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许华曦教授《PNA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综合:来自厦门大学的消息,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许华曦教授和张云武教授最新研究发现,在Alzheimer老年痴呆症发病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gamma分泌酶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该研究成果在世界上第一次比较深入地揭示了老年痴呆症和癌症之间的联系,对这两个热门领域的研究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对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该研究成果目前已被代表国际生物医学研究最高水平之一的杂志PNAS收录并发表。 许华曦教授和张云武教授的研究一方面提示通过抑制gamma分泌酶活性的手段治疗Alzheimer老年痴呆有可能增加病人患皮肤癌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比较详细地阐明了AICD和
-
北京研究出新的抑制肿瘤基因疗法
将重组的人P53腺病毒,通过注射导入人体所需的P53抑癌基因,以抑制肿瘤发展,甚至缩小肿瘤。昨日,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的国内首家临床肿瘤基因治疗中心,在北京市燕山石化的凤凰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正式对外开诊前,基因治疗方法在这家中心被应用于300多位来自39个国家(地区)的各种晚期癌症患者身上,超过20%的患者,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癌细胞扩散被遏制了。 基因治疗中心的主任李定纲教授介绍,恶性肿瘤本质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相关。因此,以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基因疗法———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应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时间:2007-06-19
-
中国农业大学等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Jewish国立医疗研究中心(National Jewish Medical and Research Center),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院,清华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获得JHDM3A催化核心与甲基化H3K36多肽底物的复合结晶结构,加深了对组蛋白去甲基化的机制及特异性的了解。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Jewish国立医疗研究中
-
武汉研究人员发现海龙基因酶可抑制白血病
生物通综合:湖北日报消息,白血病历来被称为“难治之症”,武汉韬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海龙基因酶对白血病K56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使白血病细胞有了“克星”。13日,该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 据介绍,这项称为《海龙基因酶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的研究,采用了细胞生物学技术和DNA分析法。细胞生物学技术实验显示,海龙基因酶能分化K562细胞,诱导K562细胞凋亡。在光镜下可以清晰看到,1/20浓度海龙基因酶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后细胞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明显皱缩、破损、透光性变差,增殖显著减少,背景碎片增多。 专家称,这项研究为合理开发抗白血病中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
《自然》解析中国科学家本期新发表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s)的研究人员挖掘出了一种巨型似鸟恐龙——二连巨盗龙的骨骼化石,确定了其亲缘关系,并进行了鸟类特征演化分析,这将极大丰富人类对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理解,6月14日出版的《Nature》杂志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并配以新闻解析。 这一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博士(简介见后)。(Gigantoraptor被认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制成膜蛋白检测系统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消息,6月11日,中科院院综合计划局聘请验收专家组对中科院仪器改造项目“膜蛋白实时相互作用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动态检测系统”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徐涛研究员。 验收专家组认为该仪器研制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了项目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同时还引入了XY平台和精度为16nm的Z轴压电陶瓷步进驱动,可以实现多细胞的追踪定位和高通量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该系统拥有多处创新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仪器改造和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是实现科技创新、产生原
-
中国2005-2006年度生命科技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为了鼓励和发掘极具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表彰优秀的实验成果,以及鼓励更多的优秀论文在国内的核心刊物发表,《遗传》、《遗传学报》、《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农业科学》、《Genomics Proteomics&Bioinformatics》与生物通网站联合举办了“中国2005-2006生命科技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经过初选投票以及决赛投票阶段,并综合各杂志及本领域专家的意见,最终角逐出了19篇获奖论文(名单如后),研究内容囊括了RNAi技术研究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功能相关研究,疾病易感基因研究等多方面内容。 从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生命科技发展的希望,也看到了国家对
-
浙大方向明教授发表败血症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 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学系的研究人员通过300多例病患及对照的研究,发现了对于严重败血症易感性和致命后果都具有极大关系的一个基因组变异,这为DEFB1在严重败血症的发病机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出了进一步的证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 Genes and Immunity》(Nature出版社出版的期刊之一)。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方向明教授。原文摘要:Genes and Immunit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17 May 2007; doi: 10.1038/sj.gene.6364401Genomic variation
-
中研院基因体中心抗癌研究获新发现
生物通综合:据台湾媒体报道,台“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基因组研究中心)有新突破,最新研究发现新抗癌醣脂质的前驱物α-GalCer可提升抗癌细胞免疫力。 传统化学抗癌药物多采抑制细胞生长策略,结果通常会产生抗药性或引发副作用;“中研院”这次的研究是针对提升免疫的“T细胞”所设计的新颖抗癌疗法的研究,采取的策略是引发患者自身的自然免疫的抵抗力,因此副作用的顾虑就少很多。 这个创新的研究显示,科学方法已可针对自然免疫力作精密的调节,使用借力使力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这项成果不但已先在《PNAS》的网站发表,并且由“中研院”申请专利权中,为免疫疗法的药物开发带来新希望。1995年,日本的一家制造啤
-
福建生物毒素研究取得首创性成果
生物通综合:中国食品产业网消息,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刘波博士主持的高效生物杀虫剂BtA的创制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BtA的化学藕合技术。BtA生物藕合的成功,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生物毒素结构设计”的产生,开辟了生物农药研究的新途径。 刘波博士1992~1994年在德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和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期间,就提出了多位点杀虫毒素理论,并在科研项目中进行了验证。回国后,他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福建省科技厅等的支持下,经过五年多的研究,对在国内获得广泛应用的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t)的杀虫毒素进行酶切改造,形成末端氨基的原毒素。他将放线菌的杀虫毒素Ab通过对C23位置上的羟基进行激活、衍生化,形成带羧
-
南京农大长江特聘教授《植物生理》公布水稻基因新发现
生物通综合: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消息,在植物科学著名的学术刊物《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 (影响因子为6.114)上最近发表了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万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有关引起水稻黄绿叶突变性状机理方面的重要成果(Plant Physiology, Published on May 25, 2007, as DOI:10.1104/pp.107.100321 )。 该研究成果是在973、86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的支持下,由万建民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吴自明等人在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 水
-
上海交大赵立平等人ISME杂志发最新成果
生物通综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消息,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农业与生物学院华修国教授、药学院贾伟教授等合作完成的“人源菌群仔猪模型”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NPG)与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联合创办的新刊物《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The ISME Journal)上。 这项工作建立了把人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猪肠道的技术方法,而且用分子生态学技术证明人的菌群可以在猪的肠道里正常定植。从而构成了带着人体菌群的仔猪模型。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肠道菌群与人类营养和健康关系十分密切。欧洲、美国、日本都相继启动了旨在深入揭示肠道菌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创的绿色杀菌剂中试成功
生物通综合:来自科技部的消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新型杀菌剂丙烷脒中试与示范”,转化期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属国内首家合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烷基脒类杀菌剂。其产品丙烷脒对作物灰霉病防效高,用量少,成本低,使用安全,具内吸杀菌活性,并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是一种全新的无公害杀菌剂。 项目执行期内,建成了年产丙烷脒原药10吨,制剂200吨的丙烷脒中试生产线,经过多批次生产性试验,完善了丙烷脒合成工艺条件、“三废”处理工艺、溶剂及副产物回收工艺,制定了丙烷脒生产操作规程,使丙烷脒的合成收率从65%提高到85%,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
-
南农大生科院一研究成果受国际知名专家高度评价
南农大生科院一研究成果受国际知名专家高度评价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国际植物科学的著名学术刊物New Phytologist(影响因子4.285)最近发表了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蒋明义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有关一氧化氮(NO)参与脱落酸(ABA)诱导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信号转导的重要成果(New Phytologist, 2007, 175: 36-50),同时还配发了国际知名植物生理学家、英国西英格兰大学Steven J. Neill教授的评述文章(New Phytologist,&nb
-
第三军医大完成世界首个胃病疫苗Ⅲ期临床试验
我自主创新世界首个胃病疫苗完成Ⅲ期临床试验 来源:科技日报 由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药中试研究基地暨临床免疫及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邹全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10余载完成国家Ⅰ类新药“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有望近期正式投入生产。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幽门螺杆菌胃病疫苗,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研发的原创性疫苗。目前,该课题已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和沃伦发现了定居于人胃部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Hp),
-
浙江金幸生等人发现世界最大恐龙蛋化石
生物通综合:北京晚报消息, 浙江天台县日前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蛋化石——西峡巨型蛋,这一研究结果发布在今年第一期的《加拿大地球科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上。 浙江天台县2002年出土了一种巨型恐龙蛋化石,浙江自然博物馆予以收藏。之后,浙江自然博物馆研究员金幸生与国际研究人员合作,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这是亚洲独有的一种恐龙蛋化石,与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有着明显差异。 这种化石呈长椭球形,长径43厘米、短径14.5厘米,是一种大型兽脚类恐龙产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蛋化石——西峡巨型蛋。&
-
山东大学建成新药人体药动学研究平台
生物通综合:健康报消息,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郭瑞臣、王本杰等人完成的“新药人体药动学研究平台的建立及应用”项目,5月27日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对促进我国新药开发和应用、中药药动学研究及中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题根据GCP原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微生物、放射免疫等分析技术,对不同类别、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的新药,进行了人体耐受性、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在研究中,建立了人体药动学研究技术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154种合成药物、植物药及中药进行了人体药物代谢研究。 据介绍,该平台在生物样品处理、研究设计、测定方法、结果分析和临
-
复旦大学等最新文章《PNAS》重点评述
生物通报道: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关键致病基因蛋白FMRP除了在mRNA转运及翻译方面的作用之外的第三种作用,为理解和完善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提出了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领导这一研究是耶鲁大学医学院黄音群博士(Yinqun Huang,音译),第一作者为同属于耶鲁大学及复旦大学的张美琴(Meiqin Zhang)博士。原文摘要: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June 4, 2007Proc. Natl. Acad. Sci. US
-
山东成功研制新一代低聚异麦芽糖
生物通综合:中国食品商务网消息,日前,记者从由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焙烤食品技术与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上获悉,新一代低聚异麦芽糖——“欧力多”在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保龄宝公司所产的“欧力多”——低聚异麦芽糖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特殊酶的作用而制成的,是食品行业、焙烤行业的功能性配料。具有柔和的甜味,可用来代替蔗糖,适合于食品形成,加工时操作简单,比饴糖易于操作。低聚糖对酸、热非常稳定,具有优秀的保持水分的能力,发挥其各种特性和抗龋齿性。这种功能糖既可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发育,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又可刺激肠道蠕动,大大减少
-
国内首家通过基因治疗肿瘤的医疗中心启用
国内首家通过基因治疗肿瘤的医疗中心启用 来源:新华网 国内首家临床肿瘤基因治疗/热疗综合治疗中心6日在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唯一以基因治疗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基地。 这家中心位于北京市燕山石化的凤凰医院。该中心主任李定纲介绍说,运用肿瘤基因治疗是通过导入外源性人体所需的P53抑癌基因,达到抑制和控制肿瘤的目的。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