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成功研制诊断肝炎的纳米探测器

【字体: 时间:2007年01月2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该校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古宏晨、徐宏领导的课题组,在2006年12月13日的国际核心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单分散高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的制备》。该杂志是全世界化学及相关学科引用率第一的顶级杂志,2005年的影响因子是7.419。《单分散高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的制备》介绍了微纳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功能生物医学工具--纳米磁性微球。论文发表后,立刻引起该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生物通综合:上海交通大学消息,该校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古宏晨、徐宏领导的课题组,在20061213日的国际核心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单分散高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的制备》。该杂志是全世界化学及相关学科引用率第一的顶级杂志,2005年的影响因子是7.419。《单分散高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的制备》介绍了微纳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功能生物医学工具--纳米磁性微球。论文发表后,立刻引起该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古宏晨、徐宏课题组成功研制出的单分散高磁响应性的纳米磁性微球,是该领域近30年发展以来首次成功实现了集小尺度、高比表面积、高磁场响应且表面亲水/亲油性可调等诸多特性于一体的单分散复合微球的制备,是功能纳米材料可控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

  这种微球的总直径小于150纳米,每个微球尺寸相互间的偏差小于5%,纳米尺度的微球由疏水的高分子基体构成,每个微球的内部均匀弥散有数千颗10纳米左右的纳米磁性颗粒。在室温下,这种特殊的磁性纳米微球对外并不显示磁性,而将其放置到磁场中,磁性微球立即被外加磁场诱导显示出磁性,再撤去外磁场后,磁性微球的磁性如同开关一样立即消失。由于这种微球内部含有的磁性纳米颗粒含量高达70%以上,使得他们对外磁场的响应程度和可操控特性大大提高,同时这类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微球表面可以根据应用需要预留特定的功能分子或再包被生物相容性的壳层材料,从而可以连接上特异性的生物分子,实现在生物医学(临床诊断、靶向药物、酶标)、细胞学(细胞标记、细胞分离等)和生物工程(酶的固定化、核酸提取、蛋白分离与纯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已在上述共性技术基础上,以磁性微球的磁信号代替目前疾病检测常用的光学信号,使得对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100倍,同时整个检测时间缩短到仅需20分钟左右即可得到准确的定量结果。对处于窗口期的病毒也能灵敏地检测,大大提高了用血的安全性,由于每个微球的尺寸与内含的纳米磁性颗粒含量极为均匀,检测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保证;时间的缩短,也有望大大缩短就诊病人等取检测报告的时间、降低检测费用,同时得到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