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物医学近期研究成果汇总

【字体: 时间:2007年02月0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命科学是当代自然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国内,北大一直站在此领域的最前沿。以下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医学部生物医学研究成果:

  

生命科学是当代自然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国内,北大一直站在此领域的最前沿。以下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医学部生物医学研究成果:

1 王世强教授PLoS文章获得疾病分子机理新突破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 of Molecular Cardiovascular Sciences),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 of Biomembrane and Membrane Bio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利用心衰动物模型开展了心衰早期发病的分子病理机制研究,首次发现细胞膜钙离子通道与肌质网Ryanodine 受体的耦联效率在心肌肥厚发生早期、细胞收缩功能尚无变化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衰退,这为心衰病理发生提供了重要分子机制。根据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生理功能“稳定余量(stability margin)”的概念。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Bi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世强教授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幼怡研究员。(生物通记者 张迪)
原文摘要:
PLoS Biol 5(2): e21 Xu M, Zhou P, Xu SM, Liu Y, Feng X, et al. (2007)
Intermolecular Failure of L-type Ca2+ Channel and Ryanodine Receptor Signaling in Hypertrophy. 

具体内容见:北大生科院****PLoS文章获得疾病分子机理新突破

2 王克威《自然》子刊文章解析钾离子通道新突破

钾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是目前分子神经生物学的前沿热点之一。钾离子通道由辅助亚基和孔道形成亚基(α-亚基)组成。辅助亚基可调节α-亚基的表达、分布、通道开放-关闭的动力学及药理学特性等,但辅助亚基KCHIP与Kv4钾通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和结构基础一直不清楚。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蛋白科学中心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for Neuroscien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人类Kv4.3 N-terminus和KChIP1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开了这两者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之谜。这是首次观测到了KCHIP辅助亚基在分子和原子水平调节Kv4钾通道功能的结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钾离子通道以及相关的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子刊《Nature-Neuro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为NIBS的柴继杰博士和北京大学****王克威教授,文章第一作者为王华易(Huayi Wang,音译),严言(Yan Yan,音译)。(生物通记者 万纹)
Nature Neuroscience - 10, 32 - 39 (2006)
Published online: 24 December 2006; | doi:10.1038/nn1822
Structural basis for modulation of Kv4 K+ channels by auxiliary KChIP subunits

具体内容见:北大****《自然》子刊文章解析钾离子通道新突破

3 黄晓军教授突破一项造血干细胞移植难题

困扰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年的供者来源问题得到解决——以往需要供者与受者的六个位点全部相合才能够移植,这一直是限制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的瓶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报告说该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已建立了“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从配型、抗排斥、抗感染、复发等诸环节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使位点部分不合者也获得治疗机会。这将使更多病人受益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标志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性研究目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生物通雪花)

具体内容见:北大黄晓军教授突破一项造血干细胞移植难题


4 刘国庆权威杂志发表最新成果

据中国医药报消息,日前,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机制研究获得新进展,他们发现脂蛋白脂酶(LPL)在LPL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表达引起脂质沉积以及黏附因子基因高表达。有关论文近日在国际性杂志《动脉硬化、血栓及血管生物学杂志》上发表。 该研究的负责人是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的副所长刘国庆。(生物通雪花)

具体内容见:北大****刘国庆权威杂志发表最新成果


5 北大生科院****PNAS文章找到研究突破口

在目前的脊椎动物胚胎形成学(embryogenesis)研究里,定型血管形成模式(stereotypic vascular patterning)已经发现需要临近组织的引导信号,但是有关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仍然属于空白区域,未得到明确说明。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发育生物学的****林硕教授联合北大生科院以及著名的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对斑马鱼max-1基因进行了分子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斑马鱼max-1是线虫C. elegansmax-1的同源体,后者被认为与神经元轴突动力导向有关,结果发现在早期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斑马鱼max-1基因会在神经元组织,表皮细胞以及发育体节等处特异表达,主要参予血管上皮细胞从腹侧轴向大血管迁移形成定型节段间血管(intersegmental blood vessels ,ISV)的过程。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动物发育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前天(10月2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版上。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October 25, 2006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073/pnas.0603959103
Developmental Biology
Vertebrate MAX-1 is required for vascular patterning in zebrafish

具体内容见:北大生科院****PNAS文章找到研究突破口

6 北大最新文章解析癌症研究

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妇科肿瘤疾病与mtDNA关系密切。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eople's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妇产科和病理学科的研究人员联合香港大学Queen Mary医院(Queen Mary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利用定量PCR实验检测卵巢癌(ovarian carcinomas)中mtDNA含量,发现肿瘤细胞mtDNA含量要比正常卵巢中高许多,而且mtDNA含量的变化与病患的年龄以及肿瘤阶段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病理低等阶段肿瘤(low-grade tumours)的mtDNA拷贝数的平均水平是高等阶段肿瘤的两倍多(P=0.012),并且I型肿瘤的mtDNA拷贝数也要比II型肿瘤高许多(P=0.019)。这些mtDNA含量的变化也许是卵巢癌阶段性生长的一个重要遗传学事件。研究成果公布在《英国癌症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Nature出版社出版的期刊之一)。

文章第一作者为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Y Wang,参予研究的还有香港大学的颜婉嫦(H Y S Ngan)和V W S Liu(通讯作者)。(生物通:万纹)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6) 95, 1087-1091.
doi:10.1038/sj.bjc.6603377 Published online 3 October 2006
Association of decreased mitochondrial DNA content with ovarian cancer progression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北大|生物医学||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