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时连根实验室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

    标题:Elucidation of the anti-colon cancer mechanism of Phellinus baumii polyphenol by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IF=7.8)作者: Liu, Xue  ;  Cui, Shiyao  ;  Li, Wenle  ;  Xie, Hongqing  ;  Shi, Liangen*(时连根)来源出版物:IN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23

  • 胡福良实验室在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发表论文

    标题:Royal Jelly Fatty Acids: Chemical Composition, Extraction,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Prospect(IF=5.3)作者: Yu, Xinyu  ;  Tu, Xinyue  ;  Tao, Lingchen  ;  Daddam, Jayasimha  ;  Li, Shanshan  ;  Hu, Fuliang*(胡福良)来源出版物: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卷:111DO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23

  • 舒妙安实验室在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发表论文

    标题:The first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wo 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protein genes (SpSmad1 and SpSmad2/3) and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Scylla paramamosain(IF=4.7)作者: Li, Bang-ze ;  Lin, Chen-yang ; Xu, Wen-bin ;  Zhang, Yan-mei ;&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23

  • 王佳堃实验室在VETERINARY RESEARCH发表论文

    标题:3D sheep rumen epithelial structures driven from single cells in vitro(IF=4.3)作者: Xu, Zebang ;  Xu, Xinxin ;  Yang, Bin ;  Mi, Yuling ;  Wang, Jiakun*(王佳堃)来源出版物:VETERINARY RESEARCH卷:54   期:1DOI10.1186/s13567-023-01234-1文献号:104出版时间:NOV 9 2023文献类型:Article附件:全文链接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23

  • 杜华华实验室在MICROBIAL PATHOGENESIS发表论文

    标题:Lcn2 deficiency accelerates the inf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by disrupting the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IF=4)作者: Zhang, Kang;  Chen, Jianjun ;  Liang, Li ;  Wang, Zhenjie ;  Xiong, Qingqing;  Yu, Hong ;  Du, Huahua*(杜华华)来源出版物:MICROBIAL PATHOGENESIS卷185DOI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23

  • 王新霞实验室在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发表论文

    标题: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prevent obesity by inhibiting the cell cycle in an NADPH-FTO-m6A coordinated manner(IF=5.9)作者: Huang, Chaoqun ; Luo, Yaojun ; Zeng, Botao ;  Chen, Yushi ;  Liu, Youhua ;  Chen, Wei ;  Liao, Xing ;  Liu, Yuxi ;  Wang, Yizhen ;  Wang, Xi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23

  • 上海交大邓刘福教授团队在《Science Immunology》发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新成果

    天然免疫识别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激活核酸感受通路将助力肿瘤治疗。然而肿瘤微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对微环境内核酸感受通路在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及演变规律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邓刘福教授团队致力于研究肿瘤中T细胞应答与核酸感知的内在联系,前期研究基础,发现了肿瘤中CD8+ T细胞干性程序存在性别差异的规律(Immunity,2022),揭示了肿瘤中CD8+ T细胞干性程序具有先天性的一面(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0),阐明了放疗诱导的免疫原性死亡驱动CD8+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2-23

  • 任若冰课题组揭示S1P转运蛋白Spns2跨膜转运S1P的结构基础和抑制机制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是真核生物中重要的活性鞘脂代谢物,在介导淋巴细胞迁移和保持血管完整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内S1P促进细胞增殖,胞外S1P促进免疫细胞运输,调节血管生成等[1]。由于S1P磷酸基团的电负性,使其不能够通过自由扩散被动穿过细胞膜,因此如何实现S1P主动跨膜转运并释放到细胞外,就成为其能否发挥生理学功能的重要调控步骤。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已经鉴定了几种S1P转运蛋白,包括两个MFS蛋白超家族成员:Spns2和Mfsd2b,以及一些ABC转运超家族转运蛋白,Spns2是最早被鉴定和研究最广泛的S1P转运蛋白。具有重要生理学功能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3-12-23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志博课题组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生物正交化学用于体内前药...

    如何使用化学工具应对肿瘤治疗的难题,是生物正交反应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传统的肿瘤治疗药物常常伴随严重的副作用,前药策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手段。前药本身不具有药物活性,受到刺激时在肿瘤部位转化为活性药物,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保留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批准的前药通常利用酶或微肿瘤微环境的化学刺激进行激活,然而该内源性的化学激活手段可能导致药物的脱靶毒性。相比之下,外源刺激响应的前药有望解决该难题,生物正交反应是构建外源刺激响应前药的关键。近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教授课题组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Bioort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2-23

  • 杨万能教授团队研发装备入选2023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炎生)近日,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发布了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三新”成果),共31项新成果入选,包括新技术10项、新产品11个、新装备10件。我校申报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ELISA(IgA)抗体检测试剂盒”入选新产品、“水稻全生育期表型信息高通量获取技术与装备”入选新装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ELISA(IgA)抗体检测试剂盒”由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何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12-23

  • 郭靖涛研究组联合孛昊、张哲等揭示人类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分子特性与免疫微环境

      睾丸生殖细胞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 TGCTs)是14-44岁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 约占到所有睾丸肿瘤的95%。TGCTs根据其不同来源可以分为精原细胞瘤(seminoma)和非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约占TGCTs的60%以上,是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已有研究认为,seminoma是由原始生殖细胞(PGC)向前精原细胞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而产生的。原始生殖细胞是人类生殖细胞的唯一起源,在雄性中胚胎发育至13周左右时,原始生殖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抑制阶段,分化为前精原细胞。一些多能性相关基因如OCT4, NANOG,TFAP2C等的表达被抑制,在此后的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12-23

  • 微生物所团队揭示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的肺部黏膜免疫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团队和王硕研究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发表题为“Spatially resolved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distinct pulmonary immune responses during influenza virus and SARS-CoV-2 infec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比较了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下的肺部黏膜免疫空间转录组特征,阐明了早期肺部呼吸道病毒引起的肺脏黏膜免疫动态应答过程,揭示了新冠感染早期B1细胞的活化特点及免疫保护作用,为深入理解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应答机制及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12-23

  • 第六篇Science!复旦上医徐彦辉团队系统描绘转录起始连续动态全过程

    2023年12月22日,复旦上医徐彦辉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visualization of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in action”的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该项研究首次用结构重现出了转录从头起始的16个连续动态全过程,揭示了通用转录因子(GTFs)和转录泡协同RNA聚合酶Pol II调控转录起始向转录延伸转变的分子机制。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而DNA可以通过自我复制,伴随着细胞的分裂传递遗传信息。DNA可以通过转录形成RNA,RNA通过翻译的过程合成蛋白质。转录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基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3-12-22

  • 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新PET示踪剂无创识别癌症基因突变

    一种新的PET显像示踪剂已被证明可以安全有效地检测常见的癌症基因突变,这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记。通过早期识别这种突变,医生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12月份的《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克尔斯滕大鼠肉瘤(KRAS)是一种常见的突变癌基因,存在于大约20%-70%的癌症病例中。KRAS突变患者通常对标准治疗反应不佳。因此,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其他领先的癌症研究中心建议评估癌症患者的突变状态,以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KRAS突变筛查依赖于活组织检查和基因测序。然而,活组织检查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其使用受到组织样本质量的限

    来源: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时间:2023-12-22

  • 南京土壤所在稻田土壤镉砷等重金属随水分散性胶体迁移转化方面取得进展

    稻田土壤镉砷等重金属污染威胁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频繁的稻田干湿交替过程强烈影响着重金属元素的形态转化,进而影响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经0.45μm或0.22μm滤膜过滤后的土壤孔隙水重金属浓度常被用作评估土壤重金属溶解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过膜后的孔隙水中还包含许多水分散性胶体和纳米颗粒,某些情况下这些颗粒中的金属远超过“真正溶解”的物质的浓度。目前,土壤水分驱动下孔隙水中天然胶体和纳米颗粒的组分、尺寸,其对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与有效性的作用和贡献等科学问题,尚鲜有报道。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吴龙华研究员团队,选取不同性质的典型重金属污染水稻土,通过厌氧-好氧微宇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3-12-22

  • 生命科学学院柴团耀教授团队揭示水稻适应高铵新机制

         2023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资源高效团队合作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Nitrate confers rice adaptation to high ammonium by suppressing its uptake but promoting its assimilation 的研究论文。文章探究了水稻通过识别硝酸盐信号来调节铵的吸收和同化,进而适应稻田土壤高铵环境的分子机制。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22

  • 新疆生地所发布耐脱水植物基因组数据库

      通常情况下,极端脱水对植物是致命的,但有少数陆地植物在特殊的环境中演化出了营养体耐脱水(Vegetative Desiccation Tolerance, VDT)的特性,该性状在陆地植物中极为罕见,仅约330种维管植物具有VDT特性,而该特性在苔藓植物中相对普遍。这些耐脱水植物具有“干而不死,遇水复苏”的典型特征,被认为是植物界中的“三体人”。在过去十年里,测序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应用使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研究这类耐脱水植物的基因组及其演化特征。然而,尚未有一个专门的综合数据库来整合这些宝贵的基因组资源,以促进和便于对该类植物的基因数据资源整合,发掘和利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12-22

  • Nature | 中国科大田长麟教授团队与南京大学合作团队在《Nature》报道光酶催化实现不对称自由基酰基化

    催化反应过程中,许多反应中间体自由基、参与催化反应金属催化剂的价态变化、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过程等,都能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方法进行鉴定和分析。长期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田长麟教授团队在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开展了高场EPR设备搭建、低温EPR方法发展、化学催化与生物酶催化机制研究中自由基鉴定与电子传递分析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系列合作研究成果 (Nat Catalysis 2023; Angew Chem Int Ed 2023, PNAS, 2023, 2022; ACS Cata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3-12-22

  • Nature Aging | 饶艳霞/彭勃团队解析小胶质细胞的老龄化进程

    一  小胶质细胞在老龄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老龄化是脑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1。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固有免疫细胞,在维持CNS稳态、突触修剪2、神经元兴奋性调控3及血脑屏障(BBB)维持4等多个过程中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体老龄化的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持续监视CNS内环境的变化,并在遇到“危险”时迅速做出反应。研究表明老年个体脑内的小胶质细胞的监视及吞噬功能有下降趋势5,功能异常的小胶质细胞会加剧神经退行性变,并引起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等出现功能紊乱6。此外,小胶质细胞在接受免疫刺激时会形成免疫记忆,在第二次接受相似的免疫刺激时会形成更快速、更剧烈的免疫反应,这种现象称

    来源: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

    时间:2023-12-22

  •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王陈继团队合作综述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3亚型的致病机理和潜在靶向治疗策略

    线粒体在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真核细胞不可或缺的细胞器。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简称MTDP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疾病,由参与线粒体DNA(mtDNA)复制和维持的多个基因缺陷所引起,这些缺陷导致mtDNA编码蛋白合成减少和氧化磷酸化(OXPHOS)不足,故而继发各种代谢异常和多系统的异常临床表现。 2023年12月20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陈继团队和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高昆团队应邀在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Excessive BNIP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22


页次:110/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