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席祯翔研究员课题组揭示昼夜温度对树木春季物候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很多地区树木的春季物候期都出现了提前。值得注意是,近年来研究基于日平均温度发现春季物候的温度敏感性 (每增加1摄氏度,物候提前的天数)出现了下降。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及不同物种对昼夜增温响应的潜在差异。本研究基于欧洲1300个站点8个温带树种60多年的春季展叶时间序列,系统的分析了昼夜温度对温带树种春季展叶时间的影响。 研究发现,导致近年来春季物候温度敏感性下降主要原因是日间增温而非夜间增温,对夜间温度的敏感性却在增加。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夜间增温速率高于日间,若日间增温的温度敏感性继续下降,未来春季物候对夜间温度敏感性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肖智雄教授团队发现克服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新靶点

    肺癌在国内外均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靶向EGFR激活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NSCLC患者效果显著。然而,大多数患者产生EGFR-TKIs获得性耐药,其中约50%的第一代TKIs患者中会发生EGFRT790M耐药突变。针对EGFRT790M开发的第三代EGFR-TKI,Osimertinib,可克服EGFRT790M介导的耐药性,但是很快就出现了新的EGFR获得性耐药突变,包括EGFRC797S 和EGFRL718Q等。因此,EGFR-TKI耐药成为目前NSCL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林宏辉/周华鹏课题组在Plant Cell发表论文阐明植物耐盐新机制

    我国不同区域分布有大量的盐碱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盐碱化呈现扩增趋势,严重影响了作物与植被生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对我国粮食及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21日在山东考察时谈发展抗盐碱作物战略意义时指出:土地资源是很宝贵的,抗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提高土地增量是很有意义的,对中国粮仓、中国饭碗也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对植物受到盐胁迫的应答和耐受分子机制开展深入的研究,可为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基因资源。     近日,我院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林宏辉/周华鹏课题组在植物学国际权威期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生命科学学院朱晓峰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了新一代健康甜味剂稀有甜味成分的规模化生物...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晓峰课题组2021年12月2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7030)发表了题为“Catalytic flexibility of rice glycosyltransferase OsUGT91C1 for the production of palatable steviol glycoside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糖基转移酶OsUGT91C1参与生物合成新一代健康甜味剂稀有甜味成分的催化机理及应用研发,为解决规模化制备稀有甜味成分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途径。 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是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8

  • 西湖大学工学院鞠峰课题组揭秘世界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干渠微生物动态机制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在一百多年后,与之并立互补的中性理论提出,基因的变化大多是随机的中性突变。那么,在自然界不同的环境中如此各异的生物多样性究竟是受自然选择还是随机因素影响更多?这一直是生态学家们试图回答的问题。微生物是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类群,理解环境中尤其是具有服务功能的工程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其中微生物的变化,进而实现对系统功能的调控。鞠峰科研团队以我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运用高通量测序、定量扩增和模型拟合等分子生态学方法解析了世界最长距离的调水渠道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基于首次提出的局部生长因子法(Loc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1-12-08

  • 西湖大学常兴团队利用碱基编辑,在小鼠模型中治愈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患者在童年时期骨骼肌功能开始弱化,10岁左右失去行走能力,最终会因为心肺功能的严重损伤而在20-30岁左右去世。其发病原因在于DMD基因突变,造成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表达缺失,引发骨骼肌和心肌的严重缺陷。作为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之一,估计每3500-5000个新生男性中会出现一位DMD患者。尽管在过去30年中,学术界积累了大量针对DM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尚未开发出高效、精准的治疗手段,病人的生命预期以及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1-12-08

  • 杨剑团队开发出全球首款可用于百万级生物样本库的全基因组混合模型关联分析工具

    2021年11月4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剑教授团队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发表题为A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 association tool for biobank-scale data的论文。该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款极为高效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GLMM)关联分析工具,将其命名为fastGWA-GLMM,专门针对二元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简称GWAS)。fastGWA-GLMM以及该团队之前开发的fast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1-12-08

  • 西湖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两项最新研究成果

    近期,西湖大学有哪些科研新成果?西湖大学王怀民研究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了题为“Spatiotemporal Control over Chemical Assembly in Living Cells by Integration of Acid-Catalyzed Hydrolysis and Enzymatic Reactions”的研究论文,使用设计的多肽分子,通过控制多肽分子组装的形式,实现了功能多肽分子在细胞内的可控聚合。王怀民博士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杨雪娇博士为第一作者,西湖大学为第一和通讯单位。西湖大学生命科学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1-12-08

  • 汤新景团队在环状反义寡聚核苷酸作为microRNA抑制剂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1年10月21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汤新景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Circular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for Specific RNase-H-Mediated microRNA Inhibition with Reduced Off-Target Effects and Nonspecific Immunostimulation”。 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非编码RNA小分子,参与许多重要的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8

  • 张强、何冰团队在纳米药物转运机制方面获重要进展

    2021年10月21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强、何冰团队以Article形式在纳米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发表了有关纳米药物转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是:纳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揭示金纳米粒跨上皮细胞的转运路径及其与Wnt/β-catenin 信号的相关性(Nanoprotein interaction atlas reveals the transport pathway of gold nanoparticles across epithelium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Wnt/β-c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8

  • 杨晓达团队在基于钒活性基团的蛋白磷酸酶特异性抑制剂及其生物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1年10月27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晓达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 18.808)在线发表了题为“Convergent Protein Phosphatase Inhibitor Design for PTP1B and TCPTP: Exchangeable Vanadium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n Graphene Quantum Dots”的研究工作。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共同调节细胞内酪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8

  • 杨振军教授团队在RNA药物及疫苗研发领域连续取得新进展

    核酸是一类能够贮存遗传信息的重要生物分子,其自身及所编码的功能蛋白参与许多生命过程。用以调控基因水平生理过程及疾病治疗的多种功能寡核苷酸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反义核酸(ASOs)、小干扰RNA(siRNA)、miRNA(microRNA)、核酶(ribozyme)、核酸适配体(aptamer)、mRNA、质粒(plasmid)以及环二核苷酸(cDNs)等。其生理条件下呈负电性,如何克服体内环境障碍并有效递送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振军教授团队在siRNA及mRNA的成药性研究中,使用新型核苷脂材联合阳离子脂材包载核酸药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8

  • 刘涛团队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非天然氨基酸调控的胰岛素分泌细胞治疗系统

    2021年11月15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涛研究员团队在化学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IF=15.0)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Genetic code expanded cell-based therapy for treating diabetes in mice”。 近年来,随着CAR-T细胞的成功上市,利用合成生物学设计的细胞治疗方式已显现出广阔的疾病治疗前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中装配药物靶点调控开关,在外源刺激信号作用下,细胞调控靶蛋白的合成。将细胞治疗系统应用于糖尿病,可以通过口服小分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8

  • 立足临床培养高水平临床药学人才——崔一民教授团队在JACC期刊发表评述文章

    2021年11月13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JACC,IF = 24.1)刊登了我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崔一民教授团队针对该杂志“Impact of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on 10-Year Mortality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一文的评述文章:“Does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introduce bias for reducing mortality in antiplatelet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8

  • 黄卓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难治性颞叶癫痫研究新成果

    2017年8月25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卓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DYL suppresses epileptogenesis in mice through repression of axonal Nav1.6 sodium channel ex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明了表观遗传因子CDYL调控轴突起始段Nav1.6钠离子通道的表达,进而影响癫痫的发生发展,为癫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黄卓研究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 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时间:2021-12-08

  • SCIENCE子刊:周德敏、张礼和研究团队发现三萜天然产物广谱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有助于揭开传统中药抗病毒的神秘面纱

    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张礼和研究团队发现三萜天然产物广谱抑制流感、埃博拉和HIV病毒感染的共性作用靶点和机制,成果“Triterpenoids manipulate a broad range of virus-host fusion via wrapping the HR2 domain prevalent in viral envelopes”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有助于揭开传统中药抗病毒的神秘面纱。 引发流感、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致命性传染病的病毒时刻危害着人类健康,缘于人类对病毒认识的局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 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时间:2021-12-08

  • Science Advances:我院刘涛研究团队与北医三院李默研究团队共同开发CRISPR

       2020年4月8日,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IF 12.8)在线刊登了我院刘涛研究员与北医三院李默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recise Genome Editing with Site-Specific Cas9-Oligonucleotide Conjugates”。 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CRISPR/Cas9技术因其低成本简单高效,极大的助力了基因治疗时代的到来。利用CRISPR/Cas9对靶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 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时间:2021-12-08

  • 周德敏团队在可调控、通用型CAR-T干预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周德敏课题组分别在学术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Cell Chemical Biology》发表了题为“In vitro elimination of autoreactive B cells from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by universal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多肽链介导通用型CAR-T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外B细胞的杀伤), “Photosw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 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时间:2021-12-08

  • 刘涛团队利用超分子识别策略实现蛋白质的可逆调控

    2021年2月12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刘涛课题组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刘育课题组合作在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了题为“A general supramolecular approach to regulate protein functions by cucurbit uril and unnatural amino acid recognition”(葫芦脲7和非天然氨基酸主客体识别介导的通用超分子策略用于蛋白质功能调控)的研究工作。 蛋白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 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时间:2021-12-08

  • 刘涛团队利用生物合成策略实现蛋白质药物的多样化修饰

    2021年2月11日,国际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IF 12.959)在线刊登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涛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Expanding the structure diversity of protein building blocks with biosynthesized noncanonical amino acids from aromatic thiols”。 自然界蛋白质一般是由20种天然氨基酸组成,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有限的天然氨基酸的结构类型限制了对蛋白质功能和药物应用的拓展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 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时间:2021-12-08


页次:428/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