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植物生物互作和植物健康国际研讨会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韩晓伟)近日,由我校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物互作研究中心、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联合组织的“植物生物互作和植物健康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研讨会汇集了来自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士、丹麦、芬兰、以色列、拉脱维亚和中国等10个国家共16位植物生物互作领域的知名学者,就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植物免疫学、植物与有益微生物互作和植物昆虫互作等方面共同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植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案。本次研讨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余位科研人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1-11-25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市场设计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2033004、72122009)等资助下,南京审计大学社会与经济研究院张军教授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Federico Echenique教授、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Antonio Miralles教授合作,对市场设计中公平有效分配机制的设计及其在复杂约束条件下的分配问题中的应用开展原创性的探索。研究成果以“约束条件下的虚拟市场均衡(Constrained Pseudo-Mar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25

  • Cancer Cell:anti-PD-L1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课题组、马飞和徐兵河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ancer Cell上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analyses reveal key immune cell subset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PD-L1 blockade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     乳腺癌位于女性恶性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1-11-24

  • 北大,中科院合作发文:新型冠状病毒激活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新机制

    2021年11月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魏文胜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课题组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了题为Sensing of cytoplasmic chromatin by cGAS activates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报导了新冠病毒激活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新机制。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清。天然免疫反应是宿主抵抗病毒入侵的第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1-11-24

  • Nature:SAR1B感知细胞内亮氨酸浓度调控mTORC1活性

     细胞根据营养状态调控生长是基础的生命科学问题【1】。营养物质包括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等。其中,细胞通过mTORC1复合物感受氨基酸浓度,并据此调节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氨基酸富足时,mTORC1被活化,启动合成代谢,包括促进游离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细胞生长加速。相反,游离氨基酸缺乏时,mTORC1被抑制,合成代谢停滞,细胞生长减缓。各种氨基酸的浓度会被其对应的感受器蛋白感知到(也称为氨基酸受体),进而将信号传递给mTORC1【2】。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TORC1的持续活化在癌细胞生长和肿瘤发生中扮演重要作用。已发现许多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通过激活mTORC1促进肿瘤发生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1-11-24

  • 周斌组在Trends in Cell Biology发表双同源重组系统的综述论文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Trends in Cell Biology发表了题为“Harnessing orthogonal recombinases to decipher cell fate with enhanced precision”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地回顾了正交双同源重组酶系统遗传学操作的发展历程,深入讨论了双同源重组酶系统在各个器官与系统中的应用如何弥补了单同源重组酶系统的局限进而厘清了各领域内的争议问题,并且展望了正交同源重组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思路。   Cre-loxP同源重组系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11-24

  • 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高鹏研究员课题组实现界面局域声子色散测量

    作为晶格振动的准粒子,声子直接影响凝聚态体系的热导率、电子迁移率等物性,并在传统超导、结构相变、光散射等物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麦克斯·玻恩(Max Born)与我国半导体物理奠基人黄昆先生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Dynamical Theory of Crystal Lattices)奠定了声子学的理论基础;而单晶块材的声子结构也能够被光子、电子、中子等多种非弹性散射实验所测量。在晶体的界面处,由于平移对称性的破缺,界面声子的局域行为与体态明显不同,这也正是表面、界面、低维纳米材料呈现诸多独特物性的根源之一。上世纪就被预言存在的界面声子模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1-23

  • Molecular Psychiatry|王征实验室使用磁共振成..

    日前,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王征实验室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在线发表题为“Common and differential connectivity profile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and capsulotomy in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报道两种神经调控手术干预难治性强迫症的脑网络模式调控的异同,为个体化术前治疗方式筛选、术后康复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强迫症(Obsessive–co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1-11-23

  • NBT|李毓龙实验室开发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大麻素的时空动态..

     人类历史上,大麻已被驯化并使用了数千年。完成于汉代的中国最古老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麻蕡(即大麻果实),味辛平。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这不仅介绍了大麻的药学功效,还描述了人摄入大麻所引发的幻觉等精神活动的变化。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古书上所记载的大麻对人精神活动的影响是由其天然成分大麻素类分子进入人体后作用在内源大麻素系统而实现的。图一:大麻形态示意 内源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 eCBs),包括花生四烯酸甘油酯(2-Arachidonoylgylcerol,简称2-AG)和花生四烯酸乙醇胺(N-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1-11-23

  • 刘志博课题组报道新型核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生命中心、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课题组在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上发表了题为“18F-Boramino Acid PET/CT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Glioma Patients”的研究论文(DOI: doi.org/10.1007/s00259-021-05212-7),报道了一类新型氨基酸类核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此前,为解决氨基酸类核药物标记困难、肿瘤靶向性不足的难题,刘志博及合作者基于羧基(-COO-)与三氟化硼(-BF3-)的相似性发展了一类新型含硼氨基酸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1-11-23

  • 营养与健康所林旭研究组在血浆甘油磷脂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曾嵘研究组合作,分别于2021年11月20日和4月7日在国际著名的Diabetologia(《糖尿病学》)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AJCN,《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杂志发表了题为 “Associations of 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with modifiable lifestyles and incident diabete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P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1-11-23

  • Nature Biotechnology: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 稳定提升荧光显微镜两倍分辨率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利用荧光分子的化学开关特性(PALM/FPALM/STORM)或者物理的直接受激辐射现象(STED),实现超越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成像。尽管如此,活细胞中的超分辨率成像仍然存在两个主要瓶颈:(1)超分辨率的光毒性限制了观察活细胞中精细生理过程;(2)受限于荧光分子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子数,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可兼得。受限于这个瓶颈,为了在活细胞上达到60nm空间分辨率极限,现有超分辨率成像手段需要强照明功率(kW~MW/mm2)、特殊荧光探针和长曝光时间(>2 s)。强照明功率引起的强漂白会破坏真实荧光结构的完整性,长曝光时间在图像重构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1-22

  • 为什么愈伤组织能再生器官

    组织培养是重要的植物营养繁殖技术,也是基因编辑等现代农业分子育种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上世纪五十年代由Skoog和Miller奠定的组织培养技术一直沿用至今(Symp Soc Exp Biol, 11:118–130, 1957)。在两步法组织培养技术中,第一步是获取多能性(pluripotency acquisition),即利用高浓度生长素诱导外植体产生具有再生多种器官能力的愈伤组织;第二步是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即通过高浓度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再生为芽,或通过低浓度生长素诱导愈伤组织再生为根。2010年,Meyerowitz实验室提出愈伤组织类似于根尖

    来源:植生所

    时间:2021-11-22

  • 植物线虫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在生防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莫陈汨)近日,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线虫病害绿色防控团队从线虫生防真菌淡紫紫孢菌中鉴定了一个与真菌生长发育、抗逆和杀线虫活性相关的关键蛋白PlCYP5,为利用淡紫紫孢菌绿色防控植物线虫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该研究首次在丝状真菌中报道了核糖体蛋白专用分子伴侣系统,解析了亲环蛋白PlCYP5作为核糖体蛋白专用分子伴侣调控核糖体生物形成的新机制。相关成果以“Cyclophilin acts as a ribosome biogenesis factor by chaperoning the ribosomal pro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1-11-21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流变学结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青藏高原东缘三维构造形变模型,地表的背景色代表汶川地震震后9年粘弹性介质松弛导致的地表累积位移;红线为该地区主要共轭剪切断裂带与地表及模型侧切面的交线;左侧黑色箭头代表区域构造加载的边界条件;正交的白色箭头对表示下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应变模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90294、41474028和41774008)等资助下,北京大学沈正康教授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王敏研究员及其带领的研究团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20

  • 我国学者解密铝合金变形过程中针状纳米析出相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机理

    图1 β″析出相(1-4)被位错(i-iv)切过的原位透射电镜纳米力学实验视频截图 图2 β″和βʹ两种不同析出相与位错的不同交互作用结果的离位透射电镜及APT表征结果,(a,b)中的样品取自两个不同宏观拉伸样品距断口尖端0.2毫米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71340、51820105001、51531009、51711530713)等资助下,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杜勇教授团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20

  • 北京大学Nature最新发文:揭示痒觉感知的分子机制

    2021年11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孙金鹏团队和高宁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Structure, fun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human itch receptor complexes”。 该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对痒觉受体MRGPRX2对多肽和过敏性药物的感知药理学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进一步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不同配体作用下痒觉受体MRGPRX2与Gi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发现了痒觉受体非常独特的配体识别口袋;并结合生化和细胞实验揭示了痒觉受体识别不同配体的通用机制,发现了痒觉受体特有的激活方式,该研究系统的揭示了痒觉感知的分子机制,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1-11-19

  • 首都医科大学Circulation发文,阐释恶性高热如何引起心律失常

    首都医科大学罗大力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表明集钙蛋白Casq1在心脏中表达,调节肌浆网钙离子的释放和心率。Casq1的缺乏会引起恶性高热样心律失常。这揭示了一种新的遗传性心律失常。肌浆网中钙离子结合蛋白的功能障碍是各种心律失常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编码RyR2(兰尼碱受体2)和CASQ2(集钙蛋白2)的基因发生突变,往往会导致儿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这是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同样地,RyR1或CASQ1的突变会引起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过度增加,诱发恶性高热(MH)和环境中暑(EHS)。MH/EHS是一种遗传性肌病,以高代谢为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11-19

  • 利用DNA甲基化检测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汤富酬教授/文路副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付卫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基因组规模的高灵敏度测序分析,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及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无创早期鉴别诊断。研究成果于11月15日以“Genome-scale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为题发表在Cli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1-19

  • 单配制鸟类雌性面对择偶代价时的灵活繁殖策略

      达尔文传统性选择理论认为,雌性对交配对象的选择偏好推动了雄性二型特征的进化。 然而,雌性个体过于挑剔所带来的代价可能会阻碍这种“挑剔”的进化。具体来说,在一夫一妻配偶制度中,当群内雌性“心仪”相同的雄性时会导致激烈的配偶选择竞争,这种对配偶选择的挑剔可能导致雌性最终无法找到合适的伴侣,并因此放弃繁殖。但是雌性应对此类繁殖代价的具体措施以及繁殖策略至今缺乏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代平研究员联合德国马普鸟类学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对模式物种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的研究工作表明,雌性斑胸草雀虽然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是挑剔的,但它们同时也有灵活的繁殖应对措施,以尽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1-11-19


页次:451/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