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大学王义生教授基因阻断法获进展
生物通综合:中国医药报消息,郑州大学一附院骨科主任王义生教授,在采用基因阻断方法预防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方面取得进展。这项研究最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王义生在研究中首次证明了酒精中毒是股骨头坏死的一个确定病因,揭示了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新的发病机理,并根据这一发病机理,提出采取脱氧核糖核苷酸干扰技术,应用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动物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持续转录目的基因片断,切割降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成脂转录因子,快捷、有效地使致病基因断裂、降解,从而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理的初始关键环节上解决问题,达到预防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目的。目前,这项研究课题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等《Genome Research》重要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日本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obiological Sciences,NIAS),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SIBS,台湾中央研究院,英国Wellcome Trust基因科学园(Wellcome Trust Genome Campus)EMBL,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IRRI),加拿大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美国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BNL),德国国立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G
-
北京大学庄辉院士等人乙肝疫苗研究获重要发现
生物通综合:健康报消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梁争论研究员、北京大学庄辉院士等刚刚完成的一项国家“十五”攻关研究发现,我国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病毒变异无关,疫苗剂量及其注射时机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专家提出,对高危母亲所生婴儿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梁争论、庄辉等建立了检测病毒变异株基因芯片法,对417例疫苗阻断成功和失败的母婴配对样本进行检测,并检测疫苗阻断失败母婴配对样本以及阻断成功母亲样本的基因型。结果证实,现有疫苗对病毒变异株感染也有保护效果,同时发现疫苗阻断失败与母亲乙肝病毒基因型有关,阻断失败婴儿的母亲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C型的比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千万元资助中医药学研究
生物通综合:健康报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2007年度项目申请工作日前启动。本年度资助方向将集中在中成药(中药注射剂)有害物质的相关基础研究、有关重要疾病证候病机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方面,预计提供1000万元经费资助。 据悉,该计划目标是综合运用当代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最新进展提供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方法,抓住证候、方剂、针灸原理等3个关键问题,揭示其科学内涵,注重理论创新,加强中医药现代化的现代科学理论基础。其核心科学问题包括:证候特征、证候病机以及证候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复方配伍研究、不同药量配伍的类方量效相关研究
-
陈竺院士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芝加哥大学生态进化与人类遗传学系,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上海研究中心(Chinese National Human Genome Center at Shanghai,CHGC),芬兰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进化与基因组研究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Evolutionary and Genomic Studies)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几种相近的果蝇进行419个基因测序,从基因组水平探讨了适应性进化(adap
-
兰州大学2007年首发《自然》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荷兰乌特列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地球科学系,兰州大学中国西部环境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的研究人员针对始新世-渐新世(Eocene–Oligocene)转变与亚洲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干旱化恰巧发生在Eocene–Oligocene转变这一时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8日《Nature》杂志上,并且本周《Nature》杂
-
北大生物医学近期研究成果汇总
生命科学是当代自然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国内,北大一直站在此领域的最前沿。以下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医学部生物医学研究成果:1 王世强教授PLoS文章获得疾病分子机理新突破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 of Molecular Cardiovascular Sciences),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 of Biomembrane and Membrane Bio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利用心衰动物模型开展了心衰早期发病的分子病理机制
-
南京大学首席学科带头人发表最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以及南京师范大学生物资源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处的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种能作为癌症基因治疗内皮抑素(endostatin)传送系统的新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表达质粒,可以提供稳定有效的肿瘤抑制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ancer Gene Therapy 》(Nature出版
-
辉瑞公司近期举动:关闭实验室、专利和资助
生物通报道:据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公司近日宣布:将于今年底关闭位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城的安阿贝尔实验室,这一消息让实验室的2200多名员工目瞪口呆。公司关闭这个实验室的部分原因是公司计划削减15亿至20亿美元的年度成本,减少约10%的人力或10万个职位,包括将研究和开发部门的人员从14万减少至12.5万,并将研究人员合并到4个主要的研究中心上。重组后的4个研究中心将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格罗顿、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加州的拉霍亚和英国的三维治。辉瑞获得一项新的诊断专利Genizon Biosciences和制药业巨人辉瑞(Pfizer)达成了一项专利许可和合作协议,该协议
-
国内农林院校最新成果及动态
生物通综合:国内农林院校最新成果及动态。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科研工作成果丰硕2006年是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工作全面丰收的一年。全年立项科研经费6,418万元,到位科研经费5,064万元。新上各级各类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8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2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专利权10项,审定小麦新品种2个,玉米新品种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项。新上粮食精深加工、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城乡风景园林研究院,启动了农业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动物生物工程与疾病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生态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论证也取得重要进展。学校将建
-
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最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search)药理学第一研究室,合成化学系(Department of Synthetic Chemistry)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Artemether)体内体外对T细胞的直接免疫抑制作用,并提出这种免疫作用与Ras信号途径相关,这为揭开青蒿素作用的分子机制之谜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Nature出版社出版的期刊之一)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科院新药研究国
-
遗传和发育研究所等《Plant Cell》文章:H3K9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水稻(Oryza sativa)H3K9的甲基化功能未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由于Kryptonite(SU(VAR)3-9 homolog同系物)突变引起的组蛋白H2K9甲基化失败,基因组范围(genome-wide,生物通编者译)DNA甲基化水平下降,转位因子的转录水平上升。最近,来自中科院遗传和发育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水稻(SDG714)编码组蛋白H3K9特异的转甲基酶(methyltransferase)。SDG714的C末端具有酶活性和底物特异性,N末端起核定位作用。RNAi得到的突变SDG714(SDG714IR转化株
-
浙江大学国际发表文章解析中医药生物信息学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药剂学及计算机科学,以及上海生物信息技术验机中心(Shanghai Center for Bio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结合各自的优势,将中医药科学与现代生物信息学联系起来,推出了中医药信息数据库TCM-I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Database,http://tcm.cz3.nus.edu.sg/group/tcm-id/tcmid.asp),提出中医药是“magic shrapnel”(魔霰弹)(而不是魔弹“magic bullet”)这一新概念
-
军医科学“863项目”肝癌研究结硕果
生物通综合:科技日报消息,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放射毒理与肿瘤研究室主任、博导周平坤带领的课题组在国家“863”项目资助下,发现属于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并具有DNA修复功能的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在我国人群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活性,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而且与癌细胞的浸润性和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密切相关。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揭示DNA-PKcs能调控原癌基因c-Myc蛋白的稳定性,靶向抑制DNA-PKcs活性能显著降低癌细胞c-Myc蛋白水平、抑制Akt活性、延缓癌细胞增殖速度。 在此
-
中国首次发现一例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
生物通综合: 宁波检出一例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 世界首报 前天,宁波鄞州区妇幼保健所,收到由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出具的一份鉴定书,确认该所检出的一例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属于世界首报。 医学专家称,这一发现,丰富了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项目库的研究,为人类诊断疾病提供了依据。 染色体异常导致胎儿畸形 去年6月,一名26岁女子来到鄞州区妇幼保健所,要求做孕前检查。询问后医生发现,她曾怀孕过,因胎儿畸形引产。医生立即对她进行检查,发现她体格正常,第二性征发育也正常。 医生动员她和丈夫分别做染色体培养,当天抽取血样。20多天后,医生
-
中国科学家两篇文章发表药物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数百个雷洛昔芬(Tamoxifen)衍生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一类与α亚型雌激素受体结合活力远远强于β亚型雌激素受体结合活力的小分子调节剂,其中一个命名为Y134的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对乳腺组织表现出显著优于雷洛昔芬的专一选择性。同时在之前的研究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Li Ka Shing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生理学系和生物化学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tamoxifen可以诱导ICI 182,780拮抗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
浙大刘树生教授世界首次发现生物入侵新机制
生物通综合: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刘树生教授发现生物入侵新机制,纽约《科学现场》(LiveScience)》在报道中称,这是国际科学界首次发现。据了解,这种入侵新机制是指,被称为“超级害虫”的B型烟粉虱与其传播的植物双生病毒存在互利共生关系。这个课题的相关论文已引起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据悉,B型烟粉虱是科学界唯一被冠以“超级害虫”的昆虫,“老家”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北部,是一种令全球科学家头疼的害虫。10年前,B型烟粉虱入侵到我国,近年在我国南方多种作物上暴发成灾,并导致烟草、蕃茄、南瓜和番木瓜等作物上双生病毒病流行,严重危害我国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B型烟粉虱对蔬菜、花卉、棉花、甘
-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碱合成研究取得新进展
生物通综合:东北师范大学消息,近日,该校在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刘群教授和张前副教授的相关研究论文《双活化环丙烷的多米诺开环/再环化反应:一种合成呋喃并喹啉衍生物的策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Angew.Chem.Int.Ed.,2007,46,IF:9.596)。此篇论文基于双活化环丙烷类化合物开环/再环合的高选择性多米诺反应,创立了一种一步高效合成呋喃并喹啉类生物碱的新颖合成策略。该合成策略在杂环的构建方式上(呋喃环→喹啉环)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为其它杂环并喹啉类生物碱的合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另外,呋喃并喹啉类生物碱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低廉的原料成本使该合成方法具有广阔
-
清华大学等最新《自然》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DKFZ)分子胚胎学部,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锁定活性DNA去甲基化分子机理研究,发现一种称为生长停滞与DNA损伤诱导蛋白45a(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protein 45 alpha,Gadd45a)的蛋白在活性DNA去甲基化(active DNA demethylation)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是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研究的一大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网络版上。参予这一研究的中方人员是清华大学生物科学
-
《科学》《自然》连发两篇中国高校科学家参予研究成果
生物通综合:来自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研究人员与国外研究人员一道分别发现了跳跃蜘蛛(Cosmophasis umbratica)在紫外线照射下身体会发出荧光,这是首次发现的一种蜘蛛求偶方式,另外Gadd45a蛋白在活性DNA去甲基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1月26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以及1月31日《Nature》杂志网络版上。参予研究的中方代表分别是湖北大学生科院李代芹教授和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吴维(Wei Wu,音译)博士。原文摘要:Science 26 January 2007Vol. 315. no. 5811, p.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