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ell | 瞿礼嘉课题组揭示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远缘杂交的新机..

    新物种的产生对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植物种之间的杂交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重要机制。当今的多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小麦、棉花和油菜,都源自自然界中植物间的杂交事件。然而,不同种植物之间要进行杂交,必须要克服合子前和合子后的生殖障碍。合子前的种间/属间生殖障碍首先产生在雌蕊对花粉的识别过程中,而柱头则是雌蕊识别花粉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地方。要实现远缘杂交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在柱头处的生殖障碍。尽管这个生殖障碍非常关键,但长期以来花粉与柱头之间的识别机制仍很不清楚。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远缘杂交研究中,研究人员曾尝试使用同种花粉与异种花粉进行混合授粉,以帮助异种花粉突破柱头处的生殖障碍,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4-03-14

  • Science | 雷晓光团队与合作者破解抗癌明星天然药物紫杉醇..

      紫杉醇(Taxol or Paclitaxel)是医药市场上最优秀的天然抗肿瘤药物之一,同时也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植物抗癌药。在临床上,紫杉醇及其衍生药物多西他赛和卡巴他赛是一种广谱的抗癌药物,可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在国际医药市场中需求巨大。在20 世纪90 年代末和21 世纪初,紫杉醇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在2001年的销售巅峰时期,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成为当年重磅明星抗癌“神药”。   虽然目前已有超过十条全合成路线的报导,但由于紫杉醇结构过于复杂,这些全合成面临着合成步骤长、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并没有一条紫杉醇的全合成路线应用于紫杉醇的工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4-03-14

  • Nature Chemical Biology|王初课题组与肖俊..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中心王初课题组与肖俊宇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metal-binding proteins by 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的研究文章。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开发了一种名为METAL-TPP的实验方法,采用热稳定性组学分析技术在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了金属解离诱导的蛋白热稳定性扰动,为研究金属蛋白质组和金属生物学提供了新的实验分析工具。   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酶催化作用、维持细胞结构稳定、参与物质运输及信号转导等,全面了解金属离子与哪些蛋白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4-03-14

  • Nature | 高宁、李晴及合作者揭示亲本组蛋白在DNA复制叉..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质蕴藏的丰富表观遗传信息能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稳定的传承到子代细胞。亲本核小体携带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表观遗传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叉解组装前方的亲本核小体,解离的亲本组蛋白会被回收和递送到子链DNA上,完成新生核小体的组装。染色质领域对于亲本组蛋白回收的机制还缺乏直接的证据,现有的研究结果都相对片段化。基于已知的核小体分步组装模型,推测亲本组蛋白的回收机制可能也是分步完成:首先,回收的亲本(H3-H4)2四聚体和新生的子链DNA形成核小体前体,其次两组H2A-H2B二聚体再分别加载到 (H3-H4)2四聚体的两侧,生成完整核小体。目前已知的具有组蛋白结合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4-03-14

  • 我国学者在骨脑轴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骨细胞源硬化蛋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损害认知功能机制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14)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郭保生教授、蒋青教授团队与石云教授团队合作,在骨脑轴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骨细胞来源的硬化蛋白在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损害认知功能(Osteocyte-derived sclero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14

  • 我国学者在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TRIM56-ATR复合物的解聚促进cytoDNA/cGAS/STING轴依赖的椎间盘退变机制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02366、82130072、82072505、81902259)等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操教授团队在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TRIM56-ATR复合物的解聚促进cytoD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14

  • 我国学者在光控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领域取得进展

    图 基于激动剂的光控NAMPT PROTAC实现NAMPT和NAD+的可逆时空调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30105、82273779)等资助下,海军军医大学盛春泉教授课题组在光控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光控PROTACs实现NAMPT和NAD+的可逆时空调节(Photoswitchable PROTACs for rever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14

  • 我院李毓龙、瞿礼嘉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11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3-14

  • DDAH1在应激条件下,对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

           众所周知,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和衰老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DAH1)不仅是降解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关键酶,还在维持氧化还原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2024年2月9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生命学院陆忠兵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Redox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名“DDAH1 recruits peroxiredoxin 1 and sulfiredoxin 1 to preserve its activity and regulate intracellula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3-13

  • 利用降解凝聚体的蛋白质靶向降解“垃圾桶”

    近二十年来,以PROTAC为代表的蛋白质靶向降解技术(TPD)经历了飞速发展,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解决难成药靶点的突破性技术之一。传统的PROTAC技术通过利用E3泛素连接酶的催化作用,经由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靶点进行特异性降解。然而,受限于有限可用的E3连接酶种类以及蛋白酶体的底物局限性,近年来涌现出多种基于溶酶体的TPD策略,例如靶向细胞膜蛋白或胞外蛋白的LYTAC技术、利用自噬途径降解固态聚集体或细胞器的ATTEC和AUTOTAC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TPD领域的发展,并为多种重大疾病提供了潜在治疗策略。随着“液-液相分离”领域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降解过程中的关键蛋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3-13

  • 昆明植物所在石松生物碱新骨架的发现与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新骨架天然产物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天然产物来源有限,低含量的新骨架化合物往往无法进一步开展生物学研究。天然产物全合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全合成获得足量的样品,进行生物活性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这样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勤实研究员团队多年来专注于石松生物碱的研究工作,早期研究工作已发现多种活性优良的新颖骨架化合物,并在Organic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和Bioorganic Chemistry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3

  • 昆明植物所在吲哚生物碱集群式全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与研究的重要资源。然而,如何高效制备结构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勤实研究员团队基于高度统一的合成策略和新发展的铱/铒双金属接力催化脱氢螺环化反应高效地实现29个结构多样性吲哚生物碱的全合成(图1),该研究工作将铱催化脱氢偶联反应运用到吲哚生物碱全合成领域,也为高效制备类天然产物分子提供新的机会。相关研究成果以Unified Strategy Enables the Collective Syntheses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Indole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3

  •  成都生物所在丹参酮合成通路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在世界多国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丹参酮类化合物是丹参中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其中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B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保护神经元、保护心脏等多种生理活性,药用价值极高。丹参生长周期长,丹参酮类物质含量低,且受自然气候影响大;而丹参酮类化合物化学全合成的方法存在合成路线冗长、产率低、环境污染等不足。因此寻找获得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新途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利用以阐明生物合成途径为基础的合成生物学策略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3

  •  成都生物所污染生物治理团队在厕所粪污恶臭原位生物控制研究中获进展

     厕所粪污是恶臭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粪污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包括NH3、H2S等在内的大量恶臭气体,一方面降低了如厕过程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散逸出的臭气也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原位生物控制技术来降低粪污恶臭气体的释放,是改善如厕环境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闫志英团队以OU(恶臭强度)、NH3、H2S、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为指标,解析了厕所粪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恶臭气体释放规律,明确了高温和适宜的湿度能够加剧粪污恶臭的释放,其中45℃下的OU和TVOC值分别达到643.91和7767.33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3

  • 农学院潘荣辉课题组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文总结面向生物制造和农业的过氧化物酶体代谢工程研究

    基于细胞器工程的代谢途径区室化,是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研究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过氧化物酶体代谢流丰富,调控机制多样,作为亚细胞反应器具有独特优势,在植物和酵母底盘代谢工程研究中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浙江大学现代种业研究所潘荣辉研究员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表综述,系统地总结了过氧化物酶体代谢工程在生物制造和农业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过氧化物酶体代谢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该论文首先讨论了过氧化物酶体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包括其丰富的代谢流、跨膜转运机制、跨细胞器互作、信号肽、丰度调控机制等。然后,总结以酵母和植物为底盘的过氧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4-03-13

  • 附属九院陆颖理、王宁荐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房颤发病风险研究新成果

    3月5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王宁荐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39.3)上发表题为《虚弱、遗传易感性与房颤风险》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房颤发生的代谢-衰老交互关系,指出人体虚弱可能增加房颤风险,肥胖和糖尿病人群中虚弱引发房颤的风险更高。该成果是团队系列研究的再次延续,该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分别揭示了长期夜班工作可增加房颤风险,并首度提出房颤一级预防体系中的代谢因素中心论,也曾于2021年、2023年获《欧洲心脏杂志》刊载。此次,研究团队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具体探究虚弱状态与房颤发病风险的关联及影响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13

  • 我国学者在神经胶质细胞调控嗅觉适应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相位/持续型胶质细胞GABA传导差异性调控嗅觉适应性与神经元老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271017、31771113、31471023、31800878)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康利军教授团队在胶质细胞调控嗅觉适应性和衰老退变的神经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相位/持续型胶质细胞GABA传导差异性调控嗅觉适应性与神经元老化(Phasic/tonic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13

  • 我国学者在稳定烷烃脱氢催化剂方面取得进展

    图 In动态迁移构建高稳定性Rh单原子烷烃脱氢催化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21001、22222206、U22A20392、22132004)等资助下,厦门大学王野教授、傅钢教授和上海光源姜政研究员(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等团队利用In元素在反应条件下的动态迁移特性和Rh单原子的高效C-H键活化能力,创制出超过5500小时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13

  • 人工智能赋能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提出基于弱监督学习的冷冻电镜颗粒挑...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随着细胞生理状态的变化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原位结构生物学是在接近自然生理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而原位冷冻电镜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以其高分辨率和在接近生理条件下观察样品的特点,成为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关键手段。原位冷冻电镜的技术流程涉及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电子断层重建、颗粒挑选、粒子平均等多个步骤。生物大分子的颗粒挑选,即定位识别,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受限于Cryo-ET图像的极低信噪比和重建伪影等因素,成千上万个目标颗粒的手动挑选极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3-13

  • 综述:物种聚集分布模式研究

     物种分布是生物多样性呈现的基本模式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某种程度的聚集。因此,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家普遍使用“分布聚集”(Distributional aggregation)一词来描述物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非随机分布。然而,随着研究情景与观察视角的多样化,“分布聚集”一词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这也导致了不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理解,可能会阻碍分布聚集理论和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因此,亟需一个理论框架对“分布聚集”的定义进行规范,并能够统一或连接不同研究场景下其多样化的含义。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问题,结合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2


页次:70/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61][62][63][64][65][66][67][68][69][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