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科院学者最新PNAS:ARID2调控肝癌转移的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组的题为“Chromatin remodeling factor ARID2 suppress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 via DNMT1-Snail axi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ARID2调控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影响肝癌转移的作用和机制,为靶向干预肝癌转移提供了新思路。肝癌是目前致死率排名第三的肿瘤,很容易发生肝内和肝外转移,这是肝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上皮间充质(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转化增强了肿瘤细胞的运动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24

  • 版纳植物园基于全基因组数据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化和传播

      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爆发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的肺炎(现称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已两个多月,确定华南海鲜市场是不是唯一的发源地,对于寻找病毒的来源,以及确定中间宿主,对疫情的控制和避免再次爆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脑科中心的科研人员一起收集了全世界各领域共享到GISAID EpiFluTM数据库中覆盖了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截止2月12日),通过全基因组数据解析,追溯传染源及扩散路径。研究发现,收到的93个样本包含58种单倍型,可以归纳为五组,包括3个古老超级传播者单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24

  • 再登Nature!上海科技大学徐菲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揭示首个孤儿受体三维结构成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徐菲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雷鸣课题组合作在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获重大突破,成功解析了首个人源孤儿受体(GPR52)三维精细结构(如下图所示),揭示了孤儿受体在无配体、有配体以及与下游信号转导分子G蛋白复合物结合的各功能状态的结构特征,首次解密了有趣的GPCR自激活现象及其结构基础。北京时间2月20日凌晨,该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self-activation of orphan GPR52”为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在线发表,同期的new

    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时间:2020-02-21

  • 清华隋森芳院士课题组Nature发文:盐泽红藻藻胆体2.8分辨率冷冻电镜三维结构

    光能的吸收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不同的光合生物为适应不同的光环境,进化出了各自独特的捕光系统。藻胆体是蓝藻和红藻中的主要捕光复合物。它是一个超大蛋白质机器,由藻胆蛋白和连接蛋白构成,在这些蛋白上共价结合着色素分子。光能被色素分子吸收,并进一步在藻胆体内传递,最后到达光系统中心进行光-化学能量转化。藻胆体的组装机制和高效的能量传递机制一直是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院士课题组发表题为“盐泽红藻藻胆体能量传递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transfer in Porphyridium purpureum phycobilisom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21

  • 上海交大Cell Discovery最新论文:分阶段估计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趋势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未来将如何发展,成为大家近期十分关心的问题。武汉作为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城市,是肩负艰巨防疫抗疫任务的主战场,其疫情发展更是受到广泛关注。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泳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欣欣团队合作完成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分阶段估计了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并提出在各项防控措施的有序开展下,二月下旬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制。该研究成果2月17日已被Cell Discovery接收。 该研究采用了在学界较为认可的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 and Removed model;SEIR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20-02-21

  • 西湖大学最新论文:新冠病毒是如何侵染人体的?三家团队合力破解

    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北京时间2月21日凌晨,周强研究团队在论文预印本网站BioRxiv再次发文,报道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全长蛋白的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揭开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神秘面纱。就在2天前,该团队刚刚在bioRxiv上发表了新冠病毒受体ACE2全长结构。这两篇预印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鄢仁鸿,通讯作者为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周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均为西湖大学浙江省结构生物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这也是西湖大学承担的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应急攻关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果,得到浙江省、杭州市相关部门和西湖区的大力支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0-02-21

  • 病原真菌和昆虫对温带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共存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形形色色的物种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该问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早期研究发现周围相同树种个体越多,其后代更新和存活表现越差,这种同种之间的相互抑制为其他种定植提供了生存空间,从而促进物种共存。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同种“自疏”现象?   Janzen-Connell假说(简称JC假说)认为同种个体越多,更容易吸引专一性的病原菌、昆虫或动物等聚集,从而对同种幼苗产生负作用。尽管目前已有研究分别在种群水平上揭示了病原菌、植食性昆虫等对于调节植物种群动态的重要性,然而在群落尺度上的实验研究则很少,且在多样性较低的温带森林中更是未见报道。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20

  • 周斌研究组构建一种自我剪切的诱导型Cre重组酶实现可控性高效遗传操作

    2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EMBO Journal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科研成果“Generation of a self-cleaved inducible Cre recombinase for efficient temporal genetic manipulation”。该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诱导型Cre重组酶,可通过自我剪切将诱导型CreER转变成持续活化的Cre,实现时间可控的高效遗传操作。这种新型Cre重组酶结合了诱导型CreER和持续活化的Cre重组酶的优点,既提高了重组效率又具有时间可控性,弥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19

  • Cell Res首次揭示”局部开链”与哺乳动物ALKBH1催化基因组6mA去甲基化的关系

    2020年2月12日,清华-北大生命中心李海涛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期刊以长文形式报道了题为“哺乳动物ALKBH1是一类非配对DNA的N6-甲基腺嘌呤去甲基化酶” (Mammalian ALKBH1 serves as an N6-mA demethylase of unpairing D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体外酶活检测体系,首次鉴定出ALKBH1为一类局部非配对DNA的N6-甲基腺嘌呤(6mA)去甲基化酶;首次解析了ALKBH1自由态以及与DNA底物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ALKBH1偏好局部非配对核酸底物的结构基础,为哺乳动物基因组第九碱基6mA的调控生物学提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02-19

  • Nature子刊:首个激活状态甲酰化多肽受体FPR2的信号转导机制

    在细菌和宿主线粒体蛋白质中大量存在甲酰化的多肽,它们的普遍特征是蛋白序列中N末端甲硫氨酸被甲酰化修饰,从而被人体内一类被称为甲酰化多肽受体(Formyl-peptide receptors, FPRs)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识别并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相关免疫细胞行为改变,达到机体对外源病原体微生物的固有免疫防御以及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细胞的目的。这种甲酰化修饰多肽介导的免疫细胞信号响应和炎症发生作为一种重要的趋化性质的固有分子识别模式,监测着病原菌入侵以及自身细胞损伤的发生,在人体固有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FPRs由FPR1、FPR2、FPR3组成,在结构上属于Class A类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18

  • 科研工具中的神仙“CP”:登完Nature,又上Science封面

    2020年2月7日,华大DNBSEQ 平台迎来喜讯!该平台RNA-Seq与ChIP-Seq组合方案助力傅向东课题组科研成果登上Science 封面!文章标题:Enhanced sustainable green revolution yield via nitrogen-responsive chromatin modulation in rice.发表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早在2018年,该课题组就曾采用DNBSEQ RNA-Seq与ChIP-Seq组合产品在Nature 上发表重大成果。这让人不禁感叹,科研界也有神仙“CP”!以下是两项科研成果概览: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命

    来源:华大科技

    时间:2020-02-18

  • Immunity:发烧影响T细胞分化和自身免疫疾病

    发烧是恒温动物进化出的高度保守应对感染和受伤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有意思的是,很多变温动物在感染或受伤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类似发烧的行为,譬如鱼类、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等会主动寻找温暖的水域或地域。通常认为适当程度的发烧有助于提高生物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提高存活率。研究发现发烧通常和先天免疫反应联系在一起,主要受白细胞介素(IL)-6的诱导。在免疫系统中,发烧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增强各类天然免疫细胞的功能,特别是其迁徙能力。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发烧同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T细胞的迁徙能力和CD8+ T细胞的杀伤效应。除此之外,人们对发烧或者温度上升在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和机制所知甚少。2020年2月11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02-17

  • Cancer Cell发表武汉大学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新成果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刘胡丹教授课题组发表了题为“Direct Phosphoryl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MYC by Aurora B Kinase Promote T-cell Leukemogenesis”的研究成果,报道了癌蛋白MYC的新型磷酸化修饰促进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 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干预MYC治疗T-ALL的潜在新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ancer Cell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刘胡丹教授,第一作者为江珏、王敬超和岳明博士。T-ALL是一类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肿瘤,目前临床治疗方案以大剂量的化疗为主。虽然儿科患者治愈率较高,但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14

  • 厦门大学学者Cell子刊首次揭示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中和表位结构信息

    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在《细胞》子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上在线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ntibodies with non-overlapping neutralization sites that target coxsackievirus A16”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三种衣壳颗粒形式与三种不同类型的治疗性中和抗体的全面相互作用细节和非重叠的,阐明了CVA16成熟颗粒是疫苗候选主要保护性免疫原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可指导疫苗研制的免疫原特异检测方法,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20-02-14

  • 义翘免费赠送新冠病毒蛋白、抗体试剂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全世界的科学家便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从病毒基础研究到快速精准的检测方法开发,从药物试验到疫苗开发,争分夺秒,携手抗“疫”!义翘神州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态势,基于多年来公司在病毒蛋白领域的研发经验及技术积累,仅用11天就成功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又名2019-nCoV)重要靶点受体结合域蛋白S-RBD,获得高纯度蛋白科研试剂,且具有很好的结合ACE2受体的活性。SARS-CoV-2 (2019-nCoV)重要靶点S蛋白(胞外区全长、S1、S2、S1-RBD)、N蛋白相关重组蛋白、抗体等科研试剂已全面上线。目前,义翘神州已为国内上百家科研单位及体外诊断公司,

    来源:义翘神州

    时间:2020-02-14

  • 新冠特免血浆制品投入临床救治重症患者

    1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布关于新冠肺炎治疗最新进展:国药中国生物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及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经过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投入临床救治重症患者。有关专家表示,SARS暴发期间,就有将SARS患者康复后的血浆输注给重症SARS病人实现治愈的案例。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新冠肺炎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从1月20日开始,中国生物经过一系列准备和协调,组建了专门团队,调集相关装备设备及原材料,在武汉地区实施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2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0-02-14

  • 香港理工大学发布全球最全面的自动快速诊断系统:
    可同时检测多达40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包括冠状病毒)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发布一套全球最全面的全自动快速多重诊断系统 (下称「该系统」),由全自动快速检测仪和多重微流检测元件组成,可用于即时基因检测(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POCT),区分出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包括2019新型冠状病毒。该系统能够在同一个测试中,于一小时内检测出30-40种病原体,包括季节性流感病毒(如H1、H2和H3甲型流感)、禽流感(H5、H7和H9)、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即「沙士」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利用当前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该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0-02-13

  • 中科院学者Nature子刊发现特化的解毒酶催化天然产物芳香化

      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研究组题为“Aromatiz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by a specialized detoxification enzy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糖代谢解毒酶乙二醛酶I能够催化植物天然产物的芳香化。  植物和微生物中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天然产物)含有苯环结构,非芳香氨基酸来源的苯环形成需要特殊的芳香化反应。棉花合成并积累棉酚等具有细胞毒性的倍半萜成分,帮助抵御病虫害。棉籽是植物油和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但高含量的棉酚限制棉籽的安全利用。棉酚含有萘环,即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12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跟SARS、MERS的比较结果

    根据2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019-nCoV冠状病毒已经感染了超过44,700人,死亡人数已达到1114人。在上周(2月7日)发表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Microbe)上的一项研究中, 研究人员注释了三个2019-nCoV基因组,并分析了2019-nCoV基因组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相比的差异和相似性。东卡罗莱纳大学的生物学家Rachel Roper说:“了解病毒的基因组和蛋白质信息将非常有帮助。” 该团队的成员曾经于2003年首次对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和测序,但并未参与2019-nCoV研究。“它使我们对可能存在的蛋白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12

  • 中国科学家发表新成果,揭示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有何不同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对新发现的冠状病毒(2019-nCoV)基因组进行了深入注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或类SARS冠状病毒存在一些差异。在这项发表于《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和类SARS病毒进行了系统比较,鉴定出这些冠状病毒之间的380个氨基酸替换,而这些替换可能引起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和致病性差异。冠状病毒在遗传上分为四个属:α冠状病毒,β冠状病毒,γ冠状病毒和δ冠状病毒。之前已鉴定出六种人类冠状病毒,包括HCoV-NL63和HCoV-229E,它们属于α冠状病毒属;以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11


页次:521/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