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北大医学4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0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近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 集中展示我国“十三五”以来 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以及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创新驱动发展,迈向科技强国 北大医学科技工作者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1-12-02

  • 孙金鹏/高宁团队合作揭示了痒觉感知的分子机制

    2021年11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孙金鹏团队和高宁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Structure, fun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human itch receptor complexes”。 该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对痒觉受体MRGPRX2对多肽和过敏性药物的感知药理学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进一步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不同配体作用下痒觉受体MRGPRX2与Gi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发现了痒觉受体非常独特的配体识别口袋;并结合生化和细胞实验揭示了痒觉受体识别不同配体的通用机制,发现了痒觉受体特有的激活方式,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1-12-02

  • 李文庆研究团队发现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相关蛋白标志物

    2021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室李文庆研究团队在EbioMedicine在线发表了题为“Proteomic profiling identifies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precancerous gastric lesions and risk of early gastric cance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李文庆团队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单位的合作成果。该研究首次通过前瞻性设计,系统描绘了肠型胃癌发病机制模型中胃黏膜病变演变至早期胃癌发生的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1-12-02

  • 周菁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血流扰动致血管内皮损伤的新机制及保护内皮的小分子化合物

    2021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周菁课题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 Acad. Sci. USA)在线发表了题为“Vitexin inhibits APEX1 to counteract the flow-induced endothelial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指出了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X1/Ref-1) 作为流体剪切力响应分子在血流扰动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利用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筛选到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它能够直接结合APEX1并抑制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1-12-02

  • 【快报第91期】药物所胡友财课题组在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自我保护机制研究中获得新发现

    2020年12月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友财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Self-Resistanc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Fungal Macrolides Involving Cycles of Extracellular Oxidative Activation and Intracellular Reductive Inactivation”的论文,报道了真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中一种全新的利用胞外激活、胞内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快报第92期】基础医学研究所黄粤和余佳团队发现胚胎干细胞退出多能性的转录后调控新机制

    2020年12月22日[HY1]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粤和余佳团队在The EMBO Journal发表了“hnRNPLL controls pluripotency exit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by modulating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Tbx3 and Bptf”的论文。研究报道了hnRNPLL通过调控Bptf、Tbx3等关键基因mRNA的可变剪接促进胚胎干细胞退出多能性的转录后调控新机制。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具有可体外培养、无限增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快报第93期】基础医学研究所宋伟团队和余佳团队揭示小鼠精子发生中长链非编码RNA的动态转录组图谱并发现Gm4665在精子形成时期的重要生理功能

    2020年12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宋伟团队和余佳团队合作在基因组学领域专业期刊Genome Research发表了题为“Panoramic transcriptome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screening of long noncoding RNAs in mouse spermatogenesi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系统性描绘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动态转录组图谱,联合快速高效的在体精子发生及功能评价模型筛选出具有潜在调控功能的lncRNA,并在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快报第94期】血研所周家喜/石莉红课题组合作揭秘人类巨核细胞发育机制

    巨核细胞是一种胞体大、数量少的造血细胞,其产生的血小板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除了产生血小板外,近年的研究发现巨核细胞还发挥着调控造血干细胞的静息及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但不同的功能是由相同还是不同特性的巨核细胞来实现的仍然未知。同时,人多能干细胞为血小板再生提供了新的来源,然而目前体外产生血小板效率仍然较低且功能不完善。对人类巨核细胞早期发育的深入认知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2020年12月18日,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周家喜教授和石莉红教授课题组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刘兵研究员课题组在Cell Stem Cell杂志在线发表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快报第95期】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耐药结核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抗耐药结核新药OTB-658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许可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的高发国家,平均每年有多达7万的新发耐药结核病例,现有治疗方案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抗耐药结核新药的研发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耐药结核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整合医科院内外抗结核药物研发领域的优势资源,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平台,与国际上领先的科研机构和组织积极开展协作和交流,以研发抗耐药结核创新药为目标,引领国内外结核药物的研发方向。目前已系统构建抗耐药结核药物研发体系,建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研发产品线,其中新型亚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快报第96期】基础医学研究所杜文静团队发现NADPH调控表观遗传的的分子机制与功能

    2021年1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杜文静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了“NADPH levels affect cellular epigenetic state by inhibitingHDAC3–Ncor complex”的论文。研究报道了NADPH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表观遗传状态的调控,也揭示了HDAC3作为细胞内NADPH的感受器,通过感知细胞内NADPH的水平,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和基因表达。 通常情况下,细胞内有三个主要的NADPH生成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叶酸代谢途径和苹果酸酶代谢途径。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NADPH作为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快报第97期】病原所吴志强研究员等在《Microbiome》杂志发表东南亚地区主要鼠类携带病毒组特征的研究论文

    2021年1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吴志强研究员等在Microbiome发表题为“Decoding the RNA viromes in rodent lungs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rodent-borne pathogens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宏转录组研究,系统研究了东南亚地区代表性啮齿目动物携带病毒组的基本特征。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在人间流行的病毒性传染病都来源于野生动物宿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德培团队发现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促进心肌肥厚的重要机制

    2021年3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德培团队在Circulation上发表题为“Short-chain Enoyl-CoA Hydratase Mediates Histone Crotonylationand Contributes to Cardiac Homeostasis”的论文,研究发现Short-chain Enoyl-CoA Hydratase(ECHS1)在心脏中通过调控巴豆酰辅酶A水平维持心肌细胞稳态,首次揭示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在心肌肥厚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发现细胞柔软性介导肿瘤免疫逃逸

    2021年1月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团队在Cancer Research发表了“Cell Softness Prevents Cytolytic T-cell Killing of Tumor-Repopulating Cells”的论文。研究报道了在较软的肿瘤再生细胞(TRC)中,肌动蛋白较少,通过MYH9介导的穿孔素成孔力较小,从而影响穿孔素在TRCs中成孔,使较软的TRCs难以被T细胞杀死。 目前PD-1阻断抗体和CAR-T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最初治疗效果非常好,但癌症患者的复发率仍然很高。这表明肿瘤细胞亚群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基础所黄波教授团队揭示物理柔软性是干性肿瘤细胞内在的固有标志

    2021年1月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在The EMBO Journal杂志上发表论文“Cell softness regulates tumorigenicity and stemness of cancer cells”,揭示了细胞物理的柔软性是干性肿瘤细胞内在的固有标志。这一研究工作将推动肿瘤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深入开展。 肿瘤治疗的问题在于,极少的一小群具有干性的肿瘤细胞对当前各种治疗手段抵抗;而对于干性肿瘤细胞,其研究的困难又在于缺乏可靠的标志。目前,基于细胞表面分子如CD133或者如ALDH1等作为肿瘤干细胞研究手段时,非干性肿瘤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基础医学研究所王婧团队发现IgE-FcεR1调节心脏重塑新机制

    2021年3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婧团队在Circulation发表了“Role of IgE-FcεR1 in Pathological Cardiac Remodeling and Dysfunction”的论文。该研究工作揭示了血清高IgE水平与心衰/心脏重塑的相关性,证实了IgE-FcεR1信号在促进病理性心脏重塑和心功能障碍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评价了阻断IgE-FcεR1信号对病理性心肌重构的影响,为心脏重塑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有较高的患病率,其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全球慢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发现白介素-2通过活化AhR信号调控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耗竭

    2021年3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发表了“IL-2 regulates tumor-reactiveCD8+T cell exhaustion by activating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的论文。研究报道了IL-2 通过调控色氨酸羟化酶1(TPH1)催化色氨酸生成5-羟基色氨酸(5-HTP),5-HTP活化芳香烃受体(AhR)从而促进CD8+ T细胞耗竭。 目前在临床上免疫检查点(如PD-1、CTLA-4等)中和抗体治疗或嵌合抗原修饰T细胞(CAR-T)免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桑枝总生物碱IIIa临床研究结果在Diabetes Care发表

    2021年4月9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及20余家临床机构联合署名,在国际顶级糖尿病期刊Diabetes Care以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Mulberry Twig Alkaloids Tablet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nd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发表了原创降血糖天然药物桑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放射医学研究所刘鉴峰团队在原位自组装前药逆转耐药上取得新进展

    2021年4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刘鉴峰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 “In Situ Supramolecular Self-Assembly of Pt(IV) Prodrug to Conquer Cisplatin Resistance” 的论文,报道了一种在肿瘤部位原位形成超分子组装体、可完全逆转顺铂耐药的四价铂前药。 顺铂是多种肿瘤化疗的一线药物,肿瘤细胞在反复接触顺铂之后会产生由药物摄取减少、耐药相关通路被激活等引起的顺铂耐药问题。虽然将顺铂改造成四价铂前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肿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耐药结核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黄海洪课题组在抗耐药结核新药发现方面取得新进展

    耐药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研发能够对抗耐药结核菌的新药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耐药结核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黄海洪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抗耐药结核新药研究,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等的多种关键靶酶,开展了基于不同机制、多种结构类型的抗耐药结核新药的研发。 近期,黄海洪课题组与英国伯明翰大学Gurdyal S. Besra课题组合作,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的关键靶酶DprE1,利用骨架跃迁的药物分子设计策略,发现了结构新颖的噻吩-芳酰胺类DprE1可逆抑制剂,其中化合物25a不仅具有强的体内外及巨噬细胞内抗结核作用,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郭斐和王健伟团队在揭示抗流感病毒的内源性免疫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流感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曾引发多次全球大流行,并在每年造成季节性流行。内源性免疫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现已发现多个宿主蛋白具有抗病毒功能,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蛋白。MARCH蛋白是一类位于膜上的E3泛素连接酶,已有研究发现其在宿主抗病毒内源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抗病毒谱和抗病毒机制并不清楚。 2021年7月20日,郭斐和王健伟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ARCH8 inhibits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by targeting viral M2 prote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页次:447/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