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与国外合作者在领导完美主义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632002、71702003、71672035)等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徐琳娜助理教授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知助理教授、纪铭博士生、董韫韬副教授,以及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Chia-Huei Wu教授探究了领导完美主义特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以“领导完美主义对员工创造力是敌是友?控制点作为关键要素(Leader Perfectionism—Fr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19

  • 我国学者在纳米催化剂抗烧结稳定性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纳米催化剂抗烧结Sabatier原理以及双功能载体的高通量筛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945302、21903077)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教授团队经过八年攻关,提出并建立界面作用调控纳米催化剂生长动力学的一般性理论和双功能载体高通量筛选策略,为理性设计和筛选稳定的抗烧结纳米催化剂提供了参考。研究成果以“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Sabatier原理以促进超稳定纳米催化剂的设计(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19

  • 生物物理所在新冠病毒原位结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联合王祥喜课题组等在新冠病毒原位结构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工作利用冷冻电镜断层重构技术,研究了β-丙内酯灭活的新冠病毒表面spike蛋白的原位结构特征,揭示了其融合后构象状态下纳米级分辨率的精细原位结构,包括跨膜区、融合活性六螺旋区、糖基化位点等。此外,还首次发现并深入研究了其特殊的寡聚化状态特征,提示了病毒感染中融合孔的潜在形成机制。这些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对于新冠病毒原位结构和感染机制的认识,为病毒入侵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目前,新冠病毒的感染仍在全球蔓延,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给人类健康和全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11-19

  •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的新病因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以前称为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遗传性疾病家族,影响糖缀合物上聚糖的组装或加工。迄今为止发现的不同类型CDG的临床谱各不相同,从严重的多系统疾病到局限于特定器官的疾病。本文通过新一代测序(NGS)分析人类患者血液样本确定了一种由第二起始蛋氨酸(p.M55V)中的单一错义替换引起的疾病类型,导致短亚型完全丧失。患者患有早期致命的多系统疾病,包括严重肝病、骨骼异常和糖基化异常。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疾病典型的血清筛查试验包括血清转铁蛋白糖链分析,N和O聚糖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异常的N-聚糖结构,采用MALDI-TOF质谱法对二甲基化聚糖进行血浆N-聚糖谱分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11-18

  • 复旦大学Hepatology发文,揭示乙肝病毒微染色体逃避清除的表观调控机制

    近日,肝病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袁正宏/陈捷亮团队题为“Hepatitis B Virus cccDNA Minichromosomes in Distinct Epigenetic Transcriptional States Differ in Their Vulnerability to Damage”的研究论文(DOI: 10.1002/hep.32245)。该研究基于多种体内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微染色体模型,首次系统阐明不同转录活性和表观状态的HBV微染色体在稳定性和抗清除方面存在差异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1-11-18

  • 利用DNA甲基化检测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汤富酬/文路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付卫团队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基因组规模的高灵敏度测序分析,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及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无创早期鉴别诊断。研究成果于11月15日以题为Genome-scale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in gastric cancer patie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1-11-18

  • 化学学院刘志博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新型核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课题组在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上发表题为“18F-Boramino Acid PET/CT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Glioma Patients”的研究论文(DOI: doi.org/10.1007/s00259-021-05212-7),报道了一类新型氨基酸类核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此前,为解决氨基酸类核药物标记困难、肿瘤靶向性不足的难题,刘志博及合作者基于羧基(-COO-)与三氟化硼(-BF3-)的相似性发展了一类新型含硼氨基酸核药物——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1-18

  • 2021年11月16日范衡宇实验室在Cell Reports上发表封面文章阐明激素作用下CNOT6/6L调控卵巢颗粒细胞中mRNA降解的分子机制

    2021年11月16日,我院范衡宇教授实验室在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CNOT6/6L-mediated mRNA Degradation in Ovarian Granulosa Cells is a Key Mechanism of Gonadotropin-triggered Follicle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并入选当期封面文章,报道了CCR4-NOT去腺苷酸化酶复合体的CNOT6/6L催化亚基参与雌性哺乳动物卵泡发育与内分泌调控的机制,并提出促性腺激素通过调控mRNA稳定性而发挥生理功能的新理论。 CCR4-NOT复合体是真核生物中一类主要的R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1-11-18

  • 徐涛/何顺民团队发布"女娲"基因组资源,提供中国人群遗传变异图谱和参考...

      遗传变异图谱是研究人群演化史、医学遗传学、基因型-表型关联的基础。此前,大多数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血统人群。已有研究表明,罕见和低频的变异往往是特定于人群或样本的,尤其是许多与疾病相关的变异。针对特定人群的基因组数据可以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区域适应性研究、用药指导等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单倍型参考面板可基于大型人群队列中已知的单倍型信息,对来源于相对稀疏的基因变异芯片或低覆盖率测序的样本中缺失的基因型进行推演,是促进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的有意义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此前缺乏中国人群特异的参考面板,其他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11-18

  • 微生物所严景华团队在新冠疫苗诱导抗体库的比较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发生以来一直持续至今,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挑战,也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目前全球多款疫苗已获批紧急使用或附条件上市,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130种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除灭活疫苗使用全病毒作为免疫原外,其余疫苗均选择新冠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蛋白RBD或刺突蛋白S作为免疫原。然而,鲜有研究对RBD和S两种免疫原所诱导的抗体库进行系统比较。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严景华团队利用mRNA疫苗开发技术平台,制备了RBD和S 两种mRNA疫苗免疫小鼠。通过新冠特异性记忆B细胞单细胞建库测序技术(10X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1-11-18

  • 北大的研究人员利用更高阶的蛋白质连锁反应来开发人工抗体

    化学拓扑结构是蛋白质工程的一个独特维度。在过去的几年里,拓扑非平凡蛋白的发现已经揭示了其潜在的功能优势,如增强热/机械/化学稳定性。因此,设计蛋白质的化学拓扑结构有希望设计治疗相关的蛋白质和工业酶。组装-反应协同已成为拓扑蛋白质合成的有效策略。两种类型的基因编码化学工具是强制性的:一种用于选择性链缠结到特定的几何形状,另一种用于位点特异性的共价连接。到目前为止,在前一类中只发现了少数适于拓扑蛋白合成的基序,迫切需要更有效的缠绕蛋白基序。最近,Zhang Wen-Bin教授团队通过对p53dim同源二聚体的工程设计,设计了一种高效的缠绕蛋白异质二聚体,并利用其合成了复杂蛋白的高阶[n]链烷,显示

    来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时间:2021-11-18

  • 叶绿体辅分子伴侣素Cpn20与分子伴侣Cpn60相互作用协助蛋白质折叠

      植物叶绿体内的蛋白质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光合作用,而蛋白质稳态主要由两类蛋白质调控:一类是负责蛋白质折叠的分子伴侣,另一类是负责蛋白质降解的蛋白酶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翠敏研究组发现叶绿体辅分子伴侣素Cpn20与分子伴侣Cpn60相互作用协助蛋白质折叠,同时Cpn20与ClpP相互作用减慢ClpP降解底物的速度。   研究者通过亲合标签从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叶绿体内纯化了完整的ClpP蛋白酶复合体。质谱和免疫印迹的结果表明蛋白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辅分子伴侣素Cpn11/20/23。体外生化实验证明了辅分子伴侣素Cpn11/2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11-17

  • 物理学院刘开辉教授课题组在绝缘衬底上晶圆级二维单晶制备新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开辉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双耦合协同调控的全新生长机理,在蓝宝石衬底上成功制备2 in(英寸)单层单晶二硫化钨(WS2),为基于绝缘衬底的二维单晶材料制备提供了通用技术,有望推动二维材料在电子、光电子以及谷电子学器件等方向的应用。2021年11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双耦合协同调控实现近邻a面蓝宝石衬底上晶圆级单层单晶二硫化钨的外延生长”(Dual-coupling-guided epitaxial growth of wafer-scale single-crystal WS2 monolay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1-17

  • 我国学者在钙钛矿晶体消色差波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722502、61727808)等资助下,北京理工大学钟海政教授、张用友副教授与合作研究团队在宽波长范围工作的消色差波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溶液制备无机钙钛矿晶体的消色差1/4波片特性(Solution-processed inorganic perovskite crystals as achromatic quarter-wave plates)”为题,于2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17

  • 华东理工大学在尿素电催化转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06039、21876049、21972023、21773032、22022301)等资助下,华东理工大学杨雪晶研究员、李佳男博士等与复旦大学合作者,以尿素电催化氧化反应产物归趋为核心,针对经典的活性镍基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等多种手段,揭示了尿素分子电氧化的过度氧化行为,并重新阐述了微观反应路径。该研究以“破译和抑制镍基材料催化尿素电解中氮物种过度氧化(Deciphering and Suppressing the Over-oxidized Nitrogen in Nickel-catalyzed Urea Electroly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17

  • 我国学者和海外合作者在丙烷无氧脱氢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ZnO-S-1以及商业K-CrOx/Al2O3类似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氧化再生催化性能,(a)  转化率;(b) 时空收率;(c) ZnO-分子筛的丙烯生成速率;(d) ZnO-金属氧化物的丙烯生成速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61132026、21878331、91645108、21903049和U1510103)等的资助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姜桂元教授团队联合德国莱布尼兹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11-17

  • 王二涛研究组在丛枝菌根共生“自我调节”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video:中国科学家在丛枝菌根共生“自我调节”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2021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题为“A 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 (PHR)-centered network regulates mycorrhizal symbiosis”的封面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植物磷信号网络控制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   磷元素是植物体重要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众多酶促反应及信号转导过程。磷酸盐是植物从土壤中获取磷元素的主要形式,然而磷元素主要以有机磷或难溶性盐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1-11-17

  • 自身运动信息的时间同步性对空间航向感知的影响

      2021年11月16日23点,《Cell Report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光流和前庭输入对空间航向感知的时间同步性效应》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顾勇研究组完成。该研究发现,相比于同步的视觉与内耳前庭刺激,当视觉刺激提前于前庭刺激约250-500毫秒出现时,猕猴对自身运动方向的辨别更加精确,且额叶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FEF)和外侧内顶叶(Lateral Intraparietal area,LIP)中的神经元编码空间航向的信息量更高。这些实验证据提示,

    来源:神经科学研究所

    时间:2021-11-17

  • Cancer Cell发现治疗PFA亚型室管膜瘤的新策略

            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林、耶鲁大学吴殿青和复旦大学儿童医院李昊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团队在室管膜瘤临床样品研究中首次发现CXorf67蛋白可以作为儿童颅内PFA型室管膜瘤使用PARP抑制剂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并发现PARP抑制剂联合放疗是治疗儿童颅内PFA型室管膜瘤的有效手段。        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儿童颅内常见的脑肿瘤,好发于幕下后颅窝,其中以PFA(poste

    来源:

    时间:2021-11-16

  • 西达本胺通过BTG1介导的自噬逆转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化疗耐药

      2021年10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合作发表的题为“Chidamide triggers BTG1-mediated autophagy and reverses the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in the relapsed/refractory B-cell lymphoma”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证实了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利妥昔单抗/化疗耐药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RRCLs)来源的细胞/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这将有助于HDAC抑制剂在复发/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1-11-16


页次:452/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