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交大吴强课题组在精准基因编辑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比较生物医学中心吴强课题组在BMC biology上发表题为“DNA Polymerases in Precise and Predictable CRISPR/Cas9-mediated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DNA聚合酶在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精准可预测基因编辑中的关键作用。第三代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自从问世以来,就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生物育种和粮食安全中也至关重要,是各国抢占的制高点和“卡脖子”技术。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2-12

  • 上海交大吴强团队揭示三维基因组拓扑相关结构域边界的CTCF组织规律

    2023年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比较生物医学中心吴强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Outward-oriented sites within clustered CTCF boundaries are key for intra-TAD chromatin interactions and gene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CTCF在三维基因组拓扑相关结构域(TAD)边界的成簇结合位点中,朝向TAD外的位点对于维持TAD内染色质相互作用和基因正常转录发挥的关键作用。基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2-12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宛新华/张洁课题组实现杂化共结晶驱动自组装中的表观对称性上升

    对称性破缺(symmetry breaking),即高对称性向低对称性的演化,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例如宇称不守恒、手性等现象。而与之相对的,对称性上升(symmetry rising)作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反向演化方式则十分罕见,赋予物质独特的性质,目前只在苛刻的加工条件下观察到金属材料的表观对称性上升现象。发展简易可行的策略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称性上升极具挑战性。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宛新华研究员/张洁教授课题组构筑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O-b-PS、PEO和无机硅钨酸(silicotungstic acid, STA)之间的三元杂化共结晶驱动自组装,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纳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2-12

  • 苏士成课题组最新《Cell》:驱动脑转移的幕后推手!

    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廇)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10%,在全身其他癌症患者中,肿瘤发生脑转移的概率约为8%-10%。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当中,大约1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脑转移,另有25%~40%的肺癌患者,会逐渐发展为脑转移。肿瘤相关脑积水(TAH)是脑转移的常见和致命并发症。尽管已经提出了除机械阻塞外的其他因素,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2023年12月5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课题组(李怡晔、狄灿、宋世键、张宇博依次作为文章一作)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Choroid plexus mast cells drive tumor-a

    来源:Cell

    时间:2023-12-11

  • 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ITEWA团队在多孔超吸湿凝胶空气取水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领衔的“能源-水-空气”交叉学科创新团队ITEWA在物理领域国际期刊Applied Physics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Daytime air–water harvesting based on super hygroscopic porous gels with simultaneous adsorption–desorption”的研究论文。团队通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羟丙甲基纤维素与氯化锂经物理发泡形成多孔吸湿凝胶,提出了空气取水领域的“8020原则”,在“解吸腔”和“冷凝腔”并联式装配的原理样机上验证了实际取水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2-11

  • 上海交大ITEWA团队提出化学交联方法制备柔性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助力可穿戴热管理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ITEWA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Ultraflexible, cost-effective and scalable polymer-based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via chemical cross-linking for wearable thermal management”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由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ITEWA团队与西南交通大学团队合作完成,为规模化制备柔性定形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和可穿戴的热管理器件提供了新思路。制冷与低温工程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2-11

  • 我院阚海东教授团队荣获2023年度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3年12月9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在南京召开了2023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我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阚海东教授团队的“大气颗粒物的健康危害、致病机制和个体干预”项目荣获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3年度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颁奖现场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药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技奖项,旨在奖励领域内的科学技术成果,鼓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是中国医学界最高奖项之一。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3-12-11

  • 物理学院刘运全、何琼毅课题组在强量子光场下氢原子光电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刘运全教授、何琼毅教授等人发展了一套基于广义Glauber P表象量子光学修正的强场近似理论(quantum optical-corrected strong-field approximation, QOSFA)。利用QOSFA模型,研究团队模拟了强压缩态光场与电离氢原子相互作用过程,揭示了其特有的光电子干涉行为。相关研究成果以“Strong-Field Ionization of Hydrogen Atoms with Quantum Light”(强量子光场下氢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2-10

  • 平衡紫花苜蓿生长和干旱胁迫响应的重要分子模块

    植物如何平衡生长和胁迫应答是目前非生物胁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2023年12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安渊教授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MsDHN1-MsPIP2;1-MsmMYB module orchestrates the trade-off betwee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alfalfa in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明了紫花苜蓿生长和干旱胁迫响应平衡的重要基因调控模块MsDHN1-MsPIP2;1-MsmMYB-MsCESA3/MsCESA7,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2-09

  • 调节性T细胞外周分化命运决定的新机制

      12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Immu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莹研究组和时玉舫研究员题为“Oleic Acid Availability Impacts Thymocyte Preprogramming and Subsequent Peripheral Treg Cell Differenti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胸腺基质微环境中油酸可利用性影响并赋予发育中T细胞的表观遗传学印记,决定其成熟后向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分化的潜能,揭示T细胞分化命运调控的新窗口与新机制。  外周初始CD4+ T细胞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12-09

  • 稻田土壤甲烷微生物同化效应与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由于长期淹水状态,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事实上稻田土壤产生的甲烷,大部分在排放到空气前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所氧化。而好氧甲烷氧化菌可以分为I型和II型两个类群,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特性和代谢差异。其中甲烷被甲烷氧化菌氧化过程中,一部分碳被氧化成CO2排放到空气中,另一部分被转为微生物细胞物质并最终进入土壤成为SOC,然而,后者很少引起关注,两类甲烷氧化菌在稻田土壤甲烷碳转化的相对贡献及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明确稻田土壤中甲烷碳转化的微生物机制对预测稻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和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流域农业环境研究中心吴金水研究员团队成员沿我国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12-09

  • 化学学院刘允课题组实现区域规整聚二硫化物的可控制备

    得益于二硫键的多重刺激响应性与稳健的动态交换性质,聚二硫化物在众多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生物医用材料、能源材料、凝胶或弹性体、可再生或可再加工材料,乃至新物质形态的创制(譬如弹性陶瓷)等,是一类具有广泛前景的前沿高分子材料。聚二硫化物的传统合成方法往往依赖于缩聚反应,难以实现对聚合过程的精确调控。相比之下,以大规模商业化的硫辛酸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环状二硫化物的开环聚合已经逐渐成为功能聚二硫化物的重要制备方式。但是由于硫元素链末端的高反应活性,聚二硫化物的合成存在两个主要挑战:1)链转移反应严重,聚合可控性低,分子量分布宽;2)硫辛酸单体的开环反应区域选择性低,聚合物缺乏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2-09

  • 营养与健康所王跃祥研究组合作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失活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增强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机制

      12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国际免疫治疗协会官方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跃祥研究组题为“Tumor cell-intrinsic SETD2 inactivation sensitizes cancer cells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rough the NR2F1-STAT1 pathway”的合作研究长文。该研究证明了肿瘤细胞内源性SETD2失活是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响应的生物标志物,并揭示了SETD2-NR2F1-STAT1信号轴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12-09

  • 中山大学,Sanger研究院最新Nature发文:第一张人类肢体发育图

    Wellcome Sanger研究所、中山大学、EMBL的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合作者应用尖端的单细胞和空间技术创建了一个图谱,描绘了早期人类肢体的细胞景观,精确定位了细胞的确切位置。这项研究是国际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绘制人体每一种细胞类型,以改变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该图谱今天(12月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它提供了一个公开可用的资源,捕捉了在肢体形成的早期阶段控制肢体快速发育的复杂过程。该图谱还揭示了发育细胞与一些先天性肢体综合症(如手指短和手指多)之间的新联系。我们知道,肢体最初是身体两侧未分化的细胞袋,没有特定的形状或功能。然而,在发育8周后,他们分化良好,

    来源: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时间:2023-12-08

  • Nature子刊发文提出适应辐射环境的原始细胞模型

    2023年12月6 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田兵教授、周如鸿教授和华跃进教授联合中科院化学所乔燕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n inorganic mineral-based protocell with prebiotic radiation fitnes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机矿物质组装形成的具有电离辐射适应能力的原始细胞模型,揭示了由无机聚合物和寡肽分子或金属离子组装成的凝聚态液滴类细胞结构可能存在于原始地球,并通过该细胞模型中存在的一种非酶类抗氧化机制,在地球早期的极端环境中保护了其中生物活性分子免受辐射损伤,使早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08

  • 肝癌肿瘤细胞代谢影响肿瘤免疫新机制

      12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尹慧勇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ALDOB/KAT2A Interactions Epigenetically Modulate TGF-β Expression And T Cell Function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genesis”的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肝癌组织中肿瘤细胞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B(ALDOB)的缺失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促进TGF-β的转录表达,进而引起肝癌微环境中效应T细胞的耗竭,促进肝细胞癌的新机制。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12-08

  • 新疆生地所在干旱改变北半球草地和森林生产的主导水分胁迫因子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罗格平研究员团队关于低土壤水分(SM)和高水气压亏缺(VPD)对植被的相对影响并进一步确定干旱事件是否会改变植被的主要水分胁迫适应机制的成果。该研究发现,高VPD比低SM对植被的控制作用更强,并证实干旱事件可以改变森林和草地的主导水分胁迫因子。   低土壤水分(SM)和高水汽压亏缺(VPD)通过不同机制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由于陆-气强相互作用,这两种水分胁迫因子的相对影响难以区分,导致生态系统中主要水分胁迫因子仍存在较大争议。此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12-08

  • 汇丰商学院吕辰助理教授独作论文在JET发表,研究搜寻品销售的信息设计和竞争影响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吕辰的独作论文“Information design for selling search goods and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搜寻品销售的信息设计和竞争影响》)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Volume 213,October 2023)发表。该论文基于一个新方法,对搜寻品(search goods)卖方的最优信息提供策略以及多个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简称JET)创刊于1969年,是理论经济学领域最受关注的国际顶尖期刊,也是国际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2-08

  • 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曹云龙实验室揭示新冠病毒免疫印记重塑机制

    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持续出现,凸显了更新新冠疫苗组分的必要性。然而,原始株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印记会削弱变异株感染或更新后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抗体反应。因此,探索能够减轻或重塑新冠病毒原始株免疫印记的疫苗接种策略十分重要。2023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epeated Omicron exposures override ancestral SARS-CoV-2 immune imprinting”的研究论文,为我们深入了解SARS-CoV-2免疫印记动态提供了新见解。这项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2-08

  • 武汉大学Nature发文:揭示肿瘤与肾脏互作的新机制

    北京时间12月7日,Nature(《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教育部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中南医院医学研究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宋威团队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老年医学科叶旭军团队关于肿瘤和肾脏互作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A novel antidiuretic hormone governs tumour-induced renal dysfunction(《一种新型抗利尿素调控肿瘤导致的肾功能失调》)。武汉大学博士生徐文浩和博士后李戈锐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陈媛为共同作者,宋威教授、叶旭军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维持肾功能和液体平衡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来源:武汉大学

    时间:2023-12-07


页次:115/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