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线粒体过程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

            在对凋亡细胞线粒体发生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在辐射诱导凋亡的早期过程中线粒体发生显著增强。“这证明了生物过程观察对生物效应的研究很重要,”该研究小组的组长HUANG Qing教授说。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研究结果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线粒体生物发生是细胞对可能引起能量需求增加的外部压力的生理反应,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线粒体生物发生通常会抑制细胞凋亡,但尚不清楚凋亡细胞早期是否存在线粒体生物发生或变化。这需要实时观察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在这项工作中,团队构建了一个双荧光报告系

    来源:iScience

    时间:2021-09-09

  • 中国学者Nature Cell Biology发文:piRNA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中具有重要功能

      9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立刚组与南京医科大学李建民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piRNA pathway is essential for generating functional oocytes in golden hamsters”。该研究揭示了piRNA通路在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golden hamster)雄性和雌性生殖中均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颠覆了此前认为piRNA通路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中不具有功能的研究结论。  生殖细胞对个体生殖和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09-09

  • 浙大二院团队发现治疗胃粘膜损伤的潜在靶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个胃粘膜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他们发现,ANKRD22抑制可驱动Lgr5+胃上皮祖细胞快速增殖,减轻胃粘膜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上。胃酸过多、长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非甾体抗炎药都会造成胃粘膜损伤。损伤可能导致胃粘膜糜烂、出血甚至溃疡,而这些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快速有效地修复受损的胃粘膜对于维持胃粘膜屏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胃上皮祖细胞(EPC),特别是Lgr5+ EPC,在快速修复受损的胃粘膜上皮中起着关键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9-08

  • 清华大学Science发文,报道RNA编辑调控激酶的机理

     蛋白激酶不仅参与调控真核细胞的分裂、分化和代谢等生命过程,并且在多细胞生物的免疫监控和个体行为决定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确的酶活性调控是蛋白激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分子基础,已有的研究明确揭示:激酶活性的异常,是多种人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因此,蛋白激酶活性调节的机制研究一直是生物学领域内的核心问题。纤毛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表面的细胞器。纤毛驱动细胞运动并参与细胞对外界信号的感知,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35种多系统纤毛疾病。纤毛激酶DYF-5的人类同源基因MAK突变导致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然而到目前为止,仍不清楚MAP 激酶的活性调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1-09-08

  • 中山大学:提高难治性结直肠癌疗效,延长生存期,优化治疗策略

          在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汇报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REGOTORI研究。作为在中国患者中开展的免疫治疗(PD-1单抗)联合靶向治疗(瑞戈非尼)在微卫星稳定或低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徐瑞华教授为通讯作者,王峰主任医师、何明明主治医师、姚逸尘博士和赵霞博士后为共同第一作者。       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用于微卫星稳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21-09-08

  • Cell Res:“公共抗体”对于新冠病毒及其突变体的广谱抗性

      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对抗入侵病毒的中和抗体,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毒感染。然而从新冠病毒(SARS-CoV-2)被发现以来,它在全球疫情中一直处于变异过程,特别是与人类ACE2结合的受体结合区域RBD的多种突变,使新冠病毒产生了对以前某些有效的“中和抗体”的逃逸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些“中和抗体”以及相关抗体药物,甚至疫苗防治效果的担忧。 面对这些新冠病毒的突变株,以前发现的“中和抗体”是否还有效?现行疫苗的保护率是否会降低?这些都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2021年9月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苏晓东课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1-09-08

  •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海马细胞外间隙的早期变化

            在模拟微重力的短时间内改变细胞外空间结构和间质液体引流(https://doi.org/10.1007/s11427-021-1932-3)。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微重力诱导的神经系统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暴露于微重力后向上的液体转移导致脑实质、脑脊液(CSF)和血管的某些适应性变化。脑细胞外间隙(ECS)包含脑间质液(ISF),按体积占活脑的15%-20%。由于脑ECS是毛细血管、神经细胞和脑脊液之间物质转移的重要中间站,因此在微重力环境下该空间发生的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Decs-mapping技

    来源:Science Immunology

    时间:2021-09-07

  • Nature Cell Biology:去泛素化酶OTUD3调控PTEN稳定性

    PTEN是继p53之后被发现在多种肿瘤中频繁突变的抑癌基因,与p53并称为基因组稳定性的两大守护者。虽然目前已发现了几种PTEN的泛素连接酶,但对于调控PTEN稳定性的去泛素化酶还知之甚少。军事医学科学院张令强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发现,去泛素化酶OTUD3通过去除PTEN的多聚泛素化维持其蛋白水平,并抑制肿瘤形成。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与快速降解的p53不同,PTEN似乎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蛋白质,这表明细胞通过一定的机制来维持蛋白稳定性。之前的研究发现有5种泛素连接酶可促进PTEN泛素化,但PTEN去泛素化酶的研究却很少。HAUSP(又称为USP7)可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9-07

  • 深圳大学团队发现参与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的重要分子

    深圳大学医学部刘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HIMF)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1表型转化而加重心肌梗死损伤,表明HIMF可能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一个新靶点。这项成果于近日发表在《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杂志上。在心肌梗死(MI)发生后,炎症反应会促进受损组织的清除,在左心室的重塑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炎症反应过度会导致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并影响伤口修复,造成长期心力衰竭。因此,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功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策略,有助于在心肌梗死后进行组织修复。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调节M1/M2表型转化的机制。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HIMF)属于富含半胱氨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9-06

  • ApoE基因突变家犬忠实重现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脑中风和心梗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病因。脂质代谢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成因,而E型载脂蛋白质(ApoE)在胆固醇代谢中起关键作用。ApoE突变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小鼠和大鼠等多种模式动物已被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研究,但这些动物模型中很少表现出病人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临床症状,限制了它们在转化研究中的应用。家犬在解剖学、生理学和新陈代谢等多方面比小鼠更接近人类,与人类长期共同生活,具有相似的饮食结构,因此有可能是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模型。    张永清研究组与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公司,北京宣武医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09-06

  • 南京大学最新PNAS发文:一种小蛋白质如何帮助花按时正确发育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小蛋白质在确保花的生殖器官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多重作用。花由花分生组织发展而来,分生组织分化产生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这些花器官的正常发育依赖于分生组织的发育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花发育的早期,干细胞为花器官的形成提供了细胞来源。在花的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活动是通过一个反馈回路来维持的,该回路由鉴定花干细胞的基因WUSCHEL (WUS)和干细胞标记基因CLAVATA3 (CLV3)组成,CLV3由WUS激活并维持。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叫做KNUCKLES (KNU)的小蛋白质直接抑制WUS,这导致花干细胞活动在正确

    来源:Nar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时间:2021-09-03

  • 利用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海军军医大学团队取得新进展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据统计,目前全球超过2亿人罹患骨质疏松症,每3秒就有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19.2%。为此,科学家们在寻找方案来逆转骨质流失。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的苏佳灿/陈晓研究团队在《Bioactive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一种通过表面展示CXCR4来获得骨靶向外泌体的新方法,有望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骨质流失。研究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骨髓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祖细胞。BMSC从成骨分化转变为成脂分化,骨形成受损,是许多病理性骨质流失的特征。抑制成脂分化并促进成骨分化,有望治疗骨质疏松症。之前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9-03

  • 南京大学最新发文:瘤内CD8+ 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需要CXCR6的存在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消除癌细胞,其中CD8+ 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关键的免疫监视细胞之一。肿瘤组织中高丰度的具有杀伤功能的CTL是良好的预后指标,提高患者肿瘤组织中具有杀伤功能的CTL的比例有助于抑制肿瘤的进展甚至最终消除肿瘤。因此,准确地鉴定出一群具有杀伤功能的CTL亚群,将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哈佛大学医学院侯立飞博士2019年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小鼠实验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中鉴定出一群免疫功能过强的致病性T细胞亚群高表达CXCR6 1。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受到中国传统阴阳平衡思想的启发,以自身免疫病中高度活化的炎症性T细胞的表型特征,来推测肿瘤中该表型的T细胞是

    来源:南京大学

    时间:2021-09-03

  • 北大学者发现了多个介导SARS-CoV-2入侵细胞的潜在新受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暴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主要病原体,它是继SARS-CoV和MERS-CoV之后第三种对人类具有高致病性的冠状病毒[1]。研究表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是介导SARS-CoV-2入胞的高亲和力受体,SARS-CoV-2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Spike,S)的受体结合域(RBD)与ACE2互作而感染细胞。然而,ACE2在人体器官中的表达分布与SARS-CoV-2的器官嗜性并不完全相关。比如,在整个呼吸道、大脑以及多种免疫细胞中,ACE2的表达较低或几乎不表达,但是这些细胞仍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09-03

  • 内置光治疗癌症

    治疗应该是高度有效的,并且尽可能没有副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癌症的情况下。一个中国研究团队现在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光动力肿瘤疗法,用于治疗深部肿瘤,无需外部照射即可起作用。正如他们在《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报道的那样,光源内置在药物中,并在肿瘤微环境中选择性地“打开”。经典光动力疗法是一种相对温和的非侵袭性癌症治疗,因为它具有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选择性。首先使用光敏剂,然后用光照射肿瘤所在区域。光敏剂被光激发并将吸收的部分能量转移到氧分子中,产生破坏肿瘤细胞的活性氧。由于必要的可见光或紫外光在组织中的穿透深度有限,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浅层肿瘤。由孙晓莲(中国药科大学,

    来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时间:2021-09-02

  •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揭示新的RdDM通路的分子机制

      DNA甲基化是一种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RNA介导的DNA甲基化(植物RdDM途径)是植物小RNA参与表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其需要两个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Pol IV(大亚基NRPD1为催化核心)和Pol V(大亚基NRPE1为催化核心)以及大量的辅助蛋白。RdDM可以在转录水平抑制转座子和基因,并参与到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植株再生、植物生长和果实成熟发育等生物学调控过程。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以及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 分析发现,开花调控基因FVE能够影响部分RdDM通路调控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siRNA测序以及差异表达区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1-09-02

  • Cell Res:黑素皮质素受体1钙离子介导激素识别的分子机制

      2021年8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联合王明伟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of calcium-mediated hormone recognition and Gβ interaction by the human melanocortin-1 receptor”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分别结合内源性配体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和合成多肽配体阿法诺肽(Afamelanotide)及SHU9119与下游Gs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由钙离子介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1-09-01

  • 北大学者报道新冠病毒新型潜在受体发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主要病原体,它是继SARS-CoV和MERS-CoV之后第三种对人类具有高致病性的冠状病毒[1]。研究表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是介导SARS-CoV-2入胞的高亲和力受体,SARS-CoV-2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Spike,S)的受体结合域(RBD)与ACE2互作而感染细胞。然而,ACE2在人体器官中的表达分布与SARS-CoV-2的器官嗜性并不完全相关。比如,在整个呼吸道、大脑以及多种免疫细胞中,ACE2的表达较低或几乎不表达,但是这些细胞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08-31

  • 尹玉新教授:抗癌基因PTEN家族成员PTENɑ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2021年8月26日,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尹玉新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TENɑ functions as an immune suppressor and promotes immune resistance in PTEN-mutant cancer”的研究论文,首次阐述了PTEN家族成员PTENɑ通过降低肿瘤细胞对宿主免疫攻击的敏感性,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抗癌基因PTEN在多种肿瘤中发生高频突变。传统观点认为,PTEN作为脂质与蛋白双重磷酸酶,通过拮抗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增殖、迁移与代谢等生物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1-08-30

  • microRNA降噪机制并实现肿瘤细胞精准识别

    清华新闻网8月26日电 近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汪小我课题组基于“数基–碳基融合”的研究思路,揭示了microRNA的基因表达降噪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合成基因回路设计,通过指导构建人工基因细胞分类器,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精准识别。本世纪以来,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取得了蓬勃发展,在医药健康、代谢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展现出重大应用潜力。合成生物学家从电子电路中获得灵感,通过设计DNA等生物大分子,构建能够感知环境信号、并对其进行计算和执行的合成基因回路,将其导入到细胞之中发挥多样功能。然而,各类生化反应过程中都内蕴着无法避免的随机性,为基因表达过程引入噪声,影响基因回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理解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1-08-30


页次:465/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