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卢山教授课题组获得植物基因组的首个无缺(gapless)完成图

        DNA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基因组学研究的迅猛发展。目前已完成的各物种测序工作基本上有效地覆盖了基因组的绝大多数区域,但仍有一些复杂区域无法测通或者难以将测序获得的片段信息进行完整组装,从而在基因组上留下缺口(gap),然而这些缺口区域往往又包含了重要的结构或调控信息。实现基因组的高精度无缺组装一直是基因测序和基因组研究工作的重要目标。    生命科学学院卢山教授课题组联合华南农业大学高立志教授课题组,利用PacBio高保真数据(HiFi)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植物基因组的无缺完成图。该研究通过新的基因组组装方法,对水稻的籼稻品种明恢63 (MH6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我校李建龙教授团队在全球变化研究又取得了重要成果,提出我国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固定与碳中和新的机制和途经

       我校李建龙教授团队最近通过多年研发、天地结合分析与大量样地验证,提出了我国生态系统地表氮富集可有效促进植物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固定与碳中和新的机制和途经。该团队从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的角度入手,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76个氮添加实验的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与应用推演等,定量评估了氮富集对植物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固定与碳中和的影响,提出了大气N沉降增加背景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与碳中和的新机制和途经。该成果可为未来深入研究大气N沉降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固定的影响机制及找到增加碳固定与碳中和的新途经,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和应用价值。由于我国农业活动和化石燃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跨越亿万年的追寻”——南京大学陈建群/邵珠卿团队揭示植物抗病基因适应性演化新机制

    植物与病原“军备竞赛”式的相互作用是驱动植物适应性演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数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植物应对环境中复杂多变的病原环境而形成了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植物抗病基因,NLR(核苷酸结合位点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基因是其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一个基因家族,包括RNL、TNL和CNL三个不同的功能亚类。然而,随着植物的起源和发展,在适应不同病原环境时,植物NLR基因是如何演化的? 其不同的功能亚类之间存在怎样的演化关系?这些重要问题一直都不清楚。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建群/邵珠卿团队通过对被子植物基因组的大尺度演化分析,揭示了植物抗病基因适应性演化新机制。通过构建迄今为止覆盖被子植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南京大学赵权教授课题组揭示人血红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新机制

    人类β-样珠蛋白基因以组织和发育时期特异性的方式表达,并且呈现出与染色体基因位置排布一致的表达顺序:5’-ε-Gγ-Aγ-δ-β-3’。人出生后不久胎儿期γ-珠蛋白(γ-globin)基因沉默表达,成体则主要表达β-珠蛋白(β-globin)在红细胞中与a-珠蛋白组成血红蛋白四聚体(HbA : α2β2)运载氧气。血红蛋白异常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全球约7%的人群受其影响。β-珠蛋白基因突变形成异常HbA,可以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β-地中海贫血症等β-珠蛋白遗传疾病。然而,研究表明激活β-珠蛋白遗传疾病患者体内沉默的γ-珠蛋白基因的再次表达可以极大缓解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研究胎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生科院孙洋/徐强/陈迪俊团队合作发现结肠癌免疫逃逸新机制

    结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结肠上皮组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前三,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预测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策略。结肠癌可分为微卫星稳定(MSS)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两种亚型,后者一般表现出更多的免疫浸润以及更好的预后。近年来,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一直是人类疾病特别是癌症领域的关注焦点。多家跨国制药公司如诺华、Revolution Medicines/赛诺菲、加科思/艾伯维的SHP2抑制剂相继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SHP2在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同时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详细作用机制仍有待阐明。为更全面地阐明正处于临床试验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生科院孙洋/徐强团队发现瘤内CD8+ 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需要CXCR6的存在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消除癌细胞,其中CD8+ 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关键的免疫监视细胞之一。肿瘤组织中高丰度的具有杀伤功能的CTL是良好的预后指标,提高患者肿瘤组织中具有杀伤功能的CTL的比例有助于抑制肿瘤的进展甚至最终消除肿瘤。因此,准确地鉴定出一群具有杀伤功能的CTL亚群,将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哈佛大学医学院侯立飞博士2019年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小鼠实验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中鉴定出一群免疫功能过强的致病性T细胞亚群高表达CXCR6 1。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受到中国传统阴阳平衡思想的启发,以自身免疫病中高度活化的炎症性T细胞的表型特征,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基于冠状病毒感染与致病共性机制的创新药物研究项目指南

    【校内截止日期】2021年9月28日 16时  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已成为当今全球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科学挑战,有效的新冠病毒防治药物研发成为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拟资助“基于冠状病毒感染与致病共性机制的创新药物研究”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原创项目),旨在资助聚焦于不同冠状病毒感染与致病共性机制,抗冠状病毒新靶标、新理论、新策略、新技术与新方法,以及抗冠状病毒候选药物的原创研究,为药物研发突破奠定前期基础。一、科学目标  1. 聚焦原创性抗冠状病毒药物基础研究,发现并确证抗冠状病毒新靶点、新理论、新策略、新技术与新方法。  2. 设计与发现活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生科院孙博教授课题组在植物花分生组织的适时终止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关于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发生的生物学问题上,仍然存在许多未知。花分生组织中包含未分化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经过分化先后产生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轮花器官。为了确保花器官的正确产生,需要在花发育特定的时期调控花分生组织由增殖向分化状态转变。在花发育的早期阶段,由花干细胞诱导基因WUSCHEL(WUS)和干细胞标志基因CLAVATA3 (CLV3)之间组成的反馈调控环路维持着干细胞的活性。而在特定的花发育时期,由雌雄蕊决定基因AGAMOUS (AG)启动对花干细胞的适时抑制。然而,如何在花发育特定阶段的有限时间内完全终止花分生组织活性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近期,研究人员揭示了AG的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生命科学学院华子春教授课题组在Annexin蛋白家族与疾病治疗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膜联蛋白(Annexin)是一类分布广泛的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与磷脂酰丝氨酸(PS)能特异性结合,参与一系列Ca2+依赖型的膜相关的过程,包括细胞的胞吐和内吞作用、囊泡运输、调节血液凝固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事件,在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进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华子春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蛋白质工程及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基于Annexin 家族成员结构与功能关系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新药研发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Annexin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南京大学生科院孙洋/徐强团队发现靶向SHP2-DOK1-尿苷轴可作为改善骨关节炎的新策略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最常见的致残性关节疾病之一。OA的主要特点是关节软骨损伤,且伴有滑膜炎症和软骨下骨硬化。软骨基质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软骨稳态至关重要。一旦软骨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之间出现失衡将会导致软骨的退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软骨保护策略被提出。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获得批准,也没有新的缓解疾病的药物用于治疗OA。目前临床OA治疗药物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不会延迟软骨病变的进展。其他被认为具有软骨合成能力的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在OA患者的软骨保护中还存在争议。手术仍是晚期OA患者的最后选择。因此,迫切需要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生科院田大成团队在植物体细胞突变与重组的研究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南京大学生科院田大成团队长期致力于基因组变异(包括突变与重组)的产生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及相关变异对基因功能演化的影响,该课题组近日在该研究方向上取得多项研究进展,分别发表在进化生物学领域重要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5y-IF=18.6)生物学领域重要综合期刊《PLoS Biology》(5y-IF=9.5; NI指数期刊)及植物学领域重要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   在这三篇文章中,该课题组围绕着遗传与进化生物学的最根本的问题,基因组突变与重组,以水稻和柳树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准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生科院孙洋/徐强团队Nat Commun揭示强直性脊柱炎骨融合的新机制及其靶向治疗策略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号称“不死的癌症”,是一种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可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不同,AS患者炎症与骨侵蚀进展时伴随着异位骨化。当异位骨化形成的骨赘充斥关节腔,进而将关节中两端骨连接可致关节僵硬、脊柱强直和脊柱变形,甚至形成“折叠人”。炎症一直被认为是AS异位骨化的诱因,现有AS治疗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anti-TNF-α单抗可快速减轻炎症与疼痛,但却不能明显阻止AS患者的骨病变进展。     2021年11月11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洋/徐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我院研究团队揭示抗肿瘤分子Chartreusin生物合成中的氧化重排机制

    微生物II型聚酮化合物是小分子化学药物的重要部分,如抗肿瘤药物四环素、阿霉素等均属于II型聚酮类化合物。从生物合成角度分析,II型聚酮化合物主要是由II型聚酮合酶、酮基还原酶、环化酶或芳香化酶催化形成线性或角型的多酚环聚酮骨架,随后氧化还原后修饰酶可以催化聚酮骨架中间体氧化重排形成结构复杂、活性良好的II型聚酮天然产物。因此,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对这些分子内的碳骨架重排过程进行研究,对发现新颖的酶催化机制、探究其构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Chartreusin是一强效抗肿瘤芳香聚酮化合物,早期13C标记实验表明其独特的五环芳烃双内酯结构是经过非同寻常的碳骨架氧化重排而来。在先前的研究中,戈惠明、谭仁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上海交大张大兵团队揭示锌指转录因子SRO调控水稻雄蕊和雌蕊发育的分子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大兵教授团队在植物学著名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SMALL REPRODUCTIVE ORGANS, a SUPERMAN-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regulates stamen and pistil growth in rice”的研究论文。此项工作系统研究了锌指转录因子SRO(SMALL REPRODUCTIVE ORGANS)调控水稻雄蕊和雌蕊大小的功能和分子机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徐伟博士、博士生祝万万和硕士生杨柳为本文并列第一作者,生命科学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1-12-08

  • 上海交大刘景全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刘景全团队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影响因子14.136)在线发表了题为“Self-adaptive cardiac optogenetics device based on negative stretching-resistive strain sensor”的研究论文。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心血管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愈发显著,开发能够长期随体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可植入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光遗传学因为具有细胞选择性、高时空准确性和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1-12-08

  • 王伟炳、姚烨课题组在新冠潜伏期估计、疫情防控措施评价中取得进展

    供稿  朱文龙  王伟炳   姚  烨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伟炳、姚烨课题组对2021年初石家庄市新冠肺炎疫情的分析研究以“Effect of prolonged incubation period and centralized quarantine on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Shijiazhuang, China: a model study”为题发表在《BMC Medicine》杂志上(论文链接: htt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1-12-08

  • 孔炜团队与合作者发现新的内源性血管钙化抑制因子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2021年12月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孔炜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Unspliced XBP1 Counteracts β-catenin to Inhibit Vascular Calcific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非剪接型XBP1对血管钙化及β-catenin信号的重要调控作用。 XBP1u通过促进β-catenin降解抑制血管钙化 血管钙化是指钙磷结晶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糖尿病等的重要并发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疾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1-12-08

  • 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韩伟课题组在二维铁磁/超导界面实现自旋三重态超导的构造与探测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韩伟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二维铁磁/超导界面利用Rashba自旋轨道耦合实现了自旋三重态超导的构造和探测,为人工构造与调控自旋三重态超导提供了全新的实验策略,对基于自旋三重态超导的量子器件研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21年11月18日,相关成果以“二维范德华铁磁体/超导体界面处各向异性自旋三重态 Andreev 反射的证据”(Evidence for anisotropic spin-triplet Andreev reflection at the 2D van der Waals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in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2-08

  • 2021年12月01日朱永群实验室在bioRxiv合作发文解析新冠VOC“全谱”单抗的作用机制

    由SARS-CoV-2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大流行。虽然已经有不同类型的疫苗及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上市,但是新冠受关注突变体(Variants of Concern, VOCs)可通过疫苗突破(Vaccine breakthrough)及抗体逃逸等方式感染个体[1]。因此,筛选针对新冠VOCs的广谱(Broadly neutralizing)或全谱(Pan-neutralizing)单抗,不仅可以用于VOCs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并对新冠通用疫苗(Universal vaccine)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1年12月01日,浙江大学朱永群团队,联合中山大学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8

  • 我国学者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及其解离过程

    图1 界面水的拉曼光谱和水解离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5404、22021001、21775127和21991151)等资助下,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团队合作在界面水分子结构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原位拉曼光谱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及其解离过程(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structu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2-08


页次:430/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