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余发星课题组《Cell Reports》报道Hippo信号通路调节肿瘤发生新机制

     Hippo信号通路在调控器官大小调控及组织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通路异常,特别是下游效应因子YAP/TAZ持续活化,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虽然很多证据表明Hippo通路在肿瘤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但除NF2以外,Hippo 通路基因的遗传改变在人类肿瘤中相对罕见。NF2基因突变是导致家族遗传性Ⅱ型神经纤维瘤的主要原因,此外,NF2 的改变也多见于胸膜间皮瘤,偶见于胆管癌和肾细胞癌等。值得注意的是,NF2作为Hippo信号通路的抑癌因子,其突变与很多肿瘤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但大多数具有 NF2 突变的肿瘤尤其是与Ⅱ型神经纤维瘤相关的肿瘤,通常恶性程度较低,这其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张炜佳课题组《eLife》报道线粒体动力学调节胸主动脉瘤发生发展

     胸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Aortic Dissection, TAAD)是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发生急性破裂,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致病人死亡。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畸形在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为1-2%,BAV患者并发主动脉扩张病变的风险极高,是TAAD的独立危险因素。BAV及TAAD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救治过程对于医院设施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包括心血管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科的团队协同能力要求极高。因此,及早筛选出高危患者,在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陈飞团队《Molecular Cell》揭示真核生物转录机器在转录早期命运决定的机制

     基因表达的精准调控,对机体发育和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基因表达的紊乱,则影响着众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转录是基因表达调控最关键的步骤,因此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课题。真核生物大多数基因的转录主要分为转录起始(initiation)、暂停(pausing)、延伸(elongation)和终止(termination)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涉及到RNA聚合酶II(Pol II)与对应的转录起始因子、延伸因子或终止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转录延伸因子SPT5(细菌的同源蛋白为NusG/RfaH)是唯一在所有生物中都保守的转录调节因子。NusG/Rf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孙蕾/陈振国团队与合作者在《Protein & Cell》报道超广谱强效的抗新冠病毒全人源中和抗体

     SARS-CoV-2(新冠病毒)变异株例如B.1.1.7(Alpha)、B.1.351(Beta)、P.1(Gamma)以及B.1.617.2(Delta)的不断出现给新冠疫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急需要开发高效广谱的中和抗体,特别是需要寻找到识别保守抗原表位的广谱抗体,从而应对这些已知和未来即将出现的新冠病毒突变体,并为设计广谱疫苗奠定理论基础。 2021年9月23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孙蕾团队、陈振国团队与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王乔、陆路等团队,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祥喜团队在Protein &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徐建青、张晓燕教授团队《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报道一种全新的、肿瘤微环境激活杀伤的CAR-T,有潜力成为不同实体瘤有效治疗手段

     近年来,CAR-T疗法治疗血液源性肿瘤效果显著,然而在针对实体瘤的临床研究中却遭遇重大挑战。目前CAR-T均为靶点激活杀伤,而肿瘤靶点通常也在正常组织低表达,进而产生“on-target, off-tumor”现象、诱生炎症因子风暴、中枢神经毒性等,给CAR-T治疗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肿瘤细胞的异质性进一步导致靶点激活杀伤有效性受到挑战。即目前的靶点激活杀伤的CAR-T技术在在治疗实体瘤中,安全性与有效性上均遭遇重大挑战。 如何摆脱靶点依赖、将CAR-T技术进化为新一代肿瘤微环境激活杀伤,从而对不同的实体瘤均安全有效是领域内一直追逐的热点、也是该领域的技术高地。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张炜佳课题组《eLife》开发荧光分子转子IBS440探测线粒体局部微环境的变化

     肿瘤细胞异常分裂,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等过程,都会造成细胞内微环境液相粘稠度的增加。早在20世纪40年代,Cancer Research杂志刊登了题为Increased Viscosity of Cells of Induced Tumor(Cancer Res 1942,2,16)的论文,作者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高速离心实验,观察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层情况,证明了肿瘤细胞的细胞质粘稠度比正常细胞的高。一直以来,化学生物学家们对细胞内容物的物质密度、粘滞度、缺氧等生物物理性质保持着很大的兴趣和热情。 2021年10月11日,我院张炜佳团队在eLife发表了题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乔亮、曹纬倩合作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 》开发DIA糖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工具GproDIA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精准分析对于疾病机制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以及药物和疫苗开发至关重要。完整糖肽分析能获得特定糖基化位点与糖链的对应关系信息,是现代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十分重要而极具挑战性的组成部分。目前,糖肽分析最常用的质谱采集模式是数据依赖性采集(DDA),存在母离子选择随机性的问题,其结果中存在较多的缺失值。近年来出现的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模式能弥补DDA的缺点,已开始初步应用于糖蛋白质组学领域。然而,现有的糖肽DIA分析方法缺乏可靠的质控,难以处理多种糖肽在隔离窗口中共碎裂的复杂情况。2021年10月18日,与我院曹纬倩团队与复旦大学化学系乔亮团队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Alastair Murchie-陈东戎课题组《Nature Catalysis》发现首个"SAM 依赖的甲基转移酶核酶"

     RNA的甲基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生物体内参与重要生命过程的核糖体RNA和转运RNA都是高度甲基化;信使RNA(mRNA)的帽子结构的鸟嘌呤有N-7甲基的;近年的研究发现: mRNA的内部的碱基的甲基化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控,这些研究已逐渐演化成一个全新的学科称为表观转录组学(Epitranscriptome)。目前研究中在生物体内催化RNA甲基化的都是蛋白质,它们利用体内普遍存在的硫腺苷甲硫氨酸(SAM) 作为甲基供体,催化RNA甲基化。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在生物体内存在天然核酶催化多种关键反应,包括核糖体催化的蛋白质肽键的形成,以及I-类、II-类内含子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徐彦辉团队《Cell Discovery》报道RNA聚合酶I转录调控机制

     在真核生物中,三种结构保守的RNA聚合酶(Pol I,Pol II和Pol III)分别介导不同基因的转录,合成不同类型的RNA。其中Pol I定位在细胞核核仁中,主要转录rRNA,其转录活动可达整个胞内转录活动的60%,对于核糖体合成至关重要。临床研究证明,Pol I的突变会导致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面骨发育不全以及严重神经变性等疾病的发生,此外Pol I转录机制被认为是重要的抗癌治疗的药物靶点之一,因此人源Pol I的结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20日,院徐彦辉团队在Cell Discovery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Structure of the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徐彦辉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RNA聚合酶III转录终止机制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可分为起始,延伸和终止过程。其中终止过程涉及聚合酶减慢速度至停止,然后从基因组上解离。但相关研究比较有限,没有明确的分子机制模型。 2021年11月21日,我院徐彦辉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RNA polymerase III-mediated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through trapping poly-deoxythymidine的研究成果,报道RNA聚合酶III转录终止机制。 该研究解析了3.6 Å分辨率的人源&nbs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贺福初/丁琛团队《Science Advances》报道精密解析染色质开放区域蛋白质-DNA转录机器的“工具包”

     转录调控蛋白质机器由转录因子(transcirption factor,TF)、转录辅助因子(transcirptional coregulator, TC)等构成,其在几乎所有生物学进程(如分化、发育、细胞周期控制和细胞凋亡等)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基因的转录过程依赖于转录调控蛋白质机器与DNA结合并行使相应功能,二者的结合是基因启动转录的前提。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染色质有一些区域经染色质重塑后呈现出松散的状态,这部分 DNA 区域被称为开放染色质(open chromatin)或可接近性染色质(accessible chromatin),而染色质是否呈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顾宏周团队《Analytical Chemistry》报道特异且紧密结合镍离子的DNA序列

     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镍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可充电电池和特殊合金。大量使用带来的副作用是镍不可避免地进入各种水体,造成重金属污染。高浓度的镍,通常是+2价Ni离子(Ni2+),能与各种代谢物和生物聚合物形成不良复合物,从而导致细胞毒性。因此,检测和去除水体中的Ni2+对工业发展和人类健康都至关重要。然而,高特异性识别Ni2+探针的缺乏使得Ni2+的检测及精准回收再利用难以高效实现。在现有技术中,除了经典的质谱仪器分析以外,其余如比色分析、基于量子点或螯合剂的分析手段等,都无法特异的识别Ni2+(例如无法区分Ni2+与Co2+)。 2021年11月4日,我院顾宏周团队在A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Alastair Murchie-陈东戎课题组《Nucleic Acids Research》报道Twister核酶的新生物学功能

     核酶指有催化功能的RNA。Twister核酶是生物信息学揭示的天然自剪切核酶,分布广泛且催化效率高,被应用于核糖开关、环状RNA表达载体等分子工具的研究,但目前Twister核酶的天然生物学功能未知。 逆转座元件指通过RNA中间体从基因组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DNA序列,转座元件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分布都极其广泛,在基因组中占比往往很高,如线虫基因组中转座元件占约12%,人类中则占45%。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基因组中逆转座元件占比超过20%。Repbase中共收录17种S.mansoni逆转座元件。 2021年9月22日,我院A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曹纬倩与合作者《Nature Methods》发布蛋白质位点特异性糖基化解析工具pGlyco3

     蛋白质位点特异性糖基化的精准解析对于研究蛋白质糖基化功能、发现疾病潜在标志物及药物靶标十分重要。大规模、高准确性完整糖肽解析一直是蛋白质后修饰分析领域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近年来,完整糖肽解析在生物质谱分析及计算糖蛋白质组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目前解析方法仍有明显的局限性:大部分工具无法对糖链鉴定进行质控,尤其是复杂的糖型;检索速度慢;无法对多个糖基化位点精准定位;无法鉴定含有修饰糖单元的完整糖肽等问题。 2012年11月25日,我院曹纬倩博士与中科院计算所曾文锋博士等合作在Nature Method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recise, Fast and Compreh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卢智刚/罗敏团队等《Cell Research》报道新冠病毒多个新功能性受体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全球COVID-19爆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SARS-CoV-2具有多器官嗜性,可引起发烧,咳嗽,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多器官衰竭。宿主细胞受体是病毒嗜性和引发疾病的关键决定因素。但目前为止,被广泛认可的SARS-CoV-2受体仅有ACE2。而ACE2的表达相对局限在胃肠道、肾脏、心脏等器官,难以解释SARS-CoV-2的多器官嗜性。另外,SARS-CoV和SARS-CoV-2都利用ACE2作为主要入侵受体,但二者在噬性和临床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别,这些都提示存在其他受体来介导SARS-CoV-2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因此,系统性分析SARS-CoV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李继喜团队发现促炎性细胞死亡的全新调控机制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2

  • 倪挺团队揭示体细胞突变失活抑癌基因的潜在新机制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2

  • 张一婧研究组合作揭示麦类特异转座子重塑小麦环境适应调控网络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2

  • 葛晓春课题组发现了新的抗吡啶类除草剂基因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2

  • 王陈继组合作揭示前列腺癌异常基因组DNA甲基化新机制

    王陈继组合作揭示前列腺癌异常基因组DNA甲基化新机制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形式,显著影响着染色质的开放程度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甲基化主要发生在核苷酸胞嘧啶第五位的碳原子上(5-methyl Cytosine,5mC),这种修饰在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中都广泛存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DNA甲基化对于生长发育是必须的,并且在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沉默、转座子抑制、衰老和肿瘤发生中产生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往往表现出异常的DNA甲基化状态。异常的DNA甲基化课介导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的沉默,从而使肿瘤对药物产生耐受。原发前列腺癌可根据其关键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2


页次:443/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