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广州医科大学Aging发文 揭示四种老年衰弱亚型

       科技日报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王丽君)20日,从广东医科大学获悉,该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倪进东课题组应用统计学技术,揭示老年人多维度健康问题的潜在聚集模式,初步区分了四种老年衰弱亚型,该研究日前刊发在学术期刊Aging(Albany NY)上。  衰弱综合征是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及抗应激能力减退,或健康缺陷不断累积而导致的一种非健康也非残疾状态,从而使其对抗应激的能力下降,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倪进东课题组探索衰弱亚型分类方法,在传统衰弱评估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技术揭示老年人多维度健康问题的潜在聚集模式,初步区分了四种老年衰弱亚型,分别是多功能衰弱、生理衰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20-04-22

  • 灭活疫苗背后的湖北科学战疫担当

    近日传来好消息,经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加速,背后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从疫苗研发立项、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毒株分离到快速检测、药物研究,再到全球首批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湖北科技系统闻令而动,统筹资源应急攻关。率先立项、特事特办,全程跟踪服务,科研需求办结不过夜,湖北科学体系厚积薄发。科技当先定方向疫情发生之初,湖北即将疫苗研发作为决胜战“疫”的重要方向之一。1月2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月5日,率先分离出合适的病毒毒株;1月9日,毒株资源按标准完成国家病毒资源库入库,可依法依规提供给有关机构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0-04-22

  • 上海交大最新PNAS发文:Mito-Fu或能延长人类健康寿命

    人类健康寿命(Health Span)是指他健康的时间长度,而不仅仅是活着的时间。近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傅磊课题组阶段性地完成了“通过化学手段干预线粒体活性”的研究,在PNAS杂志上刊出文章 “Moderation of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mitigates metabolic syndrome of aging” 。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类新化合物,2-(2-(4-甲基噻唑-5-基)乙氧基)-2-氧乙基三唑的三苯基膦衍生物(简称TPP-噻唑,是Mito-Fu家族的成员)。在小鼠体内,这类化合物能精准地靶向线粒体,缓解衰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4-21

  • Nature子刊:疟原虫配子发生起始信号的调控机制

    疟原虫每年导致数亿人口感染疟疾和超过45万人死亡。疟原虫必须通过雌性按蚊才能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疟疾病人被按蚊叮咬吸血后,疟原虫进入按蚊消化道,启动配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分别激活成有受精能力的雌配子和雄配子,这是疟原虫按蚊传播的第一步。从1998年发现按蚊代谢物-黄尿酸(XA)是配子发生的激活信号,到后来揭示XA激活配子体细胞内cGMP-PKG-Ca2+信号通路。迄今为止,疟原虫如何感受XA和激活cGMP信号依然未知。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袁晶教授发表了题为“An intracellular membrane protein GEP1 regulates xanthurenic acid 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4-20

  • eLife:S-OPA1介导线粒体内膜融合的关键分子机制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飞课题组在eLife上发表题为Cryo-EM structures of S-OPA1 reveal its interactions with membrane and changes upon nucleotide binding 的研究成果。该项工作研究了人源线粒体内膜融合蛋白S-OPA1(Dynamin家族短型视神经萎缩蛋白)与线粒体内膜结合组装的模式,发现了核苷酸结合所引起的S-OPA1构象和组装的变化,提出了核苷酸结合所触发的膜形变的分子机理。  线粒体作为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在细胞内呈现复杂动态的网络形式。这种复杂网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4-20

  • 浙江大学Genome Biology发文: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栽培水稻“返祖”现象

    返祖现象也称野化或去驯化,是生物界经常发生的一个遗传现象,指栽培作物和家养牲畜等从人工环境回归自然环境,恢复野生特征。就栽培水稻而言,去驯化后成为杂草稻。杂草稻呈现出子实变小、红皮的特征,经过环境适应进化具有落粒特征,种子成熟即散落田间,之后与水稻耕作生长季节与栽培稻伴生。这种“山寨版”的水稻作为稻田恶性杂草,严重影响水稻生产,被形象的称为“鬼稻”。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樊龙江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对涵盖各大洲来自16个主要水稻生产国的稻区都进行了抽样,在对524份杂草稻的研究中发现水稻在世界各稻区均存在去驯化现象。这项调查也对水稻进化、资源利用和杂草稻防控具有重要的意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20-04-20

  • 中外学者Cell发文:揭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机理

    基于T细胞开发的抑制剂药物,如PD-1抗体,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然而在临床试验中,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获益,如基因组微卫星稳定(MSS)的结直肠癌病人。除T细胞外,靶向髓系免疫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树突状细胞(DC)的多项治疗策略已进入临床前试验。由于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且具有高度动态性的可调节系统,理解免疫系统中各种免疫细胞的状态及其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免疫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2020年4月16日,北京大学张泽民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申占龙课题组及美国安进(Amgen)公司Jackson G. Egen、Yu Xin团队,在国际期刊Cell上以Arti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04-17

  • 高绍荣、江赐忠Nature子刊发文:染色质高级结构重编程模式及分子机制

    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是将已经分化的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胞内,使体细胞的染色质发生重编程,继而重启胚胎发育过程并获得完整个体的技术。虽然SCNT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可以使体细胞获得完整全能性的手段,但是由于在重编程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表观遗传水平修饰的异常,使得SCNT胚胎的发育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也极大程度地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2020年4月14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团队与江赐忠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hromatin architecture reorganization in murine somatic cell 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4-17

  • 复旦大学最新论文: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机制新发现

    多动症(ADHD)在儿童中有较高的比例,患者还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给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和家庭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学业、增加发生意外事故风险等。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罗强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3月31日,这一研究成果以《多动症和睡眠障碍有何联系?基于大规模随访队列对纵向关联和脑结构开展多模态研究》(“What is the Link betwee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0-04-17

  • Nature子刊:肿瘤细胞感知和调控天冬酰胺代谢的机制和功能

    为了应对不同的压力刺激和满足快速增殖的需求,肿瘤细胞经常改变其某些代谢途径的活性或代谢物的水平;并且这些代谢的异常改变往往与遗传背景的改变密切相关。江鹏课题组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p53的缺失可导致肿瘤细胞内氨代谢发生重组,进而使得多胺的合成加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Li et al. Nature, 2019)。来自清华大学江鹏课题组发表了题为“p53-mediated control of aspartate-asparagine homeostasis dictates LKB1 activity and modulates cell survival”的文章,发现p53通过调控天冬酰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4-16

  • 北大学者Cell子刊发文:植物利用独特的天然产物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抗菌策略

    2020年4月8日,北京大学雷晓光课题组与合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课题组、国家蛋白质中心杨靖课题组共同在Cell子刊《Cell Host&Microb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n Arabidopsis secondary metabolite directly targets expression of the bacterial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o inhibit bacterial virulence”的文章,阐明了植物通过产生异硫氰酸酯类小分子天然产物Sulforaphane(SFN)特异性抑制植物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从而达到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04-16

  • 武汉大学朱玉贤院士最新Nature Genetics发表棉花基因组重要发现

    棉花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共包含4种人工驯化的栽培品种,其中草棉(A1基因组)和亚洲棉(A2基因组)为二倍体A基因组;陆地棉(AD1基因组)和海岛棉(AD2基因组)为异源四倍体AD基因组。AD基因组是由D基因组和A基因组通过自然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而形成。学者公认其D亚基因组供体为雷蒙德氏棉(D5基因组),其A基因组供体则长期处于争论状态中。近日,来自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朱玉贤院士团队在棉花基因组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性成果。该研究成果提供了棉花基因组和遗传资源,以便于遗传进化、比较基因组分析和分子改良育种。同时还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棉花A基因组进化起源问题,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加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4-15

  • 上海科技大学连发Science,Nature 解析新冠病毒的结构奥秘

    截至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156万人,死亡9.2万人 ,对全人类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它与此前大家熟悉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被感染的患者会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和疫苗批准上市。新型冠状病毒在入侵宿主细胞后,便开始大量复制,这其中又以遗传物质RNA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两个过程为核心。遗传物质的转录将最终经过翻译形成新生病毒的结构组成蛋白质,而其复制将形成新生病毒的RNA基因组。病毒R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4-15

  • 清华学者Cell发文:蛋白非经典分泌过程关键步骤

    4月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葛亮课题组在《细胞》(Cell)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蛋白跨膜转运调节非经典蛋白分泌”(A translocation pathway for vesicle-mediated unconventional protein secre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非经典分泌过程中的蛋白跨膜转位机制。蛋白质的分泌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分泌蛋白通常具有N端信号肽序列以指导新生多肽链进入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被加工、修饰,之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最终抵达细胞质膜并被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0-04-15

  • 山东科学家发表《Science》,经济价值100亿美元的新工具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对抗小麦疾病(小麦赤霉病)的新工具,这种疾病每年造成至少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国山东省山东农业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在《Science》发表文章,报道Fhb7基因研究相关进展。Science评价这一发现是解决全世界小麦供应危机的重大进展。小麦赤霉病(FHB)是一种由真菌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疾病,它不仅攻击小麦还攻击大麦,在美国、中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受感染的谷物会释放真菌毒素,人食用后导致呕吐,牲畜也拒绝食用这些谷物,导致畜牧减产。种植者必须经常使用杀菌剂来减少FHB的危害。研究人员发现,该基因通过解毒

    来源:

    时间:2020-04-14

  • 广州健康院Front Cell Dev Biol揭示线粒体自我功能修复的全新机制

    4月9日,《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 Cell Dev Bio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OPA1-Exon4b binds to mtDNA D-loop for transcriptional and metabolic modulation, independent of mitochondrial fusion”。该成果展示了一种OPA1外显子4b介导的不依赖于线粒体融合的全新线粒体功能修复机制,并进一步发现这一类剪接体在肝癌中有助于线粒体代谢转变。 细胞内的线粒体如同群居互助的小精灵,当个别线粒体出现损伤发生能量异常时,可以与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4-14

  • 中科院学者最新文章揭示器官大小调控因子DA1参与侧枝形成的新机制

    植物地上部分侧生器官的数目、位置以及分布方式等对于植物的株型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然已经报道了一些影响植物侧枝形成的调控因子,但侧枝形成的具体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侧枝数目和器官大小总是协同调控的,其作用机理尚待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发现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途径参与调节侧枝形成的新机制。李云海研究组的前期研究表明拟南芥泛素依赖的肽酶DA1是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的关键因子。泛素化的DA1能够切割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BP15,促进UBP15蛋白的降解,从而调控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Dong et al, Genes & Development 2017; Du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4-14

  • 华大等机构发布非人灵长类动物新冠受体表达细胞图谱,助力新冠药物和疫苗研发

    2020年4月10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国家基因库、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广州市华珍生物科技等联合在BioRxiv上发表题为《Single-cell atlas of a non-human primate reveals new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COVID-19》的文章(文章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0.022103v1)。该研究应用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DNBelab C4便携式单细胞系统对食蟹猴的主要组织

    来源:BGI华大

    时间:2020-04-14

  • 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在内蒙古完成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记者4月12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高产奶骆驼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获得成功。以阿拉善双峰驼作为受体移植的经低温保存了35-38小时的骆驼胚胎,顺利产下2峰驼羔, 目前驼羔健康状况良好。为改良阿拉善双峰驼产奶量遗传性、优化种群结构、建立高产奶驼良种繁育体系,内蒙古骆驼研究院与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深度合作,相继开展骆驼精液采集与保存技术、骆驼超数排卵的方法及操作、骆驼胚胎冲取与冷冻保存技术等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引进澳大利、阿联酋、伊朗等地的外籍专家团队,联合攻关骆驼胚胎移植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20-04-14

  • 山东农业大学最新Science:找到治疗小麦“癌症”赤霉病的“金钥匙”

    4月10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山东科研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一旦感染可致减产甚至绝收的小麦“癌症”赤霉病,被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团队攻克。他们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携带该基因的种质材料被多家单位用于小麦育种,表现出非常稳定的赤霉病抗性,为解决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Fhb7基因是禾谷类作物种质改良和创新的难得基因,其在育种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有力提升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水平,为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小麦赤霉病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时间:2020-04-10


页次:516/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