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清华大学《Blood》文章揭示TGF-β与MVP-1的关系

    生物通报道: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2月1日《Blood》杂志发表文章,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诱导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机制做了进一步揭示。TGF-β及其信号途径调节物在血管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Jing Ma(马江,音译)等先前研究发现, MCP-1是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TGF-β靶标基因之一。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2

  • 中国农大100万元重奖Cell,Nature文章作者

    生物通综合:中国农大两教授各获100万元重奖   本报讯(何志勇范建)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张大鹏两位教授各获得100万元重奖。以表彰他们2006年在科学研究上的突出贡献。   武维华教授研究小组的论文《植物响应低钾胁迫及钾高效性状表达的分子调控网络机理研究》,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美国《细胞》上发表;张大鹏教授研究小组因成功发现植物脱落酸(ABA)的一个受体“ABAR”,其研究论文在英国《自然》以主题论文的形式发表。   这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分别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科技日报“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这是中国农业大学继2005年在美国《科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2

  • 第三军医大等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卓越衰老与大脑修复中心(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Aging and Brain Repair),日本Saitama医学院(Saitama Medical Center/School),以及中国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分子遗传学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经皮Aβ疫苗方法,能有效的监控副作用,这为阿兹海默症的治疗及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人科学家谭军(Jun Tan,音译),他早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在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原文摘要:Published o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1

  • 上海交大近两月连发四篇高水准文章

    生物通综合:2006年12月到2007年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Plant Cell》、《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美国人类遗传杂志》和《免疫学杂志》上发表了四篇高水平的文章。揭示哮喘气道炎症中的抗炎新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夏振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新近发现血红素加氧酶同工酶(HO-1)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抗炎作用新机制,首次揭示了HO-1可通过提高自然发生的(CD4+CD25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并增强其功能,来调节体内T辅助细胞1与T辅助细胞2的平衡,进而拮抗气道变应性炎症。该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哮喘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1

  • 我国将加强蛋白质、干细胞等重大科学研究

    生物通综合:新华网消息,从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7年,中国科技部将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表示,科技部将在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重点部署,组织实施纳米、干细胞、蛋白质、生殖与发育等科学研究计划。           据介绍,2006年,中国973计划批准了70个项目立项,启动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部署了40个项目,共安排经费40亿元。   &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1

  • 厦门大学等《Blood》文章里程碑研究

    生物通报道:来自印第安纳州大学医学院Herman B. Wells儿科研究中心(the Herman B. Wells Center for Pediatric Research),伯恩汉姆医学研究所(Burnham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以及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编码酪氨酸磷酸酶的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PTPN11,这是血癌/癌症研究的又一里程碑式进展,为细胞转换的分子机制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出版(2月1日)《Blood》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同属于伯恩汉姆医学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31

  • 上海交大国际权威杂志发最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一项发表在近期的《美国人类遗传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新研究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赵新志(Xinzhi Zhao,音译)和唐儒奇(Ruqi Tang,音译)领导的一个研究组给出证据正式遗传变异可以显示出对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体质。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研究确定出几丁质酶3类1(chitinase 3-like 1,CHI3L1)基因是一种可能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并且表明这种与生物对逆境反应有关的基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有关。通过追踪分析两组独立的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人员观察发现了精神分裂症和CHI3L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31

  • 历年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统计表

    生物通综合: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评选的一年一度的“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集中展示了我国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实力 。2006年度的评选结果已于2006年12月26日公布。以下给出2006年及之前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总数的排序表:排序       学校名称     截止至2006年获奖项目总数量(包括06年项目)1     北京大学        &n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31

  • 大连医科大学肝炎研究取得成果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医药报等的消息,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刘克辛教授主持开展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日前结题。该课题研究揭示了鱼精蛋白提高肝细胞增殖因子促进肝再生的活性特征和机制,为肝细胞增殖因子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处在研究阶段的肝细胞增殖因子被公认为是最强的肝再生促进剂,有强效的抗肝炎及促进肝再生作用,还可用来治疗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肺炎、肺纤维化、外伤、胃溃疡以及循环系统疾病等。  由于肝细胞增殖因子的血中半衰期非常短,清除非常快,因此,研究肝细胞增殖因子的药物释放系统,从而延长肝细胞增殖因子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进一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31

  •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绿色农药项目出成果

    生物通综合:中国食品产业网消息,日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发出一种高效新型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绿色农药,可广泛用于农业杀虫。该项目已得到国家“863”计划项目“利用蛛毒基因克隆进苏云金杆菌发酵生产高效广谱生物杀虫剂”(批准号:2002AA24502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端区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批准号:30270037)的资助,研究产品为高效新型微生物杀虫剂。    该项目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发酵工程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选育出高效、速效和持效杀虫苏云金杆菌新菌种,并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正交设计筛选和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建立新型发酵生产工艺流程,研究菌剂助效剂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31

  • 四川大学重点实验室院士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West China Hospital)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 of Human Diseases),以及华西医院妇产科的研究人员通过体液及细胞内免疫学反应实验得到了一种选择性DNA疫苗方法,为癌症基因治疗提出了一种新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ancer Gene Therapy》(Nature出版社出版的杂志之一)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四川大学院士魏于全教授(简介见后)。原文摘要:Cancer Gene Therapy (2007) 14, 158–164. doi:10.1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30

  • 国内生物学届动态两则

    生物通综合:国内生物学届新闻动态两则。 中国发酵协会申请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 据中国食品产业网消息,1月24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公示称:“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申请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   申请理由: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研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跟踪世界行业科技前沿开展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战略性科技成果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在行业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人员和科研成果主要分布在大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30

  •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对抗肿瘤药物筛选展开攻关

    生物通综合:筛选优化攻关 中丹联手研发抗肿瘤新药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丹麦生物技术研究创新中心和哥本哈根大学药学院最近签署一项框架协议,旨在利用三方在生命科学和医药技术领域互补的专业优势,从事药物发现和开发合作研究。他们将首先针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优化开展合作攻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30

  • 厦门大学生科院等最新《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分子生物学系,免疫学系和细胞生物学系,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以及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p38调节活化蛋白激酶(p38-regulated/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RAK)在肿瘤抑制以及ras引起的衰亡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发现的蛋白激酶在肿瘤抑制中的新作用,对于肿瘤发育信号传导研究,以及细胞凋亡等引起的衰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29

  • 中科院中药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奖

    生物通综合: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承担的“基于质谱学技术的中药复杂体系方法学及物质基础研究”,在国家科技部前期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资助下,经过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近日,该项目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春应化所的科研人员充分发挥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优势,围绕着中药复杂体系的方法学及物质基础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他们合成不同内能的离子,从表现出不同的CID谱,获得不同层面的结构信息,成功地应用到寡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分析;建立的某些中药化学成分几何异构体的质谱分析方法;基于非共价复合物研究建立了手性化合物异构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29

  • 国家973项目“衰老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启动

    生物通综合:国家973项目“衰老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启动    本报北京1月25日电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人类的抗衰老科学研究。今天上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衰老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在解放军总医院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衰老研究”领域的专家们,就未来5年中国人群衰老研究,进行了富有成效地交流探讨。   科技部于2000年启动了973项目“衰老机理和老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在项目首席科学家、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所长陈香美教授的带领下,针对“基因、蛋白质、细胞、动物以及临床”等不同层次,科研人员展开了“细胞衰老、器官衰老、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29

  • 中科院最新研究成果纵览

    生物通综合:化学所近期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4篇论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王树研究员等以水溶性共轭聚合物作为新型荧光探针,设计了系列基于共轭聚合物的生物传感体系,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等重要学术期刊上。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在此前CuTCNQ单晶纳米材料控制合成(J. Am. Chem. Soc.2005, 127, 1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29

  • 陈竺院士等三位院士最新文章发现癌症潜在药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从疏花毛萼香茶菜(Isodon eriocalyx)植物中提取的萜类化合物:Eriocalyxin B(EriB)可以靶向AML1-ETO原癌蛋白激活细胞凋亡途经治疗白血病,这说明这是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潜在药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孙汉董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26

  • 清华大学2007年首发《Blood》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membrane and Membrane Biotechnology),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以介导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ß ,TGF-ß)刺激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为新血管形成机制又增添了一新的研究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即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25

  • 上海交大成功研制诊断肝炎的纳米探测器

    生物通综合:上海交通大学消息,该校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古宏晨、徐宏领导的课题组,在2006年12月13日的国际核心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单分散高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的制备》。该杂志是全世界化学及相关学科引用率第一的顶级杂志,2005年的影响因子是7.419。《单分散高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的制备》介绍了微纳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功能生物医学工具--纳米磁性微球。论文发表后,立刻引起该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古宏晨、徐宏课题组成功研制出的单分散高磁响应性的纳米磁性微球,是该领域近30年发展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1-25


页次:1301/1640  共32800篇文章  
分页:[<<][1301][1302][1303][1304][1305][1306][1307][1308][1309][13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