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王晓群课题组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天坛医院贾文清团队揭示...

      室管膜瘤是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上皮恶性肿瘤,常见发生于幕上、颅后窝和脊髓位置。与脑部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儿童不同,脊髓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在成人患者脊髓内肿瘤中占比超过60%。手术切除是目前脊髓室管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具备全切除手术条件。对于不接受辅助放化治疗的次切除患者,肿瘤复发率高达50%-70%。因此,新型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的发现对于临床室管膜瘤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吴倩课题组联合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课题组和北京天坛医院贾文清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Interrogatio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11-27

  • 生命学院颉伟与北京农学院郭勇、中科院动物所李伟课题组合作发文揭示哺乳动物早期胚…

    在生命起始的时候,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全能性的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发生了广泛而剧烈的重编程。同时,一些表观遗传信息如基因印记会被选择性的保留下来。由于哺乳动物配子和早期胚胎材料的稀缺,关于表观遗传信息在配子向胚胎转变(parental-to-embryonic transition)过程中是如何遗传和重编程的研究长期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一些高灵敏微量细胞染色质分析技术的出现,研究人员得以在分子水平研究表观遗传信息在生命起始过程中是如何擦除、重建和遗传的。这些研究大部分是在模式动物尤其是小鼠中展开的。但是,在不同物种中,表观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否保守,以及不同物种中是否存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1-27

  • 广州健康院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获批上市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并采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诊断为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或加速期(AP)的成年患者。这是健康院建院以来第一个1.1类新药获批上市。    CML是一种与白细胞有关的恶性肿瘤。随着靶向BCR-ABL的TKI药物上市,针对CML的治疗方式得以革新,但获得性耐药一直是CML治疗的主要挑战。BCR-ABL激酶区突变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T315I突变是常见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1-11-27

  • 暨南大学尹芝南教授:IL-27信号通路可促进脂肪产热,抑制肥胖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尹芝南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IL-27 signaling promote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IL-27信号通路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且第一次证明了IL-27受体(IL-27Ra,即WSX-1)在非免疫细胞——脂肪细胞上表达并发挥重要功能。该发现改变了对IL-27功能的已有认识,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分子,除主要在T细胞上表达,在感染免疫及自身性免疫疾病中发挥作用及功能外,该工作揭开了IL-27信号通路在代谢性疾病中重要作用,也给未来肥胖代谢综

    来源:网络

    时间:2021-11-26

  • 缓慢释放TT-10药物可改善心脏病发作的恢复

    在小鼠模型中,从纳米颗粒中释放TT-10改善了心脏病发作后的心脏功能,同时增加了心肌细胞增殖和更小的梗死面积。心脏病发作会杀死心肌细胞,造成疤痕,削弱心脏,通常会导致最终的心力衰竭。肌肉缺乏修复是由于哺乳动物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非常有限,除了出生前后的短暂时期。因此,一种被称为TT-10的药物,通过希波-雅浦信号通路的成分来刺激心肌细胞的增殖,被认为有望治疗心脏病。几年前,在小鼠心脏病发作模型中腹腔注射TT-10最初促进了心肌细胞的增殖,并在给药一周后显示心肌坏死区域(即心肌梗死)的大小下降。然而,这些早期的改善之后,心脏功能在随后的时间点恶化。因此,医学博士Jianyi “Jay” Zhang

    来源:scitechdaily health

    时间:2021-11-26

  • 中外学者提出基因修饰食用动物“自然杂交等同”分类新原则

      2021年4月21日,著名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国际育种企业Acceligen公司等单位共同撰写的观点性文章《Social Acceptance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imals》。农业食用动物的遗传改良对于确保世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育种周期长、见效慢。基因组修饰技术能够绕过超长的世代间隔而大幅加快农业食用动物的育种进展,理论上仅需要一至两个世代就可以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联合发布植物“活化石”银杏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裸子植物作为一类独特的植物种系,主要由四个支系组成:银杏纲、苏铁纲、松杉纲和买麻藤纲。银杏作为典型的孑遗物种,是银杏纲现存的唯一成员,不仅具有特殊的进化地位,其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如类黄酮和萜内酯,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效果显著。由于裸子植物普遍基因组庞大且具有高比例的重复序列,给基因组的组装注释带来较大难度。       2021年6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联合南京林业大学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nearly c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科研进展| 基因组所钱前院士团队联合解析生长素和microRNA调控水稻...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粒型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已克隆出许多控制水稻粒型的明星基因,但生长素调控水稻粒型的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钱前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稻所”)合作,在国际顶级植物学杂志Molecular Plant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miR167a-OsARF6 OsAUX3 Module Regulates Grain Length and W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科研进展| 基因组所联合多家单位成功破解铁观音基因组与茶树演化史

      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起源于中国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令人愉悦的香味和沉淀千年的文化使茶成为除水之外最受大众喜爱的健康饮品。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多个茶树全基因组物理图谱被破译[1-8],但仍然缺乏对乌龙茶之首铁观音基因组的研究。 由福建农林大学尤民生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深圳基因组所”)张兴坦研究员主持,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的科学家共同合作成功破解铁观音基因组和茶树演化史,研究成果于2021年7月15日以“Haplotype-resolved genome assembl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evolutionary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科研进展| 基因组所成功解码珍稀抗癌植物红豆杉高质量基因组, 揭示天然抗...

      红豆杉,作为“植物大熊猫”,在我国被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还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由红豆杉产生的独特的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作为已知疗效最好的植物源明星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是目前癌症化学药物治疗的“主力军”。 从紫杉醇被发现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完成了对其构效关系、药物剂型、药物来源、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迄今为止,红豆杉如何合成紫杉醇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还没有被完全解析。 2021年7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和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在Nature Plants发表题为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科研进展|基因组所左二伟团队联合研发高效率、高保真的C-G碱基编辑器

        2021年8月1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左二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怡迪研究组的研究论文,题为“Optimization of C-to-G base editors with sequence context preference predictable by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该研究优化得到高效率、高保真的新型OPTI-CGBEs,并开发出能够准确预测OPTI-CGBEs编辑效果的深度学习模型CGBE-SMART。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科研进展| 基因组所唐中林团队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开发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快速检...

      近日,基因组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在《ACS合成生物学(ACS Synthetic 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ly Sensitive CRISPR/Cas12a-Bas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被选为同期封面文章。这项研究首次创建了“一管式”快速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荧光检测技术,可以在25分钟内精准检测出PRRSV。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群发生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科研进展| 基因组所联合发表植物基因组测序20周年重要综述文章

        2021年11月12日,基因组所联合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澳大利亚CSIRO研究组在《植物科学趋势(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Twenty years of plant genome sequencing: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的综述论文。论文通过检索和分析上千篇基因组相关文章,系统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这20多年间植物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进展,深度探讨了未来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挑战。          数据统计发现,自2000年12月公开发布首个植物基因组—拟南芥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科研进展| 基因组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揭示中外猪种产肉性状差异遗传...

      11月15日,基因组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genome variation and developmental transcriptome maps reveal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in pig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中国地方猪和西方瘦肉型猪在产肉性状及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差异分子调控机制,为猪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生猪是我国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猪遗传资源,也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1-11-26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氢化物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88101、21633011、219222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团队与丹麦技术大学Vegge教授团队合作,通过设计碱(土)金属钌基三元配位氢化物合成氨催化剂新体系,提出了构建“富电子、多组分活性位”的催化剂设计策略。相关成果以“三元钌配位氢化物缔合加氢合成氨(Ternary Ruthenium Complex Hydrides for Ammo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26

  • 我国学者在DNA生物功能材料领域取得进展

    图1 由生物质DNA和离聚物为原料制备的可持续DNA生物塑料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622404、21621004)等资助下,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团队在DNA生物功能材料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利用生物质DNA和离聚物创制可持续生物塑料(Sustainable Bioplastic Made from Biomass DNA and Ionomers)”为题,于2021年11月14日在线发表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26

  • 许瑞明团队揭示组蛋白伴侣sNASP-ASF1协同与竞争结合组蛋白H3-H4的分子机制

      2021年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研究团队在《Genes & Developmen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istinct histone H3-H4 binding modes of sNASP reveal the basis for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of histone chaperon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组蛋白伴侣sNASP-ASF1结合组蛋白H3-H4的协同与竞争机制,为理解组蛋白H3-H4的结合模式及其在组蛋白伴侣网络间的传递提供了新的视角。   组蛋白伴侣作为调控染色质组装的重要因子,与真核细胞表观遗传信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11-26

  • 科学家发现激酶解锁异染色质的“递进修饰”模式

      11月24日,Nature杂志社《细胞死亡&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裴端卿/陈可实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MAP2K6 Remodels Chromatin and Facilitates Reprogramming by Activating Gatad2b-Phosphorylation Dependent Heterochromatin Loosening”(MAP2K6 通过激活 Gatad2b 磷酸化依赖性的异染色质松散来重塑染色质并促进重编程)。该研究发现MAPK信号通路二级激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1-11-26

  • 基因组“无用”序列稳定染色质三维结构及细胞稳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非编码R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座子等。作为在基因组中占比约98%的非编码区域,仍有大量是功能未知的,这些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垃圾”的区域,已被逐渐证实存在重要功能。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其他细胞生命活动,然而,除了研究较多的增强子-启动子成环所形成的三维结构在调控基因表达上的作用外,其他大量非编码序列在形成和维持正确三维染色质结构上是否具有潜在功能,在目前的研究中是被忽视的一个方向。之前有研究表明,改变非编码序列能够改变染色质结构,如切除一些拓扑结构相关结构域(TAD)的边界序列能够导致异常的基因表达,诱发疾病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1-11-25

  • Nucleic Acids Research阐述胚胎干细胞获得全能性的新机制

    2021年11月18日,我院沈立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laxed 3D genome conformation facilitates the pluripotent to totipotent-like state transition in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通过三维基因组测序等一系列表观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染色质高级结构在多能性胚胎干细胞向全能样干细胞转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调控功能。干细胞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也是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重要基础,对推动医学进步和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具有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1-11-25


页次:450/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