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王福生课题组肝癌发病机制研究获重大进展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网的消息,解放军302医院日前宣布,由该院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福生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肝癌病人体内增加的调节性T细胞导致CD8T淋巴细胞功能损伤和病人的存活期缩短。近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胃肠病学》,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 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前沿性课题。肝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其临床特点是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小于5%,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在我国,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主要与慢性乙肝有关。据王福生教授介绍,调节性T细胞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中,是一类发挥免疫抑制功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10

  • 南方医科大侯凡凡教授权威杂志发新文章

    生物通综合:科学时报消息,南方医科大学侯凡凡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在肾脏病学权威国际期刊《美国肾脏病杂志》(J Am Soc Nephrol)和《国际肾脏病杂志》(Kidney In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血液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白蛋白的结构会被某些氧化物质所改变,从而生成大量促进炎症活性的氧化或糖化氧化修饰产物。这些产物在血液和肾脏组织中堆积,使肾脏病变加速,最终导致肾脏功能的完全丧失(终末期肾衰竭)。 侯凡凡等研究证实:给慢性肾脏病动物持续注射氧化修饰的白蛋白,会使肾脏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明显加重、肾功能迅速减退;而抑制蛋白质氧化修饰产物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10

  • 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发表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在8月6日的《PNAS》的网络版上公示了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教授颜光美(通讯作者)、李炎(Yan Li,音译)等人发表的一篇有关恶性神经胶质瘤细胞(malignant glioma cell)分化的新发现的论文。 恶性神经胶质瘤(malignant gliomas)在全世界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对这种肿瘤的化学预防方法却很少,并且这种疾病研究的也相对较少。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能够诱导恶性神经胶质瘤在体外时的分化。霍乱毒素是霍乱菌产生的外毒素,已经证明它是能引起腹泻的毒素。也称为霍乱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9

  • 健康所博士论文最新成果登上国际期刊

    生物通综合:激活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s)可以对抗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产生保护作用,但是参与心肌保护作用的α1-AR亚型及其保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来自健康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的博士生高鸿和陈乐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其导师杨黄恬研究员的指导下,研究证明了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phenylephrine可通过兴奋α1B-AR引起蛋白激酶C(PKC)e转位和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开放,从而抑制缺血再灌引起的线粒体钙超载,进而减轻胞浆钙超载以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ATP含量的减低,从而改善细胞钙瞬变和细胞收缩。 研究表明线粒体钙超载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9

  • 翁启惠研究组研发全球首例乳腺癌疫苗

    生物通综合:中新网消息,由台“中研院长”翁启惠研究团队研发、全球第一个具治疗效果的“乳腺癌疫苗”,先前实验证明,对末期患者治疗有效性达80%。美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与台“卫生署”已同意近期同步进行第二、第三阶段人体试验,最快三年后上市。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所谓“治疗有效性”的定义,翁启惠表示,乳腺癌疫苗第一阶段人体实验达到八成以上的有效性,即十位受测乳腺癌患者施打该疫苗后,可有效杀死癌细胞,且追踪五年后,乳腺癌复发人数只有两位。     翁启惠7日公布此项研究成果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合成多醣体”当作病原的癌症疫苗,也是第一个治疗乳腺癌的疫苗。未来如能顺利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9

  • 昆明动物所3项973项目获准立项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以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申报的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历经函评、复评、综合评审等环节的严格评审后获准国家立项。    其中,2项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分别是张亚平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和保护研究”项目、中德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王文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人工选择与基因组进化”项目,1项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季维智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猕猴干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其体内示踪的研究”。    3个项目总预算经费超过8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时间:2007-08-09

  • 台湾成大医院发表干细胞再生心脏细胞研究成果

        成大医院8日发表全球首例利用老鼠证明干细胞有再生心脏细胞能力的研究,推翻百年来心脏细胞不会再生的理论基础。这项研究成果被誉为目前干细胞领域最好的研究。   据“中央社”报道,证明干细胞有再生心脏细胞能力的研究,是跨境医学单位研究成果,成大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师谢清河是第一作者,合作单位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美国自然医学杂志(Nature  Medicine)将刊登这项研究成果。   谢清河表示,一百多年来人体中的心脏细胞及神经细胞被认定为不会再生,但02  年新英格兰杂志首次发表心脏细胞也会有变化的研究,同年另有实验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7-08-09

  • 中山大学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北校区中山医科大学药理学与生物化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霍乱毒素能诱导大鼠C6和原代胚胎人类恶性胶质瘤细胞体外分化,因此认为霍乱毒素可以作为分化治疗的潜在候选物,并且蛋白激酶A/cAMP响应元素结合蛋白途径的激活也许是胶质瘤分化一个关键的和必需的因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中山医科大学的颜光美 教授,其倡导的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医药采购,有利于杜绝医药采购中的不正之风,被誉为“阳光下的交易”。原文摘要: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August 6, 2007Proc. Nat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8

  • 2003年博士点基金资助情况高校排名

    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有关资助情况排序表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课题批准时间2000年12月)排序 学校名称 项目总数 发表论文总数 1  北京大学  34  130  2  清华大学  24  105  3  南京大学  13  68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3  64  5  复旦大学  23  57 &n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8

  • 《自然中国》特别报道南京农业大学研究成果

      本报北京8月6日电 空调、汽车的使用会导致大气温室效应。记者今日从南京农业大学一项研究中获悉,施肥不当也会加剧温室效应。   这个关于“长期施肥对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由南京农大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潘根兴教授及其研究生完成的,相关论文最近发表在SCI源期刊《农业、生态系与环境》上,《自然中国》网站为此作了专门介绍。   据了解,水有水库,碳有碳库。土壤就是一个大的碳库,储存的大量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和功能的核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加速了农田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进而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尤其是千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08-08

  • 国内最大冠心病MRI数据库在北京安贞医院建立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医药报的消息,日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举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2007年全国心血管病影像诊断进展暨心血管影像及新技术应用学习班”上了解到,目前,北京安贞医院完成并建立了国内最大一组冠心病患者的完整临床核磁共振(MRI)资料数据库;该院医学影像科64排CT检查量也达到世界最多。 该院影像科张兆琪教授介绍,北京安贞医院自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MRI对冠心病的综合检查和研究,其中包括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形态、心脏功能、心肌灌注、心肌活性、冠状动脉成像,从而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和预后评价提供了无创影像学手段。他们历经7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完成并建立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8

  • 华南植物一成果获2006年度广东自然科学一等奖

        7月30日,广东省省委、省政府举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奖励200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由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站长周国逸研究员、副站长张德强研究员,以及闫俊华研究员、莫江明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项目“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研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A03-1-01)。    该项目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通过大量定位观测和室内外控制实验,采用涡度相关、稳定性同位素、生态系统建模等关键技术,阐明了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特征与调节水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热带

    来源:华南植物园

    时间:2007-08-07

  • 抗衰老研究:从基因到药物

          自古以来,人类就追求青春常在,生命不老,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寻找“长生不老”秘方以及炼制“仙丹灵药”的活动。时至今日,人们已认识到“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梦,但是延缓衰老却是可能实现的,寻找抗衰老药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基因水平,进而发现了更多药物的抗衰老作用……         从理论上讲,如果抑制促衰老基因(或基因敲除)能延长寿命,那么抑制相同基因的药物也能延长生命。但实际上从基因到抗衰老药的路还很长。许多能延长寿命的基因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7-08-07

  • 中科院学者全球首次观察到化石中的生理过程瞬间

    生物通综合:中国学者最近在全球首次观察到凝固于古植物细胞化石中的植物生理活动——膜融合过程的瞬间。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分子膜生物学》(Molecular  Membrane  Biology)上。学者们认为,这条值得重视的线索发出一个信号:古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从生物静态结构逐渐扩展到生理动态过程。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日前在与辽宁省朝阳市一位化石研究人员交流时透露,2005年他在美国爱达荷州参加一次野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6

  • 阳明大学发现关键蛋白促SARS扩增

    生物通综合:提起SARS,很多人对2003年那一场来势汹汹、人心惶惶的瘟疫还心有余悸吧。尽管,SARS疫情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但是有关这种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而这些谜团的解开对人们应对与其类似的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明报的消息,台湾阳明大学的一项研究解开了SARS病毒为何会造成人类致命伤害的谜团。 这项研究显示,SARS病毒在果子狸身上其实很温驯,人类感染SARS病毒时却变成凶恶病毒,主要关键是病毒中一种特定蛋白质“ORF8a”会让人类复制病毒能力增加百倍,造成严重并发症死亡。  阳明大学微生物免疫学研究所教授陈宜民及博士研究员陈嘉燕的这项研究成果,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3

  • 厦门大学生科院等miRNA研究成果发表于《Immunity》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著名的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免疫学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The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Cell Biology and Tumor Cell Engineering),中科院上海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Dicer1突变小鼠对于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易感性增加,并且野生型等小鼠中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miR24和miR93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2

  • 上海生科院重点实验室发表文章揭示血吸虫潜在药靶

    生物通综合:中国科学家鉴定出了一组血吸虫蛋白质,它们能帮助这种寄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科学家们希望,这一研究能为以血吸虫关键蛋白质为靶点的药物研究提供线索。 这项研究于今年7月发表在中国权威科学刊物《科学通报》上。2006年,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已经完成了血吸虫蛋白质结构的鉴定工作。 在这些蛋白质中,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中心的博士研究生于复东及同事发现了在血吸虫表膜一组具有“EF-hand 域”的蛋白质的作用。 于复东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只知道这组蛋白质可以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但是并不知道这些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2

  • 高校获教育部科技奖励统计排名

    高校获教育部科技奖励统计(1985-1999)  高校代码与名称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累计 排序 0002 清华大学 22 34 26 24 13 48 36 68 41 71 29 58 35 55 31 591 1 0001 北京大学 20 20 31 15 7 33 9 42 5 38 3 27 18 25 10 303 2 0014 南京大学 24 15 26 16 2 28 7 33 5 39 4 25 7 31 12 274 3 0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2

  • 华东理工杨弋等PNAS文章获高评价

    生物通综合:在6月26日的《PNAS》上,来自中国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弋、哈佛医学院的宋艳丽(Yanli Song,音译)和Joseph Loscalzo(文章的通讯作者)公布了他们有关蛋白质二硫键形成研究的最新发现。该论文的题目为《哺乳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对二硫键蛋白质组的调节》。 文章检索信息: PNAS | June 26, 2007 | vol. 104 | no. 26 | 10813-10817BIOLOGICAL SCIENCES / BIOCHEMISTRYRegulation of the protein disulfide prote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1

  • 成都生物研究所等最新《细胞》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华盛顿大学化学系,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伊利诺斯州大学药剂学院的研究人员证明从黑升麻中提取出来的25-acetylcimigenol xylopyranoside(ACCX,一种配糖三萜化合物)能在体外阻止由RANKL和TNFα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从而提出这种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类药物先驱。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hemistry and Biology》杂志上。原文摘要:Chemistry and Biology, Vol 14, 860-869, 30 July 2007A Triterpene Glycoside from Black Cohosh tha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1


页次:1285/1640  共32800篇文章  
分页:[<<][1281][1282][1283][1284][1285][1286][1287][1288][1289][12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