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邓兴旺实验室Nature子刊发现光形态建成关键促进因子HY5功能新层面

    光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与关键生长发育信号。模式植物拟南芥幼苗在光下呈现短胚轴、子叶延展等典型特征。近二十年的研究工作构建了以HY5 (ELONGATED HYPOCOTYL 5) 为中央枢纽的光信号转导网络,奠定了HY5作为转录因子的“明星”地位。近期邓兴旺实验室朱丹萌课题组研究发现HY5在光下还可通过蛋白-蛋白直接互作增强BIN2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 2) 的激酶活性,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 BR)是一种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的植物激素。B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负调控因子GSK3β蛋白激酶BIN2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BZ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3-31

  • 杀虫真菌侵染结构附着胞分化形成的表观遗传机制及调控通路

    蚊虫是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蚊虫控制是阻断蚊媒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有别于细菌和病毒等杀虫微生物需要通过消化道侵染昆虫,杀虫真菌以穿透体壁的入侵方式感染昆虫,能够更高效地杀死抗药性蚊虫,显著降低蚊媒疾病的传播,具有环境友好、持续控制、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因而在蚊虫生物防治和阻断疾病传播上具有巨大的优势,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下一代生物杀蚊剂之一。在入侵寄主体壁的过程中,杀虫真菌产生一种重要的特殊侵染结构——附着胞,附着胞通过分化成侵染钉以及分泌一系列降解昆虫体壁的胞外酶等方式来穿透体壁。因此,附着胞的分化形成对于真菌成功侵染寄主蚊虫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附着胞分化形成的调控机制知之甚少。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30

  • Blood:SETD2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白血病新机制

    MDS是最常见的髓系恶性肿瘤之一,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且高风险向AML转化。组蛋白H3赖氨酸36甲基转移酶SETD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ML和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LL)中,SETD2低表达都显著促进白血病的发生。SETD2在MDS发生发展以及向AML转化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国际学术期刊Blood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题为SETD2 deficiency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in MDS and accelerated MDS-associated l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3-30

  • 湖北大学,河南大学发表Cell文章:叶绿体蛋白运输与分选新机制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是由光合细菌共生演变而来的,在光合作用及其他多种重要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叶绿体具有半自主性,95%叶绿体蛋白是由核基因编码的,胞质合成为前体后,通过叶绿体外被膜和内被膜上的转运通道将蛋白质转入叶绿体的不同区域才能使叶绿体行使光合功能。然而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于核编码叶绿体蛋白在跨过叶绿体被膜之后,是如何被分选,穿过拥挤的基质空间,并精确地靶定到特异性的类囊体膜受体复合物的分子机制依然不清楚。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欧阳敏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7

  • 孙颖浩教授最新Nature发布亚洲人前列腺癌基因组图谱

    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和主要的致死癌症之一。在中国,2015年约有60300个新增前列腺癌患者和26600个前列腺癌死亡患者,该数据从2000年起,就以每年12.6%的比率不断攀升。不同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存活10年之久,但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只有2-3年。近日,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孙颖浩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发表了题为“A genomic and epigenomic atlas of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 populations”的文章,通过对2554例前列腺肿瘤的系统比较,绘制了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基因图谱,研究表明中国患者的基因组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7

  • 厦门大学韩家淮、莫玮最新Nature发文:非经典坏死引发炎性肠炎的机制

    细胞死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现象,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机制1,2。依据其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及具体分子机制,可以将其分为凋亡(Apoptosis),坏死样凋亡(Necroptosis),焦亡(Pyroptosis),铁死亡(Ferroptosis),自噬性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等死亡方式3,4。细胞死亡在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机制。被感染细胞的死亡对病原体感染的抑制是通过多个途径实现的:一方面,被感染细胞的死亡会使得病原体失去复制场所,直接暴露于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进而被这些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5,6;另一方面,被感染细胞的死亡伴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20-03-27

  • 李兰娟最新论文:深入研究病毒载量和抗体反应

    当地时间3月23日,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瑜和李兰娟在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评论文章“SARS-CoV-2: virus dynamics and host response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通讯作者。李兰娟等人认为,对病毒动力学和宿主反应的了解对于制定针对COVID-19的抗病毒治疗、疫苗接种和流行病学控制的战略至关重要。然而,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体系。他们着重评价了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Kelvin Kai-Wang To等人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0-03-27

  • 浙大最新发表Nature论文:首个人类细胞图谱

    跨越胚胎和成年两个时期、涵盖八大系统、建立70多万个单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库、鉴定人体100余种细胞大类和800余种细胞亚类……近日,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在浙大绘制成功了。北京时间3月2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教授团队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里,科学家主要利用显微镜和流式分析等技术,依靠若干表型特征对自然界里不同物种的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定。这些表型特征的选取往往引入了较多的人为主观性。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对这一传统的细胞认知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此前,郭国骥团队自主研发了Microwell-seq高通量单细胞分析平台,并于20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6

  • 两篇JAMA子刊文章:COVID-19患者心脏损伤与死亡率的关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提出: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推测 2019-nCoV 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一旦有心脏受累,多数患者为重症表现,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近期JAMA CARDIOLOGY公布了两项新成果,作为佐证,阐述了COVID-19患者心脏损伤与死亡率的关系。第一项对中国武汉的416例确诊冠状病毒(COVID-19)的患者的观察性研究报告说,心脏损伤是住院COVID-19患者的常见病症,并且与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与死亡率有关。第二项研究分析了急性呼吸道感染,COVID-19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作者表示,由于基因重组,COVID-19作为一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6

  • 北京师范大学JBC发表首创性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5级硕士研究生王璐、2018级硕士研究生程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题为A novel peptide exerts potent immunosuppression by blocking the two-site interaction of NFAT with calcineurin(DOI: 10.1074/jbc.RA119.010254.)的研究论文,首创性地将来源于钙调神经磷酸酶的三个底物的关键基序连接起来,设计了与钙调神经磷酸酶有两个结合位点的活性多肽。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Journal of Biologic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6

  • 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增敏索拉菲尼治疗肝癌新机制

    肿瘤免疫治疗学会(The 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SITC)会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研究组的研究论文“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relieves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mediated immunosuppression through TNFR1 and sensitiz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o sorafenib”,该研究表明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3-26

  • 克力芝和阿比朵尔治新冠收效甚微,或反而拖慢转阴

    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科学家们发起了多项研究探索现有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当地时间3月23日,医药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未经同行审议),指出根据44例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果,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或阿比朵尔单药治疗在轻度中度COVID-19的临床治疗中收效甚微。此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还可能导致更多病人的不良反应。该研究文章的作者全部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通讯作者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的李凌华和张复春、以及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据悉,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治疗COVID-19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了广州超过80%的确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0-03-26

  • 最新论文:链球菌抗氧胁迫新机制

    链球菌是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细菌,它们主要栖息在人类口腔及上呼吸道,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其中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机会致病菌,导致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变形链球菌(S. mutans)是龋齿的主要致病菌;而口腔有益菌寡发酵链球菌(S. oligofermentans)则产生H2O2,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链球菌的独特之处是不产生高效分解H2O2的触酶,因此有氧代谢时积累大量的H2O2。同时,它们也能耐受高浓度的H2O2,提示它们具有独特的抗氧化机制。研究人员发现,链球菌生长时产生的内源性H2O2帮助它们抵抗高浓度的H2O2胁迫,而H2O2自诱导防御的分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5

  • Cell子刊:流感病毒如何协调细胞自噬过程

    一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Matrix Protein of 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Induces Mitophagythat Suppresses Interferon Responses”的文章,发现人副流感病毒HPIV 3型基质蛋白能诱导线粒体自噬、抑制干扰素反应,从而系统性地阐明了病毒的不同蛋白可以相互协作调节细胞自噬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并利用自噬体的双层膜结构便于自身的复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陈明周教授,第一作者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5

  • RYBP-/YAF2-PRC1复合物和组蛋白H1介导染色质压缩协同促进H2AK119ub蔓延和继承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国红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RYBP/YAF2-PRC1 complexes and histone H1-dependent chromatin compaction mediate propagation of H2AK119ub1 during cell division”的文章。该研究系统阐述了组蛋白修饰H2AK119ub1在染色质上蔓延以及跨细胞周期继承的具体机制。  真核细胞内,染色质是表观遗传信息的主要调控界面。诸多表观遗传因子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的开放与关闭,控制了基因的表达与沉默,从而维持了不同谱系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3-25

  • 胃酸不能100%杀菌,但细菌能耐酸的原因

    酸性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对细菌很重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细菌可以在宿主肠道内定植并致病,但在入侵宿主的整个过程中,它们必须与酸性环境作斗争。胃的pH值低至1.5-2.5,被认为是天然的抗菌屏障。大肠杆菌进入小肠后,酸性逐渐升高(pH值为4-6),这时细菌会迅速繁殖,最终让宿主生病。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QIBEBT)的XIAN Mo 和ZHAO Guang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细菌耐酸新体系,该体系赋予大肠杆菌在pH值为4.2时的生长能力。迄今为止,已报道了5种耐酸体系。这些耐酸系统能使大肠杆菌在胃酸中存活数小时,但它们在中等酸性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快速繁

    来源:

    时间:2020-03-24

  • Science子刊发现生物3D打印促进汗腺再生的关键机制

    汗腺对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至关重要。严重创烧伤可破坏皮肤的原位汗腺细胞,而愈合后的组织内没有可以再生汗腺的。在高温环境下,汗腺缺失或功能障碍可导致高热、中暑甚至死亡。目前,汗腺结构和功能重建是皮肤创(烧)伤后再生修复尚未解决的难题,其难点有二:一是汗腺虽小却是一个完整的器官,贯穿于皮肤全层甚至于皮下;二是创(烧)伤组织内无法重现汗腺发育的微环境。多年来,付小兵院士、黄沙副研究员团队针对上述两大难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3D生物打印技术可用于汗腺结构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在特定条件下表皮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不同程度地向汗腺样细胞分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黄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4

  • Nature子刊: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

    肠道微生物是近年来生命科学和健康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未来人体健康管理和医疗产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发利用肠道微生物的基础,是认知宿主—微生物互作机制和开发微生物药物的关键。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完成了最新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工作,这一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此次报道的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包括126种微生物及其基因组。其中77种微生物是首次成功分离培养的新物种,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和命名,这些新物种的发现和鉴定,大幅度提高了对于小鼠肠道菌群高通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3-24

  • NEJM: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重症COVID-19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北京时间3月19日,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团队的研究人员联合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研究论文,公布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重症COVID-19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该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为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辰。同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了社论“Covid-19——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社论中写道:这是一种英勇的努力。“湖北省的医护人员在这场大规模的流行病中为病人提供了护理,而他们自己是最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0-03-24

  • 上海中科院揭示胰高血糖素受体结构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也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GPCRs与细胞外激动剂结合后,通过招募不同的G蛋白(Gs、Gi、Gq等)介导多种生理功能,从而刺激多种信号传导途径。GPCR与特异性G蛋白的选择性偶联对受体的生物学作用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决定单个GPCR如何识别不同G蛋白亚型的分子细节仍不清楚,从而限制了对GPCR信号转导机制的理解。3月20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和赵强领导的小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领导的小组,莫纳什大学Denise Wootten领导的小组,用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

    来源:

    时间:2020-03-23


页次:518/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