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浙大学者Molecular Cell发文,阐述NF2及其突变体的肿瘤免疫机制

    2021年8月27日,我院徐平龙实验室在Molecula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题为“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of mutant NF2 imprisons the cGAS-STING machinery to abrogate antitumor immunity”的工作,阐述了核酸免疫识别信号cGAS-STING-IRF3诱导疾病相关的抑癌蛋白NF2通过液相分离形成细胞凝集体,调节信号尺度和肿瘤免疫。核酸天然免疫识别 (Innate nucleic acids Sensing) 对宿主细胞抵抗外源微生物入侵至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1-08-30

  • Science最新发布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团队研究新成果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王强)北京时间2021年8月27日凌晨,湖北洪山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团队殷平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SAM-mediated assembly of mitochondrial TOM core complex”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线粒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达1000种蛋白质参与,线粒体蛋白正确的靶向运输是线粒体正常行使功能的基础前提。99%的线粒体蛋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时间:2021-08-28

  • 清华大学发文,揭示spCas9蛋白搜索靶点的分子机制模型

    CIRSPR/Cas9是一种在单条guide RNA(gRNA)的指导下利用Cas9核酸酶对靶标DNA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切割的技术。该过程涉及到Cas9/gRNA与双链DNA(dsDNA)非特异性的结合、在dsDNA上搜索并识别PAM位点、通过与PAM上游的同源匹配形成RNA/DNA异源双链从而实现在dsDNA上靶点区域的特异性结合和切割。由于Cas9可以高效快捷地靶向并切割dsDNA,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编辑、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定位和成像等领域。但是,Cas9如何在大量DNA中快速定位其靶标尚不清楚。尽管有研究报道了Cas9在低盐浓度下利用三维和一维扩散模式搜索靶点,但缺乏阐释其在生理盐浓度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1-08-27

  • 中科院Nature子刊发文:二甲双胍调控PD-L1降解的新机制

      8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欧阳波研究组的研究成果“PD-L1 degradation is regulated by electrostatic membrane association of its cytoplasmic domain”。该研究发现酸性磷脂对PD-L1胞质域(PD-L1-CD)的上膜起着重要调控作用,二甲双胍可以竞争性地使PD-L1-CD从膜上解离下来,并进一步影响到PD-L1的稳定性。该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二甲双胍抗肿瘤分子机制的理解。  细胞程序化死亡配体1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08-27

  • 北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处最新Nature发文:人体正常组织体细胞突变规律

     人体内各种正常组织中细胞都在不可避免地积累突变。这些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的发生通常与细胞活动中遭受的各类DNA损伤和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错误没有得到(正确的)修复相关。通常情况下,这些突变不会对体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然而如果部分突变发生在一些与细胞增殖和死亡相关的重要基因上时,携带突变的体细胞很可能因此获得生长和竞争优势,造成体细胞突变克隆的形成及扩张,最终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发生。最广为熟知的体细胞突变造成的疾病就是癌症。因此,研究正常组织中体细胞突变积累的过程及突变克隆的扩张及演化,对于更好理解癌症的早期发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8月25日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1-08-26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发布抗流感病毒的内源性免疫新机制

    流感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曾引发多次全球大流行,并在每年造成季节性流行。内源性免疫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现已发现多个宿主蛋白具有抗病毒功能,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蛋白。MARCH蛋白是一类位于膜上的E3泛素连接酶,已有研究发现其在宿主抗病毒内源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抗病毒谱和抗病毒机制并不清楚。2021年7月20日,郭斐和王健伟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ARCH8 inhibits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by targeting viral M2 protein for ubiquitina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

    时间:2021-08-26

  • 广州健康院证实改良的卡介苗可以辅助治疗耐药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引起致死性疾病,以肺部结核最为常见。结核病自2014年以来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传染病(新冠除外)。随着耐药结核病的不断出现,结核病死灰复燃。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天宇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治疗性活疫苗,经过动物实验证明可辅助治疗耐药性结核病。该成果于8月18日在《生物医学和药物治疗》(Biomedicine and Pharmacotherapy)杂志在线发表。   这种称被为 RdrBCG (重组耐药卡介苗)的疫苗是基于人们熟悉的卡介苗开发的。卡介苗即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e Calmette Gu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1-08-26

  • 中国学者PNAS发文:环状RNA可以抑制胃癌的转移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林文楚课题组在环形RNA参与胃癌转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ircURI1 interacts with hnRNPM to inhibit metastasis by modulating alternative splicing in gastric cancer”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PNAS上。该研究首次发现环形RNA能够通过调控基因的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参与肿瘤的转移过程,进一步拓宽了环形RNA的作用机制。 环形RNA是一类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时间:2021-08-23

  • 中国团队领衔解开海龙之谜

    海龙(Phyllopetryx taeniolatus)生活在澳大利亚西部和南部的海岸。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现在发现了海龙某些外部特征的遗传基础,比如它没有牙齿,以及它独特的叶状附属物。研究小组还在海龙基因组中定位了性别决定基因。这项研究将发表在2021年8月18日的《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伪装专家海龙与海马、 剃刀鱼(又称鬼海龙)同属于海龙科。它们的名字来源于它们像龙一样的身体形状和它们特殊的叶状皮肤附属物的壮观颜色。它们被认为是伪装专家,因为它们能模仿海藻的外观。像海龙科(Syng

    来源:Science Advances

    时间:2021-08-23

  • 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发文,发现新冠病毒新型潜在受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暴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主要病原体,它是继SARS-CoV和MERS-CoV之后第三种对人类具有高致病性的冠状病毒[1]。研究表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是介导SARS-CoV-2入胞的高亲和力受体,SARS-CoV-2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Spike,S)的受体结合域(RBD)与ACE2互作而感染细胞。然而,ACE2在人体器官中的表达分布与SARS-CoV-2的器官嗜性并不完全相关。比如,在整个呼吸道、大脑以及多种免疫细胞中,ACE2的表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1-08-23

  • 青岛农业大学生科院最新发文:乙烯调控植物叶片衰老新机制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董春海课题组时隔一年再次在植物科学领域TOP期刊The Plant Journal(IF6.417)发表题为“Arabidopsis WRKY71 regulates ethylene-mediated leaf senescence via directly activating EIN2, ORE1 and ACS2 genes”的论文,揭示了WRKY71转录因子介导乙烯信号及合成促进拟南芥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学院于延冲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董春海教授和山东大学向凤宁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祁亚南、徐金鹏和陈家才及山东大学博士后代学焕为共同作者,青岛农业大学为第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时间:2021-08-20

  • 杨辉研究组发文:新型DNA编辑工具Retron Editing的开发及优化

       2021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杨辉研究组Protein & Cell上发表了题为“ Precise Genome Editing without Exogenous Donor DNA via Retron Editing System in Human Cell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进一步优化了Retron系统,首次证明了Retron系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可适用性,对于该系统在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细菌在与噬菌体的长期博弈中发展出了许多精妙的防御

    来源:神经科学研究所

    时间:2021-08-20

  • 首次报道细胞外囊泡中富含lncRNA编码多肽/小蛋白且有一定疾病特异性

      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碱基且不编码蛋白的RNAs转录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许多lncRNAs转录本中的小开放阅读框(small open reading frame,smORFs)可以编码多肽/小蛋白(smORF encoded polypeptides or microproteins),并在细胞Ca2+稳态、代谢和发育、应激信号传导和DNA修复等诸多重要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调节作用。许多研究亦发现与癌症相关的lncRNA及其编码的功能性多肽/小蛋白能够影响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尽管如此,lncRNA编码多肽/小蛋白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仍未得到深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08-20

  • 广东省人民医院Cancer Cell发文: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组合方案

            无论是我国还是全世界,肺癌一直高居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位置。在和肺癌掰手腕的过程中,现代医学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但无论何种方案,都无法100%攻克肺癌。在不断开发全新方案的同时,对现有方案进行战略组合,并对患者群细分、再细分,成了当前肺癌治疗领域的主要策略。        2015年开始,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团队开始启动一种全新的治疗组合。用针对特定靶点的一代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已全

    来源:广东省人民医院

    时间:2021-08-19

  • 北京大学发文:新型PET探针无创展示胃肠道肿瘤患者DR5在体分布

    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杨志主任团队和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武爱文主任团队合作,利用先进的PET分子影像技术,以89Zr标记的死亡受体5(DR5)靶向分子探针阐述DR5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体内分布。该PET/CT临床转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杂志上。DR5在结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过量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很少,显示出显著差异。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使DR5受体成为临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之一。因此,DR5靶向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1-08-19

  • 通过活细胞内的可见光催化反应实现线粒体蛋白的选择性标记

    生物相容性化学反应可以在原生的生物环境进行,是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有力工具。由于穿透细胞膜的困难性以及活细胞内复杂的生物环境,在活细胞内进行生物相容性化学反应尤为困难。分析病理过程及外部刺激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变化对于疾病研究与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价值,但现有的生物相容性反应无法实现亚细胞特异性的蛋白动态变化监测及标记。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陈以昀课题组与张耀阳课题组(交叉中心)合作,利用光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性,首次使用有机小分子染料作为亚细胞定位的生物相容性光催化剂,通过活细胞内的可见光催化叠氮标记反应实现了线粒体蛋白的特异性标记。陈以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有机小分子染料具有良好的可见光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8-19

  • 【Gut】成像质谱流式助力浙大一院肝胆胰团队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拓扑分析

    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肝细胞癌 (HCC) 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治疗疗效仍然有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s),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1) 阻断抗体,显示出比 TKI 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和更少的总体不良副作用。然而与黑色素瘤或淋巴瘤相比,HCC 的ICI 抗肿瘤活性仅达到中等的客观反应率(15%–20%)。由于HCC肿瘤微环境 (TME) 是高度复杂的,具有组成各种功能单元、细胞邻域 (CN) 的多种细胞成分,传统的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的方法难以满足多参数检测的需求,从而限制了其在复杂TME研究中的应用。成像质谱流式技术(Imag

    来源:Fluidigm

    时间:2021-08-19

  • 复旦大学在细胞死亡途径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1 心肌细胞焦亡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700384、81521001、81725002)资助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孙爱军研究团队在细胞死亡途径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GSDMD(gasdermin D)介导的细胞焦亡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GSDMD-Mediated Cardiomyocyte Pyroptosis Promotes Myocardial I/R Injury)”为题,于2021年7月23日在《循环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08-19

  • PI3K抑制剂调控肿瘤免疫新机制

      PI3Kα在多种实体瘤中发生高频率基因扩增或激活性突变,是重要的肿瘤治疗靶标。CYH33是上海药物所和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全新结构PI3Kα高选择性高活性抑制剂,目前已完成Ia期临床试验。上海药物所肿瘤研究中心及其合作者在对CYH33进行系列研究基础上(Eur J Med Chem. 2021; 209:112913; Cell Death Dis. 2021;12:85;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19;4:49; Cancer Lett. 2019;459:145-155;Cancer Lett. 2018;433:273-2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1-08-19

  • 上海交大,中科院Nature Aging发文:皮肤上皮组织衰老的新调控机制

      2021年8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亮研究员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教授团队,共同在Nature Aging杂志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 stress-induced miR-31–CLOCK–ERK pathway is a key driv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for skin aging”。该研究通过小鼠模型研究与临床样本分析,发现一条由基因组或物理损伤激活的miR-31–CLOCK–ERK信号通路是驱动皮肤上皮组织衰老的关键分子机制,并揭示了极具临床应用潜力的靶向干预途径。  由表皮和毛囊、皮脂腺等附属结构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1-08-18


页次:466/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