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浙大Cell Research发文:LncRNA通过液-液相分离机制调控Hippo信号活化

    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可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液滴样无膜结构,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区室化反应空间,提高各种生化反应效率。LLPS受多价弱相互作用驱动,这类作用力来自于蛋白内在无序区(IDR)/类朊病毒病序列(PrLD)、支架DNA或RNA分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可作为支架分子促进和维持无膜结构的形成,对基因转录等重要生物学事件发挥调控作用,如应激时神经元细胞中LncRNA NEAT1可与TDP-43共定位并促进TDP-43蛋白的相分离,使TDP-43在细胞应激时在细胞核内形成具有细胞保护功能的无膜、液滴状、动态可逆的核颗粒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21-07-21

  • eLife:上海药物所解析人源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受体三维结构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受体(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receptor, GIPR)属于B1类G蛋白偶联受体,在脂肪生成、胰岛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释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2型糖尿病、肥胖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1-3。该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1-42),由John Brown在上世纪70年代分离而得。GIP1-42激活GIPR后,可调节餐后血糖浓度4,5。在高血糖条件下,GIP1-42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条件下,它则刺激胰岛 α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作为一种双功能激素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1-07-21

  • 人胞质tRNA3-甲基胞嘧啶修饰酶底物互斥识别模型

      7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小龙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Mutually exclusive substrate selection strategy by human m3C RNA transferases METTL2A and METTL6”。  在细胞内所有RNA分子中,tRNA含有最为密集且种类最为多样的转录后修。tRNA修饰常位于环状区域,不同修饰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维持tRNA结构的稳定、保证密码子-反密码子配对的精确性、促进mRNA翻译的保真性和效率等,从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07-20

  • 高福团队Nature Immunology发文:消除了登革ADE的保护性寨卡疫苗新策略

    寨卡病毒是一类蚊媒传播病原,感染孕妇可引起新生儿小头畸形。2015-16年寨卡疫情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目前尚无获批疫苗。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的抗原性接近,属一个超血清家族。最新的人群队列研究发现,既往的寨卡病毒感染能够显著增加后续登革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证明寨卡预存抗体对登革病毒感染有严重的抗体依赖增强(ADE)风险(Science, 369, 1123–1128 (2020))。寨卡/登革血清型之间的ADE是疫苗研制亟需解决的焦点安全问题,特别是这两类病毒可由相同的媒介(比如埃及伊蚊)传播,且流行区域重叠。因此,理想的寨卡疫苗应该具备以下3个特点:1)预防寨卡病毒的母婴传播;2)预防由于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1-07-19

  • 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开发新型喷剂:辅助治愈心脏病发作后的损伤

    心脏病发作或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现代外科技术、诊断和药物大大提高了这些事件的早期存活率,但许多患者仍在与永久性组织损伤的长期影响作斗争,5年死亡率仍然很高。现在,研究人员在《ACS Nano》杂志上报道,他们开发了一种微创外泌体喷雾剂,可以帮助心肌梗死后的大鼠修复心脏。科学家们探索了使用干细胞疗法作为心脏病发作后组织再生的一种方法。但是,将干细胞直接引入心脏可能会有风险,因为它们可能引发免疫反应或生长失控,从而导致肿瘤。因此,研究人员试图将外泌体——由干细胞分泌的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膜结合囊——注射到心脏中,但它们往往在产生治疗效果之前就被分解了。其他人已经开发

    来源:ACS Nano

    时间:2021-07-19

  • 华中农大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布油菜转录数据库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戴成)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nTIR: an online transcriptome platform for exploring RNA‐seq libraries for oil crop Brassica napus”的文章,提供了涵盖油菜苗期、开花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共91个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油菜转录信息资源数据库BnTIR(http://yanglab.hzau.edu.cn/BnTIR)。该研究工作由我校油菜团队和生物信息团队共同完成。据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1-07-19

  • 中国学者发文:精氨酸甲基化在RNA剪接和翻译全局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2021年7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泽峰研究组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正式发表了题为“A systematic survey of PRMT interactomes reveals the key roles of arginine methylation in the global control of RNA splicing and trans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性鉴定了人类细胞中已知的所有9个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的互作蛋白,并利用多种测序技术(包括RNA测序和核糖体印迹测序等),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1-07-16

  • Nature子刊揭示动物中DNA转座子通过两种机制介导基因重复

      1950年Barbara Mclintock 首次在玉米中发现转座子,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长期以来,转座子本身被认为是垃圾DNA,但现在它们被认为是宿主基因组演化的重要推动力。转座子类型众多,包含non-LTR(Long Terminal Repeat)型逆转座子、 LTR型逆转座子、Helitron型DNA转座子、TIR(Terminal Inverted Repeat)型DNA转座子等。它们可引起包含基因重复(gene duplication)在内的各种遗传突变。实验证据表明non-LTR型逆转座子在人类基因组中介导基因重复,产生大量新基因[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勇研究组于201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1-07-15

  • Adv Sci:北大学者发现肝内胆管癌IDH突变亚型的高异质性及冷肿瘤微环境特征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每年造成全球约70万病人死亡且过半死亡病例来自中国,其致死率在所有癌种中高居第四。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肝癌的第二大亚型,发病约占到15%,其侵略性较强,预后较差。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其术后极易复发。虽然以IDH突变抑制剂为主的靶向治疗给肝内胆管癌患者带来希望,但是其适用病人非常有限。本团队的前期工作表明肿瘤异质性是肝癌耐药、复发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Gastroenterology, 2016; Cancer Cell, 2019),然而我们对肝内胆管癌肿瘤异质性的认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07-15

  • 肝内胆管癌IDH突变亚型的高异质性及冷肿瘤微环境特征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每年造成全球约70万病人死亡且过半死亡病例来自中国,其致死率在所有癌种中高居第四。肝内胆管癌是肝癌的第二大亚型,发病约占到15%,其侵略性较强,预后较差。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其术后极易复发。虽然以IDH突变抑制剂为主的靶向治疗给肝内胆管癌患者带来希望,但是其适用病人非常有限。本团队的前期工作表明肿瘤异质性是肝癌耐药、复发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Gastroenterology, 2016; Cancer Cell, 2019),然而我们对肝内胆管癌肿瘤异质性的认知仍非常缺乏。      2021年7月12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1-07-14

  • 中科大Neuron解析早期炎症诱发青春期抑郁情绪的机制

    生命早期的炎症,如孕期或儿童期经历创伤和病毒感染等,显著增加个体在青春期或成年后患上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情感障碍风险,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抑郁患者大脑的ACC突触密度下降和炎症水平的升高。小胶质细胞是大脑驻地免疫细胞,病理状态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炎症状态的指挥官,与抑郁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那么,经历生命早期炎症的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模式以及对神经活动调控的改变是否导致了青春期的抑郁情绪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张智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可塑性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前期研究解析了抑郁和焦虑情绪与疼痛交互作用的神经环路基础(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时间:2021-07-14

  • 华东师范大学发文:超快现象的5D成像

    信息丰富的光学成像可以提供多维信息,使观察和分析探测目标,有助于洞察神秘和未知的世界。超快多维光学成像具有在皮秒甚至飞秒时间尺度上捕捉动态场景的能力,在物理、化学和生物领域的超快现象检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虽然基于泵浦探针的超快成像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多维信息,但它不能充分捕获不稳定或不可逆的瞬态场景。幸运的是,基于压缩感知和条纹成像的压缩超快摄影(CUP)超越了传统的基于泵浦探针的超快成像。CUP因其高时间分辨率、高数据吞吐量和单镜头采集而受到广泛关注。它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超快现象的研究,如捕获超快光子、观测光学马赫锥、检测光学混沌动力学等。对于许多超快现象,动态场景的空间体积分布和光谱组成是观

    来源:Advanced Photonics

    时间:2021-07-14

  • 北大学者Nature子刊绘制人体组织5-羟甲基胞嘧啶图谱

      2021年7月1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伊成器团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伟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骞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Tissue-specific  5-hydroxymethylcytosine landscape of the human genome”的论文,绘制了多种人体组织5-羟甲基胞嘧啶(5hmC)的图谱,揭示了5hmC呈现组织特异性分布的特征,暗示其与组织特异性的基因表达及其功能相关。  DNA甲基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哺乳动物中,5-甲基胞嘧啶(5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07-13

  • PNAS:Sufu同时负调控中心体复制和DNA复制起始的分子机制

      2021年07月1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传茂教授实验室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28/e2026421118)上长文在线发表题为“Sufu negatively regulates both  initiations of centrosome duplication and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发现Sufu独立于其在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经典功能,作为一个主控开关(“master switch”),同时负调控中心体和DNA复制起始的分子机制。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07-12

  • 南方医科大Cell子刊发文:溶酶体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白晓春、邹志鹏研究团队发现溶酶体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成果以“Vangl2通过调控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平衡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Vangl2 limits chaperone mediated autophagy to balanc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为题,于2021年7月1日在线发表于《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溶酶体在传统意义上是细胞内回收和处理废弃物质的“垃圾处理站”,但近期研究显示其还具有调控细胞膜修复、细胞代谢和免疫反应等多种作用。该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1-07-09

  • 高温诱导植物热形态建成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全球气候暖化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威胁粮食安全。在拟南芥中,组蛋白变体H2A.Z在环境和发育信号响应基因上富集。当环境温度升高时,H2A.Z从温度响应基因的染色质上去除,并往往伴随着基因的表达激活,从而促进植物在高温下的形态建成。但H2A.Z从特异位点上去除并激活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2021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姜丹华团队在Molecular Plant 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INO80 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 promotes thermomorphogenesis by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07-09

  •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糖基化酶介导的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2021年7月5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伊成器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发表题为“DNA repair glycosylase hNEIL1 triages damagedbases via competing interaction modes”的论文,揭示了DNA糖基化酶hNEIL1识别并修复多种不同类型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hNEIL1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中一个关键的DNA糖基化酶,它可以修复十多种结构迥异的DNA碱基损伤。遗憾的是,人们对hNEIL1的底物识别机制还所知甚少,尤其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07-08

  • Brain:广州妇儿中心团队大规模分析脑瘫的遗传因素

    脑性瘫痪(脑瘫,CP)是由于控制肌肉运动的脑部区域(运动区)畸形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障碍、癫痫、视力和听力问题、语言障碍等。全球有2000多万名脑瘫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的病因有很多种,包括分娩期间缺氧、新生儿感染等。然而,三分之二的脑瘫患者是足月出生的,分娩期间缺氧仅能解释不到10%的脑瘫病例。近八成的病例还无法确定病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有很大贡献。不过,人们对脑瘫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知之甚少,这阻碍了脑瘫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此,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研究团队对120个特发性脑瘫家庭开展深入的临床和分子分析,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7-07

  • 西湖大学最新发表Nature文章,解密精子活化开关CatSper通道体

    7月5日晚上23时左右,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吴建平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 of a mammalian sperm cation channel complex”的最新研究结果,报道了受精过程中关键离子通道复合体CatSpe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这是在全世界首次揭示这一超级复合物的样貌,并且鉴定出多个以前从未发现的成分,统称为“CatSper通道体”(CatSpermasome)。结构生物学家、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评价说:“这是一个充分彰显结构生物学魅力的突破性进展。由于这一进展,人类第一次看到了CatSper这样一个在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钙离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1-07-07

  • 浙大生科院Nature子刊发文:DNA聚合酶错误掺入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机制

       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会造成各种类型的DNA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SB)是最为严重的一种DNA损伤类型,如不能及时修复将极大的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细胞死亡。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是DSB修复的主要方式之一[1]。X-家族DNA聚合酶(Pol λ、Pol μ、TdT)参与NHEJ过程并填补损伤DNA缺口[2]。在NHEJ过程中,Pol 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错误掺入dGTP,其错配产物会进一步激活NHEJ下游反应[3]。然而Pol μ进行错误掺入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2021年6月18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烨教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21-07-07


页次:469/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