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兰州大学2007年首发《自然》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2月0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荷兰乌特列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地球科学系,兰州大学中国西部环境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的研究人员针对始新世-渐新世(Eocene–Oligocene)转变与亚洲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干旱化恰巧发生在Eocene–Oligocene转变这一时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8日《Nature》杂志上,并且本周《Nature》杂志网络版专题也就是“Climate Change 2007 ”。
生物通报道:来自荷兰乌特列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地球科学系,兰州大学中国西部环境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的研究人员针对始新世-渐新世(Eocene–Oligocene)转变与亚洲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干旱化恰巧发生在Eocene–Oligocene转变这一时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8日《Nature》杂志上,并且本周《Nature》杂志网络版专题也就是“Climate Change 2007 ”。
参予这一研究的有来自兰州大学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方小敏博士和戴霜博士(简介见后)。
原文摘要:
Nature 445, 635-638 (8 February 2007) |
doi:10.1038/nature05516; Received 25 July 2006; Accepted 5 December 2006
Tibetan plateau aridification linked to global cooling at the Eocene–Oligocene transition
[Abstract]
亚洲季候风激化(intensification of the monsoons)与陆地干旱(continental aridification)通常是由于青藏高原上升,以及南亚次大陆(India)和亚洲大陆碰撞相关的landsea重新再区分,而一些研究也显示亚洲环境的改变主要是由全球气候控制的。
自南亚次大陆和亚洲大陆碰撞之后最令人惊讶的气候变化事件就是Eocene–Oligocene转变——一个与3400万年前南极洲冰河作用相关的突然变冷。然而有关这一全球事件对于亚洲环境的影响目前知之甚少。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磁性地层学(magnetostratigraphy)与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发现干旱化(青藏高原东北处沙漠湖(playa lake)沉积消失)正好出现在Eocene–Oligocene转变这一时期。这说明之一全球转变与重要干旱化,以及亚洲大陆变冷(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和古环境学(palaeoenvironment)变化证明)相关联,因此支持了全球变冷与Eocene–Oligocene转变相关这一理论。研究人员认为,有足够的沉积记录age control,全球气候就可以从构造作用(tectonism)中区分开来,并且被承认为一种大陆亚洲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物通:张迪)
img src="https://alicdn.ebioweb.com/newsf/images/viewimg.png" data="
img src="https://alicdn.ebioweb.com/newsf/images/viewimg.png" data="
1988.7和 1991.7分别在西安地质学院获地质学学士和岩石学(含沉积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兰州大学获博士学位,副教授。
科研成果
1、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甘肃北山地区海相火山岩及其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研究(代号85-901-02-01)》(1992-1995),项目负责人;
2、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西秦岭甘肃段金矿成矿背景与成矿规律研究(代号96-914-01-02-01)》(1996-2000), 项目负责人;
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西秦岭礼岷-西成矿带成矿靶区优选(代号96-914-04-04-01)》,项目负责人;
4、 国家计委科技招标项目《甘肃北山公婆泉一带斑岩型铜矿成矿背景和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代号JG9471901)》(1994-1997)项目第一专题负责人:
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重点科技项目《西秦岭造山带金矿成矿规律研究》(1998-1999),项目负责人;
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重点科技项目《西秦岭造山带沉积岩容矿的金矿成矿规律研究》(1996-1999),项目负责人;
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甘蒙北山东部地区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靶区优选》(1995-1996),项目负责人;
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重大科研项目《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与金银铜铅锌成矿条件成矿预测研究》(1991.7-1992.5),第一专题两负责人之一。
9、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重点科研项目《祁连山东段金矿成矿规律研究》(1999-2000),项目负责人;
10、《甘肃省金塔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部署研究》(1993-1994),项目负责人;
11、《甘肃省安西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部署研究》(1994-1996),项目负责人;
12、国家"973"项目《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2000-2004),项目参加人;
13、中科院"****"项目《青藏高原北部晚新生代隆升过程》(2000-2004) ,项目参加人;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与大地貌的形成》(2004-2007),项目参加人;
15、国家地矿部新技术新方法1:5万地质填图贺兰山北部《宗别立、古拉本幅》(1989-1991),项目参加人;
16、国家"305"项目《西天山多金属矿成矿背景与成矿规律研究》(1988-1989),项目参加人。
主要奖项: 1996年(排名第一)和1998年(排名第七)两次获得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