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昆明植物所发表竹类组学和分类学信息平台

      竹类植物是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的总称,与水稻、小麦、大麦和燕麦同属于禾本科BOP分支,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2013年以来,毛竹和芸香竹的基因组草图,以及麻竹参考基因组相继完成。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的论文发布了11个代表各主要分支和倍性的竹类植物参考基因组(Ma et al., 2024)。至此发布的竹类植物基因组已有18个,其中6个为草图,12个为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2个草本竹类和10个木本竹类)(图1)。为更好地服务竹类植物的系统进化和功能研究,有效归纳和整理这些海量组学和分类学数据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6

  • 北京大学杨耀东课题组在基于认知推理的具身智能可泛化灵巧操作技术研究上取得进展

    近日,由北京大学杨耀东课题组牵头,朱毅鑫课题组、董豪课题组及王鹤课题组作为核心骨干参与的“基于认知推理的具身智能可泛化灵巧操作技术研究”课题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进行验收工作,并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考核。 图1.多样化的灵巧手操作方式和被操作物体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自动化工业制造、医疗手术和家居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特别是在灵巧操纵方面。灵巧操纵的本质是为机器人赋予灵活处理各种物体的决策能力,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可泛化自主决策能力和自适应性,使其能够像人类双手一样应对不同的环境和任务。然而,实现机器人的灵巧操纵仍面临多重技术挑战,例如,如何处

    来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时间:2024-03-26

  • 北京大学团队“AI+人文”跨学科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

    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并设计、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参与研发的有关定量文化分析系统的研究论文登上Nature旗下唯一人文社科期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该项研究的发表与介绍核心算法的研究论文在该刊的发表相距不到一年。两篇论文的详细信息如下: Evol project: a comprehensive online platform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ncient literature   Jun Wang, Siyu Duan*,

    来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时间:2024-03-26

  • 中国科大在肠道微生态环境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互作机制探究中取得重...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朱书教授和潘文教授课题组合作在Immunity上发表了文章Bile acids modified by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by suppressing CD8+ T cell effector functions,该项研究成果发现结直肠癌中微生物C. scindens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并开发了基于噬菌体的干预方法,对特定结直肠癌患病风险人群的预防、特定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治疗及术后复发的控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03-26

  • 上海交大药学院联合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团队在K-ras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杜子秀副研究员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程兮医师团队合作发现一种被证明可被肿瘤CYP1B1特异性生物活化产生一氧化氮和活性萘醌单肟的疏水性前体药物DMAKO-20,对K-ras突变和耐药CRC表现出特异性抗肿瘤活性。该成果以“A pH-responsive Cetuximab-conjugated DMAKO-20 Nano-delivery System for Overcoming the K-ras Mutations and Drug Resistanc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26

  • 上海交大沈琦研究团队在仿生细菌衍生纳米团簇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大药学院沈琦研究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Nano Today》发表了题为“Biomimetic bacteria-derived nanoclusters enhance ferroptosis cancer immunotherapy through synergistic CRISPR-photothermo modulation”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备受关注。然而,肿瘤对传统细胞死亡途径的抵抗严重限制了ICD的疗效。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高免疫原性的新型癌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是一种以脂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26

  • 上海交大张何朋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发表研究进展:非互易活性物质中的涌现手性和无序超均匀态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张何朋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非互易活性物质中生成了时间依赖的手性态,并发现了无序超均匀的密度涨落。该研究成果以“Emergent Chirality and Hyperuniformity in an Active Mixture with Nonreciprocal Interactions”为题,于2024年3月14日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左图:非互易作用的机器人形成集体手性态,插图为机器人实物。右图:处于吸收转变点的手性态呈现出超均匀的密度涨落,静态结构因子遵守幂律标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26

  • 北京大学团队“AI+人文”跨学科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

    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并设计、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参与研发的有关定量文化分析系统的研究论文登上Nature旗下唯一人文社科期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该项研究的发表与介绍核心算法的研究论文在该刊的发表相距不到一年。两篇论文的详细信息如下: Evol project: a comprehensive online platform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ncient literature  Jun Wang, Siyu Du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26

  •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自然》子刊发文:找到促进骨愈合潜在新路径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再次联合西澳大利亚大学郑铭豪教授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穿骨皮质血管生成的新机制:骨细胞通过线粒体转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进一步扩展了骨细胞及其线粒体转移在维持骨稳态环境领域的认识。   以往认为骨细胞是静止细胞,近年,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针对骨细胞及其线粒体展开多项研究发现,骨细胞及其线粒体在骨骼系统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穿皮质血管(TCVs)是在骨皮质内连接骨髓和骨外膜之间毛细血管。TCVs提供了高效的骨内外的血液运输,并参与免疫细胞的运输。然而TCVs的生成机制尚不清楚。既往有研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4-03-26

  • CCS Chemistry | 完成了rhodomollacetals A-C的首次全合成

    2024年3月15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贾彦兴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CCS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了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Bioinspired Total Syntheses of Grayanotoxins II/III, Kalmanol, and Rhodomollacetals A-C with Three Distinct Skeletons” 。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很多天然产物天然含量低、分离提取困难等因素限制了其后续的活性研究,因此,如何实现活性天然产物的大量合成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天然产物全合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3-25

  • 物理学院王楠林课题组与合作者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非平衡态太赫兹光谱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中心王楠林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利用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系统研究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La2-xBaxCuO4的非平衡态光学响应,在存在超导和条纹序竞争的样品(x=0.114,0.125)中发现近红外泵浦光可以熔化条纹序但并不能诱导瞬态三维超导。该工作以《La2−xBaxCuO4体系中光致竞争条纹序熔化但未诱导超导》(Light-Induced Melting of Competing Stripe Orders without Introducing Superconductivity in La2−xBaxCuO4)为题,于2024年3月4日发表在《物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2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cience最新发文:植物中首个BR转运蛋白ABCB19

    2024年3月22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团队的研究突破,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rabidopsis ABC transporter ABCB19 in brassinosteroid export”。该研究中,团队鉴定了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并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制。这项成果填补了BR激素信号研究领域的关键空白,对理解BR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油菜素甾醇类激素是

    来源:AAAS

    时间:2024-03-23

  • 栅格素化使中温硒化铅热电材料的制冷性能优于碲化铋

                     图 通过Pb自补偿(晶格素化)策略实现了载流子迁移率的大幅提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101)等项目的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教授率领其团队,在热电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栅格素化使中温硒化铅热电材料的制冷性能优于碲化铋(Grid-plainification enables medium-temperature PbSe thermoelectrics to cool better than Bi2Te3)”为题,于20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23

  • 新疆生地所在天山野果林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研究中获进展

      天山野果林分布于我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包括野苹果、野杏、野核桃和野生樱桃李等,是全球许多栽培果树的起源地,是人类宝贵的野生种质基因库。然而近十几年来,受病虫害、人类扰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天山野果林生态系统发生大面积退化,甚至植株死亡。我们知道,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增强树木自身抵抗力,稳定土壤碳库,维持生境质量,并改善树木生长状况。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树木本身的生理生态变化,而很少研究树木退化或死亡冠幅下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对这些科学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受损森林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并从土壤生物属性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研究所在雌雄异株植物株高二态性对花粉和种子散布的影响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被子植物中,雌雄异株植物的雌雄个体在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等多方面呈现差异化特征,通常称之为“性二态”。尽管被子植物的性二态不如多数动物那么显著,但也有许多雌雄异株植物的部分性状呈现明显的性别间差异,并且部分性二态特征在雌雄异株类群中呈现趋同演化现象。对风媒传粉的雌雄异株植物而言,植株高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性状,除了直接影响个体间对光照等资源的竞争外,植株高度可能影响雌雄两性的繁殖成功。对于雄性而言,花粉从较高位置的花药释放,在沉降之前会形成更广泛的水平扩散,从而提高雄性适合度;对于雌性而言,较矮的株高将有利于接受更多的花粉落置,由此提高雌性繁殖成功。株高不仅可以通过影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性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自交综合征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被子植物交配系统频繁地由异交向自交转变,大约有10%~15%的物种呈现高度自交的特征。自交的谱系/物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尤其是当自交过程中繁殖保障优势(reproductive assurance)和基因的自动传递优势(transmission advantage)能够抵消近交衰退导致的适合度折损,自交便有可能受到选择。   然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自交谱系/物种又呈现相对一致的进化盲端(dead end)现象。持续自交的谱系/物种,其表型和基因组层面会发生一系列趋同演化的特征,称之为自交综合征(selfing syndrome)。通常认为,表型自交综合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挖掘野生杜鹃树皮粗糙、光滑关键调控基因取得新进展

      杜鹃花泛指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中国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约有530余种,杜鹃花种类繁多,花、叶兼美,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中高山杜鹃花冠硕大、花色绚丽、颜色丰富、株型优美、四季常绿,不仅可作高档盆花,还是园林绿化的珍贵树种和桩景,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以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及其后代杂交群体(Rhododendron agastum)为研究对象,开展关键功能基因挖掘研究。研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完成结核分枝杆菌甘露糖帽脂阿拉伯甘露聚糖101糖的一锅法合成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个古老而迄今依然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健康组织报告,仅2019年,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超过100万,新发结核病例约1000万。此外,出现耐药结核病、广泛耐药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进一步恶化了结核病的治疗。现在,结核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周期长和昂贵的过程。目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只有一种卡介苗疫苗。然而,卡介苗疫苗只对儿童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对成年人的有效率在0%到80%之间波动变化。因此,开发新的、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治疗和预防结核病仍然迫切和重要。   结核分枝杆菌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蜡状细胞壁,从而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花粉的UV-B辐射耐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环境胁迫因子,而耐受或适应环境胁迫的能力决定了它们的分布与丰富度。众多环境胁迫因子中,紫外辐射(UV-B)是影响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变化(大气组成改变、物种迁移等)背景下,植物面临的UV-B辐射会进一步增强。因此,植物耐受UV-B辐射的能力与适应机制受到进化生物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的普遍关注。尽管繁殖阶段是植物生活史中最敏感时期,但是,以往针对植物适应UV-B辐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器官(叶片),很少有研究探讨繁殖器官的响应机制,特别是经常暴露在阳光中的花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泛第三极植物多样性形成及创新驱动专题组通过对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发现人类活动影响了喜马拉雅地区核桃的遗传格局

      山地系统约占1/4的陆表面积,由于其较高的地形多样性和环境异质性,承载了地球上近1/3的陆生生物多样性。喜马拉雅作为令人瞩目的山地系统,平均海拔3326 m,面积6.62 105 km2, 拥有近一万种维管植物,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尽管该地区人烟稀少,被喻为“人类禁区”,但人类活动在该地区却有上万年的历史。由于该地区面积较大,地形环境多样,又涉及多个国家,使其具有较高的地缘政治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掣肘了喜马拉雅地区系统全面的科学研究,其中植物群体遗传学方面尤为突出。   胡桃(Juglans regia L.)和泡核桃(J. sigillata&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页次:61/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61][62][63][64][65][66][67][68][69][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