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生命学院戚益军课题组发现tRNA衍生的小RNA在植物抗真菌防卫反应中的功能

    转运RNA(tRNA)是一种由76-90个核苷酸(nt)组成的RNA分子,它的经典功能是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负责将mRNA序列转译为氨基酸序列。tRNA具有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这种结构由氨基酸接受茎、D(二氢尿苷酸)茎环、反密码子茎环和TψC茎环(ψ代表假尿苷酸)组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人和动植物中,tRNAs可被切割加工,产生多种小RNAs。当切割位于反密码子环时,产生5′和3′ tRNA半分子(tRNA halves);当切割位于TψC环时,产生3′ tRNA衍生的小RNA(3′ tsRNA);而当切割发生在D环、D茎或5′反密码子茎时,则产生5′ tRNA衍生的小RNA (5′ ts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26

  • 填补进化关键空白的真螃蟹

    哈维尔·卢克(Javier Luque)在观察这片有1亿年历史的琥珀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被困在里面的甲壳类动物是否有助于填补螃蟹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缺口。他只是想知道它是怎么卡在现在已经变成化石的树树脂里的?中国地质大学Lida Xing摄Luque研究螃蟹进化已经超过十年,他说,他第一次意识到这种标本是在2018年,从那时起就一直痴迷于它。他希望这一发现能让人们认为螃蟹值得关注。Luque说:“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是很好的水族馆宠物,对我们这些吃它们的人来说很美味,它们在游行和节日中受到庆祝,它们甚至有自己的星座。总体而言,螃蟹很吸引人,有些看起来很奇怪——从豌豆形状的小螃蟹到巨大的椰子螃蟹。螃

    来源:Science

    时间:2021-10-25

  • 北大学者Blood发文:皮肤T细胞淋巴瘤大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以及新型治疗靶点

    2021年9月28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汪旸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任仙文研究员合作在Blood在线发表了题为“PEG10 amplification at 7q21.3 potentiates large-cell transformation in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的研究论文,首次阐述了PEG10基因的拷贝数扩增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大细胞转化的关键作用及机制,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大细胞转化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治疗靶点。论文截图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皮肤归巢T细胞起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多种临床亚型。蕈样肉芽肿是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0-25

  • 物理学院王健研究组与合作者在二维晶态超导体中观测到平行场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近日在分子束外延生长的高质量晶态二碲化钯(PdTe2)超导薄膜中观测到了平行磁场下的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2021年9月2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二维晶态超导体中的平行场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Observation of in-plane quantum Griffiths singularity in two-dimensional crystalline superconductors)为题,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超导-绝缘体/金属相变是量子相变的经典范例,至今已有30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0-24

  • 北京大学白凡团队合作成果:细菌中存在液-液相分离 无膜液态蛋白质聚集体解析

    混合溶液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液体分层——比如在沙拉酱中油和醋分离时——物理学家称之为液-液相分离(LLPS)。除了调味品,这种相分离也发生在微观尺度上,在细胞内部,液相分离可集中生物分子,促进它们的反应。液-液相分离可能是基本细胞过程中的关键现象。真核细胞中液-液相分离 (LLPS) 的作用已有报告,例如驱动真核细胞中无膜区室的形成,包括 P 颗粒、核仁、异染色质和应力颗粒,提高相关生物分子的浓度、从而提高生化反应效率、保护 mRNA或蛋白质以促进细胞在压力下的存活。液-液相分离的可逆性特征通常对几种微环境因素高度敏感,在没有细胞膜的情况下,细胞响应生理学变化、将复杂细胞质成分进行动态划分能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10-23

  • 复旦大学丁琛、贺福初团队最新成果 研发精密解析染色质开放区域蛋白质-DNA转录机器的“工具包”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3日,《科学》(Science)杂志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丁琛/贺福初团队有关蛋白质-DNA转录机器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座子生物素化的可接近性染色质上的转录调控蛋白质机器(Proteome-wide profiling of transcriptional machinery on 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biotinylated transposons)”。该成果显示,复旦大学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染色质开放区转录蛋白机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1-10-23

  • 2021年10月22日 何向伟实验室在PNAS发长文揭示可逆遗传突变介导的不稳定遗传性状与基因组多样性

      我院何向伟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Lucas Carey实验室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2021年10月22日在线发表研究论文“A rapidly reversible mutation generates subclon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unstable drug resistance ”。        一般认为,基因组是高度稳定的。基因突变以极低概率随机发生; 一旦发生,几乎是不可逆的。而基因组的某些特定位点,有串联重复序列 – 即,完全相同或相似的DNA序列以首尾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1-10-23

  • 2021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成功召开

    10月16日—17日,2021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社交行为与孤独症)在北京大学吕志和楼B101会议室成功举办。孤独症国际论坛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举办的年度重要学术活动,自2016年起每年举行,通过不同的主题聚焦孤独症领域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领域。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社交行为与孤独症”,社交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患者通常表现出社交—情感互动缺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障碍以及难以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最新调查显示我国6-12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0.7%。社交障碍是疾病的核心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性功能发展与家庭生活。因此,深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0-23

  • 北大学者Science Advances发文:细菌细胞通过液-液相分离形成无膜细胞器提升耐药性

      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是细胞内很多重要生命过程的关键驱动机制。在真核细胞中,LLPS能让各种相关的生物分子富集,帮助细胞形成各种无膜结构,如P颗粒(P-granules),核仁(nucleoli),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和应激颗粒(stress-granules)等,从而实现提高生化反应效率,或是在压力环境下保护mRNA和蛋白质等重要细胞成分。LLPS具有可逆性并对环境因素高度敏感,近些年被证明是细胞响应外界压力及快速动态划分细胞空间结构的重要机制。与真核细胞相比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1-10-22

  • 恶性疟原虫编码超大膜蛋白VAR2CSA识别胎盘及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

      10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岚峰课题组、江陆斌课题组、复旦大学陈振国课题组及上海科技大学杨秀娜和高岩副研究员的合作研究论文: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ytoadherence to placental or tumor cells through VAR2CSA from Plasmodium falciparum。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传播的虫媒病。全球范围内,每年约2亿多人感染疟疾,导致40多万人死亡。此外,耐药虫株在不断出现,使得疟疾依然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疟疾高发地区

    来源:巴斯德所

    时间:2021-10-22

  • 中药1.1类创新药“艾拉片”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西北分部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中药1.1类创新药“艾拉片”,于2021年10月13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获准开展临床研究。   艾拉片来源于维吾尔医古籍,经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加减变化而成,该方由中亚白及、玉竹、菟丝子、淫羊藿、红景天、枸杞子、阿纳其根、肉桂、西红花等九味维医常用药材组成,具有滋补支配器官,补肾壮阳、固摄精气、提神强筋的功效。   研究团队以中药传承创新为出发点,探索“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视人用经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新药研发模式,对其处方药材基原、产地、饮片炮制、煎煮方法等既往临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1-10-22

  • I类新药CS0159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2021年10月20日,I类新药CS0159口服片剂针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CS0159是一种基于晶体结构辅助设计获得的新型强效非甾体类法尼醇X受体(FXR)小分子激动剂,是由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课题组和李佳课题组联合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CS0159于2020年由上海药物所和美国温安洛研究院(Van Andel Institute)以独占许可方式转让给凯思凯迪(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全球研发和推广。   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团队在核激素受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领域深入研究了二十余年;李佳团队长期致力于代谢性疾病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1-10-22

  • 对Holliday junction的重新审视:静态和动态角度控制

    随着DNA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日益复杂的多功能DNA纳米结构已以多种方案被成功构建。通过拓扑和几何特性控制和提高DNA纳米结构的精度,可进一步增强所构建结构的功能性。设计精度从纳米级跨越到埃级必将赋予DNA结构更多功能特性,比如精确的生物分子结合界面和理性设计的酶活性。其相关下游应用将包括单分子生物物理作业平台,高灵敏度环境生物和化学分子检测,及理性药物分子设计和筛选。作为DNA纳米结构中无处不在的基本结构模块,分支模块(Branched DNA motifs)特别是immobile Holliday junctions的精确角度控制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精度的关键挑战之一。为实现这一目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1-10-22

  • 陈玲玲研究员受邀在Molecular Cell发表环形RNA翻译Preview文章

      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员受邀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发表了题为“Expanded regulation of circular RNA translation”文章,对同期同刊发表的环形RNA翻译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导读和展望。   外显子反向剪接来源的环形RNA是共价、闭环、单链的RNA分子。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Howard Y. Chang研究组通过大规模筛选鉴定了一系列可驱动环形RNA翻译的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核糖体进入位点)元件,并对产生的部分多肽进行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10-22

  • 浙大团队开发出新型聚合物胶束,有望治疗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IVDD)是引起人们腰痛的主要原因,可能产生高昂的医疗费用。外源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移植已被证明对椎间盘退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退变区域内活性氧水平(ROS)的升高会抑制人ADSC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因此,需要找到一些方法来降低微环境中的ROS水平,以提高人ADSC的活力和功能。为了解决这些治疗问题,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基于夹竹桃麻素(apocynin,APO)的新型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其中胶束核心包载小分子化合物kartogenin(KGN),用于椎间盘退变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聚合物胶束能够准确并可控地递送APO和KGN,这两种分子可以保护人AD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10-21

  • 雨生虾青素积累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LTP诱导的海藻细胞组蛋白甲基化雨生红球菌(H. pluvialis)能产生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天然虾青素。如何提高雨生虾虾青素的含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Huang Qing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低温等离子体(LTP)处理下雨生虾青素积累的刺激效应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杂志上。“之前,我们发现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刺激雨生H. pluvialis的生长和虾青素的积累,”这项研究的组长Huang教授说,“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然后,我们想知道这是否是由

    来源:Bioresource Technology

    时间:2021-10-21

  • anti-PD-L1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

    2021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课题组、马飞和徐兵河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ancer Cell上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analyses reveal key immune cell subset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PD-L1 blockade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论文截图乳腺癌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0-21

  • 信息学院黄铁军课题组在Cell子刊发文揭示生物视网膜编码动态自然场景机理

    神经编码是指大脑将外界刺激(如视觉、嗅觉)转化为神经元脉冲响应的过程,是脑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机器视觉和机器感知意义重大。大脑中所接收的信息超过70%都是来自于视觉系统,视网膜作为心灵之窗,是生物视觉信息处理的第一站,负责对时空中不断变化的可见光进行实时编码。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模拟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编码模型,但仅处理简单或静态图像刺激,并且局限于小规模神经元群,不能有效表征真实视网膜处理动态自然场景的过程。为了突破上述瓶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黄铁军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视网膜编码模型,能够高精度地预测大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0-21

  • 汪迎春研究组系统揭示蓝细菌受光/暗调控的蛋白质降解

      光对于光合生物(包括高等植物和蓝细菌)是必需的,并且参与调控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光调控的蛋白质降解是光合生物中蛋白质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机制,其中最典型、研究最深入的是光系统II反应中心D1蛋白,其光诱导的降解和修复是光合作用能持续进行的保证。除此之外,还不清楚是否存在大量未被发现的受光调控的蛋白质降解及修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汪迎春研究组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手段,系统鉴定了模式蓝细菌集胞藻PCC 6803在光照或黑暗中发生显著降解的蛋白。结果表明共有79个蛋白表其降解明显受到光调控,包括一些能够参与到光系统II结构或功能、醌结合以及NAD(P)H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10-21

  • 中国学者最新研究发现间歇性节食可以改善脂肪肝

      2021年10月11日,国际营养学领域学术期刊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文章 “Improv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by intermittent use of a fasting-mimicking diet”,该研究采用小鼠模型报道了一种间歇性节食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脂肪肝。  随着现代生活人类营养条件的改善及全世界肥胖人口的增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1-10-20


页次:459/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