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华人科学家发现能保护神经元的新化合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布法罗大学和纽约州生物信息学和生命科学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能够保护帕金森症中受影响的神经元不受杀虫剂鱼藤酮破坏的新型化合物。这种叫做L-AP4的化合物能够活化一类叫做代谢型谷氨酸受体III的关键受体,并且可能成为一种有潜力的药物靶标。这项研究的领导者,华人科学家冯健(Jian Feng)将这些发现公布在4月19日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帕金森症还束手无策。长期的研究证明环境毒素在帕金森症的发生中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并且最近的小鼠研究证明施加一种天然的毒药鱼藤酮(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源农药)能够破坏产多巴胺神经元并导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0

  • 线粒体DNA与帕金森氏症

    两篇发表在5月出版的《自然—遗传学》上的论文指出:证据表明线粒体中DNA分子的损伤与老化和帕金森氏症有关。           新研究表明,线粒体DNA中的缺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堆积,与此同时,在帕金森氏症患者大脑产生神经细胞的多巴胺中,也有高水平的线粒体DNA缺失。           Konstantin  Khrapko和同事发现,在老化的大脑中,产生神经细胞的多巴胺中有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4-20

  • 大脑和头骨绝不只是包裹关系

    生物通报道:通常人们都认为头骨只是大脑的包装材料,而且科研人员也常常将它们分开来研究。但是现在,一个由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组则认为两种毫无疑问地在发育和进化水平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由人类生物学、医生和计算机专家组成的研究组分析了不同类型颅缝早闭(Craniosynostosis,颅是指颅缝过早闭合,常发生于出生前,会导致头颅畸形。)婴儿的CT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结果。该研究的结果公布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杂志的网络版上。这项研究人员给出了大脑核头骨三维表型整合(phenotypic integration)的首个实验证据。研究人员想知道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8

  • Cell:迁移的神经元为轴突杀出一条血路

    生物通报道:神经元的迁移(Neuronal migration)和轴突导向(axon guidance)构成了大脑发育的基础过程。通常,研究人员都是独立这两个过程进行研究。虽然,到目前已经知道这两个过程具有相同的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机制,但是人们对它们在神经环路的形成过程中如何协同工作却知之甚少。来自西班牙、法国、德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哺乳动物大脑中丘脑皮层反射的形成依赖于腹侧端脑(ventral telencephalon)产生的一群神经元的早期切向迁移(early tangential migration)。这种研究的结果发表在2006年4月7日的Cell杂志上。这种迁移促进了一种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7

  • 美国科学基金资助休斯顿大学90万美元研究人类认知和行为

    据《休斯顿大学学生报》网络版2006年4月10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批准了一项90万美元的资助计划,用于帮助休斯顿大学研究人员研究人类的行为和认知方式。 这项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乔治-佐瑞达克斯指出,这笔90万美元的资金将用于帮助研究人员建立一套全国顶级的研究和训练设施,并为生物信号分析和生物计算领域提供的研究提供便利。这笔资金也是休斯顿大学所接受国家科学基金会中最大的一笔。 该研究机构将装备一套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它将能够对从实验对象处获取的大量数据全部进行实时研究,它可以实时获取、分析、整合及安全储存这些数据,并可以使这些数据形象化。 该项目五位主要研究人员包括休斯顿大学生物医学图像实验室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时间:2006-04-17

  • 日科学家找到抑制帕金森氏症的物质

     新华网东京4月12日电(记者钱铮)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研究人员11日宣布,他们发现一种名为吡咯喹啉醌(PQQ)的活性物质能够抑制帕金森氏症致病蛋白的凝集。虽然这只是初步研究成果,但可能为新预防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线索。     帕金森氏症患者部分脑神经细胞死亡,不能制造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导致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不畅,从而造成身体某些部位不能灵活运动。医学界认为,脑神经细胞中一种名为α-共核蛋白的蛋白质凝集成纤维状物质,是帕金森氏症的致病原因。     东京农工大学研究人员实验发现,蔬菜中所含的吡咯喹啉醌能有效抑制α-共核蛋白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14

  • 科技部召开学习“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座谈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上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拥护。3月22日,科技部召开了“学习‘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加强科技界思想道德建设”座谈会。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讲话中强调,科技界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努力加强科技界思想道德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争做学习、领会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讲话全文另发)。科技部副部长尚勇主持了座谈会。   徐冠华表示,为在科技界形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科技部将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是进一步落实科技评价体系的改革,对基础研究成果和面向市场的应用开发类研究成果,采取不同的评价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14

  • 学习语言快的人有较多的脑白质结构

     2006年4月10日报道新的影像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语言快的人其大脑有较多的白质并且其大脑更加不对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Narly Golestani说:“我们将大脑结构和语言学习能力联系在一起,通过研究大脑形状及结构为人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提供信息。”研究表明,能够迅速辨别出外语发音中细小差别的人,其大脑的负责处理声音信息的相应区域有较多的大脑白质和脂类组织。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大脑结构的Adam Brickman说:“这些结构可能更有利于语言信息的处理。”    大脑扫描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科学家对大脑白质的认识能力,科学家发现白质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

    时间:2006-04-11

  • 情绪表现男女有别 其中差异来自大脑

     新华网北京2006年4月10日电    关于人发怒的样子,我们容易设想男人大吼大叫或拍案而起,而女人默默地生闷气,这种模式化的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脑中一个与情绪有关的部位——杏仁核的功能和工作模式存在“性别差异”。杏仁核是一个跨越大脑两侧的杏仁形结构,与人类对恐惧等情绪的处理和记忆有关。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让志愿者回忆恐怖电影情节的方法刺激杏仁核,结果发现在男性的大脑中右侧杏仁核变得更加活跃,而在女性大脑中左侧杏仁核更为活跃。     在新的研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拉里·卡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11

  • 神经经济学:大脑的恋物主义

    生物通报道:愈来愈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和神经科学家合作,试图从大脑神经元的活动来观察人类外显的决策行为,并企图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这是一个称为“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的新兴跨领域学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德国的科学家们最近利用磁共振扫瞄仪(MRI),让参与实验的受试者观看法拉利(Ferrari)、奔驰(Mercedes-Benz)、BMW和福斯(Volkswagen)等7个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高贵名车的汽车商标,然后要求他们想象自己驾驭着这辆车去兜风的感受;功能性造影的结果显示,和那些受试者看着听都没听过的汽车牌子(例如: Buick, Holden, Olds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0

  • 辉瑞将收购一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公司

    生物通报道:来自旧金山4月7日的消息,辉瑞制药公司表示将收购Rinat Neuroscience公司,加强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方面的力量。Rinat Neuroscience是一家私人持有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开发中枢 神经系统疾病和失调症状的疗法。这家公司属于新型的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于2001年,在第二年(2002)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排行榜中排名第一。这一收购是辉瑞制药在万络事件之后的第一件重要收购行为,具体收购财务细节还并未公布。(生物通记者:万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0

  • 日本出台“科学工作者行为规范”

      新华网东京4月6日电(记者钱铮)为增强全体科学工作者的意识,防止学术界出现不正当行为,日本学术会议5日公布了“科学工作者行为规范”(暂定版)。   据共同社报道,行为规范(暂定版)共11条,要求科学工作者个人应正直、诚实、自律,在学术研究中不造假,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而努力;要求大学及学会等组织对学术研究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迅速查明真相,及时公布结果,同时帮助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了解 学术界过去发生的不正当行为,并引导他们反思。据报道,行为规范(最终版)将于今年秋天出台。   日本学术界近年来不断出现捏造论文数据、研究经费使用不当等问题。2005年5月,大阪大学研究人员一篇论文被发现数据有问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10

  • 大脑内有抑制食欲的特定受体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专家日前研究确定,大脑中一种受体具有抑制食欲的功能。动物试验证实,用肽激发这种受体的活性能减少实验鼠的进食量。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人体内信号的传递依赖体内生理活性物质和受体的结合,研究人员着眼于具备抑制食欲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前列腺素E2”。以往研究表明,这种活性物质可与4种受体结合,但其抑制食欲的功能究竟是通过哪种受体发挥作用却不清楚。于是,研究人员向实验鼠大脑注射各种药剂,这些药剂都能够有选择地和4种受体相结合。结果发现,生理活性物质通过“EP4”抑制食欲。   接下来,研究人员人工合成了两种能使“EP4”受体更为活跃的肽,把两种肽分别溶解到生理盐水中,让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06

  • 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所长蒲慕明:中国科学发展需要政府的决心

     最近,获得2005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应科技部之邀在京作了《关于在中国构筑世界一流研究所(科研单位)的若干思考》的报告。报告中,他仔细分析了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和中国当前发展科技的优劣势。在随后接受《科学时报》的采访中,他认为,中国要营建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改善学术环境,需要政府下大决心。     蒲慕明是中科院在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过程中聘请的第一位外籍研究所所长,他在上海神经研究所的工作中对中国科技界的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他在报告中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世界一流的科研单位?中国科研单位的优势与困难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4-05

  • 脂肪细胞可再生中枢神经细胞

    日本医学专家在动物试验中成功实现用皮下脂肪细胞再生中枢神经细胞,因脊髓损伤而下半身瘫痪的大白鼠移植这种中枢神经细胞后,运动机能得以恢复。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和日本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从大白鼠脊背的皮下组织中提取脂肪细胞,用特殊培养方法使脂肪细胞转变为前脂肪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分化成骨骼、肌肉等组织细胞的能力。向前脂肪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促使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药剂,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前脂肪细胞生成了中枢神经细胞。   给脊髓损伤的另一些大白鼠植入这种源自脂肪细胞的中枢神经细胞,约3周后,原本靠前脚拖着下半身前进的大白鼠能同时用后脚走路了。研究人员观察移植后的脊髓,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05

  • 大脑细胞和计算机芯片融合

    据msnbc网站2006年3月27日消息:活体组织器官和电子机械之间的联系目前仍然很不清楚。欧洲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神经元芯片”,可以将活体的脑细胞和硅电路连接在一起。     在这一成就的基础上有望进一步开发出准确的神经元探针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发展使用活组织神经元的器官计算机。为了发明这种神经元芯片,研究人员将16000多个电子晶体管以及数百个电容器装入一个仅1毫米大小的硅芯片中。在该芯片上,科研人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在脑组织中存在的被称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仅仅发挥了简单的粘附作用。然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小组成员斯蒂夫·瓦瑟里补充

    来源:msnbc

    时间:2006-04-03

  • 细胞受体可改变动物行为

    生物通报道:水牛城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实由同一个细胞受体引起的二种细胞内事件可能导致哺乳动物的不同行为。这些发现使行为神经科学家对于影响哺乳动物行为的亚细胞水平因素有了新的认识。这项研究发表于Endocrinology(Vol. 146, No. 12)中。研究人员Derek Daniels和Daniel K. Yee指出,这项研究揭示出细胞内事件对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性,而单一激素可能会影响多种哺乳动物的行为,如学习和记忆、吃、喝、繁殖及社交行为。 这项研究分析了一种由血管收缩素受体AT1所刺激的细胞内信号途径。AT1负责调控体液中的多肽激素的内部平衡。研究人员可通过药物影响受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3-27

  • 复旦大学研发成功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生物通综合报道:手术就好像一场和疾病的‘战争’,导航设备有多先进,直接关系到成功率的高低。据了解,截至去年底,美国神经导航系统的装机量已超过3000台,与注册神经外科医师的比例接近1:1。而在我国,神经导航系统的装机量目前仅近百台,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作为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领衔的“高精度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及产品研发”,不仅价格仅为“洋导航”的1/3到1/2,上市后能有效降低病人手术费用,而且有望在技术上实现国际级突破。    据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志坚教授透露,这项课题尚有一道全世界都未解开的“附加题”正在攻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3-24

  • 神经生长因子研究的新焦点

    三月份《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报道: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鉴定一个分子马达蛋白-肌球蛋白II的新的功能,阐明了神经细胞生长的一个新机制。         神经细胞的发育或是损伤后的修复,一般通过延伸神经轴突前的生长锥来完成。具有高柔韧性可延伸的生长锥可以作为环境探测因子。生长锥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来聚集和引导神经细胞生长,并且很长时间内得到共识,这种引导需要肌动蛋白纤维网络的协助聚合。这些研究表明分子马达肌球蛋白II是肌动蛋白网络的再循环和指引神经细胞生长的关键组份。    &n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时间:2006-03-24

  • 南通大学重大科研成果:“人造神经”进入临床试验

    生物通综合报道:南通大学神经再生实验室研发的“人造神经”最近通过了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验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了“人造神经”,以往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神经损伤、缺血性中风、视神经萎缩等疾病都有了治愈的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伤、车祸、灾害等造成的神经缺损、肌体部位功能丧失的病人达30多万。拯救这些病人,让受损肢体康复,神经再生是关键。 “人造神经”(即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大鼠、普通家犬和毕克狗的坐骨神经进行移植获得成功,使得我国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应用基础研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当把这种“人造神经”移植到机体内,桥接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套管和“支架”在体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3-23


页次:305/353  共7051篇文章  
分页:[<<][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