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山大学PNAS最新发文:二甲双胍治疗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概率高达30%-50%,KRAS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转移、复发的关键因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此类患者未能从抗EGFR靶向治疗中获益,从而导致我国结直肠癌肿瘤相关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针对存在KRAS突变的CRC的治疗策略有抑制KRAS激活或抑制KRAS下游促增殖信号通路MEK/ERK的活化,但均以二期临床试验失败而告终。因此,研发针对KRAS基因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成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高国全教授团队在二甲双胍治疗KRAS突变型结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20-06-03

  • 张先恩团队发现HIV-1可借助核内吞方式进入细胞核

     HIVVPR-MCHERRY病毒NL4-3(KFS) 毒株在TZM-BL细胞中的实时成像。 动态追踪病毒颗粒在MTOC附近的聚集行为和由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运过程。细胞核DNA(蓝色),微管(绿色),MTOC标志蛋白Γ-TUBULIN(绿松石),病毒VPR蛋白(红色)。标尺:10 ΜM。 view more 经典理论认为,HIV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发生反转录和脱壳,释放的基因组通过核孔入核,再发生染色体整合。然而,近年研究发现细胞核中也存在病毒衣壳,且发挥整合位点选择、免疫逃逸等功能。最新的报道证明,病毒在染色体整合位点附近完成脱壳。由于携带衣壳的病毒核心尺寸远比细胞核孔大,其穿越核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20-06-03

  • 西湖大学Cell最新文章: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血清存在独特分子变化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大数据实验室同合作团队的新冠肺炎研究论文,揭示了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独特的分子变化,并找出了重症患者一系列特征性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将有望为预测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提供导向。这是继周强实验室之后,西湖大学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感染人数超过百万。然而,我们只看到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对疾病在微观分子层面的改变知之甚少。我们至今仍不清楚新冠病毒感染对患者有什么影响,也不太清楚在临床治疗中,为什么有些轻症患者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演变为重症。郭天南团队与临床、代谢组研究团队合作,对99份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清样本

    来源:

    时间:2020-06-02

  • 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现高盐饮食对肿瘤免疫的作用以及详细机制

    高盐饮食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而免疫失调在癌症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高盐饮食(HSD)与癌症发展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峻峰和董磊教授团队在高盐饮食抗肿瘤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High-salt diet inhibits tumour growth in mice via regulating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differentiation”为题于2020年4月7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这一成果发表后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该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6-02

  • 北师大教授最新发文:一种可以光控改变构象的CRAC通道抑制剂

    在哺乳动物中,钙释放激活钙通道(CRAC通道)介导的钙内流对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异常会引发包括联合重症免疫缺陷,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其中Storkormen综合症由Orai1或STIM1(R304W)的获得性突变引起。因此,调控CRAC通道对治疗相关疾病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王友军教授课题组的题为“Optical control of CRAC channels using photoswitchable azopy-razoles”的文章在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 Am. Chem. So

    来源:

    时间:2020-06-02

  • 中科院,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最新论文: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协同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大豆驯化起源于中国,随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资源,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经济作物。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对大豆消费需求逐年增加,进一步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对于保障世界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大豆籽粒小、含油量低、蛋白质含量高;而经过驯化的栽培大豆通常籽粒大、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在大豆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这些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改变是否可能由单基因的协同控制完成还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多家研究团队合作,发表了题为“Simultaneous changes in seed size, o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6-02

  • NSR:钟南山,单鸿等发现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恢复快,无重大副作用

    2020年5月28日,单鸿,钟南山等人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在线发表题为“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hloro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是多中心前瞻性观察试验,招募了18岁以上确诊SARS-CoV-2感染的患者。合格的患者每天口服一次500mg氯喹,一次(半剂量)或两次(全剂量)。接受非氯喹治疗的患者作为历史对照。主要终点是检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0-06-01

  • Nature子刊:水稻糖基转移酶影响代谢流进而调控粒型与抗逆的新机制

    粒型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水稻产量经常遭受干旱、高盐和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如何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增强水稻抗逆性是对科研人员和育种工作者的挑战课题。植物需不断调整体内代谢流以适应不同发育时期和生长环境,但在作物中对此了解甚少。2020年5月26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的研究成果,题为“UDP-glucosyltransferase regulates grain size an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flux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6-01

  • 厦大生科院Molecular Cell揭示微囊泡PKM2外泌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其中,肝癌肿瘤微环境对于肝癌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肿瘤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是肝癌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的基质细胞,与肝癌的进程密不可分,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重要靶点。肿瘤来源的胞外囊泡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但是在介导肝癌细胞与肿瘤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间通讯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肝癌进程的影响尚不明确。2020年5月28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乔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Ectosomal PKM2 Promotes HCC by Inducing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and Re

    来源:

    时间:2020-06-01

  • 武大学者Cell Stem Cell发现ALKBH5选择性调控白血病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

    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医学研究院张好建教授研究团队在Cell Stem Cell《细胞•干细胞》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ALKBH5选择性调控白血病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对于靶向白血病干细胞及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题为“Leukemogenic Chromatin Alterations Promote AML Leukemia Stem Cells via a KDM4C-ALKBH5-AXL Signaling Axis”(《染色质改变通过KDM4C-ALKBH5-AXL信号轴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功能维持》)。张好建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医学

    来源:武汉大学

    时间:2020-05-29

  • Science子刊:工程化活性微藻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提高肿瘤联合治疗效果

    微藻是一种存在自然界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微生物,在生物燃料、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团队与孙毅团队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体内癌症治疗应用上取得新进展,在Science旗下综合性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Engineered algae: a novel oxygen-generating system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ypoxic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文被期刊编辑部选为rotate highlight 图片重点推广。本研究经过工程化改造的活性微藻可以输送到

    来源:

    时间:2020-05-29

  • 云南农业大学最新论文:酿酒与鲜食葡萄的选择信号与进化特征

    葡萄是“一带一路”沿线典型的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如何在驯化过程中发生变化仍缺乏比较研究。来自云南农业大学奎玲博士等人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Selective Sweeps in the Domesticated Table and Wine Grape (Vitis viniferaL.)”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在驯化过程中的选择信号与进化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期刊《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上。葡萄(Vitis viniferassp.vinifera)是世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5-28

  • 科学家真正发现了一种基因影响动物的“性致”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家Kim Mitchell和Vance Trudeau在研究斑马鱼基因突变的影响时,发现了调节雄性和雌性交配时相互作用的新功能。这项研究是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一起完成的。他们利用中国同事建立的基因编辑技术,对斑马鱼的两个相关基因进行了突变,并研究了突变对性功能的影响。斑马鱼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鲤科淡水鱼模式生物。领取赛业生物小动物疾病模型详细技术资料>>通过特异性突变改变了分泌颗粒2(secretogranin-2)基因,发现它影响了雌性和雄性的繁殖能力,严重减少了它们的性行为。这条鱼虽然看起来很正常,但当把两性放在一起时,它们几乎忽略了对

    来源:

    时间:2020-05-27

  • 南京医科大学最新论文:细胞外囊泡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重要作用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重构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外膜的成纤维细胞(AFs)和血管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血管重构的主要细胞成分,但AFs对VSMCs的调控作用及其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朱国庆教授课题组近来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11.000)发表题为 “MiR155-5p in adventitial fibroblast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hibits vascular smo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5-27

  • 中科院,复旦大学Nature Neuroscience发文:探索意识障碍患者层级语言加工

    每年我国有近10万患者因颅脑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病陷入昏迷,继而进入长期的意识障碍状态,即传统意义上的“植物人”状态,长期治疗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意识障碍患者中,以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UWS)和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两类最为常见;相较于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患者,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残存意识水平更高,康复可能性也更高。然而,现阶段对患者的状态鉴定依赖于有经验医生的观察和量表评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误诊率高达40%。近年来有研究者利用脑电或磁共振成像记录患者的脑活动

    来源:

    时间:2020-05-27

  • Nature子刊:首次从短密青霉中揭示brevianamide A立体选择性合成机制

    近半个世纪以来,含有双环[2.2.2]重氮辛烷结构单元的真菌吲哚类生物碱因其多样的生物活性、独特的化学结构以及神秘的生物合成机制受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尽管许多研究者对该类天然产物的新结构挖掘、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进行了大量研究,也陆续报道了一些代表性化合物如杀虫剂brevianamides、兽药paraherquamides、抗肿瘤活性物质notoamides等的仿生全合成,但这些真菌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理,尤其是微生物如何组装产生非对映异构体(diastereomers)和对映异构体(enantiomers)衍生物的分子机制,已然成为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5-27

  • 派森诺客户发表综述,带您畅游果蔬表皮微生物组的奇妙世界!

    最近,《Microbial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探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蔬菜与水果表皮微生物组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众所周知,各种蔬菜水果,尤其是可以带皮吃的,我们在食用之前通常都会洗洗再吃,不然这里面会有很多“脏东西”,吃完容易生病。那这些所谓的“脏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泥土、农药、污染物?当然不止,还有数量非常庞大,但我们肉眼却看不见的微生物!就是这些体型极其微小的微生物,却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下,这些存在于蔬菜水果表皮上,能让人或植物生病的微生物。在此之前,小编必须先给大家介绍这位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的大功臣:DNA测序技

    来源:派森诺

    时间:2020-05-27

  • 《自然》:新冠中和抗体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上海, 2020年5月27日 - (亚太商讯) - 君实生物(HKEX:1877)宣布,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Nature,IF 43.070)在线刊登论文,发表君实生物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中和抗体临床前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了两种具有较强新冠病毒(SARS-CoV-2)特异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类单克隆中和抗体,其中代号为CB6的抗体在恒河猴动物实验中能够显著抑制病毒感染,显示出治疗和预防效果,具有进行临床转化的价值。恒河猴动物实验,感染后对照组、治疗组及预防组咽拭子病毒滴度变化论文首次报告了针对SARS-CoV-2中和抗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实验结果,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科

    来源:ACN Newswire

    时间:2020-05-27

  • Molecular Cell:病原菌与宿主互作新机制—苏氨酸ADP-核糖基化修饰

    泛素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关键信号分子。泛素在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的催化下,在底物蛋白上形成多聚泛素链,即蛋白质泛素化过程。多聚泛素链能够被细胞内不同的泛素结合蛋白所识别,从而介导底物蛋白的降解或者启动特定的细胞信号转导。同时,去泛素化酶能够水解切割多聚泛素链,将它们变成游离的单个泛素分子,从而逆转蛋白质泛素化或者相关细胞信号的转导过程。泛素信号通路参与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生理过程,包括免疫防御反应等,是真核细胞必需的、且广泛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朱永群教授实验室与生科院微生物所周艳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Thr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5-26

  • 南京农业大学最新Nature子刊:“铁载体靶向疗法”新思路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态与根际健康实验室韦中教授研究小组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亚历山大·如赛(Alexandre Jousset)博士等合作,在根际微生态与作物健康领域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以“自然根际菌群通过竞争铁元素实现对植物病原菌的控制(Competition for iron drives phytopathogen control by natural rhizosphere microbiomes)”为题,于2020年5月11日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由土传病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粮食优质高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来源:

    时间:2020-05-26


页次:511/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