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sirtuin长寿蛋白家族调控衰老的表观遗传机制

    Sirtuin蛋白是一类从古细菌到人类高度保守的去乙酰化酶,其酶活依赖于辅酶因子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通过热量限制延缓衰老策略的重要靶点,在多个物种中发挥着寿命调控相关的功能,被称为“长寿蛋白家族”。人类sirtuin家族包括7个成员(SIRT1-7),均具有NAD+结合和相对保守的催化结构域,然而在细胞中的定位和活力却不尽相同。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尚缺乏针对人类SIRT1-7生物学功能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人们对它们在协同调控表观遗传景观和细胞稳态中的潜在作用也知之甚少。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刘光慧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RNA世界的警察与督查:水生所研究揭示细菌RNA代谢调控新机制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团队对细菌中RNA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 conserved protein inhibitor brings under check the activity of RNase E in cyanobacteria(蓝藻中RNase E受一个保守蛋白调控)”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https://doi.org/10.1093/nar/gkad1094)。该团队在蓝藻RNA代谢领域有深厚积累,曾发现蓝藻中存在RNA降解体并揭示了其关键组分。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水生所等在南水北调东线水生生物大尺度格局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缓解我国北方因干旱缺水而受制约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量巨大,调水工程沿线水体交换频繁,同时受到流域内多重人类活动如航运、城镇化、工业、农业、采矿业等干扰影响较大,加上全球气候变化,调水沿线水体及受水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健康与水质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系统开展关于南水北调东线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大尺度生态格局的研究还非常匮乏。自2016年以来,依托淮安研究中心及南水北调东线相关湖泊(洪泽湖、南四湖等)野外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站等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水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水生所揭示氧影响宿主抗病毒能力的机制——天冬酰胺羟化酶FIH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的功能与机制

      抗病毒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与低氧信号通路为细胞中两个经典且古老的信号通路,从高等脊椎动物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都高度保守。对于这两条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氧气以及受氧气调控的关键因子在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团队发现低氧信号通路核心转录因子HIF1a的抑制因子FIH(也称天冬酰胺羟化酶)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前期的筛选,研究人员发现酶活与氧浓度密切相关的FIH能够与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中的IKK 相互结合。过表达FIH减弱了IRF3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显著抑制先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水生所揭示鱼类黏膜免疫与共生微生物的稳态调控机制

      鱼类生存环境特殊,黏膜不仅作为物理屏障隔离身体与复杂的外界环境,同时演化出了集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独特黏膜免疫系统,以保护硬骨鱼类有效应对来自水环境中病原体的“威胁和挑战”。鱼类黏膜表面存在复杂且动态的共生微生物群,参与了鱼体营养、代谢、免疫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事实上,免疫系统和共生微生物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相互依存,彼此塑造。微生物群在训练宿主免疫系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反过来免疫系统调节和塑造黏膜表面微生物群。然而目前,鱼类黏膜免疫与共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仍有待进一步解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徐镇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鱼类黏膜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水生所关于四大家鱼基因组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合称“四大家鱼“,作为中国四大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不仅是国内重要的渔业资源,也在全球养殖行业中占据显著地位。这些鱼类不仅因其在江湖洄游和产漂流性卵方面的独特性而受到关注,而且因其栖息习性的多样性,能有效利用水体的不同层次食物资源,实现生态上的和谐共存。加之它们快速的生长速度和较大的体型,使得四大家鱼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水生所与深海所研究团队深渊狮子鱼研究取得更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何舜平团队2019年在英国著名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自然-生态与进化)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超深渊狮子鱼适应极端环境的遗传基础,该文章一经发表引发广泛的报道和讨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日,该团队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王堃教授团队又在著名刊物eLife(一区  TOP) 杂志上再发表一篇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hadal snailfish reveals mechanisms of deep-sea a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水生所和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合作解析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基因组和基因目录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称。其独特的地形特征使青藏高原成为众多河流的主要源头,并作为“水塔”滋养着周边地区近20亿人。青藏高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包括湿地、湖泊、河流、温泉和冰川等,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水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在青藏高原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如剧烈的温度波动、低氧浓度、低压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中,展现出独特的种类组成和代谢模式,使得青藏高原可能蕴藏着一个独特的微生物资源库。  羊卓雍措(罗帅拍摄于环境DNA样品采集期间)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与华中科技大学宁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水生所通过水产品消费营养级指数揭示贸易对全球水产品消费格局的改善作用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议程将全球粮食安全和消除营养不良作为优先事项。与此同时,我国正努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需求。考虑到水产品在提供优质蛋白和关键营养元素方面的关键作用,渔业生产及其贸易对我国践行“大食物观”和全球实现粮食安全目标至关重要。然而,近几十年来全球水产品贸易量快速增长,但有关贸易是否真正驱动了全球水产品的公平分配依然存在争论。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华中农业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汇编了一套包含174个国家的物种级水产品生产与贸易质量平衡及营养级数据集(1976-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昆明植物所重构核心十字花科原始核型并揭示伴随其快速辐射演化的基因组学特征

      解析适应性辐射演化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一直是演化生物学的研究焦点。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或Cruciferae)既有如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亦有如白菜、萝卜、油菜等关键蔬菜和油料作物,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全球各地。十字花科的分类学研究历史悠久,但其早期发生的适应性辐射演化造成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依然难以构建一个清晰、稳定的系统发育框架;其快速辐射演化并适应全球高度变化环境背后的机制仍不够深入、系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金勇和李德铢团队合作,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构建了位于十字花科关键系统发育位置的条叶庭荠(Meniocus linifolius;Ar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成都生物所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特有蜥蜴物种体色两性异型的遗传进化机制

    贵德沙蜥  动物的体色在生存繁殖和种内个体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蜥蜴以其丰富多彩的体色而闻名于动物界,其体色变异不仅存在于物种及种群之间,而且经常呈现出两性异形。目前尽管蜥蜴黑色素产生的机制已经比较清楚,然而,红色、橙色和蓝色等色彩尤其是两性异形体色的遗传基础至今在很大程度仍然是一个谜。   分布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 putjatai)为探索两性异形体色变异的遗传进化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体系。该物种位于贵德县及附近地区(以下简称GD)的种群雌雄个体均表现出暗淡的体色,而生活于贵南县附近的木格滩沙漠生境的种群(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5

  • 【科研动态】生物信息学资源助力蛋白质磷酸化的系统层次理解

    3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薛宇教授研究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Using bioinformatic resources for a systems-level understanding of phosphorylation”专家评介文章,详细论述了利用生物信息学资源,从系统层面理解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与面临挑战,为今后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探索生命科学中的化学代码及其调控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蛋白质磷酸化是真核生物中研究最深入的翻译后修饰之一,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稳定性、催化活性、相互作用等方式,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3-15

  • 【科研动态】Materials Toady: 发表张胜民教授团队新成果——缺氧诱导外泌体类似物加速...

    2024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张胜民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权威期刊Materials Today发表题为“Hypoxia-triggered exosome-mimetics accelerate vascularized osteogenesis”的研究论文,创新性地联合缺氧环境诱导和机械挤出法高产量制备出具有强促血管生成功能的外泌体类似物(HY-EMs)。该工作为功能化外泌体类似物的定制化、大规模制备提供了新途径,同时是对“组织工程第四要素”(物理刺激调控细胞行为与组织再生)的新补充。 血管发生在组织发育和再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探索和制备安全有效的促血管生成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干细胞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3-15

  • AdvancedScience|尹玉新团队报道肿瘤相关单核细胞对T细胞重编程用于肿瘤免疫治...

    目前,T细胞过继治疗(Adoptive T cell therapy,ACT)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肿瘤并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由于T细胞功能受损、活化不足以及持久性差等原因,T细胞过继治疗在大多数实体瘤中仍然效果欠佳。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不同,T细胞过继治疗需要T细胞在体外活化和扩增,以产生足够数量的功能性T细胞。研究表明,在T细胞体外活化时诱导其向记忆状态分化可以提高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并增强抗肿瘤效果。因此,优化T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研究如何维持T细胞的低分化状态从而提高记忆T细胞的比例,有助于拓展T细胞过继治疗的临床适用性。 近日,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03-15

  • 刘莉教授与合作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揭示植物抗病蛋白激活新机制

    2024年3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莉教授与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Paul Schulze-Lefert教授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宋文教授合作,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Substrate-induced condensation activates plant TIR domain protei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类植物抗病蛋白通过底物诱导的凝聚体激活的新机制,不仅在植物免疫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培育新型抗病农作物品种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植物免疫系统是植物抵抗病原物入侵的重要防线。由N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3-15

  • 上海交大张文明教授团队在表面微结构动态光学加密技术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大张文明、胡开明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Dynamic Optical Encryption Fueled via Tunable Mechanical Composite Micrograting System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节的机械复合褶皱光栅加密系统(MCWGES)的动态光学加密方法,为光加密通讯领域中微纳结构功能表面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论文第一作者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博士生辛宜航,通讯作者为胡开明副教授和张文明教授。机械复合式表面微结构光栅加密系统(MCWGES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15

  • 上海交大张文明教授团队提出构建细胞图案化排布的声流体生物制造系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张文明团队、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马智超团队合作研究,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coustic cell patterning for structured cell-laden hydrogel fibers/tubule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备具有辐射状细胞图案水凝胶纤维/管的声流体生物制造系统,为仿生组织的可控制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论文被选为该期刊2024年第14期封底文章。论文第一作者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尹球,通讯作者是张文明和马智超。具有图案化细胞的水凝胶纤维制备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15

  • 上海交大陈诚课题组发文揭示植物陆地化过程中叶绿体分裂机制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诚课题组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Adaptive Evolution of Chloroplast Division Mechanisms during Plant Terrestrializ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叶绿体分裂机制中少数起源于真核宿主细胞的分裂基因更多地参与到帮助植物适应登陆后复杂、多变环境生物学过程的适应性演化机制。叶绿体起源于蓝细菌与真核宿主细胞的内共生作用,是绿色植物特有的重要细胞器,在光合作用等基本生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漫长演化历程中,植物逐渐形成了调控叶绿体数量和大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15

  • 上海交大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团队研究成果被USENIX Security 2024正式录用

    近期,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与密码研究所(IISeC)谷大武教授领导的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LoCCS)在隐私保护机器学习方向上取得的最新成果被USENIX Security 2024全文正式录用。USENIX Security是CCF A类国际会议,也是信息安全四大顶级学术会议之一。会议专注于收录全球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在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 论文题目:MD-ML: Super Fast Privacy-Preserving Machine Learning for Maliciou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15

  • Nat Chem Biol丨夏朋延课题组揭示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抑制非经典炎症小体新机制

    2024年2月27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夏朋延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题为“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 suppresses non-canonical inflammasome by hydrolyzing LPS”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筛选,鉴定出非经典炎症小体的负性调控因子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并发现ATGL催化胞内脂多糖LPS水解的重要功能,验证了ATGL通过水解脂多糖LPS的酰化侧链从而抑制非经典炎症小体活化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3-15


页次:68/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61][62][63][64][65][66][67][68][69][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