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学者Cell发文 揭示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动态特征

    2019年10月31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课题组以及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多位科学家,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and Dynamics of Single Immune Cell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结合10x Genomics和SMART-seq2两种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肝癌患者多个组织的免疫细胞做出了系统性的刻画,分析了免疫细胞动态迁移和状态转化的特征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11-08

  • 扬州大学最新Nature子刊发文解析新现超强毒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对畜禽养殖业危害严重,亦可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针对该病原菌的遗传演化和致病机制研究意义重大。近日,来自扬州大学的焦新安教授研究团队与德国吉森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发表了题为“A hybrid sub-lineage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comprising hypervirulent isolates”的文章,报道了新现超强毒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其构成的HSL- II谱系的遗传进化规律,揭示了它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成果为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1-08

  • Nature子刊:小鼠卵巢上皮干细胞的身份属性

    卵巢由单层的卵巢上皮所覆盖。在成年小鼠的生理周期内,在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诱导下,成熟的卵泡排出,排卵时卵巢上皮破裂,卵子得以释放。排卵后,破裂的卵巢上皮被快速修复。由于小鼠生理周期时间很短(每4-5天),卵巢上皮的修复需要非常高效的机制,在排卵后12小时至3天内,伤口就需要被完全修复。这个随着生理周期反复出现的损伤修复的现象,提示在卵巢上皮中存在着干细胞。然而,排卵后卵巢上皮的修复机制还知之甚少。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曾艺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Procr-expr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11-08

  • 最新研究利用AuNC@DHLA光动力治疗,有效提高肿瘤杀伤效果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通过肿瘤组织对光敏剂的选择性吸收和滞留,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来激发光敏剂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来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光动力学疗法具有极高的时空选择性,对身体整体损伤小,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临床在用的光敏剂主要采用可见光激发,组织穿透能力弱,这严重地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和治疗效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降雨强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沙印林团队长期合作,致力于纳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研究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11-08

  • 中国学者Nature发表长文:利用迁徙进化实验揭示合成生物建构原理

    11月7日,Nature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泰立教授实验室的合作成果“空间扩展生境定植的进化稳定性策略”(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o colonize spatially extended habitats)。该研究将空间定植、实验性进化、与合成生物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物种空间定植的最优策略。研究发现对于空间定植,并不是迁移速率越快的种群越有优势,过快的迁移速率会使种群变得不稳定,容易被迁移速率小的种群所入侵,种群在不同大小生境的定植,都对应着一个最优的迁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11-07

  • 上海交大教授Nature子刊发现抑癌蛋白PTEN翻译变异体PTENα/β呈现促肿瘤效应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基因是一个改变较为广泛、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由403个氨基酸组成的经典PTEN蛋白。PTEN蛋白既具有磷酸酯酶的活性,可通过拮抗酪氨酸激酶等磷酸化酶的活性,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后来的研究显示,PTEN蛋白可以通过多个机制进入细胞核内。核PTEN可以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等,发挥肿瘤抑制作用。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国强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核内PTEN蛋白通过与mRNA剪接体相互作用,调控mRN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1-07

  • 修复人类DNA损伤 科学家从植物中找到新线索

    生物体包括我们人类每天都会受到紫外线辐射、自由基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诱变,造成体内遗传物质DNA的损伤。在DNA损伤修复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十字叉状的DNA连接体——霍利迪连接体,必须将其“拆解”,才能让染色体正确分离和复制。然而目前,对于负责“拆解”工作的解离酶,科学界还未能揭开其背后隐藏的工作机制。近日,福州大学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林忠辉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似乎找到了新线索。该课题组以植物叶绿体中的一个霍利迪连接体解离酶——MOC1为研究对象,首次揭示了MOC1的催化机制,对其他种属MOC1悬而未决的底物特异性识别机制提供了重要启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9-11-07

  • Nature子刊:首次实现活细胞RNA标记与无背景成像

    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是生物分子成像的关键。在科学历史上,人们利用荧光蛋白“点亮”细胞内蛋白质, 实现了生命动态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可视化。荧光蛋白技术是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在短短十余年内,其研究即被授予诺贝尔奖。RNA同样具有独特的结构、种类繁多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复杂的时间空间分布。与蛋白质相比,RNA种类更多,大部分种类结构功能尚未鉴定,被称为基因组中的“暗物质”。不同种类的RNA及其修饰形式的鉴定、功能与调控研究现已经成为了国际前沿。RNA研究也迫切需要一种类似于荧光蛋白这样的颠覆性标记技术,这是深入研究RNA功能机制极为有用的工具。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Biote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时间:2019-11-06

  • 中山大学Blood封面文章:首次报道circRNA对翻译进程的正调控作用

    2012年以前,经典教科书和主流观点里,RNA还是线性的,主要有这3类RNA:mRNA、tRNA和rRNA,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RNA被发现,除了本世纪初备受关注的miRNAs,snRNA,siRNA,LncRNA,还有近年来研究最火热的环状RNA(circRNA),与其它传统线性RNA都不同,circRNA具有闭合环状结构,那么它具有哪些功能呢?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月琴教授课题组在血液学知名杂志Blood上发表题为“CircMYBL2, a circRNA from MYBL2, Regulates FLT3 Translation by Recruiting 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1-06

  • Cell子刊发现别构调节PGAM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沈瑛副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22.415)在线发表论文,论文题目为“A novel allosteric inhibitor of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 suppresses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率先报道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PGAM1)新型别构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耐药和转移等生物学活性的多重抑制作用,揭示通过别构调节PGAM1同时干预P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9-11-06

  • 薛红卫教授最新文章鉴定到一个调控水稻颖壳细胞形态的关键基因

    粒形对水稻产量和种子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水稻颖壳的长度和宽度决定种子的粒形,目前已经鉴定了多个调控粒型的因子,研究表明转录调控、翻译后调控、激素信号等通过影响细胞分裂或细胞延伸调控了水稻粒形,但是在细胞层面对颖壳细胞形态调控的机制让了解较少。作为细胞骨架的重要构成成分,微管在细胞形态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拟南芥的研究证明微管结合蛋白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MAP)参与了细胞形态的调控,但是否可以通过调控颖壳细胞的微管排列方式进而调控作物种子形态,目前尚无相关报道。近日,薛红卫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国际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9-11-06

  • 同日两篇Nature Genetics,中国学者解析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及进化机制

    近日,Nature Genetics线发表了中国农科院与其它机构合作完成的两篇重量级文章,文章分别构建了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和解析了西瓜果实品质性状进化分子机制。鉴于该两项研究的重要性,Nature Genetics杂志还同期发表了题为“Sweet genes in melon and watermelon”的专评文章和以“Sweet sequencing”为题的社论文章。在第一篇文章“Resequencing of 414 cultivated and wild watermelon accessions identifies selection for fruit quality trai

    来源:生物通综合

    时间:2019-11-05

  • 中科院学者联合发表Science文章:首次在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的发生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哺乳动物胚胎在输卵管中经一系列卵裂和分化形成囊胚。随后,囊胚迁移至子宫进行着床。着床前后,胚胎中部分细胞开始移动、重排和分化,启动原肠运动(Gastrulation),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为胚胎体轴建立和器官发育奠定基础。早期胚胎发育和原肠运动发生异常往往导致妊娠失败和出生后器官缺陷等重大疾病。英国著名发育生物学家路易斯·沃伯特曾说:“人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不是出生、结婚和死亡,而是原肠运动”。  受限于伦理和研究技术等,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的研究非常有限。着床后胚胎发育对母体的依赖程度仍不清楚。2019年10月31日,Sci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11-05

  • Molecular Cell:人体和小鼠m6A和m6Am甲基化图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Landscape and regulation of m6A and m6Am methylome across human and mouse tissue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地解析了人和小鼠组织中m6A和m6Am甲基化图谱,为深入理解人体与小鼠的m6A和m6Am修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数据资源。在真核生物mRNA内部的修饰中,m6A是丰度最高并且最早被报道的一种修饰。作为一种动态、可逆的RNA修饰,m6A由甲基转移酶复合物(METTL3/ME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11-05

  • 东南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发表Cell:CD4+T细胞嘌呤代谢紊乱如何导致焦虑症状

    恐惧和压抑等情绪反应是我们生活中对消极情况的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频繁的急性情绪反应是一种病理状态,被称为慢性应激。长期的慢性应激压力会导致大脑中的各种神经变化,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精神疾病与免疫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除了行为改变,慢性应激还会导致免疫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紊乱。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多种免疫分子在心理疾病中的生理功能。但仍不清楚外周T细胞在慢性应激诱导产生的焦虑样行为中的具体作用,例如T细胞在慢性应激诱导的行为异常中的生理功能;心理疾病中病理T细胞的特征;这种病理性T细胞通过何种机制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活动。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1-04

  • 多家单位合作,联合发布第一个藏族人群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世居高原的藏族人群对极端低氧环境的适应是人类适应性进化的典型例子,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以往对于藏族高原适应的遗传分析主要集中在基于二代短读长测序数据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 SNVs)的研究,且发现了两个与藏族高原适应相关的关键基因EPAS1和EGLN1,解释了藏族人群较低血红蛋白浓度这一适应表型。然而,除了血红蛋白浓度,藏族其他的高原适应特征(比如较高的通气量、较低的肺动脉压等)还不能被SNVs解释。众所周知,基因组上的大尺度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nts,SVs)可能影响染色质空间结构及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疾病和进化表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1-04

  • 普洱茶通过影响肠-肝对话发挥减肥降脂的功效

    2019年10月31日,Nature期刊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对普洱茶减肥降脂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1],贾伟课题组黄凤杰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普洱茶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肝脏胆固醇、甘油三酯分解代谢的作用机制。图1 普洱茶田园和普洱茶普洱茶(Pu-erh Tea)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一带(图1),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特殊的工艺制成的发酵茶,在民间已有1800多年的使用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日益增多,具有减肥降脂功效的普洱茶在世界

    来源:

    时间:2019-11-04

  • 昆明理工大学Science发文:第一次利用体外系统解析灵长类胚胎着床后事件

    灵长类胚胎早期着床后发育是哺乳动物发育中的里程碑事件,然而这一阶段也是胚胎发育研究中最不清楚的时期之一。这一阶段发育的异常不仅会导致胚胎流产,也会对将来整个个体的生长与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系统研究早期着床后胚胎发育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事件,对于不孕症、早期发育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极为重要。10月31日,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院士、谭韬、牛昱宇教授团队与美国索尔克(Salk)研究所、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科学》杂志(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成果“Dissecting primate early post-implantation de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

    时间:2019-11-0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表Nature文章:首次揭示叶绿素合成关键酶晶体结构

    “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的生命所用能量均是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光依赖型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LPOR)是蓝细菌、藻类和多细胞植物叶绿素合成的关键酶,与黄化幼苗的转绿能力直接相关,对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该关键酶发现至今已近百年,其蛋白的结构及作用机理解析对光合作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意义重大,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nzymatic photocatalysis in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的文章,首次解析了叶绿素生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11-01

  • 清华,北大合作最新发表Science文章:RSC-核小体复合物高分辨冷冻电镜结构

    2019年11月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陈柱成、北京大学生命学院高宁与美国犹他大学Bradley Carins课题组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 《核小体结合状态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RSC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RSC complex bound to the nucleosom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解析了RSC-核小体复合物的高分辨冷冻电镜结构(整体分辨率7.1埃,核心区域3.0埃),揭示了RSC复合物对染色质的重塑机理。染色质是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染色质的形成可以有效压缩DNA以适应细胞空间的需要,但同时抑制了基因的表达。核小体是组成各级染色质结构的基本单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9-11-01


页次:530/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