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 Cancer:尹慧勇研究组合作发现调控肝癌代谢重编程的新机制

    代谢异常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肿瘤细胞会经历一系列代谢重编程来满足自身快速增殖的需要。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指出:即使在有氧情况下,肿瘤细胞也会以无氧糖酵解来产生能量和细胞增殖所需的原料。因此,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会利用基因突变、表观遗传改变、蛋白相互作用以及代谢酶与代谢物的相互作用等多种机制来实现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Aldolase在糖酵解中催化FBP裂解生成二羟丙酮磷酸(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DHAP)和3-磷酸甘油醛(Glyerald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09

  • 华中科技大学黄波团队发现调控巨噬细胞炎性表型的关键途径

    巨噬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它们吞噬异物并消除细菌,在人体对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巨噬细胞的过度炎性激活也可能引发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细胞因子风暴,这正是新冠肺炎死亡的主要诱因。因此,炎性巨噬细胞必须受到精确调控,以避免严重的副作用。之前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炎性表型受到葡萄糖代谢的调控,不过具体的调控过程如何,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黄波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lycogen metabolism regulates macrophage-mediated 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08

  •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理论依据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杨之涛副主任医师、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和朱正纲教授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Scie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 “Glucocorticoids improve severe or critical COVID-19 through activating ACE2and reducing IL-6levels”(糖皮质激素通过激活ACE2并抑制白介素6水平改善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造成此次全球范围大爆发的COVID-19是由SARS-CoV-2通过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20-07-08

  •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首次在原核生物构建了人工无膜细胞区室

    生命体进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复杂的真核细胞内,存在经典的有膜细胞器和没有脂膜包被的无膜细胞器。这类近年才备受关注的无膜细胞器,广泛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甚至细胞膜上,形成类似于胞内“小液滴”的特殊微环境,通过富集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参与代谢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在尚未进化出有膜细胞器的原核细胞中,是否存在无膜的亚细胞结构,启发生物学家的深入思考和长期探索。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首次在原核生物构建了人工无膜细胞区室,揭示了类蛛丝蛋白、节肢弹性蛋白等固有无序蛋白液-液相分离区室化的生物大分子机制,建立了荧光蛋白、酶等蛋白融合共定位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08

  • 中国医学科学院最新发文:CXCR4拮抗多肽纳米胶束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骨髓异质性疾病,约占成年急性白血病的80%,易复发和产生耐药,是白血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目前国际上AML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仅为25%左右。临床证据表明,多种类型的AML细胞表面过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其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骨髓和脾脏中的基质细胞大量分泌CXCR4配体CXCL12,AML细胞通过CXCR4-CXCL12相互作用,向骨髓归巢,获得增殖和耐药信号,并向髓外器官浸润。2020年6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海燕团队与国家纳米中心王琛团队和中国医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团队

    来源:

    时间:2020-07-08

  • 中英学者合作研究预测未来生物如何适应气候变暖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北京时间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田力博士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ke Benton教授合作完成的科研论文《利用经典生态地理法则预测未来气候变暖下的生物响应》,其中提出利用从达尔文时代(19世纪中期)就开始建立的一些生态地理理论,能够对未来生物如何适应继续升高的温度给出预测。有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1度左右,国际气候组织预测,到2100年可能会继续上升1-5摄氏度。近现代的多种地表灾难如洪水、干旱、飓风、空气污染和疫病频发,物种多样性降低,众多物种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0-07-08

  • Advanced Science: 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取得新进展

    2020年7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HGF mediates clinical-grade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a 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裴雪涛教授和岳文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贾雅丽博士为第一作者,研究证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07

  • 最新论文:3型天然淋巴细胞表观遗传学调控新机制

      3型天然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s)作为固有免疫系统中的一个细胞类群,广泛分布于肠道粘膜固有层中,在肠道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天然淋巴细胞在分化早期以及待激活状态下即实现了关键基因转录调控区域的染色质开放,这使其相比于功能相似的辅助性T细胞能够更为快速地做出免疫应答。然而ILC3s如何通过染色质重组复合体实现对其细胞分化及功能进行调控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2020年7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 Mucosal Immun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邱菊和秦骏课题组合作的题为“Brg1 restrain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07

  • 前列腺癌中组蛋白H3K36三甲基转移酶SETD2的重要功能及调控机制

    2020年7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 Cancer Cel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秦骏课题组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江军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王晓明教授的合作研究论文“SETD2 Restricts Prostate Cancer Metastasis by Integrating EZH2 and AMPK Signaling Pathways”。该研究揭示H3K36甲基转移酶SETD2响应外界能量信号调控EZH2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其中转移性前列腺癌病人的预后极差,因此寻找促进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组蛋白甲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07

  • Cell Metabolism:中国学者利用组学驱动系统探讨COVID-19发病机制中的代谢失调

    新冠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这种疾病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该病毒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为受体进入宿主细胞。众所周知,病毒感染会引起宿主细胞脂质体的深刻变化,并利用宿主代谢资源为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提供能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等的研究人员,利用靶向和非靶向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来分析血浆脂质组和代谢组。对血浆样本进行了内部优化筛选后,血浆代谢组最终含有1002种代谢物(598种脂质,404种极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使用71种内标物进行定量。一个由10种血浆代谢物组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06

  • 通用转录因子TRF3特异性调节人胚胎干细胞向中内胚层命运决定的作用

    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上胚层(epiblast)细胞在原肠运动时期开始形成外胚层与中内胚层,标志着高等动物组织发育的正式开始。上胚层到三胚层的命运决定对生物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受到严格调控,如胞外信号分子、胞内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观遗传修饰、细胞代谢等。众多因素分工合作,协同调节细胞原肠运动时期的细胞命运决定。尽管人们利用模式动物(如爪蟾、斑马鱼及小鼠等)发现了多个调控中内胚层分化的重要因子,但是原肠运动时期精确而复杂的调控网络仍未完全明确,而且,鉴于人类与模式动物之间的种属差异,我们从模式动物中获得的知识是否可以直接应用于人类仍未可知。因此,研究人类发育早期中内胚层命运决定机制有其重要意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06

  • New Phytologist:miR319及其靶基因PtoTCP20调控新机制

    植物次生维管组织具有营养物质运输、信号传递和机械支撑等重要功能,并且次生维管组织发育作为树木重要特征是木材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次生维管组织发育需要植物激素、转录因子和miRNAs等多种调控机制协同调控。2020年6月3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新强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发表了题为“MiR319a-Targeted PtoTCP20 Regulates Secondary Growth via interactions with PtoWOX4 and PtoWND6 in Populus tomentosa”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miR319a的靶基因Pt

    来源:

    时间:2020-07-06

  • 屠强研究组发表青鳉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录及调控动态图谱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型,已经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青鳉已有高质量的基因组序列,以及大量可用的遗传学技术手段。然而,目前的青鳉基因组注释主要是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短读长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低质量的基因组注释是利用青鳉作为模式动物进行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障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屠强团队和日本国家基础生物学研究所的Kiyoshi Naruse 教授团队合作,用PacBio转录组测序,Illumina转录组测序以及ATAC-seq这三种组学实验手段获得了青鳉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录及调控动态图谱。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06

  • 再登Nature!上海科技大学解析关键三维结构,助力抗癌药物研发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人体趋化因子系统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破解了趋化因子受体CXCR2 (CXC chemokine receptor 2)与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 (Interleukin 8)及下游信号转导分子G蛋白三元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同时还解析了CXCR2与潜在癌症治疗药物分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项研究首次揭示内源性蛋白配体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新机制,为精准的新型抗癌药物设计开启新篇章。该成果以“Structure basis of CXC chemokine receptor 2 activation and signaling”为

    来源:上科大

    时间:2020-07-03

  • PNAS:构建稳定通用高效固氮酶系统新进展

    工业氮肥的施用满足了农作物的高产需求,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当流失的硝酸盐氮肥被转化为二氧化氮时,还可致人予癌症、心脏病,以及对全球高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因此,工业氮肥的大量施用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反,生物固氮是自然界中一部分原核微生物利用体内复杂的固氮酶系统,在常温常压下将大气中的氮气转换为生物体可利用的氨的过程。如何利用生物固氮这种大自然提供的绿色氮肥减少农业生产对工业氮肥的依赖,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生物工程方法,改造现有固氮系统,并最终将改造后的固氮系统直接导入到植物的线粒体、叶绿体等靶细胞器,实现植物(农作物)自主固氮,彻底摆脱农业生产

    来源:

    时间:2020-07-03

  • 华大科学家联合国际多个团队首次发现绿色植物第三门——“华藻门”

    2020年6月22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德国、丹麦与比利时等团队的题为“The genome of Prasinoderma coloniale unveils the existence of a third phylum within green plants”的研究论文。Nature官网截图研究团队通过对一种生活在深海(距海面百米以下)的单细胞浮游绿藻Prasinoderma coloniale CCMP 1413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基因组、转录组、核糖体RNA数据的多重系统发育分析,以及比较基因

    来源:BGI华大

    时间:2020-07-03

  •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力学调控植物器官塑形综述文章

    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是大量基因感受内源和外源信号后,有序表达的结果。尽管目前的研究揭示了参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但是这些基因怎样介导器官物理形态的变化尚有待解析。细胞壁等细胞组分化学性质的差异能够导致力学属性的变化,是最终影响器官塑形的关键步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焦雨铃研究组长期致力于植物器官塑形的研究,解析了多个参与植物器官发生的基因调控网络 (Guan et al., 2017 Curr. Biol.; Shi et al., 2018 Dev. Cell; Tian et al., 2019 Nat. Commun.; Cao et al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03

  • PNAS:凯氏带形成的新分子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磊研究组在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ccase3-based extracellular domain provides possible positional information for directing Casparian strip forma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拟南芥漆酶家族成员LAC3在根部内皮层细胞胞外形成特异的表达域,与凯氏带质膜定位蛋白CASP共同提供凯氏带的定位信息。在植物根部内皮层细胞垂周和横向细胞壁的特定区域,形成以木质素为主要组分的凯氏带,阻断物质运输的质外体途径,使得营养物质只能通过共质体途径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07-02

  • Molecular Cell:eIF3促进翻译早期延伸的新功能

    2020年6月25日,《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eIF3与80S核糖体结合促进翻译延伸、线粒体稳态及肌肉健康“(eIF3 Associates with 80S Ribosomes to Promot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Mitochondrial Homeostasis, and Muscle Health)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厦门大学Dieter Wolf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雪瑞课题组关于蛋白质翻译调控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蛋白质的翻译是细胞内基因表达与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过程,然而对于翻译各阶段的基因特异性精密调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07-02

  • 高福、严景华等发表Cell文章:针对冠状病毒的通用疫苗策略

    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S)蛋白呈三聚体构象,负责结合宿主细胞受体,介导病毒的入侵,因此S蛋白是冠状病毒主要的保护性免疫原。S蛋白上有一段受体结合区(RBD)直接负责与宿主受体的对接,是冠状病毒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疫苗靶点。它激发中和抗体的产生,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实现免疫聚焦,且有望避免冠状病毒免疫潜在的抗体依赖增强风险。然而,由于RBD分子量小,免疫原性有限,以之设计的疫苗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较弱。 高福、严景华、秦川、戴连攀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杂志上以提前公开的形式发表了题为A universal design of betacoronavirus vaccine

    来源:

    时间:2020-07-01


页次:507/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