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四川大学最新发表Nature重要成果:新冠疫苗证实在动物试验中有效!

    2019年冠状病毒病(SARS-CoV-2)引起的冠肺炎引起了全球关注,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全球累计新确诊病例超过1600万例,死亡人数达60万。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2020年7月29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魏霞蔚研究员、逯光文教授与张康教授,第一作者是杨静云博士、王玮教授以及杨自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0-07-30

  • 高彩霞研究组Cell子刊开发出高精准胞嘧啶碱基编辑工具

    碱基编辑技术(Base Editing)是基于CRISPR系统开发的基因组定向修饰技术。该技术由于不需要DNA双链断裂和外源供体DNA可以实现对目的碱基的精准替换,在疾病治疗、植物性状改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长期致力于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创新及应用研究,前期已经在植物中建立了完善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osine Base Editor, CBE)和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 ABE)技术体系(Zong et al., Nat. Biotechnol. 2017; Zong et al., Nat. Biot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30

  • 中科院李海鹏团队揭示决定动物社会阶层形成的关键机制

    社会阶层存在于许多动物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蚂蚁和蜜蜂。蜂王和工蜂所携带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但在形态、生理与行为上有着明确的分化,这背后的遗传机制逐步被揭开。然而,对于羊膜动物(包括哺乳类和鸟类),目前还不清楚哪些遗传学改变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形成。近日,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李海鹏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发现了对羊膜动物社会阶层形成极其关键的PAS1-Lhx2 体系,揭示了演化过程中羊膜动物的社会性、社会阶层的形成机制。PAS的全基因组筛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外表与鼩鼱相似,据推测应为独居生活,而现在胎盘哺乳动物中则有着丰富的社会形态。因此,在胎盘哺乳动物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29

  • PNAS:中国国内悄然流行的可感染人类的猪流感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在PNA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revalent Eurasian avian-like H1N1 swine influenza virus with 2009 pandemic viral genes facilitating human infection》的文章。文章中指出,一种新型且具备感染人类能力的猪流感病毒自2016年起已逐渐在至少10个省份的猪群中流行。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泛关注。猪是大流行性流感病毒重要中间宿主,对猪流感进行系统性监控是预警流感大流行的重要措施。研究团队监测2011年至2018年,中国十个省份猪群中流感病毒情况

    来源:义翘神州

    时间:2020-07-29

  • Nature:哺乳动物基因组6mA修饰调控染色质结构与早期发育

     6mA修饰是近年来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鉴定出的新型DNA甲基化修饰,被称为基因组第九碱基,但其丰度、分布和产生方式等在领域内仍存争议,亟需深入细致的机制性研究突破。  2020年7月23日,《自然》杂志正式发表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李海涛课题组和耶鲁大学萧琢(Andrew Z. Xiao)实验室题为“N6-methyladenine in DNA antagonizes SATB1 in early development”(DNA N6-甲基腺嘌呤(6mA)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拮抗SATB1)的合作文章。该论文发现DNA 6mA修饰可以拮抗基因组组织蛋白SATB1在SIDD(压力诱

    来源:

    时间:2020-07-29

  • 周斌研究组在Circulation发表心肌干细胞与心脏再生的综述论文

           7月2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员在Circulation发表了题为“Heart Regeneration by Endogenous Stem Cells and Cardiomyocyte Proliferation: Controversy, Fallacy, and Progress”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总结了成体心脏心肌干细胞的兴起、发展和衰落,并深入讨论了心肌细胞增殖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心脏再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nb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29

  • Advanced Science:暨大学者发表食管癌治疗药物的重要发现

    食管癌是人类高发的癌症之一,具有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其五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筛选发现一批有效、毒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且针对肿瘤个体的基因组/蛋白组图谱差异进行相应的个性化用药选择,对分秒必争的临床肿瘤治疗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肿瘤细胞本身和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都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等,这些细胞因子可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以及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然而,关于TGFβ2能否诱导食管癌的侵袭转移仍然未知,其在食管癌中

    来源:

    时间:2020-07-28

  • 上海师范大学最新论文:解析盐生牧草小花碱茅叶绿体应答碱性盐的蛋白质图谱

    在我国东北地区,土壤盐渍化和碱化经常同时发生[1]。盐碱胁迫导致渗透胁迫、离子胁迫,以及高pH胁迫,是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了植物的生产力和地理分布[2]。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对盐碱胁迫极为敏感[3]。Na+的过度积累降低了气孔和叶肉细胞CO2的扩散,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4]。同时,过度的激发能导致活性氧(ROS)的产生,造成类囊体膜损伤[4]。然而,目前人们对植物叶绿体响应碱性盐(如Na2CO3和NaHCO3)胁迫的精细分子机制仍不清楚[5,6]。禾本科盐生牧草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也称星星草,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盐碱地广泛分布,是苏打碱型

    来源:

    时间:2020-07-28

  • 上海药物所发现点击化学操控新策略

      2020年7月2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蔚课题组和杨伟波课题组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了题为“Manipulating the click reactivity of dibenzoazacyclooctynes: from an azide cliker to a caged acylation reagent.”的文章,报道了点击化学试剂二苯并氮杂环辛炔(DBCO)的银催化重排和转酰胺反应,通过其“笼缚”酰化反应性,实现蛋白/糖蛋白修饰和抗体定点偶联。  叠氮-炔环加成反应的点击化学,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多学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28

  • 浙江大学,中科院Nature发文:GPCR胆汁酸受体配体识别和激活的独特机制

       胆汁酸是一类由肝细胞产生,并由胆管分泌到肠道的两亲性代谢产物,在消化过程中对人体摄入的脂肪有重要的乳化作用。肝脏生成的两种初级胆酸可由肠道菌群进一步代谢为多种次级胆酸,对代谢和炎症相关的生理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胆汁酸及其受体为核心构成的肝脏-胆汁酸-肠道菌群信号转导轴,是近期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最近研究表明,许多天然胆汁酸及其衍生物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II型糖尿病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在生物体内,胆汁酸主要通过激活膜受体(GPBAR/TGR5)和核受体FXR发挥作用。GPBA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胆汁酸的许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27

  • 清华大学Neuron发文报道皮层-丘脑功能性连接图谱

    2020年7月2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郭增才课题组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题为《绘制顶部皮层到丘脑的功能性连接图谱》(Mapping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rom the dorsal cortex to the thalamus)的研究论文,构建了研究脑区间功能性连接的高通量方法,绘制了清醒小鼠顶部皮层区域到丘脑的功能性连接图谱,发现了各皮层脑区对丘脑不同区域的因果性影响,确立了皮层-丘脑-皮层通路在大脑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新皮层是进化过程中最晚出现的大脑区域,其占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27

  • 溶酶体膜蛋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自噬调控机制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而缺血性心肌病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种。及时的进行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脏的必需步骤。然而该过程伴随着严重的再灌注损伤,临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发现新的抵抗心肌I/R损伤的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临床需求。近年研究发现自噬这一关键细胞稳态维持系统在I/R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心肌缺血阶段,激活的自噬可以清除诱发心肌细胞死亡的错误折叠蛋白和坏死线粒体等,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而在再灌注阶段自噬水平处于过度激活状态,但形成的自噬小体清除障碍,往往对心肌造成损伤。为何自噬在I/R不同阶段具有相反的作用?其调控靶点和机制是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27

  • PNAS:植物幼苗出土的新型蛋白质调控机制

    植物种子在土壤中萌发后,同时受到黑暗环境与土壤机械压力的作用。出土前,植物幼苗下胚轴快速伸长,同时抑制子叶发育,减少土壤机械阻力,并在顶端形成弯钩,保护顶端幼嫩分生组织免受土壤机械损伤。破土而出时,幼苗形态建成发生快速转变,下胚轴伸长被抑制,子叶打开扩展,并消除顶端弯钩,让植物能接收更多的光照,实现出土后的光合自养生长。出土前后幼苗形态建成的快速转变决定着幼苗能否存活,也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典型例子。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钟上威实验室题为“Allosteric deactivation of PIFs and EIN3 by microProteins in l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07-24

  • 谢旗研究组应邀发表植物平衡生长发育与逆境应答的分子机制综述

    由于固着生长的特性,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有效躲避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其生长发育会受到各种逆境胁迫的影响。而对这些逆境胁迫及时、有效地响应,是植物的存活的前提。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被称为“逆境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的干旱、冷和盐等逆境胁迫的应答过程。同时,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 BR)信号途径参与细胞分裂等过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探索两条重要的通路间的信号交叉互作,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如何在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之间进行的切换以维持生机。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应邀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0-07-24

  • PNAS:高福院士团队揭示A族肠道病毒的“一石二鸟”入侵机制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成员是一类非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中,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含有众多影响人类健康的病毒成员,会导致多种人类及哺乳动物疾病,如:感冒,手足口病及脊髓灰质炎病等。柯萨奇病毒A10(Coxsackievirus A10, CV-A10)属于A族肠道病毒,作为引发手足口病的相关病原,对全球婴幼儿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除在患儿手、足、口处引起红色疱疹外,CV-A10的感染还可能导致发热,疱疹性咽峡炎,严重者甚至引发病毒性脑膜炎等。 迄今为止,已发现多种重要的肠道病毒受体,按其功能可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帮助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粘附受体(att

    来源:

    时间:2020-07-23

  • Nature Genetics:DNA甲基化稳定且可塑性遗传的机制

    在细胞分裂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组信息会传递给子代细胞,同时表观遗传修饰信息会传递给子代细胞以维持细胞的状态。与基因组不同的是,表观遗传在代间的传递是不精确却稳定的,并且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能够适应并维持不同的起始的表观状态。这些特性使得表观基因组能够随着细胞命运的转变而改变并最终帮助维持细胞特定的状态。然而,表观遗传的稳定传递是如何实现的至今仍然知之甚少。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组通过紧密合作,在《自然-遗传》期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不精确DNMT1与临近区域依赖修正机制促进稳定且可塑表观遗传”(Imprecise DNMT1 activity couple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23

  • Science子刊:小鼠基态多能干细胞的转录调控新机制

    添加MEK和GSK3抑制剂(PD0325901、CHIR99021)的无血清培养基条件(2i+Lif, 2iL)下的小鼠胚胎多能性干细胞比传统血清条件(serum+Lif, SL)下的胚胎多能性干细胞更接近着床前胚胎的内细胞团,因此2iL条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干细胞又被称为基态多能干细胞,具有更高的分化潜能,而SL条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干细胞则被称为亚稳态多能干细胞。两种条件下胚胎多能性干细胞尽管整体的多能性非常接近,但在多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存在外界干扰时,亚稳态多能干细胞更易于受影响而失去多能性继而分化,这可能是基态多能干细胞存在着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学上的重塑造成了这种差异,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0-07-22

  • 中国军事科学院Lancet公布新冠病毒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安全、可诱导免疫反应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等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论文说,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并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国内已经将5大技术路线同步推进,进展顺利的已经进行了临床二期甚至三期试验了。《柳叶刀》公布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论文,显示疫苗安全,而且可以诱导免疫反应。现在试验的是Ad5疫苗载体疫苗,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陈薇院士、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等专家合作完成的,是对之前一期研究结果的扩展,柳叶刀报报道

    来源:Lancet

    时间:2020-07-22

  • 中科院,暨南大学Molecular Cancer发现EGFR三代抑制剂全新耐药机制

    EGFR抑制剂是NSCLC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一代抑制剂的成功上市成为肿瘤个性化治疗的典范,但是耐药问题困扰着该类抑制剂的使用,其中发生在EGFR第20号外显子的T790M突变是一代抑制剂最常见的耐药原因。开发选择性抑制EGFR T790M耐药突变的三代抑制剂成为重要研发方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暨南大学在Molecular Cancer杂志上合作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a novel third-generation EGFR inhibitor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potential combination strategy to overco

    来源:

    时间:2020-07-22

  • 邓兴旺实验室PNAS最新论文发现光信号调控植物向重力性的分子机制

    光和重力是两个核心物理环境因子,共同调控着植物的形态与向性,然而这两个信号协同调控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2020年7月2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现代农学院邓兴旺实验室陈浩东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 “Light modulates the gravitropic responses through organ-specific PIFs and HY5 regulation of LAZY4 expression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光信号差异性地调控植物不同器官向重力性的分子机制。光与重力对植物的调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0-07-22


页次:505/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