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如何利用肠道菌治疗脂肪肝?中科院学者Cell Rep发文提出新观点

    肠道微生物组是人体“第二基因组”,其编码的基因及产物在人体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稳态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数量巨大,物种多样性丰富,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肠道菌群中参与人体调节的关键“先生”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是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宏伟研究员团队与刘双江研究员团队紧密合作,提出挖掘关键、核心肠道微生物的新策略。采用益生元、难吸收药物等外源分子(Outside disturbance factors)干预机体,扰动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寻找丰度显著变化OTU,将其定义为内在效应菌(Inside effectors),进一步阐明效应菌功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8-17

  • Aging cell:衰老积累的线粒体DNA突变引发雌性不育并开发逆转方案

     8月3日,《衰老细胞》(Aging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exacerbates female reproductive aging via impairment of the NADH/NAD+ redox”。该工作发现人类老龄女性卵子比年轻女性的卵子携带着更多的线粒体DNA突变且囊胚形成率低。利用动物模型论证哺乳动物线粒体DNA突变引发雌性而非雄性的生育力下降。机制研究发现线粒体DNA突变通过降低卵母细胞的NADH/NAD+氧化还原态引发雌性生育力下降,并确定NMN(烟酰

    来源:

    时间:2020-08-17

  • The Plant Cell揭示了光信号精细调控光形态建成的新机制

    2020年8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宏涛研究组题为“COR27 and COR28 are novel regulators of the COP1–HY5 regulatory hub and photomorphogene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本文鉴定了调控光形态建成新因子,揭示了光信号通过COR27和COR28精细调控光形态建成新机制。刘宏涛研究组之前报道蓝光通过调控冷诱导蛋白COR27和COR28的表达量而参与低温响应,平衡植物发育与抗冷,而COR27和 COR28介导蓝光与温度调控生物钟周期,通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8-17

  • 阿尔茨海默病可提前5年至7年预测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侠克)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记者日前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获悉,该院贾建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可在症状出现前5年至7年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 贾建平表示,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够治愈阿尔茨海默病,多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试者病程已处于较晚的阶段。“如果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是无症状期就对患者进行干预,临床症状则可能会延迟出现,因此是否能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无症状阶段就准确做出诊断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思路。”贾建平教授说。 据悉,该团队通过对5年至7年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0-08-17

  • 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调控肠干细胞再生促进肠型放射病救治研究取得新进展

    研究表明新型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有望发展成为急性肠型放射病救治的候选药物。2020年8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Theranostics在线发表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Me6TREN targets β-catenin signaling to stimulate intestinal stem cell regeneration after radiation”。裴雪涛教授和李艳华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王思涵博士为第一作者。该论文研究发现新型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Me6)具有促进肠上皮细胞放射损伤后修复的作用,该化合物能通过激活ERK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8-14

  • Cell Res:核心节律蛋白延缓干细胞衰老及促进再生的新功能

    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它使哺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呈现出与外界24小时昼夜循环一致的节律性变化,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节律调控的失衡与衰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的衰老和耗竭是个体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引发人类退行性疾病(如退行性关节病变)的关键驱动力。然而,核心节律蛋白在人类成体干细胞衰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能否通过靶向核心节律蛋白来延缓衰老或者防治衰老相关疾病也有待探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tabilizati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8-14

  • 早期胚胎发育中RNA二级结构动态性及其调控母源mRNA稳定性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由存储在卵子中的母源因子(母源mRNA及母源蛋白)主导调控,在母源-合子转换(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MZT)期间,母源mRNA发生有序的降解,合子基因表达开始激活,逐步完成从母源主导到合子基因主导的过渡 (1, 2)。杨运桂/刘峰/麻锦彪研究组的早期合作研究揭示RNA m5C修饰通过其结合蛋白Ybx1招募Pabpc1a来维持一部分重要母源mRNA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母源-合子转换正常进行 (3)。然而,早期胚胎发育中母源-合子转换的调控机制依然存在着很多未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研究组、清华大学张强锋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8-14

  • Cell Rep:首次鉴定出RNA结合蛋白LARP7是BRCA1泛素酶的底物

    当细胞遭受紫外线,离子辐射或代谢产生的活性氧等因素导致DNA损伤时,会立即启动DNA损伤响应机制(DNA damage response, DDR)进行DNA 修复。DDR缺陷会导致损伤DNA的不断累积,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促进肿瘤的发生。因此阐释DDR及DNA 修复机制,对于肿瘤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冰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LARP7 is a BRCA1 ubiquitinase substrate and regulates genome stability and tumorigenesis》的研究论文。上海交通

    来源:

    时间:2020-08-13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蛋白Orf9b抑制一型干扰素应答机制

    COVID-19的大流行正威胁着全球亿万民众的健康。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针对SARS-CoV-2的“特效药”。为了加速药物开发,迫切需要鉴定关键性的分子靶标以及它们在感染过程中发挥的角色。一型干扰素(IFN-I)应答是免疫系统抵御病毒侵染的中心事件. 近期多篇研究表明与其他病毒相比,SARS-CoV-2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在病人体内尤其是重症患者体内能强烈抑制IFN-I的产生1,2。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利用甘草甙模拟IFN-I能有效的阻止SARS-CoV-2的感染3。因此,解析SARS-CoV-2如何抑制IFN-I应答可为设计COVID-19治疗策略提供重要思路。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陶生策团队在Cell

    来源:

    时间:2020-08-13

  • 上海交通大学Molecular Therapy发文,提出实体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高维强、马斌课题组在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协会(ASGCT) 的国际知名期刊 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研究成果“Targeted delivery of CXCL9 and OX40L b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licits potent antitumor immunity”。该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印盼,高维强教授和马斌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近年来,以嵌合抗原 (CAR)-T细胞和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已经被应用于许多癌症的治疗中,但在大多数实体肿瘤病人中其疗效并不是非常理想,其中一个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20-08-13

  • 复旦大学肝病科团队发文,再次鉴定新遗传性肝病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肝病科研究团队发现并报道了一种新的遗传性肝病。这一成果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及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多家单位合作完成,并于7月31日在线发表于BMJ旗下的全球知名遗传病杂志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遗传性肝病,致病基因为ZFYVE19,临床表现为先天性肝纤维化、硬化性胆管炎和高GGT胆汁淤积症。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儿童肝病的疾病谱在数十年间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原来以传染性肝炎为主,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0-08-13

  • 复旦大学,加州大学Advanced Science发文:一种影响机体运动代谢适应的关键因子

    肌糖原是体内葡萄糖的主要储存形式。骨骼肌葡萄糖摄取和糖原合成障碍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主要原因。肌糖原储量对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和短时间的高强度间歇运动都是必要的。运动能力会随着肌糖原的消耗而降低,然而,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潜在的机制却尚未明确。复旦大学刘铁民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孔星星教授课题组以及南京医科大学李仲课题组合作,于2020年8月1日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RF4 in Skeletal Muscle Regulates Exercise Capacity via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0-08-12

  • 中科院学者最新综述:茉莉酸信号通路转录调控机理

    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适应性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长素、赤霉素、水杨酸等多种植物激素的受体都定位于细胞核内,且与转录调控紧密偶联。因此,深入解析激素信号介导的转录调控网络对于人们全面理解植物激素信号的动态响应过程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转录中介体(Mediator)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复合体,在转录调控的多个层面发挥调控作用,被称为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中央控制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传友研究组长期致力于茉莉酸信号途径的转录调控机理研究,发现Mediator亚基MED25在茉莉酸信号途径转录调控的各个层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8-12

  • Cell子刊揭示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转录调控等级网络

    体细胞胚发生是指植物体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再生为胚胎并进而发育成为独立个体的过程。它是现今创制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机理是Science期刊评选的全世界最前沿125个科学问题之一,对于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先前的研究表明,高浓度生长素、非生物胁迫或过表达细胞全能性转录因子(如LEC1、LEC2和BBM等)均可促使植物体细胞发生命运转变形成体细胞胚,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体细胞表观组和转录组的改变。2020年8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在线发表了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佳伟研究组的题为“Chromatin accessibility

    来源:

    时间:2020-08-12

  • eLife:Rspo1激活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及其表达的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eLif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曾艺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vel Function of R-spondin1 in Regulating Estrogen Receptor Expression Independent of Wnt/β-Catenin Signaling”。该研究首次揭示了 Rspo1以不依赖于Wnt/ β –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Esr1表达的新功能和机制。 R-spondin分泌蛋白家族(Rspo1-4)是多个器官中维持成体干细胞的微环境因子。其中,Rspo1已被证实是多种成体干细胞(

    来源:

    时间:2020-08-11

  • 中科大Nature子刊发文:单细胞测序揭示托珠单抗有效治疗重症新冠肺炎免疫应答机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与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徐晓玲教授迅速组成联合攻关团队,提出了传统药物托珠单抗联合常规治疗的“科大方案”并展开临床实验,该方案由于可靠的疗效被纳入新冠诊疗方案第七版,已被20多个国家采用。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瞿昆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题为“Single-cell analysis of two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reveals a monocyte-associated and tocilizumab-responding cytok

    来源:

    时间:2020-08-11

  • miR-30b-5p在细胞核内抑制TFEB介导的溶酶体生成及自噬

    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自噬底物与溶酶体融合后并最终通过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降解,因此溶酶体的生成在自噬过程中至关重要。近年来,有诸多研究发现微小核酸(miRNA)能够通过靶向不同的自噬溶酶体相关基因调节自噬过程,但这些研究发现miRNA均是在细胞质中通过经典的转录后调控的分子机制发挥作用,而对于miRNA在细胞核中能否调控、如何调控自噬过程及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任进研究员团队继在Oncogene发表文章后,2020年8月6日该团队在《自然》(Nature)旗下期刊CDD: Cell Death & Diff

    来源:

    时间:2020-08-11

  • 清华大学学者Nature子刊发现社交活动调控触觉新机制

    动物依赖特化的机械感受器官和神经元来感知外界环境中的机械力刺激,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社交环境会显著地影响动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同样的机械力刺激在不同的社交背景下会触发不同的感受和行为,但这其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2020年8月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张伟研究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果蝇中编码交配状态的神经环路调节防御行为”(A neural circuit encoding mating states tunes defensive behavior in Drosophila)的研究长文,报道了关于动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08-11

  • Blood:染色质重塑因子Smarca5促进胚胎期造血干祖细胞发育

     造血作用可以产生所有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这些血细胞来源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HSPCs)。脊椎动物中,最早的新生造血干祖细胞,是由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orta-gonad-mesonephros,AGM)的动脉腹侧的生血内皮经过内皮-造血转化过程产生的。造血干祖细胞迁移到哺乳动物的胎肝(fetal liver,FL)或斑马鱼的尾部造血组织 (caudal hematopoietic tissue,CHT)进行快速扩增和分化。  &n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8-10

  • DNA甲基化维持对衰老和肿瘤发生过程中甲基化选择性丢失的影响

       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修饰,在调控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中起重要作用,参与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和重复序列抑制等生命过程。哺乳动物细胞的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对的C(胞嘧啶)上,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得以相对稳定的维持,这对细胞保持谱系特性有重要意义。由于方法和技术的限制,关于DNA甲基化维持的效率、动态过程及其相关调控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实验室以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mitotic inheritance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roles

    来源:

    时间:2020-08-10


页次:503/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