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Nature Medicine:两项独立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障碍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差异极大。尽管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生物标志物改善了病理学诊断,但它们仅能解释AD相关认知障碍中20-40%的差异。近日,由独立研究小组开展的两项新研究分别从脑脊液和血液中寻找标志物,以检测AD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及其他疾病特征。第一项研究于3月31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SomaScan蛋白质组分析技术,评估了近3,400名参与者的脑脊液样本,他们来自六个AD病例-对照队列。研究人员报告称,这些分析显示,在伴有认知障碍的AD患者中,675种蛋白质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而另外721种蛋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5-04-02

  • 《Nature》享乐性饮食会随着肥胖而消失,但神经紧张素会帮助它恢复

    新的研究揭示了富含脂肪的饮食如何抑制大脑对食物的奖励,以及一个分子如何重新点燃饮食的乐趣。在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慢性高脂肪饮食(HFD)如何影响小鼠的享乐性进食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喂食高热量食物的小鼠在不需要努力的情况下对高热量食物的兴趣降低,这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NAcLat→VTA通路(侧伏隔核到腹侧被盖区)中不耦合的神经活动有关。光遗传刺激未能恢复HFD小鼠的这种行为,但当它们恢复正常饮食时,这种行为就会恢复。神经紧张素(NTS)信号在调节享乐性食物摄入和与肥胖相关的相关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景肥胖通常与过度食用高热量食物有关,受其愉

    来源:Nature

    时间:2025-04-02

  • 第一个被发现的“口渴神经元”

    为了确保我们获得所需的卡路里和水分,大脑依靠一个复杂的细胞、信号和通路网络来指导我们何时吃、喝或停止。然而,关于大脑如何解读身体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行动,我们仍不得而知。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雷根斯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合作,已经确定了杏仁核中特定的神经元群,杏仁核是大脑的情感和动机中心,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专门的“口渴”和“饥饿”神经元通过不同的电路运作,影响吃或喝的动力。这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揭示了杏仁核在调节我们的营养需求方面的作用,并可能为饮食失调和成瘾提供新的见解。切中要害饥饿和口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杏仁核中的神经细胞通过不同的回路影响吃或喝的欲望。专门型和通才

    来源:MAX-PLANCK-GESELLSCHAFT

    时间:2025-04-02

  • Cancer Cell:让癌症揭开自己的面纱

    当你的社交媒体账户开始发出荒谬或威胁性的状态更新时,可以肯定的是,它被黑客入侵了,必须关闭。我们体内的细胞也通过向环境提供细胞内不断产生的小蛋白质来更新它们的“状态”。我们的免疫系统监控这些状态,并摧毁产生不寻常蛋白质的细胞。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一个细胞被病毒感染时,它的表面呈现出部分病毒蛋白,这使得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它们并摧毁细胞。相比之下,癌细胞通常通过显示很少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靶向的可疑蛋白质来逃避检测。魏茨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亚德娜·塞缪尔斯(Yardena Samuels)教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破坏癌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Science子刊:罕见的疾病药物尼替西酮使人的血液对蚊子致命

    在防治疟疾的斗争中,控制蚊子的数量至关重要。目前有几种方法用于减少蚊子数量和疟疾风险。其中之一包括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当蚊子摄入含有伊维菌素的血液时,它会缩短昆虫的寿命,并有助于减少疟疾的传播。然而,伊维菌素也有它自己的问题。它不仅对环境有害,而且当它被过度用于治疗患有蠕虫和寄生虫感染的人和动物时,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性成为一个问题。现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另一种有可能抑制蚊子数量以帮助控制疟疾的药物。研究人员发现,当病人服用尼替西酮时,他们的血液对蚊子来说是致命的。“阻止昆虫传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使动物和人类的血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Science:婴儿时期接触抗生素可能会增加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表明,在婴儿时期的关键发育窗口期接触抗生素会阻碍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的生长,并可能增加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本月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还指出了可能有助于这些关键细胞在生命早期增殖的特定微生物。这一发现是揭示人类婴儿微生物群重要性的最新发现。婴儿微生物群是指在我们最初几年里生活在我们身上和体内的细菌和真菌群。这项研究可能会为解决一系列代谢疾病带来新的方法。科罗拉多大学生物前沿研究所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助理教授、第一作者詹妮弗·希尔说:“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能让人们更多地认识到婴儿微生物群对发育的重要性。这项工作也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表明基于微生物的方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幼龄小鼠中结肠杯状细胞相关抗原通道介导肠道活菌的生理性有益易位

    肠道微生物在生命早期对远处组织有着限时作用,但其背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通过细菌培养技术,研究发现断奶前(出生第 17 天)的小鼠体内,有一部分肠道内的活菌会发生易位并扩散到肠外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而成年小鼠(出生第 35 天)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断奶前小鼠体内的细菌易位和扩散似乎是生理性的,因为它并没有引发炎症反应,并且这一过程需要宿主杯状细胞(goblet cells)、杯状细胞相关抗原通道(goblet cell-associated antigen passages)的形成、依赖于 1 - 磷酸鞘氨醇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

    来源:Nature Microbiology 20.5

    时间:2025-04-02

  • 新的基因发现揭示了与PHTS相关的血管畸形

    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生长、扩张和迁移,以高度控制的方式生成组织和器官。许多细胞内通路-细胞内一系列信号级联-调节这些行为,以避免可能导致畸形或癌症的非程序性生长。其中一个途径是PTEN / PI3K轴,这是一系列复杂的完美平衡的化学反应。PTEN基因的突变通常会导致PI3K的过度激活和系统失衡。这可能引发不同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当存在于生殖细胞时,会导致几种疾病。从临床角度来看,这些疾病被归为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HTS)的范畴,对患者产生了高度异质性的影响,但尚未得到解决,主要是由于对该疾病的了解不足。确切地说,对PHTS相关表型起源的有限理解阻碍了临床前模型的发展和分子治疗

    来源:Cancer Discovery

    时间:2025-04-02

  • 解锁大脑奥秘:干细胞技术与类脑器官的革命性突破

    人类大脑的难以接近性一直是理解人类神经系统如何自我组装以及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如何出现的主要障碍。但多亏了新的进展,现在有可能接触到以前无法触及的人类大脑发育和功能的方面。这一进展主要得益于干细胞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使得在人体外重现发育过程成为可能。这一旅程始于几十年前,当时人们能够在培养皿中培养干细胞,随后利用发育信号引导它们变成神经细胞。细胞重编程的发现以及它所推动的干细胞技术的普及真正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从15多年前开始,我的团队和其他人开始从患者身上制造神经元——最初效率相当低,但随着培养系统的日益复杂,变得越来越容易。例如,从患有蒂莫西综合征(一种由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中的钙通道突变引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图

    包括卡罗林斯卡学院在内的瑞典机构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基因变异。目标是让这些新发现能够更早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并改善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治疗。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疾病过程,导致为身体器官供血的血管中形成斑块。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可能导致血液供应突然停止。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心肌就会出现急性缺氧,导致心脏病发作。如果它发生在颈动脉的斑块中,血栓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导致中风。目前的研究是瑞典大学和大学医院之间的合作,代表了最大的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图谱,使用先进的成像诊断。“动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2

  • 大脑植入物可瞬间将思想转化为语言

    一种可以将神经信号转换成可听语言的大脑读取植入物让一名瘫痪妇女几乎立刻听到她想说的话。研究人员用人工智能(AI)算法增强了这种被称为脑机接口(BCI)的设备,该算法可以在女性想到句子时解码句子,然后用合成的声音大声说出来。之前的方法只能在用户说完一个完整的句子后才能发出声音,而现在的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单词,并在三秒钟内将其转化为语音。该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31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代表着向实际使用的脑机接口迈出了一大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的计算神经科学家Christian Herff表示,较早的语音生成脑机接

    来源:Nature Neuroscience

    时间:2025-04-02

  • 微妙的平衡行为决定了细胞中形成多少基因组通道

    我们细胞中的细胞核是微型仓库,保护着身体生物机制的遗传蓝图。就仓库而言,核更像是图书馆,而不是银行金库。太多的细胞成分需要进入基因组才能像诺克斯堡一样将其锁定。相反,由1000多个称为核孔复合物(npc)的单个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大群分布在分裂膜上,充当物质和信息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虽然对这种穿梭服务的基本需求是不变的,但科学家们已经证明,细胞可以动态调整npc的数量,就像零售商店全天开设或多或少的收银台一样。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发育阶段、环境条件以及神经变性和癌症等疾病中,已经观察到基因组接入点的这些波动。Sanford Burnham prebyys癌症代谢和微环境项目副教授Maximiliano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Blood:新的CAR-T细胞疗法让白血病治疗更持久更有效

    CAR-T疗法的出现改善了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治疗,但复发仍然非常普遍。西班牙Josep Carreras白血病研究所和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动物模型上测试了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策略。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Blood》杂志上。“尽管仍处于临床前阶段,但这项研究朝着改善B-ALL患者的治疗迈出了第一步,”作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提高CAR-T治疗的效果,减少复发。”B-ALL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高度侵袭性血癌。它是最常见的儿童期癌症,占儿科癌症病例的35%,但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CAR-T细胞疗法显著改善了B-ALL患者的结局,但仍有超过50%的病例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综述:IL-1β+巨噬细胞与癌症致病性炎症的调控

    一、引言在肿瘤的复杂世界里,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就像一个神秘的 “小宇宙”,其中细胞种类繁多、相互作用复杂。随着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这个 “小宇宙” 的神秘面纱,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存在多个不同的亚群。在这些亚群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TAMs 因其独特的作用脱颖而出,成为了研究热点。二、IL-1β+TAMs 的特征与分布独特的基因表达程序:IL-1β+TAMs 拥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炎症基因表达程序。它们高表达炎症反应和组

    来源:TRENDS IN Immunology 13.1

    时间:2025-04-02

  • 单细胞谱系追踪揭示干细胞分化与肿瘤进化的动态演化规律

    这项研究开创性地将系统发育动力学分析(Phylodynamic Inference, PI)应用于单细胞尺度,开发出scPhyloX计算框架。该工具通过解析携带谱系条形码(scLineage Barcoding)的单细胞数据,重建数千个细胞的系统发育树,进而量化干细胞群体动态变化和肿瘤克隆的达尔文选择(Darwinian Selection)。其核心突破在于引入时变参数模型,精准捕捉组织发育和肿瘤演化中的非线性过程。在果蝇器官发育中,发现循环干细胞存在"过冲效应"(overshoot);在人类造血系统衰老过程中,揭示了多能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的克隆扩

    来源:Cell Systems 9.0

    时间:2025-04-02

  • 基因组与表观遗传学驱动浮萍三倍体杂交与克隆繁殖的分子机制解析

    浮萍科植物作为世界上最小但生长最快的开花植物,其独特的克隆繁殖方式为生物技术和碳固定研究提供了理想模型。最新研究通过纳米孔单分子测序和染色质构象捕获(Hi-C)技术,完成了8个浮萍品系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揭示了这些水生植物特殊的遗传与表观遗传特征。基因组结构与杂交特性研究团队对浮萍属(Lemna)物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首次组装出日本浮萍(L. japonica)种间杂交体的基因组。这些杂交体以二倍体和三倍体形式存在,表现出可变的亲本剂量。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三维结构光照显微镜(3D-SIM)证实,三倍体杂交体8627含有21条来自L. turionifera和42条来自L. mi

    来源:Current Biology 8.1

    时间:2025-04-02

  • 探秘植物 “健康杀手”:绿黄假单胞菌跨越进化鸿沟的致病奥秘

    ### 研究背景在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扮演着多样角色,与植物存在有益、共生或有害的关系。其中,丁香假单胞菌(P. syringae)物种复合群是重要的植物病原体,能感染众多开花植物,对其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模式植物的研究,揭示了许多植物免疫和病原体毒力的分子遗传机制。绿黄假单胞菌(P. viridiflava)作为丁香假单胞菌物种复合群的一员,是成功的机会主义病原体,可感染多种被子植物宿主,其致病机制与果胶裂解酶(PEL)及通过 Ⅲ 型分泌系统(T3SS)转运的效应蛋白有关。尽管目前已知的植物与致病假单胞菌的相互作

    来源:Current Biology 8.1

    时间:2025-04-02

  • 肺异位生发中心 B 细胞亲和力成熟机制及其免疫意义:开启黏膜免疫新认知

    肺异位生发中心 B 细胞研究的重要意义在生命科学和健康医学领域,肺部免疫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成熟的三级淋巴样结构(TLSs)在非淋巴组织中可维持类似生发中心的结构。本研究聚焦于肺部,揭示了过敏原诱导的肺异位生发中心(GCs)的重要特性,尽管其比淋巴结中的 GCs 更小且反应更慢,但却能进行体细胞高频突变(SHM)和亲和力成熟,生成的高亲和力 B 细胞还直接充实了肺部局部记忆 B 细胞(MBCs)库。这一发现对理解肺部免疫机制、开发新一代黏膜疫苗以增强组织驻留免疫具有关键意义。研究背景与目的TLSs 是在非淋巴组织中形成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其组成多样,从仅含 T 细胞的聚集物到包含功能性异位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4

    时间:2025-04-02

  • 髓系增殖性肿瘤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纤维化或白血病转化中的克隆动态变化及纤维化转化中新型 FOXP1 突变的关键意义

    髓系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的特征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这可能会引发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或急性髓系白血病。研究人员对 20 例患者慢性期和纤维化或白血病期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此探索 MPN 转化过程中基因组改变的情况。在 14 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有 3 例(21.4%)被鉴定出存在 FOXP1 突变。在另一个独立队列的 35 例患者中,又有 5 例(14.3%)发现了这种新型突变。经过 5.1 年的中位随访,这 8 例携带 FOXP1 突变的患者均未发生白血病转化。在纤维化或白血病期检测到获得非经典的 MPLY591突变。所

    来源:Leukemia 12.8

    时间:2025-04-02

  • 探秘大 B 细胞淋巴瘤:特定部位结外侵犯如何影响 CAR-T 疗法疗效?

    超过 60% 接受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治疗的复发 / 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R/R LBCL)患者会出现疾病进展。特定部位的结外侵犯对 CAR-T 治疗结果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这项多中心研究纳入了 516 名接受靶向 CD19 的 CAR T 细胞输注的 R/R LBCL 患者;其中 177 名(34%)在接受 CAR T 细胞治疗时仅有淋巴结(N)受累,66 名(13%)仅有结外(E)受累,273 名(53%)淋巴结和结外(NE)均受累。NE 组中有更多体能状态较差和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多变量分析显示,与 N 组相比,NE 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更短(风险比 1.27 [9

    来源:Leukemia 12.8

    时间:2025-04-02


页次:20/4154  共83067篇文章  
分页:[<<][11][12][13][14][15][16][17][18][19][2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