球约有250多万名患者,是青壮年致残性神经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T细胞在发病过程中的异常激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多发硬化症T细胞异常激活背后的免疫细胞分子事件对理解该病发生的免疫学机理,进而开发有效诊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南京医科大学杨硕教授课题组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教授和王冰微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著名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Gasdermin D in peripheral myeloid cells drives neuroin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9-27

  •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Nature Cell Biology揭示癌症细胞染色体易位形成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冬一课题组与高歌、纪建国、孙育杰课题组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刘迎芳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The nucleoskeleton protein IFFO1 immobilizes broken DNA and suppresses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during tumorigenesis” 的研究论文。染色体易位是指不同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是多种类型癌症的细胞中的普遍现象,常被用来作为癌症决定性的诊断表征和治疗靶点。染色体易位可能引起基因融合或基因结构破坏,表达嵌合蛋白或异常调控的蛋白,从而促进肿瘤发生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9-27

  • 最新研究发现治疗肥胖及代谢相关疾病的潜在新靶点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包括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肥胖的发生主要由能量失衡导致,因此提高机体能量消耗能够有效抑制肥胖发生。哺乳动物体内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米色脂肪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解偶联蛋白1(UCP1),可以将能量转化为热量,从而促进能耗。通过激活褐色脂肪细胞产热及促进米色脂肪细胞生成,进而提高机体能耗,已成为治疗肥胖及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吴东海课题组揭示了转录因子Tbx15在调控白色脂肪细胞褐色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Tbx15 is required for adipocyte browning induced by 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9-27

  • 香港理工大学研发新一代对抗超级细菌的抗生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2019年全球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当中,耐药性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恶化情况最为严峻。 香港自2007年将社区型耐药性金黄葡萄球菌(CA-MRSA / community-associated MRSA)感染列为须呈报的传染病,2018年共得到1,218宗个案,是2007年的七倍; 今年截至8月,则已得到839宗。长期以来,世界各地就药物研发投入惊人的经费与资源,然而,新抗生素的研发自1980年代中停滞不前。香港理工大学成功研发新一代候选抗生素(统称为“Nusbiarylins”),堪称是对抗超级细菌战役中的突破。研究团队属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化学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9-09-27

  • Cell子刊:组蛋白修饰通过促成相分离来调节染色质区室化的新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李丕龙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李海涛课题组合作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发表题为“组蛋白修饰通过促成相分离机制来调节染色质区室化”(Histone modifications regulate chromatin compartmentalization by contributing to a phase separation mechanism)的学术文章。真核细胞利用许多膜结合的细胞器来区分生化反应,以便更好地进行空间和时间调节。例如,它们的基因组被封闭在一个膜结合的细胞器中,即细胞核,以便更好地控制遗传信息流。在细胞核内,基因组被进一步调控形成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9-09-27

  • 北大学者Cell Systems发文揭示“适应-抗噪”双功能生物网络的设计原理

    许多生物系统需要在噪声环境下实现适应性,但生物网络同时实现适应性和抗噪性双功能的机制尚不清楚。以往针对适应性与抗噪性的研究多局限于特定的生物网络,张磊课题组则试图回答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什么样的网络拓扑能够实现“适应-抗噪”双功能?如果这样的网络存在,那么其内在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定量生物学中心张磊课题组在Cell子刊Cell Systems在线发表题为“Network topologies that can achieve dual function of adaptation and noise attenuation”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9-26


页次:534/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