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章新政课题组和清华大学向烨课题组合作揭示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结合受体...

      2021年10月13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课题组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向烨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e of 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with its receptor LDLRAD3"。该工作解析了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VEEV)病毒样颗粒及其与人源受体分子LDLRAD3复合物的高分辨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甲病毒家族核衣壳蛋白和糖蛋白相互作用的病毒颗粒组装机制以及VEEV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机制。   VEEV是一种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10-15

  • 王红艳组合作揭示巨噬细胞调控糖代谢和清除细菌的机制

      巨噬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等机制,识别细菌的各种组分,能启动炎症反应、吞噬细菌或者导致感染巨噬细胞发生焦亡等,在宿主防御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感染细菌或被LPS激活后,巨噬细胞发生显著的葡萄糖代谢变化,包括有氧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葡萄糖代谢不仅与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也与细胞自噬或吞噬功能相关。葡萄糖能量代谢不足会导致细胞ATP水平下降,激活能量传感器AMPK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自噬。那么在应对细菌感染时,巨噬细胞通过哪些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能将炎症反应、细胞焦亡、吞噬清除细菌与葡萄糖代谢紧密联系整合在一起,从而影响宿主抗细菌感染的进程呢?   10月10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10-15

  • 周斌组揭示成体Sca1+ 内皮祖细胞的分化潜能

      9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ca1 marks a reserve endothelial progenitor population that preferentially expand after injury”。该研究发现Sca1+血管内皮祖细胞在疾病状态下形成更多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明确了Sca1+内皮祖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模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会引起血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冠心病、高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10-15

  • Cell Reports阐述V(D)J重排中RAG细胞周期性调控的分子机理

    脊椎动物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会通过V(D)J重排产生多样化的细胞表面受体来识别外来抗原,参与机体的适应性免疫过程。这些在基因组上串联分布的V、D、J片段两端带有重组信号序列(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s , RSSs),可以被淋巴细胞中特异表达的重排酶RAG复合物识别并切割产生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在细胞的非同源末端链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通路下,不同的V、D、J片段被连接起来从而产生多样化的细胞表面受体1。重排酶RAG是由重组激活基因(R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0-14

  • 中科院学者Immunity发文:MDA5-MAVS抗病毒信号通路组装程序与激活机制

      MDA5是细胞内的异体RNA监测蛋白,属于RIG-I样受体家族(RLRs)的重要成员。MDA5主要参与调控冠状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黄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等RNA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天然免疫的一道重要屏障。MDA5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可识别内源性alu RNA和未经ADAR编辑过的,以及线粒体释放出来的双链RNA。RLRs家族共有RIG-I、MDA5及LGP2三个成员,其中RIG-I和MDA5的N端均拥有串联CARDs结构域。CARDs属于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超家族,可通过CARD-CARD同型相互作用招募MAVS,最终促进I型干扰素(IFN)通路的激活。  泛素化是真核生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1-10-14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和李晓光联合团队发现良性心理应激通过SNS/β-ARs/CCL2...

    近日,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李晓光研究员课题组题为“Environmental eustress modulates β-ARs/CCL2 axis to induc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sensitize immunotherapy against liver cancer in mice”的论文,该研究发现良性心理应激通过SNS/β-ARs/CCL2信号通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进而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并克服PD-L1免疫治疗耐药,为心理情绪因素在癌症预防和控制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1-10-14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新颖非厄米声学及声场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1 非厄米拓扑声子晶体构建和相位控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922407、12074183)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刘晓峻教授和程营教授课题组与西班牙约翰·克里斯滕森教授课题组合作,首次利用碳纳米管(CNT)薄膜的热声效应实现了等效声增益介质,并构建出一种受拓扑保护的非厄米耳语回廊结构,为非厄米拓扑声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优异平台。该成果以“非厄米拓扑耳语回廊(Non-Hermitian 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0-14

  • 我国学者在炔烃的手性有机酸催化方面取得进展

    手性Brønsted酸活化炔基构筑手性螺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056104、21772161、21702182和21873081)的资助下,厦门大学叶龙武教授与浙江大学洪鑫研究员合作,在炔烃的手性有机酸催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通过直接活化炔酰胺的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Asymmetric dearomatization catalyzed by chiral B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0-14

  • 气液界面的电荷性质决定冷冻电镜蛋白质取向优势

      2021年8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研究员课题组在结构生物学期刊《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charge on protein preferred orientation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in cryo-electron microscopy"的冷冻电镜方法学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电荷相互作用是蛋白颗粒吸附于气液界面并且导致取向优势的主要因素,为克服气液界面导致的冷冻制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需要蛋白质在冷冻制样时取向随机的分布在非晶冰中,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10-14

  • 低降温速率冷冻制样消除蛋白质快速漂移

      2021年9月6日,《QRB discover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课题组的研究论文"Low-cooling-rate freezing in biomolecular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for recovery of initial frames"。文章发现了在冷冻电镜成像过程中导致电子束诱导蛋白质样品快速漂移的新机制,并提出通过降低冷却速率制备无快速漂移的冷冻电镜样品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恢复辐照损伤最少,含最多高分辨信号的成像数据质量,提升重构分辨率,实现辐照损伤敏感氨基酸的高分辨重构,高分辨信号的恢复也为冷冻电镜达到原子分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10-14

  • Cell Reports | V(D)J重排中RAG细胞周期性调控的分子机理

    脊椎动物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会通过V(D)J重排产生多样化的细胞表面受体来识别外来抗原,参与机体的适应性免疫过程。这些在基因组上串联分布的V、D、J片段两端带有重组信号序列(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s , RSSs),可以被淋巴细胞中特异表达的重排酶RAG复合物识别并切割产生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在细胞的非同源末端链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修复通路下,不同的V、D、J片段被连接起来从而产生多样化的细胞表面受体1。重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李赛应邀在TiBS发表关于cryo-ET解析囊膜病毒结构的研究综述

    囊膜病毒门类众多,其中不乏臭名昭著之辈,例如埃博拉病毒(Ebola),艾滋病病毒(HIV),流感病毒(influenza),以及新冠病毒等(SARS-CoV-2 virus)。研究其结构、入侵机制以及生命周期是针对性开发疫苗、抗体以及药物的基础,一直是结构生物学热点。但囊膜病毒的多态性给传统结构生物学手段带来不少麻烦,其较小的尺寸(直径~100nm)也给在细胞内直接观察这些病毒的生命活动带来了挑战(图1)。回顾过去20年来,cryo-ET技术与结构病毒学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为在动态组装、多形的囊膜病毒上直接解析高分辨蛋白结构,分子cryo-ET方向向高通量、高分辨方向发展;为一窥病毒在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José C. Pastor-Pareja课题组报道果蝇内质网-高尔基体结构组成

    蛋白质分泌对于真核生物的形态发生和生理过程至关重要。在早期的分泌途径中,蛋白质货物先在内质网出口处被收集,经一系列高度保守的膜出芽及融合相关蛋白的共同作用转运至高尔基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转运过程受精密的调控,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让我们从遗传和生化的角度较详尽地了解了内质网-高尔基体物质交换途径及背后的分子机制[1]。然而,胶原等巨型货物的早期分泌机制仍不清晰,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结构组成以及介导货物运输的膜载体类型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2021年9月14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José C. Pastor-Pareja课题组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果蝇内质网出口处有大量的囊泡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José C. Pastor-Pareja课题组解开了数十年之久的昆虫翅膀如何变平之谜

    “万物生长靠太阳,果蝇飞翔靠翅膀”。振翅飞行是昆虫进化上的核心策略,赋予了其在进化上的巨大优势,这使得昆虫成为这个星球上一半以上的已知物种。昆虫的翅膀是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由背侧和腹侧两层细胞通过贴合而形成的扁平附属物。1940 年代,在历史上开创了发育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工作中,Conrad H. Waddington 描述了黑腹果蝇的翅膀发育是一个贴合-分离-再贴合的过程,并且在背腹两层细胞间存在长长的突起【1, 2】。后经过很多遗传筛选实验,我们认识到翅膀的贴合涉及到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基质的产生和降解以及基质-细胞骨架间的协作【3】。然而,整个翅膀贴合过程的逻辑和时间线,细胞突起的作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欧光朔实验室报道微丝骨架去分支在细胞迁移和不对称细胞分裂中的调控作用

    细胞极性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在细胞运动、不对称细胞分裂和细胞信号传导等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极性的建立涉及不同细胞组分通过不对称组装来执行特定的功能。在细胞极化过程中,由Arp2/3复合体介导形成的分支状微丝网络以及由该网络产生的推力促进了细胞膜的重塑。微丝的连续组装必须通过解聚来平衡,确保有源源不断的肌动蛋白单体参与微丝的聚合。冠蛋白家族蛋白(coronin family protein)是保守的微丝调节蛋白,最典型的coronin蛋白是I型coronin(如Coronin1B),它通过β-螺旋桨(β-propeller)结构与微丝结合,并通过其N端与Arp2/3复合物结合,从而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刘玉乐实验室研发了可快速高效研究玉米基因功能的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系统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一种基于植物体内RNA介导的抗病毒防御机制发展起来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功能基因的筛选鉴定中。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模式植物,目前已获得多个玉米株系的全基因组序列, 但由于目前研究技术手段的局限,对其基因功能的研究及开发相对滞后,急需开发快速有效的工具(例如VIGS)用于基因功能研究。 2021年9月21日,清华大学刘玉乐实验室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期刊在线发表题为“高效高通量的基于假重组嵌合黄瓜花叶病毒的病毒诱导的玉米基因沉默系统”(Effi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隋森芳、李雪明课题组合作发文 报道红藻藻胆体-光系统II复合体的原位冷冻断…

    海洋藻类为适应海底微弱的光环境进化出不同于高等植物的捕光系统。藻胆体(phycobilisome, PBS)则是蓝藻和红藻位于类囊体膜上的色素-蛋白超分子捕光复合体, 具有高效捕获传递光能的作用。藻胆体捕获的光能进一步传递给镶嵌于类囊体膜内的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在这个重要场所进行电荷分离,利用光能分解水产生电子、质子和氧气。虽然已有藻胆体和光系统II各自的高分辨率结构发表,但是两者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析,这也限制了人们对光能从PBS传递到PSII的机制的认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教授和李雪明副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冷冻聚焦离子束减薄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李蓬实验室揭示凝胶样二维相分离介导脂滴相互作用、脂滴融合以及脂稳态调控

    脂滴是细胞内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在脂稳态调控和疾病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脂滴的生成、融合和生长缺陷可导致代谢性疾病如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发展。CIDE家族蛋白(包含Cidea,Cideb与Cidec/Fsp27)是一类脂滴结合蛋白,主要富集于脂滴-脂滴接触位点(lipid droplet contact site,LDCS),介导中性脂从小脂滴(供体)向大脂滴(受体)的转移,从而实现脂滴融合和增大,促进中性脂在细胞内的储存,是脂稳态的重要调节者。然而,CIDE蛋白在LDCS上富集的生物化学机制,LDCS处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介导脂质流通和脂滴融合的机制仍不清楚。 2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葛亮课题组报道新型内膜互作调节自噬体膜形成的分子通路

    2021年09月24日,清华大学葛亮课题组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MED9和SEC12蛋白相互作用介导ERGIC-ERES新型内膜互作调节自噬体膜形成”(A new type of ERGIC-ERES membrane contact mediated by TMED9 and SEC12 is required for autophagosome biogenesi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条由TMED9和SEC12蛋白相互作用介导的ERGIC-ERES新型内膜互作调节自噬体膜形成的分子通路。 细胞自噬是一种由溶酶体介导的细胞内降解途径,在进化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 生命学院熊巍课题组发文报道一株逆转座子异位插入导致耳聋的小鼠模型

    动物可以通过听觉来敏锐的感受周围其他个体和环境的声音。听觉的产生有赖于耳蜗的精巧结构和功能,以及耳蜗中阶的内淋巴液的稳态。中阶内淋巴液为耳蜗提供能量物质的维持和代谢物质的转运,而耳蜗中阶内淋巴液的稳态失调是导致耳聋的最主要的因素。耳蜗中阶的内淋巴液是由血管纹组织所分泌并维持其成分,例如150毫摩的钾离子浓度和80毫伏的蜗内电位,因此血管纹的发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研究有助于开发预防和治疗耳聋的方案。2021年10月5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熊巍课题组标题为“An L1 retrotransposon insertion ind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14


页次:461/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