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首次利用纳米管给神经细胞发信号

    生物通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研究人员通过在碳纳米管上玩了一个小把戏,使它能够携带电信号给神经细胞。纳米管是直径大约为人头发的万分之一的微小中空碳丝,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多才多艺”的材料之一。它的钢坚固100倍,但密度却是钢的六分之一,它能比铜更好地导电或作为半导体芯片中的硅替代品。放置在透明塑料上的碳纳米管薄膜还能充当培养细胞的表面。在5月的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杂志上,德克萨斯州大学和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说,这些纳米管薄膜有潜力成为生活组织和装置器皿间的一种电分界面。该研究组首次发现通过这种透明传导层来刺激细胞,能够使两者之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10

  • 最新研究发现同性恋者大脑反应与常人有别

    据一项新的研究证明,女同性恋者的大脑对性激素的反应跟正常的异性恋妇女的大脑反应相比是不同的,这与以前对男同性恋大脑的研究相符合,研究表明,男同性恋大脑的反应与异性恋男性的大脑不同,当然,男同性恋的这种差异比女同性恋的差异更明显。   据瑞典的一个研究小组在9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的文章说,女同性恋者的大脑虽然不完全是,但部分地与异性恋男子的大脑反应相似。一年以前,这个研究小组也发表了研究报告,声称男同性恋者的大脑反应跟女异性恋者的大脑反应相似。这两项研究都为这样一种理论增加了证据,那就是同性恋有身体方面的原因而不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美国安大略州汉密尔顿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的大脑解剖学与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06-05-10

  • 新生的神经元并没有那么重要?

    生物通报道:当给一只小鼠更大的空间和一些玩具就会发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小鼠大脑海马区域长出了新的神经元,而空间记忆力得到改善并且焦虑也获得了缓解。虽然人们因此推测这些新生神经元与小鼠行为变化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这些新发现挑战了科学家有关海马中新生神经元促进认知能力改善的广泛被接受的假说。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4月30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的网络版上。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有关大脑的海马和嗅球两个部分在成年期继续产生新神经元的理论。但是这些新细胞在认知功能中的扮演的角色却仍然是一个谜。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居住在较大的笼子中能有活动和社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5-09

  • 研究显示:帕金森氏症与基因突变有关

     新华网首尔2006年5月6日电 韩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研究报告说,帕金森氏症与基因突变有直接关系,这一成果可能给治疗这种神经系统疾病带来突破性进展。     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所生物学教授郑长庆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这份报告中说,Parkin基因和PINK1基因的突变以及随之出现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氏症有直接联系。     Parkin基因可帮助分解脑细胞和神经细胞内的有害蛋白质。PINK1基因可帮助激活线粒体和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和细胞器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5-09

  • 美研究显示:人在濒临死亡时大脑活动很像做梦

     一直以来,被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性命的人对于濒临死亡体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形容就像走在一条隧道里,隧道的出口就是光明;有人感觉就像被象征温暖和宽容的光线所笼罩;还有人觉得自己俯视着躺在手术台上的自己,令他们更加深信人死后还有灵魂……总而言之,许多有过濒临死亡经验的人都表示他们看到了一些景象。而一项最新公布的科学研究成果证实,濒临死亡体验是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生物性体验。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濒临死亡体验抱有浓厚的兴趣。围绕这个话题的书籍和电影层出不穷,美国甚至还有一份

    来源: 广州日报

    时间:2006-05-08

  • 血液化验能预测大脑损伤

    生物通报道: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类所有行为活动的指令中心。大脑损伤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现在,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罹患外伤性大脑损伤的病人血液中镁离子的水平将有助于预测损伤的情况。这项研究的结果在美国神经外科协会年会上公布。匹兹堡大学脑损伤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组检测了83名严重大脑损伤患者最初的血液镁浓度。结果发现35名患者在到达该脑损伤中心时的镁浓度是正常的,但另外48名患者的血液镁浓度很低。6个月后,最初血液镁浓度很低的患者其治疗情况明显较差。 这种方法相当简便易行,并且对脑损伤患者复原情况的快速预测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研究人员也指出,这种方法是否能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30

  • 大脑中HIV感染的重要发现

    生物通报道:通过神经生理、病毒学、认知能力和分子技术等设计多个学科的方法进行分析,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在大脑和渗入大脑以抵御病毒入侵的免疫细胞中都发现了一种低水平病毒感染。研究的结果公布在4月26日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很身体的其他部位中的情况一样,大脑免疫细胞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控制水平,但是却不能清除感染。总长远的眼光看来,这种免疫应答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防治大脑中病毒的蔓延,还可能导致大脑的功能损伤。这项研究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患者都在感染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形式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从轻度认知下降和运动障碍到严重的痴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9

  • 90%帕金森症的关键蛋白被确定

    生物通报道: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导致的不可挽回性神经退化可能是氧化压力造成的后果,即细胞中抗氧化物和氧化物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产生多余的活性氧,而症状活性氧又能损伤蛋白质。来自Emory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4月21日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报道,蛋白质DJ-1在非遗传性帕金森症中遭受到了氧化性破坏。虽然研究人员还不知道DJ-1的功能,但是他们在这之前已经发现了DJ-1的异常能直接导致遗传性帕金森症。大约有10%的帕金森病例是遗传性的,其原因是一种基因的删除或突变导致氨基酸的变化,从而严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但是,90%的帕金森症病例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9

  • Wyatt公司成功分离神经变性疾病蛋白

    美国国立变态反应与传染病研究所的持久性病毒病实验室表示,Wyatt科技公司的Eclipse场流分级(FFF)系统成功分离和神经变性疾病相关的蛋白。   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默海滋病和海绵状脑病(TSE),经常在患者脑部有异常的蛋白质沉积物,成功定量分离这些沉积物对目前传统的方法,如分子筛析色谱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等而言,还是一个挑战。应用这两种方法,较大的沉积物有可能被固定的剪切力影响,然而,超速离心技术能相对有限进行融解。   而Wyatt的Eclipse系统克服了传统柱色谱方法的局限性,能较大范围的分离可融解的和胶体组成物。特别对于一些蛋白质,该系统作用十分理想,因为剪切力和

    来源:慧聪网

    时间:2006-04-29

  • PNAS:神经疾病的新病理特征

    生物通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的两个研究组发现了神经退化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的一个新的病理特征。神经学家和生物学家证明了与ALS有关的突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蛋白如何、为什么变得易受攻击并发生聚积。这些新发现还给出了联系疾病发生和分子间聚积的证据,并且将促进这种疾病治疗的新药物和疗法的研究。有关该研究的两篇文章发表在本周的PNAS杂志上。ALS是一种由大脑和脊髓分子马达神经元退化导致的进行性瘫痪疾病。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患者,这种病已经使他丧失了行动和语言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7

  • 亚健康:基因影响大脑压力调节

    生物通报道: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也就是常说的“亚健康”状况。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腰酸背痛、头发脱落及须发早白等。其特点是症状持续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者,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一项发表在4月的Pharmacogenomics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通过在美国进行了一项大规模慢性疲劳综合症研究,研究人员证实了特定的基因及基因活性会使某些人更容易罹患这种疾病。 在美国,至少有一百万人罹患慢性疲劳综合症。据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10大城市组织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各大城市人群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病率在10%到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7

  • 新发现神经调控蛋白有助于疾病治疗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之前认为可以参与神经肌肉连接的形成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agrin也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内钠和钾含量来调节离子泵的功能。 Agrin,即聚集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编码基因,全长8kb左右,蛋白质分子量为200~600 kD。先后发现于电鳐、大鼠、鸡、小鼠及人等机体内,在海马、神经肌接头、雪旺氏细胞、心肌、肾脏等组织均有表达。其在神经突触中的主要作用为引起神经突触后膜的AchR发生集聚和膜结构的稳定,促进神经突触的发育和形成。近来Rupp等人发现集聚蛋白亦在免疫系统中表达,活化T细胞产生的集聚蛋白对T细胞突触的形成、TCR、CD28、CD3等免疫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6

  • 颠覆免疫学理论:原来它也有“记忆力”

    生物通报道:经典免疫学理论认为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一般仅仅局限于高等脊椎动物的T细胞和B细胞中,然而近期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其实自然杀伤性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也可以对之前遇到过的特异性抗原产生超敏免疫反应(hypersensitive immune responses),也具有“记忆”功能。这一发现推翻了之前的看法,来自耶鲁大学的Philip Askenase教授认为这一发现“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16日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脊椎动物的免疫应答通常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5

  • 美科学家找到专控制人类选择行为的脑细胞

        美国科学家日前表示,如果你总是在选择穿哪一套服装上感到犹豫不决,或者是在股票和债券这两种投资方式上难做取舍的话,那或许并不仅仅是你性格上优柔寡断一面的体现,同时也是脑细胞在不同事物间进行选择的一个过程。    据路透社4月23日报道,某些脑细胞(神经元)看上去似乎可以在一个人于众多不同的事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里起到一定的作用,美国波士顿市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确认。    科学家们确信,位于大脑中不同区域的脑细胞会对诸如颜色、味道或数量等特性分别做出反应。该医学院的斯奇奥帕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06-04-25

  • Nature:两个神经细胞的窃窃私语

    生物通报道: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我们大脑中的个体神经元间常进行着一对一的秘密“谈话”。这个过程就好比某晚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不期而遇的两个人之间发生的偶然交谈。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William Bialek和他的研究组发现我们眼睛背面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根据它们与其他个体细胞的交流来组织它们的行动,而不是组群形式的讨论会。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了解有关大脑细胞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基本问题。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4月20日的Nature杂志上。研究人员通过40个细胞群的数学模型实验发现,人们或许可以根据从这种两两相互作用获得的知识来了解神经细胞的群体行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4

  • 美科学家找到专控制人类选择行为的脑细胞

    据路透社4月23日报道,某些脑细胞(神经元)看上去似乎可以在一个人于众多不同的事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里起到一定的作用,美国波士顿市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确认。科学家们确信,位于大脑中不同区域的脑细胞会对诸如颜色、味道或数量等特性分别做出反应。该医学院的斯奇奥帕博士和神经生物学副教授阿萨德共同发现了那些有助于人们做出抉择的神经元。斯奇奥帕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当人们在以主观偏爱为基础的情况下试图做出选择时,已经被我们所验证的这些神经元会将各不相同的价值量进行编码,然后一一分配给那些可供选择的事物。这种行为一般被称做经济性选择。”   本次研究的相关结果已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06-04-24

  • 以生物学家研究揭示忘我状态下大脑活动的机密

      2006年4月21日讯  据《生活科学》网站4月19日报道,人们一般都有进入“忘我”状态的时候,比如当我们全神贯注于一项活动时,就会忘记自我。有时人们为了完成一项棘手的任务,或者在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抑或陶醉于性爱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忘我”。现在研究人员捕捉到了人类在“忘我”状态时的大脑活动情况。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的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当大脑需要专注于一项棘手的任务时,自我意识功能就会被“关闭”。而自我意识被认为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因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精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06-04-24

  • 《自然》:修改诺贝尔奖的发现——神经冲动的产生方式

    生物通报道:1952年,Alan Hodgkin 和Andrew Huxley因其关于动作电位产生的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理论是根据对乌贼巨轴突的研究工作发展来的。此后科学家们一直默认神经冲动在从蛞蝓到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中都基本是以同样方式产生的。然而来自德国马普学会动力学和自我组装学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ynamics and Self-Organization)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理论需要修订,因为他们通过对高等动物皮层神经元的研究发现皮层神经元比以前所假设的更适合进行快速信息处理。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4月20日Nature杂志上。 1937年 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1

  • Neuron:颠覆大脑视觉神经通路学说

    生物通报道:Salk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可能在对移动物体的视觉感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神经环路。这些发现将使神经学家重新思考人类大脑赖以侦察运动的神经途径。研究的结果公布在4月的Neuron杂志上。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对颜色和细节的感觉信息对大脑感应运动的物体并不太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大脑中传送颜色和细节信息的神经通路似乎完全独立于之前认为的大脑运动加工区域。但是在这项新的研究中,Salk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线虫的解剖研究证明,传送颜色和细节信息的一个神经途径确实与大脑皮层的运动处理区域有联系,并且这些信息对大脑侦察运动物体最有帮助。在能够用于侦察运动物体的视觉环境中,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提示信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1

  • 长期半睡半醒损健康 让大脑苏醒不能操之过急

    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一个人刚睡醒时,睡眼惺忪、反应较慢、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下降,就跟四杯啤酒下肚后的微醺感一样,相当于血液中含有0.08%的酒精浓度。澳洲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人们刚刚醒来的前3分钟,判断力只有平常的一半,且会影响学习或工作表现长达2个小时。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美梦正酣,却被无情的闹钟吵醒,心不甘情不愿地起床,头昏脑胀得像灌了铅一样,很久才能清醒。还有人因此有起床气。科学家称这种睡眼惺忪的状态叫“睡后迟钝”或“睡一半”。  睡一半比完全没睡更糟     美国加州的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睡一半的学生,学习效果最差。研究人员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让学生

    来源:大众卫生报

    时间:2006-04-21


页次:304/353  共7051篇文章  
分页:[<<][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