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糖尿病神经疗法试验获得成功

    生物通报道: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发现注射一种能刺激人的基因的新药物,可以预防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研究人员将这项试验的结果公布在Diabetes杂志上。这项试验获得了惊人的成功。研究的领导者David Tomlinson教授指出,这项研究有可能治疗这种疾病并预防每年数千人因这种神经损伤而截肢。David Tomlinson博士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单次注射一种DNA结合蛋白来保护神经功能,能够刺激神经生长并预防人类中可导致截肢的组织损伤。据估计,长期患糖尿病的患者中50%的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神经疾病,可导致麻痹和间歇性的疼痛。另外,其他一些器官包括心脏、肾脏、性器官、眼睛和消化道也可能出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1

  • 破解神经细胞“双语”的秘密

    生物通报道:一台计算机或者任何一种能够加工和储存信息的数字系统都只有两种状态即打开和关闭状态。虽然人类的大脑不是计算机,但是神经细胞的信号也可以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从而接受传递信号或中止信号的传播。刺激和抑制性信号的协作、相互影响是整个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核心。如果抑制性神经元未能正常工作,就会导致胚胎发育早期的重要缺陷,并且这些缺陷甚至会发生在神经系统内部。马克思·普朗克试验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公布在5月18日的Neuron杂志上。  图:黄色点表示神经细胞间结构完整的突触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是GABA和glycine(甘油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31

  • 神经刺激可产生长时间的抗抑郁效果

    生物通报道:现代生活压力越来越多,因此抑郁患者人数也快速增加。对于患慢性抑郁症的成年人来说,药物或心理疗法已经无法患者抑郁症状。现在,一种移植的类似起博器能够将将电脉冲发送到大脑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该方法可能对这种成年患者提供长期的疗效。有关这种仪器的两篇文章在美洲精神病协会年会上公布。 据估计,严重抑郁症患者中10%到20%的人都对治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美国FDA规定,只有患者对四种类型的治疗都没有反应时才被认为有必要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治疗。 德州的Brannan和同事对59名治疗抗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了迷走神经刺激研究。他们发现72%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持续了12个月,而6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30

  • 分子影像活体监测神经干细胞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由浙大附属二院医学PET中心、浙江大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教授张宏与神经外科刘伟国教授率领的两个科研团队紧密协作,在神经干细胞microPET活体示踪、基于microPET分子影像原理的胶质瘤基因治疗评价体系的构建、抗胶质瘤新药疗效的动态评价等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在基于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活体示踪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结合microPET受体分子显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首次建立了神经干细

    来源:浙大

    时间:2006-05-30

  • 年轻博士生取得神经交流研究重大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最近在脑细胞交流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发现。这一发现对了解从储存记忆到能够行走的所有大脑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公布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CMRI(儿童医学研究所)的年轻博士生Victor Anggono的研究目的是想要确定出一种叫做发动蛋白(dynamin)的关键蛋白的分子伴侣以及它们如何使神经元发送信息。研究的结果令人惊讶不以:一个叫做syndapin的蛋白就是与发动蛋白协作使信息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分子伴侣,而之前这种蛋白被认为在神经的交流中没有什么重要功能。大脑通过在神经间发送化学信号来正常工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29

  • 大脑决定人对食物渴望程度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们近日发现,人们的大脑决定了他们对食物的渴望程度,即奖赏敏感性较高的人对食物的渴望更为强烈,也更容易超重。据新华社伦敦5月26日电,此前有研究表明,奖赏敏感性较高的人对食物的渴望更多,但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这一现象的生物学基础。英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揭示了这种关系是如何在大脑中体现出来的。研究表明,在奖赏敏感性较高的人的大脑中,涉及动机和奖赏的5个重要区域较为活跃。他们只要一看到美味食物的图片,这些区域的活动就会增强。以约翰﹒比弗为首的研究人员让12名男女研究对象分别注视非常美味的食物(巧克力蛋糕)、淡而无味的食物(花椰菜)和令人作呕的食物(腐肉),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大

    来源:大公网

    时间:2006-05-29

  • 连接大脑左右两侧的分子

    生物通报道: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脑研究所领导的一个研究组确定出了在构建成熟大脑两侧间的重要神经联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分子。这项新研究为了解有关胼胝体(corpus callosum)发育提高了新的线索。胼胝体是成熟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连接性神经通道。利用一种小鼠模型,昆士兰大学的神经学专家和墨尔本Ludwig癌症研究院的一个研究组确定出了一种能够协助控制胼胝体发育的分子。胼胝体由数百万个单个的神经纤维构成。如果这些纤维不能到达在相对的半球中的正确的靶标,那么人就会发生癫痫症以及某种程度的智力迟钝。这项研究首次确定出了一种指导年轻的神经离开胼胝体并达到对面大脑半球的靶标。研究证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26

  • 中国科协起草《科学家行为准则》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为了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中形成良好学风和职业道德,中国科协通过调研起草了《科学家行为准则》草案。这是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日前在中国科协“七大”作工作报告时透露的。如何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这两天代表们会上会下关注的热点。   中国科协“七大”的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关注科技人员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呼吁制定有关科学道德公约和规范,推动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诚信档案。   中国科协“七大”倡导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并明确提出:创新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掺杂任何主观和私利成分,必须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坚决反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学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5-26

  • 研究表明模仿造就人类 “镜像神经元”是关键

    有一天,正当我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时,我知道如果我在新生儿面前伸出舌头,他也会这样做。     这也许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它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突然我知道了我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来明白如何做事,如何表现自己。你是否知道,人类最善于模仿。正是模仿能力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这是人类和动物区别的重要原因。     新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类有一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激励我们的原始祖先逐步脱离猿类。它的功能正是反映他人的行为,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由此逐渐发展了语言、音乐、艺术、使用工具等等。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时间:2006-05-25

  • 《科学》:大脑中的自己和他人

    生物通报道:来自Baylor医学院(BCM)的研究人员不但描绘出了大脑中“信任”形成的位置,而且还发现了人类大脑中如何以物质反应的形式来表示区分“自己”和“他人”。这些结果公布在5月18日的《科学》杂志上。这项由Read Montague博士领导的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仪器监控两个参与一种社会交流游戏的个体。这项研究利用了一种叫做hyperscanning(超高扫描)的新方法研究社会性相互作用。这种方式能够使研究人员同时监控两个相互作用的大脑。这项研究表明大脑中存在一种新型的图谱——一种在两个搭档之间进行的社交交流过程中明确谁是造成一个结果的原因的“社会机构图谱”(social 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23

  • 上司智商高过下属?社会地位影响大脑结构

    生物通综合: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的关系区域,处于领导地位的小鼠确实比处于从属地位的小鼠有更多的新生神经细胞的产生。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神经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40只小鼠置于半自然状况的环境中,以便让它们形成一定的社会等级结构,然后研究这些小鼠的大脑结构。每次试验中,他们都将四只雄性小鼠和两只雌性小鼠放入一只由一个洞穴交错的地下室和位于其上的摄食区组成的大箱子。三天之内,雄性小鼠便建立了团体中的长幼强弱次序:一个能吸引雌性的、具有进攻性的领导和三个起保卫作用的下属。两周以后,研究人员在小鼠的大脑海马区域发现,处于高级社会地位的小鼠的新神经细胞的数量比处于从属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23

  • 分离到促进神经生长的神秘蛋白

    生物通报道: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种能够刺激受损的成年神经纤维再生的分子。这一发现为那些遭受了神经损伤以及神经退化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的结果公布在5月14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的网络版上。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华人讲师殷玉勤(Yuqin Yin)。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大脑、脊髓和视觉神经中成熟的神经纤维一旦受损将非常难修复。例如,脊髓受损会导致身体的瘫痪。现在,由神经外科教授Larry Benowitz领导的研究组确定出一种神秘蛋白。它的功能在七年前首次被观测到,当时在一些实验动物中,受损的视神经本能地开始再生。这项新研究的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22

  • 可怜的自闭大脑:永远无法得到休息

    生物通报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大多数人休息或者发白日梦时的正常大脑活动在自闭症患者中受到损伤。这种所谓的“休息网络”(resting network)通常能帮助情绪和社交讯号(social cues)的处理。这种包括了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的休息网络在个体休息时处于高度活动状态。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6年5月8日的PNAS杂志上。当一个人被指派去执行一项认知任务如算术题(非社交或情绪方法的任务)时,这个休息网络就会关闭或停止活动,最可能的一个反应就是这些不受限制的休息思考减少了,也就是那种想入非非的状况减少了。通过使用功能性磁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19

  • “第二大脑”肠道为何激动?科学家解密

       不要以为只有情绪才会激动,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也会激动,不少人在遇到紧急事情的时候都会感到腹痛难忍,这是肠道在激动――肠道激动还可能发展为“肠易激综合征”。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潘国宗教授等人历时14年进行的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了致病因素志贺菌,证明了该病的神经免疫发病机制等,提出了诊断标准,得到国际专家高度评价。  研究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细菌性痢疾和精神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对难治性患者试用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或心理认知治疗后,72%的患者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链接  肠易激综合征以腹痛、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18至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6-05-19

  • 可以修复视觉神经的癌调蛋白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的Yuqin  Yin等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称为oncomodulin的癌调蛋白可以刺激受伤视觉神经重新形成,为由于意外、肿瘤或青光眼而导致盲眼的病人增加了重见光明的机会。这一研究进展公布在5月14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oncomodulin是一种癌调蛋白(肿瘤调制素),即介导癌症发生的调控因子,Yuqin  Yin等人无意中发现眼球的水晶体一旦受伤就会出现化学反应,发炎的细胞会开始搅拌出一种物质来治疗伤口。研究人员把发炎细胞收集起来培养,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18

  • Cell:将神经连在一起的万变基因

    生物通报道:单独一个基因通过可变的剪接产生几十种剪接异构体的现象很常见。有些基因甚至能够产生成千上万种剪接异构体,最典型的例子是果蝇的Dscam基因,它最多能产生38016个不同的受体分子。Dscam基因表面一个神经元轴突定向受体。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清除这种数量巨大的多样性在活体细胞中是否是需要的,也就说是否是用得着的。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Brian E. Chen等人分析了Dscam在单个机械力感受(mechanosensory)神经元的神经元靶标识别(neuron-target recognition)中的作用。机械力感受神经元通过多个轴突分叉连接红布条的靶标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15

  • 黄亚东博士证明神经元确实能制造apoE

    生物通报道:最近,美国旧金山Gladstone神经疾病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回答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人员长期争议不下的一个问题。利用一种独特的小鼠模型,Gladstone的黄亚东(音译Yadong Huang)博士和他的研究组证实,在特定的条件下,神经元会制造出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载脂蛋白E(简写为apoE)是一种运送胆固醇的蛋白质,它有三种常见形式,其中apoE4是已知的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风险因子。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apoE只在大脑的星形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microglia)和室管膜层细胞(ependymal layer cel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12

  • 抗神经疾病药物研究跻身“长江”计划

    脑卒中、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将添“克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神经疾病创新药物研究团队近日跻身2005年度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获得300万元经费资助。团队领头人王晓良教授表示,在本届“长江”计划执行期内,该团队至少有3个一类新药有望进入临床研究。   该团队分为8个研究组,通过分工协作深入研究脑卒中、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应用最新研究手段,探索与以上疾病相关的功能基因改变及重要蛋白的改变,发现药物新靶点,建立现代药物筛选模型,从天然产物及衍生物中寻找创新性药物。目前,该团队正在研制中的一类创新药物达5项,其中脑缺血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06-05-12

  • 激活突触 脑瓜确实越用越灵光

    越勤于开动脑筋,就越善于学习和记忆,尤其是在人的孩提时代。这是因为在脑发育过程中多一些感受多一些外部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元突触的成熟——助其打破沉默,传递信息,形成学习与记忆。据新民晚报报道,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研究员在接受专访时,为上述结论进一步给出了「科普版」解释。突触,这个对普通人而言有些拗口的专业词汇,却是脑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历史上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都主攻该领域。在大脑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突触是最基本的单位,作为神经元之间的「信使」,脑的各种功能都与它脱不了干系。科学研究显示,人脑内大约有140亿个神经元,突触的总数更是个天文数字。就像人的一生需经历不同的阶

    来源:大公网

    时间:2006-05-11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元》封面文章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在突触形成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中,快速突触前体成熟(presynaptic maturation)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5月4日)国际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刊物《神经元》(Neuron)的封面。参与此次研究的包括段树民研究员及学生沈万华、吴蓓等,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该杂志发表封面文章。   (图片来自Neuron杂志)突触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需要经过突触,突触前的神经元兴奋后释放出谷氨酸,在突触后膜上需有相应受体感受到,信号才得以完整地传递。神经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10


页次:303/353  共7051篇文章  
分页:[<<][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