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陈兴栋研究组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领域取得新进展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间状态,是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人群的患病率约为20-30%。临床上通常根据病因的不同,将脂肪肝区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2020年,一组来自23个国家的肝病专家,提议将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 ,此举在肝病界引发热议。 近日,国际权威胃肠肝病学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中科院1区;IF = 8.549)在线发表了我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团队题为“The health impact of MAFLD, a novel disease clu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我院陈兴栋团队构建肝癌发病预测模型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80万例新发肝癌患者(其中超过一半的病例发生在我国),由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0万。肝癌病因较多,且分布不均,这为肝癌的预防控制带来了挑战。 近日,国际权威流行病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团队题为“Global trend of aetiology-based primary liver cancer incidence from 1990 to 2030: a modelling study”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在此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人类表型组研究进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

    点击下载: 中文版 英文版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琛团队大规模鉴定DNA表观遗传修饰转录因子阅读器

    转录是将遗传信息由DNA复制到RNA的过程,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相当于对DNA进行“解码”和“翻译”的起始。转录因子是调控生物体转录过程的重要物质。 转录因子(TF)在几乎所有生物过程(包括分化、发育、细胞周期控制和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模式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基因组中约有1500个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转录因子可特异性识别下游靶基因,并随后一起构建出转录(TF)或转录共调节子(TC)与DNA的复合体,从而在调控各种生物过程的激活或者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转录因子在细胞内的表达丰度极低,使得对转录因子极其形成的复合物的纯化及鉴定非常困难。 尽管DNA甲基化在各种生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王鹤王成彦课题组发表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的表型研究的标准探讨成果

    近日,《表型组学》(Phenomics)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王鹤和王成彦课题组题为Recommendation for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ased Phenotypic Study: Imaging Part的综述文章。该综述梳理了目前临床上多版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扫描共识,并参考UK Biobank和本中心的队列研究经验,从结构表型、功能表型、组织特征、血流动力学和分子代谢表型层面提出了一套针对心脏影像表型的标准化提取方案。 心脏磁共振成像以其无辐射、高对比度和高重复度等特点成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倪挺团队揭示体细胞突变失活抑癌基因的潜在新机制

    2021年9月11日,分子生物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倪挺课题组题为“系统解析人类癌症中与内含子多聚腺苷酸化事件关联的体细胞突变(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oma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intronic polyadenylation in human canc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基因剪接位点附近的体细胞突变可导致相关内含子中的poly(A)位点使用异常升高,产生截短转录本,影响原有重要基因的功能,从而揭示了一种体细胞突变失活抑癌基因的潜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张锋教授课题组发现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病的新致病基因

    近日,国际肾脏病学会的官方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国际肾脏》)在线发表了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锋教授牵头的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的遗传学研究成果,报道了导致人类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的新致病基因TBX6。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临床可表现为孤立肾、膀胱输尿管返流、肾脏发育不全等多种表型。“每一千个新生儿中约有3-6人是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患者,这一出生缺陷是导致儿童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是导致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的重要病因,而且致病基因突变有可能从病人遗传给下一代。”对于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的病人,如果早期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王红阳教授课题组发现胆固醇代谢异常调控肝癌发生新机制

    2020年3月,学术期刊Gastroenterology发表了由复旦大学王红阳课题组和瑞金医院宁光课题组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并证明血胆固醇水平与肝癌发生及恶性进展呈负相关,初次阐明了胆固醇代谢在自然杀伤细胞(NK)抗肿瘤免疫功能中的重要作用,为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代谢综合征、肥胖、心血管疾病等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成年人口的20%-30%均患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疾病,其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医学难题。代谢性疾病与肿瘤的关系正成为广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各类代谢紊乱,如糖脂代谢、氨基酸代谢、铁代谢等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张锋教授等鉴定了新的精子畸形致病基因DNAH8

    精子畸形是男性不育的直接因素。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Flagella, MMAF)主要表现为精子尾部鞭毛的多种畸形,包括无尾、短尾、卷尾、折尾及不规则尾等形态,同时伴有精子活力严重不足。先前的研究表明MMAF具有遗传异质性。2020年7月2日,复旦大学张锋教授和日本大阪大学伊川正人教授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i-allelic DNAH8Variants Lead to 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刘铁民课题组揭示骨骼肌IRF4通过PTG/糖原途径调节运动能力的新机制

           我院刘铁民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孔星星教授课题组以及南京医科大学李仲课题组合作,于2020年8月1日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RF4 in Skeletal Muscle Regulates Exercise Capacity via PTG/Glycogen Pathway”(UCLA—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朱小鹏为论文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指出,运动训练会影响骨骼肌IRF4表达水平。另一方面,骨骼肌的IRF4则通过糖原靶向蛋白(Protein targeting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张锋教授等合作发现导致早期胚胎停育的男性致病基因ACTL7A,揭示其机制并探索了干预策略

           获得有效可移植胚胎是试管婴儿成功的关键,然而,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夫妇,其精子和卵母细胞都看起来“正常”,却表现为反复早期胚胎停育。一般来说,临床医生将其归因于女性因素而非男性因素,尤其是精子临床诊断为正常时。目前,未见男性遗传因素导致早期胚胎发育失败的报道。       2020年8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孙晓溪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员张锋教授和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施惠娟研究员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在线发表了文章Di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赵同金课题组揭示CD36的动态棕榈酰化促进脂肪酸吸收的机制

    脂肪酸是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参与了能量储存和生物膜合成等多种重要的生命进程。由于脂肪酸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并且缺少好的标记方法,因此脂肪酸的转运机制并不清楚。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餐后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的形式吸收脂肪酸,而在其它代谢器官中则主要依赖于蛋白辅助的脂肪酸吸收。但是,脂肪酸如何跨过细胞膜并进入到细胞内目前并不清楚。在已知的脂肪酸转运蛋白中,CD36是研究相对较多的一个,在脂肪酸的吸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CD36分子上具有一个脂肪酸结合位点,小鼠脂肪和肌肉组织大约50%的脂肪酸吸收是由CD36贡献的[2]。在脂肪细胞中,CD36主要位于细胞膜上的caveolae结构中,并且其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王红阳院士团队发现NAD+代谢调节肿瘤免疫逃避和改善免疫治疗新机制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并通过与其在T细胞表面的受体PD-1相互作用来调节免疫逃避,导致T细胞衰竭。抗PD-1/PD-L1抗体(包纳武单抗(O药)、派姆单抗(K药)和阿替利珠单抗(T药)等)可显著增强T细胞应答,并在多种晚期癌症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答。但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体瘤中的有效率低(仅20%左右),且易出现耐受。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和联合治疗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和推进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物体氧化还原反应中非常重要的辅酶,在包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张锋教授团队发现第一个X连锁的精子鞭毛畸形致病基因CFAP47

    近年来,不孕不育已经同心血管疾病、肿瘤一起被列为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据最新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7000万的夫妻受到生育问题的困扰。在导致男性不育的诸多因素中,弱畸精子症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弱畸精子症的一个亚型,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Flagella, MMAF)主要表现为精子尾部鞭毛的多种畸形,同时伴有精子活力降低或数目的减少。 已有的研究提示这一类疾病与遗传因素相关。自2014年以来,陆续有22个MMAF相关的致病基因被发现,包括该团队前期报道的CFAP家族基因CFAP43、CFAP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赵世民教授团队发现营养物信号调控表观遗传新通路

    足够的营养是细胞增殖和组织发育的必要条件。细胞增殖和组织发育需要上调组蛋白乙酰化来激活基因转录。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营养物信号如何被传递到组蛋白乙酰化?”这个基础生物医学问题,长期未能得到阐明。2021年6月17日,复旦大学赵世民团队/徐薇团队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文章Nuclear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signals nutrient sufficiency and cell cycle phase to global histone acetylation,发现代谢物信号和细胞周期信号共同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实现基因转录激活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赵同金教授团队揭示DDB1在调控脂肪组织发育和肥胖发生中的生理作用

    脂肪细胞分化(Adipogenesis)是脂肪前体细胞转变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与肥胖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该过程是由一系列的转录因子高度协同完成的,由多重转录事件构成【1】。目前,脂肪细胞分化中的关键转录因子相继被鉴定出来【2-4】,但是脂肪前体细胞是如何整合外界信号并开启转录事件的,目前知之甚少。DDB1 (Damage-specific DNA binding protein 1) 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最早是作为紫外诱导复合物(与DDB2形成异源二聚体)中的一个组分被发现的。目前,DDB1被广泛认为是Cullin 4(CUL4)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重要架构蛋白, 通过含有WD40结构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赵同金团队揭示MED20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高脂进食诱导的肥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脂肪组织的过度积累,而成熟脂肪细胞是由前体脂肪分化而来的,这个过程叫脂肪细胞分化(adipogenesis)。WDTC1是最早从肥胖果蝇中分离得到的蛋白,含有WD40结构域,从线虫到人都高度保守,并且发挥抗肥胖因子的活性【1-2】。而且人群研究表示WDTC1与肥胖的发生呈负相关【3-4】。最近的研究表明WDTC1能够作为CRL4泛素连接酶(E3)复合体来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5】,但是其生理底物还未被鉴定出来。2021年7月6日,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赵同金课题组在Cell Repo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黄河、李蓬等合作开发脂质组学分析工具LINT-web

    脂质能够参与细胞膜构建、能量储存以及细胞信号转导,而脂质组学能够高通量地分析和量化生物样本中的脂质。近些年随着质谱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提升,脂质组学的数据质量和数量有着惊人的爆发,但是组学数据本身的复杂度给研究人员分析和解读数据带来了挑战。现阶段,针对脂质组学的分析工具少之又少,领域内迫切需要一个针对脂质组学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数据挖掘、通路分析等的易用工具。现阶段针对脂质的通路分析工具普遍基于公共脂质数据库,但由于现阶段公共数据库与脂质组学数据映射存在一定问题,且对于脂质通路的理解仍不够全面,所以这些工具常常不能给出较为准确的通路变化信息。而近些年来系统生物学的理念给分析脂质组学数据提供了一个新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李蓬团队揭示凝胶样二维相分离介导脂滴相互作用、脂滴的融合以及脂稳态调控

    脂滴是细胞内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在脂稳态调控和疾病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脂滴的生成、融合和生长缺陷可导致代谢性疾病如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发展【1,2】。CIDE家族蛋白(包含Cidea,Cideb与Cidec/Fsp27)是一类脂滴结合蛋白,主要富集于脂滴-脂滴接触位点(lipid droplet contact site,LDCS),介导中性脂从小脂滴(供体)向大脂滴(受体)的转移,从而实现脂滴融合和增大,促进中性脂在细胞内的储存,是脂稳态的重要调节者【2-4】。然而,CIDE蛋白在LDCS上富集的生物化学机制,LDCS处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介导脂质流通和脂滴融合的机制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陈立博士等运用代谢组学数据解析新算法助力发现未知代谢物

    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代谢组学技术通过检测代谢物在生命体中的含量,反映出个体在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生化特征,尤其是新代谢物的发现将有助于探索生命活动的未知机制。譬如,促癌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hydroxyglutarate)的发现,为探索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癌变机理,及开发靶向抑制剂的癌症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1–3。代谢组学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将促进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代谢组学近年来迅速发展,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可测出上千种不同的小分子代谢物,但是代谢组学的数据中仍有大量离子峰未被鉴定,意味着仍有潜在的代谢物待发现。如何全面的、准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页次:441/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