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析分娩因素与中年女性尿失禁关联:SWAN 队列研究揭示关键线索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对女性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尤其是中年女性。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女性可能会因为不经意间的咳嗽、大笑就出现漏尿情况,这不仅给她们带来身体上的不便,还可能造成心理负担。然而,目前关于 UI 及其亚型的风险因素,学界仍未形成定论。已知分娩次数增加与中年女性尿失禁有关,但不同分娩方式对此影响存在差异,且过往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或未按 UI 亚型分层分析 。在此背景下,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为深入了解 UI 提供了重要线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揭秘心肌缺血预处理:蛋白质组学视角下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突破》
** 在心脏疾病的研究领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想象一下,心脏就像人体的 “发动机”,为全身输送血液。当心脏遭遇缺血,就如同发动机短暂 “熄火”,之后恢复供血(再灌注),却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心肌顿抑(一种短暂、可逆的心脏功能障碍)和心肌坏死(不可逆的细胞死亡)就是其中的典型情况。目前,虽然心肌缺血预处理(IPC,一种通过短暂缺血来增强心肌对后续缺血耐受性的策略)已被证实有一定的心脏保护作用,但它与心肌顿抑、坏死之间的关系在分子层面仍迷雾重重,其临床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急需一道曙光来照亮前行的道路。为了揭开这些谜团,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Universi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基于正交蛋白表征加速疫苗工艺开发:突破 COVID-19 疫苗研发困境的关键
在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下,全球疫苗研发的紧迫性陡然上升,如同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生死时速之战。传统疫苗从最初的科学发现到获得市场授权,往往需要 15 - 20 年的漫长时光。而新冠疫情期间,为了能尽快遏制病毒传播,保护全球公众健康,疫苗研发必须争分夺秒。在这样的背景下,疫苗开发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难题。一方面,SARS-CoV-2 不断变异,出现了多种令人担忧的变体(VOCs),这使得疫苗需要不断调整,将新的抗原整合到目标产品中。例如,Beta 和 Omicron BA.1 等变体的出现,给疫苗研发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传统的疫苗开发流程繁琐,涉及化学、制造、控制(CMC)等多方面的工艺开发活动以及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助力心力衰竭精准诊疗:探索新路径与新靶点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且异质性的综合征,其分类和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难题。目前基于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阶段的分类方法存在诸多争议,比如 HFmrEF(心力衰竭伴轻度降低的射血分数)的分类不明确,且现有分类难以完全捕捉 HF 的病理生理复杂性,这使得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面临挑战。为了深入了解 HF 的异质性,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俄罗斯谢切诺夫第一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I.M. Sechenov First Moscow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代谢组学分析(Metabolom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ALAS2基因新突变与X连锁铁粒幼细胞贫血的精准诊断:X染色体失活的影响及治疗新策略
铁粒幼细胞贫血(SA)是一组罕见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出现"戒指样"铁沉积的环状铁粒幼细胞。其中X连锁铁粒幼细胞贫血(XLSA)约占先天性病例的40%,由ALAS2基因突变导致。ALAS2编码红细胞特异性5-氨基乙酰丙酸合酶(5-aminolevulinate synthase),这是血红素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需要磷酸吡哆醛(PLP)作为辅因子。尽管XLSA早在70多年前就被描述,但临床诊断仍面临挑战——女性携带者常表现与男性不同的临床症状,且超过40%的先天性病例无法确定病因。更复杂的是,ALAS2突变既可导致XLSA(功能丧失),也能引起X连锁显性原卟啉症(XLDPP,功能获得),这使得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丁酸梭菌来源的丁酸通过诱导细胞死亡对多发性骨髓瘤发挥抑制作用:一种潜在的新型治疗策略
在医学领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便是其中之一。MM 是一种由终末分化浆细胞恶变引发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常浆细胞在骨髓中疯狂克隆增殖,就像一群失控的 “坏分子”,不仅产生单克隆蛋白,还会破坏骨骼、引发贫血和肾功能障碍。尽管目前有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药物和抗 CD38 单克隆抗体等治疗手段,但 MM 依旧难以治愈,患者 5 年生存率仅约 55 - 60%,这使得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旭川医科大学(Asahikawa Medic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 NPs):缓解苹果幼苗干旱胁迫的新希望
在植物的生长旅程中,干旱就像一个可怕的 “拦路虎”,严重阻碍着全球农作物的茁壮成长和高产丰收。干旱会让植物的光合作用 “失灵”,碳固定和代谢过程也被打乱,能量产出大幅减少,产量自然也跟着下降。同时,干旱还会促使植物体内产生大量活性氧物种(ROS),这些 “捣乱分子” 会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植物面临氧化应激的威胁。在这样的困境下,如何帮助植物抵御干旱胁迫,成为了科研人员亟待攻克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来自伊朗伊斯兰阿扎德大学阿布尔分校和马拉盖赫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将目光聚焦在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 NPs)上,致力于探究其对苹果‘红富士’在 M9 砧木上干旱胁迫的缓解作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探索个体与团队运动中性格优势的独特性及表现预测因素
在体育竞技领域,"性格决定成败"常被视作金科玉律,但科学界对运动员性格特质与运动表现的具体关联仍知之甚少。传统研究多聚焦五因素模型(FFM),发现团队运动员普遍更外向而个体运动员更尽责,但这些结论犹如管中窥豹,难以全面解释运动表现差异。德国科隆体育大学Nina Ramona Riedl团队独辟蹊径,首次将正向心理学中的性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s, CS)理论引入运动研究,试图破解两个核心谜题:不同性格特质如何影响运动员对个体或团队运动的选择?这些特质又能多大程度预测竞技水平?研究团队采用德国版VIA-120量表(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专家冲突与科学素养如何影响公众对科学争议的信任与认知——基于三组实验的实证研究
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争议的媒体呈现常常模糊了专家与非专家的界限,甚至让带有利益冲突的个体参与辩论,这种现象可能削弱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当97%的气候科学家认同人为气候变化,流行病学家支持防疫措施时,社交媒体却可能放大少数反对声音,导致"虚假平衡"(false balance)效应。这种信息环境使公众难以辨别真伪科学主张,进而影响防疫措施采纳等关键决策。阿德莱德大学心理学团队Natasha van Antwerpen等人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考察了反对者特征如何影响对科学主张的评估。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s m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心理心流状态的生理评估:开拓身心优化新路径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会沉浸于某件事情,达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 “心流”(Flow)。心流状态不仅能带来愉悦的体验,还能促使人们发挥出最佳水平,实现卓越的表现。然而,长期以来,心流状态的测量一直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方面,体验心流的人元认知能力会降低,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任务本身,此时若被打断,心流状态就会被破坏,这使得实时测量心流变得极为困难。另一方面,传统测量方法如问卷调查,存在受试者主观判断不准确、回忆不完整等问题,无法精确地捕捉心流状态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些困境,来自匈牙利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试图揭示心流状态背后的生理奥秘。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巴基斯坦牛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检测、季节性规律、流行病学及感染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关键洞察与防控启示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在巴基斯坦,畜牧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各种感染阻碍其发展,布鲁氏菌病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对巴基斯坦牛布鲁氏菌病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如血清学检测方法易产生假阳性结果,PCR 检测在大型反刍动物中应用较少,且缺乏对布鲁氏菌病季节性变化及对牛全血细胞计数(CBC)影响的研究 。为了填补这些空白,来自多个研究机构(如 Islamia University、Bahauddin Zakariya University 等)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巴基斯坦牛布鲁氏菌感染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蝎毒(Leiurus quinquestratus venom,LQV)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新突破:促进胰岛 β 细胞再生并恢复血糖水平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就像一颗隐藏在人们健康道路上的 “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大众的身体健康。其中,2 型糖尿病(T2-DM)尤为常见,它不仅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相对缺乏紧密相连,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目前,用于治疗 T2-DM 的常规药物,像二甲双胍(Met)等,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却伴随着贫血、低血糖、疲劳和腹泻等副作用,这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额外的痛苦。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埃及坦塔大学(Tant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勇敢地迎接挑战,开展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他们将目光聚焦在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菠萝蛋白酶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制剂(BromAc®)抗 SARS-CoV-2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研究:开拓新冠治疗新方向
新冠疫情给现代文明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迅速在全球大流行,且至今尚未被彻底根除。SARS-CoV-2 是一种高传播性的 β 冠状病毒,突变率高,还能逃避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即便人们通过之前的病毒暴露或接种疫苗产生了免疫反应,但新的 SARS-CoV-2 变异株,比如广泛传播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依然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目前,COVID-19 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来控制病毒传播,但对于重症 COVID-19,仍没有完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支持治疗、结合抗病毒药物和 / 或抗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探寻鸡原始生殖细胞(cPGCs)培养的 “密码”:菌株特异性差异与优化策略》
** 在禽类研究和生物技术领域,鸡原始生殖细胞(Chicken Primordial Germ Cells,cPGCs)的高效长期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维持家禽遗传多样性的关键,还在基因工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培育能生产重组蛋白的转基因鸡,可用于开发疫苗、单克隆抗体和孤儿药,同时,具有抗病能力的转基因鸡也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然而,目前 cPGCs 培养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cPGCs 在培养过程中增殖能力会逐渐减弱,这极大限制了生物技术在这些细胞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长期培养还会降低 cPGCs 将基因组传递给下一代的能力,并且存在累积未检测到的基因组突变风险。此外,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静态磁场联合阿霉素:攻克骨肉瘤的新希望
在医学领域,癌症始终是人类健康的 “劲敌”,严重威胁着全球民众的生命与健康。其中,骨肉瘤作为一种侵袭性很强的原发性骨癌,常 “盯上” 青少年群体。传统的化疗药物阿霉素(DOX)虽在骨肉瘤治疗中有所应用,但它却有着明显的短板。一方面,其严重的副作用让患者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癌细胞对它产生的耐药性,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在这样的困境下,研究人员急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来提高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减少对患者的伤害,这便是此次研究开展的重要原因。来自伊朗 Tarbiat Modares 大学的研究人员勇敢地迎接了这一挑战,他们将目光聚焦在静态磁场(SMF)与阿霉素(DOX)的联合治疗上。经过一系列严谨的研究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BSEP蛋白稳定性与PFIC2胆汁淤积症的结构机制研究:NBD2-ICL2界面热点突变揭示治疗新靶点
胆汁淤积性疾病一直是肝脏疾病研究的难点,其中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PFIC2)因BSEP(ABCB11)基因突变导致胆汁酸肝内蓄积,引发肝纤维化甚至肝癌。尽管已知BSEP错义突变会造成蛋白转运缺陷,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靶向治疗的发展。针对这一科学难题,来自MIT和Rectify Pharmaceuticals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性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了BSEP突变体热力学不稳定的结构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研究团队采用细胞内热转移实验(CETSA)结合HiBiT荧光报告系统,对13种PFIC2相关突变体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发现NBD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4-08
-
Intronic RNAscope 探针:精准识别心肌细胞核与细胞周期活动的新利器
在心脏的奇妙世界里,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CM)就像一群勤劳的 “小工匠”,维持着心脏的正常跳动。然而,当心脏遭遇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等伤病时,这些 “小工匠” 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却成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要研究 CM 的再生,准确识别 CM 核至关重要,可传统方法却困难重重。比如,用抗体标记肌节蛋白来识别 CM 核时,由于成年心脏中 CM 核只占总核数的 20 - 30%,且常与间质核相邻,导致识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分别只有 43% 和 89% ,即便结合小麦胚芽凝集素(WGA)染色,也仅提升到 65% 和 97%。而使用内源性核标记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4-08
-
靶向PORCN的Wnt通路抑制剂LGK974:治疗严重硬化性骨病的新希望
硬化性骨病(sclerosteosis)是一种由SOST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过度生长和高骨量(HBM),进而引发面部神经麻痹、听力丧失和颅内压升高等严重症状。目前,这类患者只能通过高风险手术来缓解症状,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这一临床困境促使研究人员探索新的治疗策略。由于硬化性骨病的病理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密切相关,靶向这一通路的关键节点成为潜在的治疗方向。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Bone Research》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证实PORCN(porcupine)抑制剂LGK974能有效模拟硬化素(sclerostin)功能,显著
来源:Bone Research 14.3
时间:2025-04-08
-
尼泊尔杜利凯尔公众心房颤动(AF)认知水平评估:一项意义重大的横断面研究
在心血管健康领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它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病症,表现为心房快速且不规则地跳动。患有 AF 的人,其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以及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尤其是中风风险,相较于常人高出五倍之多 。全球范围内,AF 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态势。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对 AF 了解甚少。在尼泊尔,此前几乎没有针对 AF 的相关研究,公众对 AF 的认知水平也无人知晓,这导致 AF 的筛查和宣传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许多生命因 AF 相关的中风而消逝。为了填补这一认知空白,来自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Kathmandu Univer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4-08
-
综述:口蹄疫: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结构、抗原位点、血清型关系、免疫逃逸、近期疫苗开发策略及未来展望
引言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对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的经济和贸易影响巨大。在 FMD 流行地区,每年经济损失估计在 65 亿至 210 亿美元之间,无 FMD 的国家也会因防控产生超 15 亿美元的成本,非洲地区每年损失超 20 亿美元。FMD 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疮病毒属(Aphthovirus)。该病毒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其分泌物或受污染饲料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还能通过气溶胶远距离传播。FMD 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四肢、口腔、乳房、乳头和鼻腔出现严重水疱,成年动物
来源:Veterinary Research 3.7
时间: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