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论文

       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国际知名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中国团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论文称,通过对武汉新型肺炎患者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乙型冠状病毒属病毒,它成为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科中的第七个成员。由中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资助,对该病毒的加强监控和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最新发表论文的研究团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衔来自北京地坛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论文通讯作者为高福、武桂珍和谭文杰。  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研究团队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0-02-03

  • 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登上柳叶刀杂志

    2019年12月下旬,武汉出现了多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之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此次致病的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截至2020年1月31日24时,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791例,疑似病例17988例。为了弄清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中国疾控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对9例住院患者的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了完整和部分的2019-nCoV基因组序列。他们发现,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遗传学上与SARS和MERS冠状病毒不同,但与两种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密切相关。新病毒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01

  • 中科院孙兵研究组PNAS揭示了胞外基质蛋白ECM1调控炎症性肠炎的新机制

    1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孙兵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杰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ECM1 is an essential fact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1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n IBD in response to LPS stimulation。该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炎的易感基因ECM1能够通过调控GM-CSF/STAT5信号通路促进M1巨噬细胞极化,进而介导肠道炎症反应同时抑制组织修复。炎症性肠炎(Inf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1-23

  • 时隔十年!国产转基因玉米大豆终获安全证书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国产转基因品种十年磨一剑,意味着今后还有一大批转基因品种将有可能获得安全证书,许多举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的高技术种业公司将可能起死回生,中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林敏说。那么,如果这些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品牌走向国内市场,和有强劲势头的国际品牌相比,核心竞争力如何?“这次批准的转基因玉米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综合基因、转化事件和品种),效果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可以预料,下一步将会有针对我国农业生产需求、创新性更强的产品陆续推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20-01-23

  •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发文,揭示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拿到测序结果10天内就发表研究结果,他们的速度非常快。”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药物化学家李松告诉记者,这项研究为科学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发检测/干预技术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与时间赛跑防控新病毒的同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20-01-22

  • 新的小鼠巨细胞病毒转录激活因子在病毒晚期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机制

    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 属疱疹病毒b亚科,因感染该病毒的细胞肿大,具有核内包涵体,也被称为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分布广泛,健康个体一般呈现无症状感染,但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如AIDS,器官移植病人,新生儿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HCMV物种特异性严格,只感染人类,缺乏动物模型,但CMV家族的高度保守性使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成为研究HCMV的工具病毒,也使啮齿动物成为研究HCMV的良好动物模型。和大多数疱疹病毒一样,CMV基因在感染裂解期呈现高度有序的表达状态,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即刻早期、早期和晚期基因。虽有大量研究报道即刻早期和早期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1-22

  • Nature子刊鉴定出一种可辅助病毒传播的蚊虫唾液蛋白

    蚊媒传染病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及动物宿主的一大类疾病。近年来,多种新发及再发病毒性蚊媒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15年起,由寨卡病毒导致的寨卡疫情在南美洲暴发,并迅速扩散到40多个国家,引起胎儿小头畸形和格林巴氏综合症,造成上百万人感染;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的暴发流行已经是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另外,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5亿人生活在受登革热感染威胁的区域,每年有数亿人被登革病毒感染或重复感染,50-100万人入院治疗。登革热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虫媒病毒性传染病。蚊媒传染病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清华大学程功研究组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1-21

  • 北京生科院NAR发文:影响转录后调控的体细胞同义突变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孙中生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题为Prevalence and architecture of posttranscriptionally impaired synonymous mutations in 8,320 genomes across 22 cancer types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影响转录后调控的体细胞同义突变在癌症基因组中的分布特征和临床相关性,强调了在癌症生物学研究中考虑影响转录后调控的同义突变的重要性。体细胞同义突变是癌症基因组编码区中最常见的变异之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1-21

  • 中科院遗传所谢旗研究组发表“植物内质网相关蛋白质降解(ERAD)机制”的综述

      植物在整个生活史中面临多种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一直以来科学家对于植物如何响应环境胁迫并协调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蛋白质泛素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通过影响蛋白稳定性、活性、亚细胞定位及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内质网相关蛋白质降解 (ERAD) 系统通过内质网膜上的的泛素耦联酶 (E2) 和泛素连接酶 (E3) 组分将非正确折叠或修饰的蛋白质进行泛素化修饰,并将这些被泛素化修饰的蛋白转运至细胞质中由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组长期致力研究植物泛素化修饰过程及其

    来源: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时间:2020-01-21

  • 华大参与发表Nature主刊 | 睡莲基因组解密被子植物早期进化特征

    2019年12月19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 在线发表了睡莲基因组文章《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该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张亮生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华大等单位参与。文章题目:The water lily genome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flowering plants发表期刊:Nature发表时间:2019.12影响因子:43.07主要研究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华大研究背景开花植物又叫被子植物。无油樟目(Amborellales)、睡莲目(Nymphaeale

    来源:BGI华大

    时间:2020-01-21

  • 新型水凝胶让癌细胞“共享实时位置”

    新华社天津1月19日电(张建新、焦德芳)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团队近日成功研发新型长余辉水凝胶。这种新型水凝胶进入活体后能够长时间标记在肿瘤细胞上发出近红外光,让癌细胞“共享实时位置”,追踪癌细胞的转移途径,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利器。相关成果现已发表于纳米科技领域权威期刊《纳米快报》。恶性肿瘤的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和血管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的过程。转移瘤一般尺寸微小、形态多样,随机分布在不同器官,导致癌症难以治愈。因此,发展监测肿瘤转移过程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教授课题组成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0-01-21

  • 中国学者最新Science文章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关键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演变过程及其机制”等的支持下,由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共同完成的有关寒武纪至三叠纪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论文于1月17日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刊发。该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数据、超级计算、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化石记录重现了生命演化历史,改变了当前对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认知。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也是《科学》杂志列出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历程,是人类了解自身由来、以及未来演化的重要手段。地球上曾经生活过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1-20

  • 肿瘤细胞有两种“死法”,中国科学家详解决定因子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人类与死神的战争,在癌症患者的身上比拟成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战争。T细胞是机体杀肿瘤细胞最重要的战士,但是一旦肿瘤细胞占了上风,它会麻痹、沉默T细胞,让它们“缴械投降”,为了帮T细胞识别肿瘤再战斗。人们将制导开关CAR“安装”在T细胞上,并将其回输体内。2017年美国FDA先后批准商品名为Kymriah和Yescarta的CAR T细胞治疗B淋巴细胞白血病。但CAR-T治疗会引发非常严重的炎症风暴,学名为炎症因子释放综合征,更为突出的是,CAR T治疗效果越好,这种炎症风暴越强,而过强的炎症风暴能够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此前,医学界始终无法探究清楚CAR-T治疗引发炎症风暴的免疫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0-01-20

  • Nature子刊:特异地切割线性泛素链的全新去泛素化酶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朱永群教授及其团队发现特异地切割线性泛素链的全新去泛素化酶,并揭示其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重要功能及机制。研究成果以“A Bacterial Effector Deubiquitinase Specifically Hydrolyses Linear Ubiquitin Chains to Inhibit Host Inflammatory Signalling”为题,于2019年5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上。泛素化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一种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了真核生物众多的信号通路的调节。泛素可形成7种异肽键连接的泛素链和1种独特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1-19

  • 东南大学赵远锦团队National Science Review刊文:结构色微马达助力生物检测

    《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利用溶剂萃取过程中胶体纳米粒子的快速组装,制备出具有口型红细胞形貌的结构色胶体晶体簇,并用功能水凝胶复制其结构得到了具有显著结构色的微马达。该微马达因特有的结构色和自主运动的能力,能够被应用于生物多元检测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检测限。自微马达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科学家们致力于各种的微马达的制备与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微马达在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地,当用于传感时,微马达的自主运动的特性可以增加其表面固定的探针与目标物的接触率,这引起了生物传感领域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虽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大多数微马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0-01-19

  • 生物物理所,北京师范大学Nature共同绘制人类海马体发育的细胞图谱和基因调控网络

    2020年1月16日, 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Deco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hippocampu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系统阐明了人海马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和细胞命决定因子,绘制了高精度发育细胞图谱,解析了海马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细胞类型及其关键的分子与调控网络。海马体,是由端脑的内侧区域发育而来,是大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殊结构。海马体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在信息编码、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空间导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海马体和癫痫、智力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病理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引起了临床医生和神经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在阿尔茨海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1-17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最新发文:建立新型标准化分子克隆系统

    DNA分子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技术,其创新和发展推动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目前使用的分子克隆方法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导致分子克隆领域尚未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方法。后基因组时代需要进行大量的基因功能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快捷、高效、可标准化操作的分子克隆系统。并且目前使用的分子克隆均为国外技术,试剂盒价格昂贵,在我国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也急需研发一种国产分子克隆技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言普副研究员等人经过多年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标准化分子克隆技术──Nimble Cloning。该技术能将目标DNA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克隆到环状目标载体。与现有分子克隆技术相比,N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时间:2020-01-17

  • 中科院学者在CRISPR-Cas12a系统R-loop复合体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月14日,Chemical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娄继忠课题组关于CRISPR-Cas12a系统R-loop复合体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CRISPR-Cas12a R-loop Complex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CRSPR-Cas12a系统属于TypeⅤ型CRISPR系统。该系统具有许多与Cas9系统不同的特性:首先,Cas12a只需要crRNA即可对靶DNA进行识别与切割,不需要tracerRNA的参与,因而系统更加简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1-17

  •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揭示普洱茶减肥降脂的奥秘

    2019年10月31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影响因子:11.878)在线发表了题为“Theabrownin from Pu-erh tea attenuates hypercholesterolemia via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bile acid 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为共同通讯单位。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普洱茶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肝脏胆固醇、甘油三酯分解代谢的作用机制,表明普洱茶及其特征组分茶褐素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和胆

    来源:派森诺

    时间:2020-01-17

  •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发表Nature文章:结核菌逃过免疫系统追击的秘密

    导致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是如何致病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戈宝学教授研究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饶子和院士研究团队又有新发现。结核菌中有一种分泌出的蛋白非常“聪明”,它能利用人体的蛋白分子攻击其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产生毒力,导致结核病的发生。北京时间1月16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重要医学研究成果。这篇论文的题目是“Host-mediated ubiquitination of a mycobacterial protein suppresses immunity”(《结核菌蛋白利用宿主泛素化系统抑制免疫》)。研究发现,当人体感染结核菌时,结

    来源:同济医学院

    时间:2020-01-16


页次:523/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