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院陈钧课题组在肿瘤转移治疗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肿瘤转移是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因素,以高侵袭性的三阴性乳腺癌为例,临床上90%以上的死亡为肿瘤转移造成,而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等仅能实现对原位肿瘤的控制,对于肿瘤转移无能为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导免疫抑制和炎症反应,增加肿瘤转移的几率。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转移形成的机制,探寻新的思路抑制肿瘤转移。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进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侵袭阶段:原位肿瘤细胞通过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过程(EMT)增加自身侵袭性,侵袭至周围组织并迁徙至血管或淋巴管附近,穿出血管进入循环系统,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s);(2)循环阶段:血小板直接黏附于CTCs表面,形成“细胞微栓”(Mi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楚勇副教授团队在用于急性白血病治疗的GSK-3β抑制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是一种脯氨酸导向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因其能够磷酸化糖原合成酶并使其失活而得名。GSK-3β参与体内多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包括胰岛素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其与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重要的药物新靶标。最新研究表明,GSK-3β很可能也是一个新的肿瘤免疫检查点,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近日,药学院药物化学系楚勇团队在药物化学领域权威杂志 Journal of M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李聪教授课题组揭示维持胶质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细胞间联络途径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决定GBM预后的最关键基因之一。IDH1野生型(IDH1WT)GBM占总病例90%左右,中位生存期约为13个月,显著低于IDH1突变型(IDH1MUT)GBM的中位生存期(33个月)。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新策略,但该策略并未显著改善GBM患者预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胶质瘤免疫抑制微环境降低瘤内免疫响应。因此,免疫抑制微环境再平衡对提高IDH1WT GBM患者免疫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6月6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孙涛、蒋晨等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疗领域取得进展

           结直肠癌极易出现腹膜转移(CRC-PM),5年生存率<10%。由于散在多发,临床上CRC-PM的示踪与治疗均极其困难。其基础方案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腔置管并灌注热化疗液,通过高温和化疗杀伤肿瘤,虽为基础治疗策略,腹腔热灌注与CRC-PM病理特征和治疗需求却并非完全契合,副作用显著。临床应用30年来,治疗模式几无实质进展。       针对上述问题,近期复旦大学药学院蒋晨课题组遵循CRC-PM基本治疗原则,从肿瘤固有特征出发,综合药剂学、有机化学、材料学、影像学等手段,以分子设计为基础工具,以氧化型抗坏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王任小研究员课题组在Mcl-1蛋白选择性抑制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细胞凋亡是消除生命系统中衰老或异常细胞的重要过程。细胞凋亡的失调与各种恶性肿瘤疾病和抗肿瘤治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Bcl-2蛋白家族是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类关键调控因子。研究表明,抗凋亡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并且对多种化学疗法具有抗性。因此,通过发展小分子化合物调节抗凋亡蛋白与促凋亡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释放凋亡信号并恢复细胞固有的凋亡机制,从而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我院王任小研究员课题组以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2家族蛋白形成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体系为靶标,应用药物分子设计技术,积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邵黎明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刘景根研究组在新型kappa受体激动剂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复旦大学药学院邵黎明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刘景根研究组所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期在新型kappa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新型kappa受体激动剂SLL-1206的发现为丰富现有kappa受体激动剂的结构类型、分离kappa受体激动剂的药效与中枢副作用提供了启示,同时也为寻找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新型非成瘾性强效镇痛候选药物奠定了物质基础。相关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药物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medchem.1c010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付伟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刘景根研究组在新型MOR选择性激动剂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复旦大学药学院付伟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刘景根研究组联合研究团队近期在新型MOR选择性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新型MOR激动剂(3R,4S)-9d及其代谢产物10a的发现对于简化经典阿片类药物化学结构、拓展MOR激动剂的结构类型以及发现新的镇痛苗头化合物都具有意义。相关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药物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以吗啡、哌替啶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对于临床镇痛不可或缺,但存在呼吸抑制、成瘾等严重副作用,其相关机制与激动阿片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王璐课题组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医学研究所Kai Johnsson课题组在超分辨成像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

           复旦大学药学院王璐课题组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医学研究所Kai Johnsson课题组在新式超分辨成像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研究项目通过一步简单酰胺化反应,可对罗丹明类染料开闭环比例进行更大范围、更精确的调节,进而将传统染料转化为可用于STED和SMLM超分辨成像的新型探针。相关成果以“Tuning of Rhodamine Spirocyclization for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为题,全文发表于化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胡金锋、熊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李佳课题组在基于稀有濒危植物来源的新型脂质合成抑制剂研究领域取得进...

           如何拓展新资源和独特资源来提高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新颖性,以期发现更多创新药物新化学实体 (NCEs) 是当前天然药物化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稀有濒危植物(Rare & Endangered Plants, REPs)是发现具有新颖结构和独特作用机制的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       近期,胡金锋教授团队从我国特有的松科孑遗植物(渐危种)澜沧黄杉(Pseudotsuga forrestii Craib)枝叶中发现了2个具有新颖骨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药学院王任小课题组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获得靶向Beclin 1蛋白的装订肽

           Beclin 1是组成III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PI3KC3)的关键成员之一,通过其卷曲螺旋结构域招募两个正向调节因子Atg14L和UVRAG上调PI3KC3的活性。Beclin 1的缺乏或功能障碍与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关。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乳腺癌中的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等蛋白可经Beclin 1介导的细胞自噬途径降解。Beclin 1蛋白在细胞内形成同源二聚体,降低细胞的自噬水平。因此靶向Beclin 1药物设计可作为对EGFR或HER2驱动癌症的有效抗增殖策略。  &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2

  • 何苗科研团队组合遗传解析下丘脑乳头体发育和轴突投射的拓扑规律

           乳头体是位于下丘脑腹侧的一个重要核团,参与调控记忆和情绪。但是,目前对于其神经环路的发育构筑认知还十分有限。本室何苗团队发现转录因子Fezf2在乳头体神经干细胞中表达,并在分化后迅速下调。基于此发现,该团队发展了Fezf2-CreER与Nkx2.1-Flp组合遗传标记策略,对乳头体神经元进行命运追踪,从而深入研究其神经元产生的时空规律和轴突投射的拓扑规律。研究发现,乳头体神经干细胞以 “从吻背外侧到尾腹内侧”的顺序产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不同时期产生的乳头体神经元对丘脑前核、网状被盖核和被盖核的轴突投射遵循不同的拓扑规律,但Fezf2的缺失并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杨雄里、钟咏梅研究团队揭示促醒肽调制瞳孔收缩的分子机制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雄里院士、钟咏梅研究员团队发现促醒肽(orexin)对瞳孔对光反射的调制,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2021年3月24日,这一研究成果以“Orexin-A intensifies mouse pupillary light response by modulating 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为题,在线发表于“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DOI: 10.1523/JNEUROSC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李华伟教授团队和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合作发现多基因联合调控促进毛细胞功能成熟

    2021年4月20日,本室李华伟教授、李文妍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等合作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Generation of mature and functional hair cells by co-expression of Gfi1, Pou4f3, and Atoh1 in the postnatal mouse cochlea”的论文。研究发现Gfi1与Pou4f3联合调控,能够提高Atoh1诱导支持细胞转分化为毛细胞的效率,同时促进新生毛细胞的亚型分化和电生理功能成熟,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生物学防治技术的重要进展,在激活耳蜗毛细胞再生促进听觉功能修复的道路上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解云礼课题组在脑皮质发育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们的大脑中有近千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是人脑高级功能,比如认知、意识、语言的基础。在发育过程中,所有神经元都要经过迁移一定距离之后定位于大脑中特定位置,神经元的精确定位对于神经环路的建立至关重要。如果这个过程出现问题,将会导致脑疾病发生。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解云礼课题组在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与定位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脑皮质中神经元在皮质中特定位置的维持对神经元功能至关重要。5月7日,该研究以Transcription factor 4 controls positioning of cortical projection neur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黄志力课题组在Progress in Neurobiology发文综述快眼动睡眠调控机制

    人生的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包括非快眼动和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二个时相。REM睡眠被认为与梦密切相关,其特征是低电压的快速脑电活动和躯体肌肉张力丧失。但REM睡眠期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强,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增加,脑温升高;呼吸浅快且不规则,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瞳孔时大时小;体温调节功能丧失;躯体肌肉呈完全松弛状态,但支配眼球和呼吸运动的肌肉持续活动,阴蒂或阴茎时有勃起。日前,黄志力课题组在《Progress in Neurobiology》杂志发表文章,在总结课题组REM睡眠机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REM睡眠调控模型新进展,包括交互作用模型、极限环模型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赵冰樵课题组在《Blood》以封面论文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1年7月8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冰樵教授团队,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血液》(Blood)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promote tPA-induced brain hemorrhage via cGAS in mice with stroke(中性粒细胞NETs通过cGAS调控脑卒中后tPA溶栓出血)”的研究成果。Blood编辑部邀请国际同行专家撰写了题为“Mechanism of ICH with tPA thrombolysis”的专题评述,对该研究的科学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缺血性脑卒中以其高发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黄志力课题组揭示莫达非尼促觉醒作用新机制

    睡眠为了高效觉醒。白天嗜睡易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交通事故以及身心健康等问题。莫达非尼(Modafinil)是一种强效促觉醒药物,已用于发作性睡病、白天过度嗜睡的对症治疗。有研究表明莫达非尼可影响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水平,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莫达非尼与多巴胺转运体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其作用机制仍然不明。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志力课题组利用实时脑电记录解析睡眠觉醒时相,荧光探针(dlight1.1)监测脑内多巴胺释放和浓度,特异性神经元凋亡毁损多巴胺能神经元等技术,揭示了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莫达非尼促觉醒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27日以《Mesencephalic dopamine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严冬团队揭示Hakai在RNA m6A修饰通路中的作用

    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丰富的化学修饰之一,由甲基转移酶复合物(Writer)所添加,主要被含有YTH结构域的Reader识别,并且可以被FTO和ALKBH5等Eraser去除。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由进化中保守的7个成员构成,包括催化组分Mettl3,以及Mettl14, WTAP (Fl(2)d), VIRMA (Vir), RBM15 (Nito), ZC3H13 (Xio or Flacc)和Hakai,其中Hakai作为一个潜在的RING finger E3泛素连接酶是研究最少的。 严冬课题组前

    来源: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王敬文课题组发现葡萄糖介导的肠道菌群增殖促进按蚊感染疟原虫的机制

    2021年4月20日,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王敬文团队题为《Glucose-mediated expansion of a gut commensal bacterium promotes Plasmodium infection through increasing mosquito midgut p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葡萄糖或海藻糖饮食能通过促进斯氏按蚊中肠共生菌Asaia bogorensis的增殖,使按蚊中肠pH值升高,促进伯氏疟原虫的有性生殖,从而提高了按蚊的易感性。这一研究从糖代谢的视角阐述了斯氏按蚊及其肠道共生菌的互作关系影响疟原虫的发育,为更全面

    来源: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PLOS Biology刊发服部素之团队通过冷冻电镜阐述了镁离子通道MgtE的开放机制

    MgtE是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分布的镁离子通道,在细胞膜上介导镁离子内流,对镁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MgtE与细菌在抗生素暴露后的生存能力相关。MgtE的人源同源蛋白SLC41的基因突变与高血压、帕金森综合症、糖尿病、肾结石等疾病相关。在高浓度镁离子条件下通道闭合,在无镁离子条件下通道开放,开放时细胞质结构域构象不均一。MgtE通道的闭合状态结构已由晶体学解析,开放状态结构仍未知。尽管MgtE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通道蛋白在开放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尚不清楚。 2021年4月27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服部素之团队在PLO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The

    来源: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页次:445/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