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复旦大学Nature子刊发现造成“癌中之王”相关死亡的原因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 没有早期诊疗的靶点, 目前五年生存率低于8%。 由于PDAC临床诊断较晚并且对化疗耐药,因此在全球范围PDAC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可用于PDAC的有效治疗方案仍非常有限。先前的研究表明,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之前病人血清中的支链氨基酸是异常的,但起在PDA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不明。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CAT2-mediated BCAA catabolism is critical for development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文章,首次揭示了癌基因Kras突变驱动的PDAC发生的早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11

  • 傅向东研究组最新Science发文,并被作为封面文章重点推荐

    上世纪60年代,以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使水稻和小麦具有耐高肥、抗倒伏和高产的优良特性,但同时也存在氮肥利用效率低的缺点,其产量增加对化肥的依赖性高。持续大量的氮肥投入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导致环境污染。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农业国家水平。如何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投入并持续提高作物产量,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傅向东团队与其它三个实验室联合攻关,在Science杂志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10

  • 中国学者PNAS揭示H2A.Z染色质组装的新机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课题组的研究论文“Role of a DEF/Y motif in histone H2A-H2B recognition and nucleosome editing”。该研究揭示了SWR复合物亚基Swc5特异性识别组蛋白H2A-H2B并调控组蛋白H2A.Z进行染色质组装的分子机制。  H2A.Z是组蛋白H2A的一类变体。酵母及哺乳动物细胞中的H2A.Z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并且在基因转录、DNA复制、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2A.Z通过精确定位于基因组的特定位点来改变染色质结构并实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10

  •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持续更新共享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NGDC)首批自主收录的5株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实现与美国NCBI核酸数据库GenBank数据同步与共享。  CNCB/NGDC建立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2019nCoVR)上线运行以来,已汇交并整合全球范围内产出的82株病毒的87条非冗余基因组序列信息,是目前收录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数目最多的数据库。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支持下,该信息库为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访客提供数据服务,序列文件被下载30万余次。  为了进一步扩大2019-nCoV基因组序列应用范围,CNCB/NGDC与国际生物信息数据库建

    来源: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时间:2020-02-10

  • 北大最新Science发文:人源免疫球蛋白M复合体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

    免疫球蛋白M(IgM)是人体内五类免疫球蛋白之一,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IgM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而多聚体的形成对IgM黏附病原生物、激活补体系统等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J链(J-chain)存在的情况下,IgM形成稳定五聚体。J链于1970年被发现,在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但与其他已知结构蛋白相比没有同源性。它也参与调控IgA二聚体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在IgA/IgM的黏膜转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黏膜覆盖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成年人体内的黏膜面积可达400平方米。分泌型IgA/IgM是黏膜防御系统中的主要抗体分子。由浆细胞分泌的IgA和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02-07

  • 华南农大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等科研人员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杨瑞馥研究员及广州动物园科研部陈武高级兽医师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这一最新发现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华南农大

    时间:2020-02-07

  • 华中科技大学Nature子刊制得超强活细胞拉曼成像探针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罗亮教授、孟凡玲副教授课题组,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王平教授课题组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Joseph W. Lauher教授课题组合作在活细胞拉曼成像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Polydiacetylene-based ultrastrong bioorthogonal Raman probes for targeted live-cell Raman imaging”。拉曼成像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应用前景广泛。然而,普通分子拉曼散射信号的强度较低,一直以来都是限制拉曼成像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提高拉曼信号强度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时间:2020-02-07

  • 程序化诱导血管内皮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中心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设计构建了拓扑形貌可程序化转变材料,可主动引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为血管再生修复中的核心关键问题亟血管内皮化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项研究成果以“A Stage-Specific Cell Manipulation Platform for On-demand Inducing Endothelializ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综合性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上,杜学敏副研究员是该论文通讯作者,团队成员赵启龙博士与王娟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先进院为唯一通讯单位。根据世卫组织的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0-02-07

  • Nature子刊:TRIM25促进肝癌的存活与生长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蛋白与细胞药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亮及其研究团队在肝癌发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论文TRIM25 promotes the cell survival and growth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targeting Keap1-Nrf2 pathway(《TRIM25通过靶向Keap1-Nrf2氧化应激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的存活与生长》)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s41467-019-14190-2)。论文第一作者是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06

  • 新型肺炎16个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成效初显

    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主题聚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同时科研攻关方面也传来好消息。目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病死率为2.1%,较疫情初期的2.3%略有下降。根据对死亡病例的分析,男性为主占2/3,女性占1/3,并且是高龄为主,逾八成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75%以上是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病例大多数还是轻型的病例,所以不必产生恐慌。数字的背后离不开紧锣密鼓的科研攻关。前不久,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成立科研攻关组,并且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20-02-06

  • 最新论文:瑞得西韦和磷酸氯喹能在体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研究,在抑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瑞得西韦和磷酸氯喹能在体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题发表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上。该研

    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0-02-05

  • NIBS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脑干未定核控制运动速度和觉醒

    在复杂环境中快速行走,动物不仅需要执行运动指令,同时需要保持高度的觉醒状态以及积极处理与环境相关的空间记忆信息。前人对于脊椎动物运动,觉醒,空间记忆相关的神经环路分别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动物的运动,觉醒和空间记忆是如何被大脑协同调控的还不是很清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罗敏敏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Control of Locomotor Speed, Arousal, and Hippocampal Theta Rhythms by the Nucleus Incertus”的文章,揭示了脑干未定核的一类表达神经调节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05

  • Nature子刊:新类型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串联激酶蛋白(tandem kinase protein, TKP)含有两个激酶结构域,是在麦类作物(小麦和大麦)中发现的一种新类型的抗病基因。目前从麦类作物中已经克隆到的串联激酶基因有大麦抗秆锈病基因Rpg1,大麦抗散黑穗病基因Un8,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和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60。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洪杰研究组合作报道了一个中国普通小麦地方品种中罕见的TKP蛋白突变Wheat tandem kinase 3 (WTK3),获得了小麦抗白粉病功能。通过正向遗传学的方法,从中国小麦地方品种“葫芦头”中图位克隆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05

  • 2月3日,石正丽等人发表Nature:揭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来源

    2月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及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针对引起武汉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鉴定研究工作,以“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为题在线发表(论文链接附后)。相关研究团队从核酸检测、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和受体利用等方面揭示了该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疫情控制和药物研发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团队从早期的5位患者样本中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来自5位患者的病毒序列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2-04

  • 中南大学Cell子刊发表机体衰老的内分泌调控机制原创性成果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研究中心主任罗湘杭教授带领团队在代谢研究领域顶级期刊《Cell Metabolism》(IF= 22.415)在线发表了题为“Reducing hypothalamic stem cell senescence protects against aging-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decline”的衰老的内分泌调控原创性研究成果。罗湘杭教授和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蔡东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其中罗湘杭教授为主要联系人(Lead contact),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育众特聘副教授、杨觅博士生以及肖业博士生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

    来源:中南大学

    时间:2020-02-04

  • Cell:中美学者利用单细胞测序发现卵巢衰老的标志物

    近日,中国和美国的多个研究机构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剖析了卵巢衰老的分子机制,确定了人类及其他灵长类动物卵巢衰老的生物标志物,为开发延缓卵巢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干预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篇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of Primate Ovarian Aging”的文章于1月30日在线发表于《Cell》杂志上。通讯作者包括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刘光惠和曲静、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汤富酬以及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全面了解灵长类动物卵巢衰老的具体机制,”刘光惠研究员在一份声明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2-04

  • 复旦大学徐彦辉课题组Science解析人源BAF复合物结合核小体的冷冻电镜结构

    北京时间1月31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彦辉课题组题为《人源BAF复合物结合核小体的结构》(“Structure of Nucleosome-bound human BAF Complex”)的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该成果报道了人源染色质重塑复合物BAF结合核小体的冷冻电镜结构,对染色质重塑机制和BAF高频突变致癌机制的理解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作为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质结构高度致密,这种致密结构有利于机体更加有效的储存遗传物质,同时也对基本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设置了屏障。因此,染色质的动态调控与基因表达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0-02-04

  • 李兰娟院士团队重大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

    综合: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李兰娟院士说,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李兰娟院士说,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0-02-04

  • 除了李兰娟团队成果 武汉还有好消息:5种药物可能有效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4日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2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学者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华为云科研团队宣布,筛选出五种可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据悉,上述联合科研团队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多个靶标蛋白(其中Mpro 蛋白晶体结构由中科院饶子和院士团队提供),对8506种上市或者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中进行超大规模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工作,并在一周内取得了第一阶段成果。  研究发现,有五种药物可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效,分别是Beclabuvir,沙奎那韦(S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20-02-04

  • 厦大科研团队:一键快检新型冠状病毒

    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以武汉为中心迅速蔓延全国。不断上升跳动的疫情数据牵动着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党员、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庆阁教授响应中央号召,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带领团队联合学院张永有教授一同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攻关任务中。截止目前,已突击研制成功新型冠状病毒RNA假病毒标准品、病毒裂解和病毒核酸保存管以及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上述三种产品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必备物资,而目前临床上非常紧缺。为支援疫情防控,李庆阁教授联合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扩大生产,并于1月30日开始向相关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捐赠RNA假病毒标准品与病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20-02-04


页次:522/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